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患者血浆中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致输血无效及对供者红细胞亲和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延连 杨燕 +8 位作者 吴明磊 方泰石 苏宇清 吴亚飞 彭龙 吴凡 梁爽 刘嘉婧 徐筠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分析临床患者血浆中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对供者红细胞的亲和力,探究药源性溶血性贫血及输血无效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4月期间临床送检的4例有β-内酰胺类药物用药史的临床患者,检测ABO与Rh血型,直接抗球蛋白... 目的分析临床患者血浆中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对供者红细胞的亲和力,探究药源性溶血性贫血及输血无效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4月期间临床送检的4例有β-内酰胺类药物用药史的临床患者,检测ABO与Rh血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不规则抗体鉴定(identification of irregular antibodies,IAT)与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及效价,对DAT阳性的患者红细胞进行酸放散并检测放散液中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选择ABO和Rh同型的供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在37℃无菌条件下体外致敏,监测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在0,24,48和72 h与供者红细胞的亲和力,并观察加入补体后的溶血程度。结果4例患者血浆中均存在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停药前输血无效,停药后输血效果良好。患者1:A型,RhCCDee,DAT阳性(3+W),IAT阴性,血浆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效价:1∶64)、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效价:1∶16),放散液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患者2:A型,RhCcDee,DAT阳性(4+W),IAT阴性,血浆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效价:1∶128),放散液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患者3:A型,RhCcDee,DAT阳性(4+),IAT阳性,鉴定为抗E抗体,血浆中存在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效价:1∶16)、亚胺培南药物抗体(效价:1∶64)、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效价:1∶128),放散液中存在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患者4:A型,RhCCDee,DAT阳性(1+),IAT阳性,鉴定为抗-E.c抗体,血浆中存在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效价:1∶32),放散液中未检测到药物抗体。4例患者血浆与供者红细胞体外致敏24 h后DAT均为阳性,48和72 h内逐渐增强,加入补体后均可引起红细胞溶解。结论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和亚胺培南三种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可迅速结合到供者红细胞表面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有补体存在的条件下可在24~72 h内破坏供者红细胞引起溶血,导致输血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药物 药物抗体 抗体亲和力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下载PDF
基于二代测序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及等位基因丢失防范策略
2
作者 高素青 全湛柔 +4 位作者 钟艳平 陈浩 何柳媚 邹红岩 邓志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3-609,共7页
目的:研究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深圳地区随机健康无关汉族人群HLA-DRB1、DQB1、DQA1、DRB3、DRB4、DRB5、DPA1、DP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精确性,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丢失的原因及室内关键质控体系建立策略。方法:采用Mi Seq DxTM NGS平台... 目的:研究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深圳地区随机健康无关汉族人群HLA-DRB1、DQB1、DQA1、DRB3、DRB4、DRB5、DPA1、DP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精确性,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丢失的原因及室内关键质控体系建立策略。方法:采用Mi Seq DxTM NGS平台对1012例样本完成HLA-II类等位基因分型。对质控体系软件提示的疑难样本和HLA-DRB1纯合子样本采用PCR-SSOP法或PCR-SBT法进行确认。结果:检出HLA-DRB1、DRB3、DRB4、DRB5、DQA1、DQB1、DPA1、DPB1等位基因分别有45、7、5、7、17、21、10、27种。常见等位基因(频率>10%)有HLA-DRB1*09:01(17.09%)、15:01(10.72%);DRB3*02:02(25.99%)、03:01(10.18%);DRB4*01:03(36.46%);DRB5*01:01(15.42%);DQA1*01:02(20.01%)、03:02(17.19%);DQB1*03:01(19.47%)、03:03(17.98%)、05:02(11.66%)、06:01(10.67%);DPA1*02:02(54.45%)、01:03(31.18%);DPB1*05:01(39.13%)、02:01(16.90%)。HLA-DRB1和DQB1位点基因频率与中国常见及确认的HLA等位基因表(CWD2.4)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8,P>0.05)。对NGS检出的94例HLA-DRB1纯合子样本采用PCR-SSOP法进行复检,检出HLA-DRB1位点漏检等位基因1例,通过SBT法确认为漏检DRB1*04:03等位基因,为此建立了本实验室室内质控体系。检出新等位基因2例,获WHO HLA系统因素命名委员会命名。结论:基于NGS-HLA分型方案的HLA分型结果,模棱两可结果比率更低。HLA-II类等位基因在深圳地区无关健康供者汉族人群中存在遗传多态性。在临床组织相容性试验中独立使用NGS方法存在局限性,需要内部质量控制策略来防范偶发的等位基因丢失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频率 二代测序 等位基因丢失
下载PDF
为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输注后CCI值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对应抗原方法及HLAMatchmaker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高素青 徐筠娉 +4 位作者 罗畅如 李大成 彭龙 刘通 邹琼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49,共8页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在提升血小板输注后校正增加值(CCI)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RCA法完成51例IPTR患者的7807次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判断其免疫反应阴/阳性结果。采用Luminex单抗原流式微珠法检测患者的HLA-I类抗体,获得不同特异性抗体对应HLA-I类抗原MFI值,并将其分组及分级,强阳性组(MFI>4000,1级)、中阳性组(1000中阳性组>弱阳性组)。强阳性和中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弱阳性位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设置强阳性组为相应特异性HLA位点对应抗原1级规避阈值,中阳性组为2级规避阈值,弱阳性组为3级规避阈值,在供者血小板紧缺情况下,可以不需要规避弱阳性组。规避1和2级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及选择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血小板供者策略,24 h内CCI值均>4.5×109/L,均可获得临床血小板输注有效。结论:在为IPTR患者选择HLA-I类相容性供者时,分级规避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综合选择供受者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经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确认为阴性结果的供者选择策略,对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计数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体 表位 HLAMATCHMAKER
下载PDF
健康献血者血浆可溶性糖蛋白A(GPA)在抗-M与抗-“Mia”抗体阳性及阴性中表达差异的分析研究
4
作者 梁延连 邬林枫 +4 位作者 唐雄驰 苏宇清 吴凡 梁爽 孙丽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健康献血者血浆中可溶性糖蛋白A(glycoprotein A,GPA)表达量与抗-M及抗-“Mi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9日~2023年2月15日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阴性的NN型(Ⅰ组,n=118)与MM型(Ⅱ组,n=51),抗-M抗体阳性的NN型(Ⅲ... 目的分析健康献血者血浆中可溶性糖蛋白A(glycoprotein A,GPA)表达量与抗-M及抗-“Mi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9日~2023年2月15日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阴性的NN型(Ⅰ组,n=118)与MM型(Ⅱ组,n=51),抗-M抗体阳性的NN型(Ⅲ组,n=145)与抗-“Mia”抗体阳性的随机型(Ⅳ组,n=87),分别检测4组人不同个体血浆中GPA的含量,t检验分析GP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浆中GPA平均含量分别为:9.941±0.252,10.97±0.256,5.139±0.129和4.28±0.139ng/ml。Ⅰ组与Ⅱ组的GPA平均含量较高,Ⅲ组与Ⅳ组的GPA平均含量较低,显示GPA平均含量在不规则抗体阴性(Ⅰ组与Ⅱ组)的血浆中较高,在抗-M与抗-“Mia”抗体阳性(Ⅲ与Ⅳ组)的血浆中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含有抗-M与抗-“Mia”抗体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中GPA含量明显低于抗体阴性的群体。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血浆中GPA是否有中和抗-M与抗-“Mia”抗体的能力,提高疾病诊断与安全输血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A MN血型 抗-M抗体 抗-“Mia”抗体
下载PDF
加强血型血清学培训与研究,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印则 兰炯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3,共1页
关键词 血清学 血型 血型鉴定 基因检测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中国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HLA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高素青 邓志辉 +3 位作者 金士正 张姝颖 张旋 吴国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为了研究中国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I基因的遗传相关性,找 出ALL的易感基因,对以DNA作HLA基因分型的南方汉族人群的201例ALL患者进行甄选,并以4707例南方汉 族的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健康供者作为正... 为了研究中国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I基因的遗传相关性,找 出ALL的易感基因,对以DNA作HLA基因分型的南方汉族人群的201例ALL患者进行甄选,并以4707例南方汉 族的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健康供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间HLA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通过HIA等位基因频 率(GF)分布的x2检验、显著性差异进行比较,计算疾病的危险率(RR)、病因分数(EF)和预防分数(PF),研究 ALL与HLA等位基因相关性。结果表明:南方汉族ALL患者的HLA-A26(GF=4.32%,x2=4.90,RR=1.774,EF =0.036),B56(GF=1.92%,x2=4.65,RR=2.116,EF=0.023),DR9(GF=1.29%,x2=3.99,RR=1.349,EF =0.092)3个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LA-A30(GF=1.25%,x2=3.92,RR=0.415,PF= 0.081),A33(GF=1.78%,x2=4.842,RR=0.612,PF=0.110)和B58(GF=1.83%,x2=7.21,RR=0.516,PF= 0.149)3个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LA-A26、B56、DR9 3个HLA基因与ALL有较强的 相关性,对南方汉族ALL患者可能有遗传易感作用;HLA-A30、A33、B58 3个基因可能是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中国南方汉族 基因频率
下载PDF
深圳地区汉族人类血小板抗原1-6系统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邹红岩 李桢 +1 位作者 邓志辉 吴国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 研究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多态性,为人类学研究及临床输血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CR-SSP方法对深圳地区222名汉族随机献血者HPA1-6系统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对其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进行统计,并与HPA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 研究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多态性,为人类学研究及临床输血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CR-SSP方法对深圳地区222名汉族随机献血者HPA1-6系统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对其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进行统计,并与HPA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6个HPA系统中,HPA-3基因型的杂合程度最高,HPA-3a/3a、HPA-3a/3b、HPA-3b/3b的频率分别为0.265 8,0.518 0,0.216 2;其余5个HPA系统均以a/a纯合子为主,a基因的频率范围为0.997 7~0.955 0,且均未发现b/b纯合子。1b、4b的基因频率很低,分别为0.009 O和0.002 3。结论 深圳汉族人群HPA1-6系统的基因频率与中国台湾人及中国香港人均很相似(P>0.05)。HPA-1、HPA-5与美国黑人、白人及荷兰人差异显著(P<0.05);HPA-2、HPA-3与日本人、韩国人、美国黑人、白人差异显著(P<0.05);HPA-4与日本人差异显著(P<0.05)。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要警惕HPA-2,3,5,6系统同种抗体导致的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HPA 基因频率 基因多态性 SSP
下载PDF
定期无偿献血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桢 熊文 +2 位作者 唐斯 程良红 程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者2个特殊健康人群的T细胞数量以及细胞活化、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研究,评价定期献血对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组人群(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定期无偿血小板捐... 目的通过对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者2个特殊健康人群的T细胞数量以及细胞活化、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研究,评价定期献血对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组人群(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总数、CD4+T细胞群及CD8+T细胞群进行数量分析;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加丝裂原植物凝集素PHA刺激T细胞活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活化T细胞群;Lum inex 100多功能液相分析平台检测细胞因子IL-2的分泌量。结果定期无偿全血捐献组及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组的T细胞总数及CD4+T细胞群、CD8+T细胞群的数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活化指标CD25+、CD69+均在培养d4(72h)表达最高;定期无偿捐献全血组CD4+CD25+活化T细胞以及IL-2分泌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期无偿捐献血小板组CD4+CD25+活化T细胞以及IL-2的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体通过强大的正负免疫调节,使定期献血者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维持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期献血者 T细胞 免疫功能 流式细胞术 细胞活化
下载PDF
应用Q-PCR定性检测KIR基因有无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李宇楠 甄建新 +2 位作者 梁爽 喻琼 邓志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60-665,共6页
目的建立定性检测KIR基因有无的Q-PCR方法。方法根据高分辨水平中国人群KIR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并参考国际IPD-KIR数据库,针对16种KIR基因及2DS4-Normal、2DS4-Deleted两种亚型,设计KIR基因特异性引物用于Q-PCR扩增反应;同时设置一孔阴性... 目的建立定性检测KIR基因有无的Q-PCR方法。方法根据高分辨水平中国人群KIR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并参考国际IPD-KIR数据库,针对16种KIR基因及2DS4-Normal、2DS4-Deleted两种亚型,设计KIR基因特异性引物用于Q-PCR扩增反应;同时设置一孔阴性对照、一孔阳性对照(特异性扩增人体生长激素HGH基因片段),以监控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为验证Q-PCR方法的可靠性,随机选择302份已采用KIR PCR-SSP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的标本,采用Q-PCR方法盲检和对比。结果300人份的Q-PCR检测结果与已知的PCR-SSP检测结果相符,有2份标本结果不一致,其中1例标本的2DS5基因Q-PCR检测结果为阴性,而PCR-SSP检测结果为阳性;另一例标本2DS1基因Q-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而PCR-SSP检测结果为阴性。对2份标本分别进行2DS5、2DS1基因测序分型,证实Q-PCR定性检测结果正确。结论本文建立的KIR Q-PCR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KIR基因有无的定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 KIR基因有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测序分型
下载PDF
混合脐血成人移植定量监测植入状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红岩 李桢 +2 位作者 邓志辉 程良红 吴国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为了定量监测和研究双份异基因脐血用于成人白血病患者移植后两份脐血的植入状态、嵌合体类型、供者细胞相对数量的动态变化及演变规律 ,采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短串联重复 (STR)位点嵌合体定量检测技术 ,对 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 为了定量监测和研究双份异基因脐血用于成人白血病患者移植后两份脐血的植入状态、嵌合体类型、供者细胞相对数量的动态变化及演变规律 ,采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短串联重复 (STR)位点嵌合体定量检测技术 ,对 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移植两份 (脐血 1有核细胞数为 2 .5× 10 7/kg ,脐血 2有核细胞数为 1.5 3× 10 7/kg)HLA各 1个位点不相合的异基因脐血前后的序列血样进行 9个STR位点的检测 ;利用供、受者之间的差异位点定性判断脐血是否植入以及嵌合体类型 ;而后根据 377XLDNA测序仪上荧光扫描后两供者差异基因检出峰的峰面积计算脐血植入后患者体内两份脐血的细胞相对数量 ,定量分析供体细胞植入程度及演变规律 ;并与采用HLA差异基因对植入状态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移植后 15天两份脐血同时植入 ,植入状态为完全双份供者嵌合体 ,患者体内脐血 1的相对细胞数量占 5 1.3% ,脐血 2占 4 8.7% ;30天时脐血 1嵌合体细胞上升为 70 .0 % ,脐血2嵌合体细胞下降为 30 .0 %。 5 2天时只检测到脐血 1的基因 ,植入状态转为完全单份供者嵌合体 ,有核细胞数少的一份脐血被排斥 ,有核细胞数多的一份长期植入。结论 :荧光标记复合扩增STR嵌合体定量检测可精确地描述两份脐血的植入程度及变化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脐血移植 混合脐血移植 嵌合体 短串联重复序列
下载PDF
广东省深圳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表现型的特点及基因频率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艳艳 梁延连 +2 位作者 苏宇清 喻琼 李大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表现型的特点及分布情况。方法以试管法检测246倒汉族人的红细胞M,N血型抗原,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血清学凝集反应有明显差异的样本,分析其红细胞上抗原数量的差异;并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试管法定量...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表现型的特点及分布情况。方法以试管法检测246倒汉族人的红细胞M,N血型抗原,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血清学凝集反应有明显差异的样本,分析其红细胞上抗原数量的差异;并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试管法定量检测中发现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强度存在差异,以流式细胞术验证单个红细胞M抗原的荧光强度同样存在强弱之分,同时以SSP—PCR基因分型技术鉴定血型特异性,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析结果相符。深圳地区汉族人群中M,N基因频率分另日为0.4756,0.5244。结论深圳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分布特征基本符合中国汉族人群的分布特征,红细胞M,N血型血清学反应的个体差异是否与红细胞表面抗原数量或质量相关有待进一步探讨,同时增加样本数量对该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血型 表现型 基因频率 深圳地区汉族人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贮存血小板形态变化与凋亡因子磷脂酰丝氨酸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文 竺展坤 +3 位作者 邬旭群 张印则 周丹 邵超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储存期间机采血小板形态变化、凋亡因子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PS)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确立血小板体外保存时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May-Grunwald-Giemsa染色方法观察机采血小板储存0-8d时的形态变化,同时... 目的探讨储存期间机采血小板形态变化、凋亡因子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PS)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确立血小板体外保存时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May-Grunwald-Giemsa染色方法观察机采血小板储存0-8d时的形态变化,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的膜PS表达率。结果储存至第4天,血小板形态出现损伤,表现为形态学计分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显著下降(t=2.341,P<0.05);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血小板形态学计分持续下降,至第7天,形态学计分下降31%。血小板凋亡因子PS表达,储存1d组与新鲜血小板0d组相比有明显升高(t=3.088,P<0.05);储存1-3d,PS表达无明显变化,储存至第4天,PS表达显著增加(t=2.1612,P<0.05);储存5-8d,PS表达持续增加,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小板形态学变化分值与膜PS的表达随储存时间延长呈负相关性(r=-0.9923,P<0.01)。结论储存血小板形态学变化分值与膜PS表达率高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形态学 磷脂酰丝氨酸 储存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IFN-γ促进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月 邹红岩 +1 位作者 马云 陈洪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IFN-γ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MoDC)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从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Mo),然后将Mo与GM-CSF,IL-4体外培养7d,并于培养第5d加入不同浓度的IFN-γ(1×106U/L和2×106U/L)共同培养,用流... 目的研究IFN-γ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MoDC)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从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Mo),然后将Mo与GM-CSF,IL-4体外培养7d,并于培养第5d加入不同浓度的IFN-γ(1×106U/L和2×106U/L)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膜表面CD83和MHC-DR表达,用MTT法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用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2p40+p70的含量。结果两种浓度的IFN-γ均可显著刺激DC表达CD83和MHC-DR,分泌IL-12p40+p70,增强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尤以IFN-γ1×106U/L作用更强。结论IFN-γ可以有效促进MoDC的功能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IFN-Γ 分化成熟
下载PDF
流式磁珠反向SSO法HLA分型结果判读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素青 程曦 +4 位作者 方卫华 金士正 王大明 唐斯 邹红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研究流式磁珠反向SSO法HLA-A、B、DRB1分型结果判读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对3 219名随机抽取的深圳市无关造血干细胞供者及组织配型患者的DNA采用流式磁珠反向SSO法进行HLA-A、B、DRB1低分辨基因分型,模棱两... 目的研究流式磁珠反向SSO法HLA-A、B、DRB1分型结果判读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对3 219名随机抽取的深圳市无关造血干细胞供者及组织配型患者的DNA采用流式磁珠反向SSO法进行HLA-A、B、DRB1低分辨基因分型,模棱两可结果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法及PCR-SBT测序方法等方法复核确认。结果3 219份样本中发现有95份(95/3 219)28种类型的模棱两可结果,其中HLA-A位点有3(3/28)种,HLA-B位点有25(25/28)种,91.6%的模棱两可结果其样本的荧光值在阳性控制线上,本研究观察到的模棱两可结果通过基因频率分析、PCR-SSP法及PCR-SBT基因测序等方法得以定型。结论建立流式磁珠反向SSO法HLA-A、B、DRB1基因分型模棱两可结果解决策略,对提高HLA数据分析的速度和分型的准确性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流式磁珠反向SSO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中国人群ABO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研究与应用(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喻琼 吴国光 +1 位作者 梁延连 苏宇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36-238,共3页
背景:ABO血型是输血医学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血型血清学定型技术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ABO血型中的鉴定中,但是血清学试验存在局限性,而基因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血清学试验的缺点。目的:研究中国人群ABO基因多态性,并将基... 背景:ABO血型是输血医学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血型血清学定型技术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ABO血型中的鉴定中,但是血清学试验存在局限性,而基因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血清学试验的缺点。目的:研究中国人群ABO基因多态性,并将基因分型技术用于解决临床输注中血型血清学难题。设计:随机选取样品,与常规血型血清学结果相比较,分析基因型结果。单位:一所市级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对象:选择2002-03/2002-12在深圳市血液中心参加捐血的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无偿献血者个体26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0人,女150人,年龄18~50岁。1例血清学技术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来自本血液中心并调查其家系,6例血清学疑为A2型的标本来自第二人民医院等4个本市医院输血科。方法:快速盐析法提取外周血中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方法对ABO血型定型,并且在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凝集抑制等血清学试验基础上,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扩增ABO血型的等位基因。主要观察指标:260人份样品ABO血型系统的基因型及疑难血型样品的血清型与基因型。结果:在中国汉族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的随机群体(260人)中,检出O1,B,A1O1(A467C)和A1O2/1O3(A467T)4种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5827,0.184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ABO血型系统 基因频率
下载PDF
1种罕见HLA-C等位基因间重组家系的遗传背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红岩 羊婷婷 李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6-146,共1页
关键词 等位基因间重组 HLA-C 遗传背景 单体型 全长序列 基因分型 染色单体 中国汉族人群 等位基因序列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贵州地区布依族人群MNS血型基因GYPA和GYPB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延连 黄敏 +2 位作者 宋飞峰 刘启全 苏宇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贵州布依族人群MNS血型基因GYPA和GYPB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38例贵州布依族献血者血样进行MNS血型血清学分型,并通过已建立的基因测序体系对GYPA的第二外显子和GYPB的第三外显子(B4)进行测序。结果贵州布依族人群... 目的研究贵州布依族人群MNS血型基因GYPA和GYPB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38例贵州布依族献血者血样进行MNS血型血清学分型,并通过已建立的基因测序体系对GYPA的第二外显子和GYPB的第三外显子(B4)进行测序。结果贵州布依族人群的M,N,S和S抗原的基因频率分别为53.26%,46.74%,2.54%和97.46%,同时获得了M,N,S和s相关基因GYPA和GYPB的碱基序列。该研究获得了贵州布依族MNS血型的遗传特点,并与中国汉族人群无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填补了贵州少数民族布依族MNS血型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数据的空白,提示贵州少数民族和汉族人群间具有较为明显的民族融合特点,此研究还为临床输血、器官移植以及人类的遗传关系和种族迁移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MNS GYPA GYPB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深圳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小柯 何柳媚 +1 位作者 全湛柔 高素青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8,32,共5页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1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与HLA-DRB1等位基因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技术(PCR-SBT)对163例...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1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与HLA-DRB1等位基因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技术(PCR-SBT)对163例深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携带组)和314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的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比对分析两组人群的基因分型结果。结果对照组检出的HLA-DRB1等位基因有32种,其中占比大于5%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为HLA-DRB1*09:01(16.40%),12:02(11.15%),15:01(9.87%),08:03(8.91%),11:01(6.05%)和04:05(5.10%);携带组中检出的HLA-DRB1等位基因有28种,其中占比大于5%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为HLA-DRB1*09:01(20.55%),12:02(14.72%),15:01(9.20%),03:01(7.06%)、08:03(5.52%)和11:01(5.21%)。其中,携带组中HLA-DRB1*03:01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深圳地区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与HLA-DRB1*03:01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丙氨酸溶液作为A→O血型转变酶解缓冲液的研究
19
作者 李素波 张雪 +6 位作者 张印则 檀英霞 鲍国强 王颖丽 季守平 宫锋 高红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7-82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氨酸缓冲液对α-N-乙酰半乳糖胺酶发挥高效酶解A抗原活性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α-N-乙酰半乳糖胺酶在丙氨酸等不同缓冲液中与红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丙氨酸溶液也可以作为A→O血型转变的酶解缓冲液,α-N-乙... 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氨酸缓冲液对α-N-乙酰半乳糖胺酶发挥高效酶解A抗原活性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α-N-乙酰半乳糖胺酶在丙氨酸等不同缓冲液中与红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丙氨酸溶液也可以作为A→O血型转变的酶解缓冲液,α-N-乙酰半乳糖胺酶在丙氨酸溶液中酶解A型红细胞所用剂量与在甘氨酸溶液中的相当;Western blot证实,在丙氨酸溶液中α-N-乙酰半乳糖胺酶与红细胞结合能力与在甘氨酸中相似,这也进一步证明α-N-乙酰半乳糖胺酶与红细胞的结合是α-N-乙酰半乳糖胺酶发挥酶解A抗原的活性所必需的。结论:丙氨酸溶液可以作为A→O血型转变的酶解缓冲液,在这一缓冲液中α-N-乙酰半乳糖胺酶与红细胞紧密结合,可以发挥高效的酶解A抗原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N-乙酰半乳糖胺酶 血型转变 丙氨酸 通用型红细胞
下载PDF
中国深圳地区12个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一项家系调查分析
20
作者 李桢 李雪梅 +1 位作者 邹红岩 程良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4065-4070,共6页
背景: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on chromosome X,X-STR)具有特殊的遗传规律,使其在法医物证鉴定中表现出常染色体遗传标记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其群体遗传学研究数据远比不上常染色体STR,尤其是单倍型遗传数据的报道在... 背景: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on chromosome X,X-STR)具有特殊的遗传规律,使其在法医物证鉴定中表现出常染色体遗传标记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其群体遗传学研究数据远比不上常染色体STR,尤其是单倍型遗传数据的报道在国内外均很少见。目的:通过家系分析,研究深圳地区12个X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为X-STR在法医学、遗传学的应用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方法:常规Chelex-100法提取118个家系的血样DNA,使用Investigator Argus X-12试剂盒进行PCR扩增。用直接计数法和Excel软件统计231个无关个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并用卡方检验对女性样本的12个X-STR基因座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根据公式计算个体识别力和平均排除率。采用家系分析确定女性样本的单倍型,用直接计数法和Excel软件计算111位父亲和119位母亲的4个连锁群的单倍型频率。结果与结论:(1)基因多态性分析:DXS10135基因座的多态性最高,检出了21个等位基因;DXS7423基因座多态性最差,仅有4个等位基因;男性累积个体识别力DPm为0.999 999 99;女性累积个体识别力DPf为0.999 999 99;累积三联体平均排除率MECtrio为0.999 999 99;累积二联体平均排除率MECduo为0.999 998 11;(2)单倍型分析:试验获得了349个单倍型。连锁群X1-X4中分别有238,139,153和157个不同的单倍型;(3)结果说明,X-12检测系统在中国深圳地区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在法医学个体识别及亲权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组织工程 X染色体 短串联重复序列 单倍型 等位基因频率 个体识别力 平均排除率 家系分析 多态性 连锁群 法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