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实验分析
1
作者 杨明 范小琴 +2 位作者 鄢敏 韩灵 郑朝攀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鼻咽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及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并鉴定探讨两种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差异。方法临床收集新鲜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炎组织经胶原酶和胰酶消化后,利用Matrigel胶混合3D成球培养获得成纤维细胞。通...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鼻咽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及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并鉴定探讨两种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差异。方法临床收集新鲜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炎组织经胶原酶和胰酶消化后,利用Matrigel胶混合3D成球培养获得成纤维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olt和CCK8检测CAFs标准物。结果分离得到的NFs及CAFs形态和生物学形状存在差异,两者都高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CAFs高表达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且增殖能力增强。结论利用Matrigel混合3D成球培养的方法能成功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与NFs相比,CAFs高表达a-SMA,且增殖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分离 培养 鉴定
下载PDF
YBX3通过MAPK途径促进鼻咽癌增殖和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明 邓婷婷 +2 位作者 王雨洁 聂国辉 范小琴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2期175-180,224,共7页
目的探讨YBX3在鼻咽癌细胞中表达及对鼻咽癌增殖、生长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YBX3在多种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选取SiRNA和ShRNA干扰高表达YBX3的5-8F细胞后,结合CFSE、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YBX3对鼻咽癌... 目的探讨YBX3在鼻咽癌细胞中表达及对鼻咽癌增殖、生长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YBX3在多种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选取SiRNA和ShRNA干扰高表达YBX3的5-8F细胞后,结合CFSE、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YBX3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影响;在体小鼠荷瘤实验检测YBX3对肿瘤生长的作用;以及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MAPK p38及其下游关键标志物PCNA等蛋白的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460,YBX3在鼻咽癌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5-8F细胞中表达最高,差异最明显(P<0.01);采用SiRNA和ShRNA干扰5-8F细胞,干扰效率实验结果显示YBX3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FSE,CCK8和克隆形成等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干扰YBX3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增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荷瘤实验结果也显示YBX3-ShRNA组小鼠肿瘤生长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干扰YBX3表达显著抑制MAPK p38的活性和下游关键蛋白PCNA的表达。结论干扰YBX3表达可通过MAPK p38/PCNA途径抑制5-8F细胞增殖,降低鼻咽癌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YBX3蛋白 细胞增殖 肿瘤生长
下载PDF
鼻咽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烨 范小琴 聂国辉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183-1188,共6页
鼻咽癌(NPC)是一种具有显著地域特性的恶性肿瘤,与EB病毒(EBV)感染、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但鼻咽癌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现已证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诊疗中发挥着重... 鼻咽癌(NPC)是一种具有显著地域特性的恶性肿瘤,与EB病毒(EBV)感染、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但鼻咽癌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现已证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抗癌基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在肿瘤机制研究中意义重大。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鼻咽癌的早筛早诊、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也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表观遗传学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和染色体重塑等在鼻咽癌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非编码RNA 组蛋白修饰 染色体重塑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机制和耳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晨 韩京宏 聂国辉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4期5801-5805,共5页
氨基糖苷类药物(AGs)所致耳毒性的机制探究与保护策略逐渐成为耳科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AGs主要通过血液系统穿过血迷路屏障后进入内外淋巴,再从内外淋巴进入毛细胞发挥耳毒性作用。近年来,有关AGs损伤的耳保护策略研究热点可分为以下3... 氨基糖苷类药物(AGs)所致耳毒性的机制探究与保护策略逐渐成为耳科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AGs主要通过血液系统穿过血迷路屏障后进入内外淋巴,再从内外淋巴进入毛细胞发挥耳毒性作用。近年来,有关AGs损伤的耳保护策略研究热点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首先可以通过降低AGs的耳毒性但保留其高效杀菌性,其次可以阻止AGs进入毛细胞,最后还可以通过阻断AGs在毛细胞内的损伤作用靶点发挥其内耳毛细胞保护作用。但AGs所致听力损失的防治仍未取得重大突破,更多的AGs损伤作用机制亟待进一步研究,为未来治愈AGs所致听力损失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药物 耳毒性 耳保护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