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CD_4^+CD_(25)^+Foxp_3^+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邬艳波 蔡汉新 +1 位作者 刘育琼 邓欣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9期2872-2874,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乙肝(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特点。方法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20例、自身抗体阴性的CHB 2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15例。用斑点免疫层析法检测其抗单链DNA抗体(ss-DNA)、抗双链DNA抗体(...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乙肝(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特点。方法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20例、自身抗体阴性的CHB 2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15例。用斑点免疫层析法检测其抗单链DNA抗体(ss-D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谱(ENA)、抗线粒体IgM抗体(AMA)。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自身抗体阳性CHB组CD4+CD25+T细胞较正常人无减低(P>0.05),但CD4+CD25+Foxp3+T细胞显著降低(P<0.05);与自身抗体阳性CHB比较,自身抗体阴性CHB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均显著升高(P<0.05),而自身免疫性肝炎情况则相反。结论自身抗体阳性CHB患者Treg细胞功能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而且比自身抗体阴性CHB患者的Treg细胞数量及功能均偏低。这可能是自身抗体阳性CHB病情较重、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慢性乙型肝炎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HBsAg定量预测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仁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7期118-119,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中HBsAg水平同e抗原血清转换率间的关系来确定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按HBsAg水平<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作为治疗组,进行拉米夫定抗病...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中HBsAg水平同e抗原血清转换率间的关系来确定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按HBsAg水平<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作为治疗组,进行拉米夫定抗病毒12个月的治疗。对照组15例CHB患者不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按照HBsAg水平<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均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复方甘草酸制剂等一般保肝对症治疗,观察治疗终点时三个水平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明确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与HBsAg初始水平和治疗3个月时下降幅度的关系。从而确定HBsAg定量检测用于预测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终点时,三个水平的拉米夫定治疗组与对照组其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8.6%、37.8%、20.6%和5.1%;HBV DNA阴转率则分别为71.0%、34.9%、23.6%和0。e抗原血清转换率同HBsAg初始水平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初始水平或治疗3个月后下降幅度是获得较高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较好的预测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E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定量预测 远期疗效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调查
3
作者 王晓霞 王安清 +2 位作者 陈海亮 王素梅 胡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29期3012-3014,共3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对深圳市3家基层医院的160名急诊科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134名...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对深圳市3家基层医院的160名急诊科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134名工作人员有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经历。其中,血液或体液溅污108名,锐器伤116名,最常见的暴露物为血液。发生锐器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其次是玻璃、缝合针、手术刀剪。暴露地点主要为救治现场、抢救室、清创室。暴露发生的主要部位是手。结论急诊科工作人员面临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各方面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急诊科 工作人员 血源暴露 防护
原文传递
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邬艳波 周泱 刘育琼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发病影响因素、临床特点。方法:对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7例(13眼)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7例(13眼)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眼底镜检查具有特征性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发病影响因素、临床特点。方法:对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7例(13眼)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7例(13眼)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眼底镜检查具有特征性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其中5例CMV IgM阳性,2例定量血CMV PCR检测为阳性,2例定量尿CMV PCR检测为阳性。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更昔洛韦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后视力好转,CD4+T细胞计数大于100个/μl。结论:CMV性视网膜炎是AIDS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是造成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通过眼科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抗巨细胞病毒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CMV性视网膜炎的预后产生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视网膜炎 艾滋病
原文传递
HIV/AIDS病人ART相关性高乳酸血症的预测因素分析
5
作者 邬艳波 周泱 +9 位作者 孙丽琴 张路坤 徐六妹 曹廷智 李莎茜 吴芃瑶 王思苑 刘水腾 王辉 李太生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3年第2期100-102,106,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中,发生高乳酸血症(LAHL)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5月,门诊进行ART的随访AIDS病人出现LAHL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中,发生高乳酸血症(LAHL)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5月,门诊进行ART的随访AIDS病人出现LAHL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91例门诊进行ART随访的AIDS病人中,有71例发生LAHL,其中女性34例(χ2=6.147,P<0.01),服用D4T的42例(χ2=7.784,P<0.01),服用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药物超过1年以上59例(χ2=18.100,P<0.01)。发生LAHL病人相比未发生LAHL病人更容易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DH)、γ-谷酰转肽酶(GG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女性[比值比(OR)10.923,95%可信区间(CI):1.067~111.836]、ALT升高(OR1.09,95%CI:1.017~1.168)、LDH升高(OR1.025,95%CI:1.007~1.043),均为发生LHAL的预测因素。在ART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病人中LAHL发生率低(OR0.991,95%CI:0.983~0.999)。结论 AIDS病人服用NRTIs药物,尤其是服用D4T、女性、服药时间超过1年以上,是发生LAHL的预测因素。在ART过程中出现ALT、GGT、LDH升高,要高度警惕是否存在LAHL风险,避免进一步发展成致死性的乳酸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高乳酸血症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