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严智勇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8期125-129,共5页
根据深圳10个国控监测点位大气自动监测数据以及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等相关情况,借助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方法,对深圳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自2... 根据深圳10个国控监测点位大气自动监测数据以及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等相关情况,借助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方法,对深圳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自2006年以来呈改善的趋势,机动车、电厂、港口码头、工业则是深圳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优化的经济结构、下垫面组分类型多样等城市下垫面特征等均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大气环境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严智勇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3期203-204,共2页
文章在对深圳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可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深圳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而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改善、优化的城市下垫面组分以及深圳的地理位置、气候条... 文章在对深圳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可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深圳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而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改善、优化的城市下垫面组分以及深圳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对深圳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大气环境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城市污水培养微藻离心分离装置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剑桥 袁媛 金文标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5-40,共6页
通过离心分离方式来收获城市生活污水持续培养的微藻,研究其体系中的藻体。对污水培养微藻系统中藻体展开研究,探讨了转速、进水速率、藻液浓度、pH等因素对收获效果的影响,进而对离心分离的运行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微藻净化污水的效果... 通过离心分离方式来收获城市生活污水持续培养的微藻,研究其体系中的藻体。对污水培养微藻系统中藻体展开研究,探讨了转速、进水速率、藻液浓度、pH等因素对收获效果的影响,进而对离心分离的运行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微藻净化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其收获微藻相对的最佳的工况是:转速28 000r/min、进水速率0.82L/min、藻液浓度1.2g/L、pH 7.0。在此条件下,离心分离方式收获微藻的采收率为84.1%、采收速率为0.76g/min、浓缩倍数为337.1倍。同时,出水的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的标准,部分指标已达到一级A的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离心分离装置 收获 城市污水
下载PDF
利用死端式膜截留藻菌共生系统中微藻的研究
4
作者 张剑桥 金文标 +1 位作者 迟惠中 齐增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8-122,共5页
采用死端式膜法对藻菌共生系统中的微藻进行截留,通过调节反应器内藻类的停留时间和繁殖时间的关系,从4种膜组件中优选出膜组件及其工况,并考察了利用死端式膜法对藻菌共生系统中微藻的截留效果,并进行了浓差极化及反冲洗实验。结果表... 采用死端式膜法对藻菌共生系统中的微藻进行截留,通过调节反应器内藻类的停留时间和繁殖时间的关系,从4种膜组件中优选出膜组件及其工况,并考察了利用死端式膜法对藻菌共生系统中微藻的截留效果,并进行了浓差极化及反冲洗实验。结果表明,4种膜组件对微藻的截留率均可达到100%,且截留后藻类的生长活性保持率在85.7%以上。0.4μm聚乙烯中空纤维膜以膜通量大、能耗低和膜污染速率慢等性能被确定为死端式膜法微藻截留的最优膜组件,其优化工况点:曝气量30 m^3/(m^3·h),蠕动泵的输出功率8 W/m^3。死端过滤时,膜通量下降主要是膜表面滤饼层作用的结果,而影响出水流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曝气量的大小,通过反冲洗和40 k Hz超声波震动能够有效控制膜污染,其中超声开停时间分别为5、10 min、功率为7.5 W/L时膜污染的控制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死端过滤 藻菌共生系统
下载PDF
餐饮业油烟的颗粒物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谭德生 邝元成 +1 位作者 刘欣 戴飞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58-1963,共6页
利用显微镜照相技术和电低压冲击式采样器分别对餐饮业油烟中10μm以上和10μm以下的颗粒物进行分析,得出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厨房内油烟中可沉降颗粒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400μm之间,数量浓度峰值粒径集中在10~... 利用显微镜照相技术和电低压冲击式采样器分别对餐饮业油烟中10μm以上和10μm以下的颗粒物进行分析,得出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厨房内油烟中可沉降颗粒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400μm之间,数量浓度峰值粒径集中在10~100μm之间;油烟中可吸入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1μm以下,数量浓度峰值粒径集中在0.063~0.109μm之间,质量浓度峰值粒径在6.560~9.990μm之间.通过对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物理特性的全面分析,找出特征值,确定油烟监测的标志物,为餐饮业油烟的治理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业油烟 可沉降颗粒 可吸入颗粒 标志物 特征值
原文传递
藻菌共生生物接触转盘反应器的研制和运行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剑桥 金文标 +2 位作者 涂仁杰 郭艳梅 周旭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26-1933,共8页
借助城市污水培养高脂微藻,既达到培养微藻目的,又可有效处理污水。将藻菌共生系统与生物接触转盘反应器有机结合,研制藻菌共生生物接触转盘反应器。在反应器内接种高脂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与反应器内细菌构建菌藻共生系统... 借助城市污水培养高脂微藻,既达到培养微藻目的,又可有效处理污水。将藻菌共生系统与生物接触转盘反应器有机结合,研制藻菌共生生物接触转盘反应器。在反应器内接种高脂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与反应器内细菌构建菌藻共生系统,进入系统的城市污水为微藻生长补给氮、磷等元素,体系中的细菌分解有机物为微藻补给碳源。微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细菌代谢提供保障。通过运行反应器小试装置,探究了反应器最优进水负荷、微藻的生长状况以及反应器对污水中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该体系相对最优有机负荷(以COD计)为2.71 kg·(m3·d)-1,藻接种体积占反应器总体积的9.4%,用外加光源强化后,反应池中生物量明显提高1.50×106、1.75×106和2.10×106cell·m L-1;此外,体系引入微藻后,氨氮去除率也得到显著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共生 城市污水 生物转盘 二形栅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