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特区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及统计分析
1
作者 李晓娜 田慧勇 +2 位作者 杨晓夏 曹涛 李森 《江西农业》 2021年第8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深圳特区大米中AFT B1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2个批次大米中AFT B1的含量,用SPSS方法分别对2018~2020年和四类抽样场所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2018~2020年间202批次大米中AFT B1含量分别为2.537μg... 【目的】分析深圳特区大米中AFT B1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2个批次大米中AFT B1的含量,用SPSS方法分别对2018~2020年和四类抽样场所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2018~2020年间202批次大米中AFT B1含量分别为2.537μg·kg^(-1)、2.621μg·kg^(-1)、2.455μg·kg^(-1),低于国家标准限量10μg·kg^(-1)的要求,且202批次中无超标样品;四类不同抽样场所大米中AFT B1含量分别为:农贸批发市场4.441μg·kg^(-1)、中小超市2.135μg·kg^(-1)、大超市2.049μg·kg^(-1)、企业1.527μg·kg^(-1)。通过方差分析发现,AFT B1在2018~2020年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但在抽检场所之间差异显著。结论:抽检的深圳特区大米中AFT B1含量较低,可放心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T B1 大米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统计学分析
下载PDF
除草剂百草枯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毕思远 李金峰 +3 位作者 王幸幸 陈明山 朱海 岳振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3期7825-7828,共4页
综述了近几年百草枯残留的主要检测方法,其仪器分析法主要为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及其他一些方法,并对今后百草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百草枯 固相萃取 仪器分析
下载PDF
食品安全中苯甲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毕思远 朱海 +3 位作者 谢本华 龚达浩 周守安 王幸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5期100-103,107,共5页
详细介绍了在食品中最为常见的防腐用添加剂苯甲酸及其钠盐,重点阐述了利用光谱学、电位滴定、色谱学等方法对苯甲酸及其钠盐实现分析检测的原理、前处理手段及定量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评价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面向现场的快速分析食... 详细介绍了在食品中最为常见的防腐用添加剂苯甲酸及其钠盐,重点阐述了利用光谱学、电位滴定、色谱学等方法对苯甲酸及其钠盐实现分析检测的原理、前处理手段及定量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评价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面向现场的快速分析食品中苯甲酸的新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苯甲酸 检测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对虾中T-2毒素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5
4
作者 施琦 刘阳 +5 位作者 王雅玲 孔冬伟 杨嘉丽 雷大明 孙力军 毕思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2328-2333,共6页
目的评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对虾中T-2毒素的不确定度。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提取上清液氮气吹干后用1 mL 0.1%甲酸的甲醇:水溶液(3:7,V:V)定容,正己烷除脂。基质匹配法定量。液相采用甲醇和0.1%甲酸酸化的5 mmol/... 目的评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对虾中T-2毒素的不确定度。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提取上清液氮气吹干后用1 mL 0.1%甲酸的甲醇:水溶液(3:7,V:V)定容,正己烷除脂。基质匹配法定量。液相采用甲醇和0.1%甲酸酸化的5 mmol/L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方式下正离子的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对T-2毒素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并计算检测过程中各不确定度分量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结果本方法检测T-2毒素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739μg/kg,取置信概率95%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5μg/kg。所以,试样中T-2毒素的测量结果为:X=(12.7±1.5)μg/kg,k=2。结论此检测方法使外标法的定量结果更为真实有效,方法不确定度的评定亦可为采用空白基质匹配法的现行相关检测方法的不确定度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对虾 不确定度
下载PDF
牛分枝杆菌抗体的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杨晓夏 郑腾 +6 位作者 李宋钰 朱海 黄素文 张志灯 王武军 张体银 白泉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BT)主要是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ris)引起的动物和人的一种慢性细菌性疾病,以在多种组织器官中形成结核结节,继而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为病理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牛结核...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BT)主要是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ris)引起的动物和人的一种慢性细菌性疾病,以在多种组织器官中形成结核结节,继而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为病理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牛结核病列为B类动物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枝杆菌 荧光检测 时间分辨 TUBERCULOSIS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动物传染病 抗体 牛结核病
下载PDF
茶油掺伪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燕 张笑 +4 位作者 邱思慧 杨建远 邱昌扬 申超群 周凯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169,共11页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高端木本食用植物油。本文分析了茶油品质特点与茶油的主要掺伪方式,总结现有相关标准中对茶油真实性的要求。从茶油及其他异质油的理化特性与特征成分出发,重点总结了基于理化参数的分析技术、色谱与质谱技术以及光谱...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高端木本食用植物油。本文分析了茶油品质特点与茶油的主要掺伪方式,总结现有相关标准中对茶油真实性的要求。从茶油及其他异质油的理化特性与特征成分出发,重点总结了基于理化参数的分析技术、色谱与质谱技术以及光谱学技术3个用于茶油掺伪检测技术的特点与局限性。说明了基于多个理化参数集合并结合算法模型、筛选茶油特异性成分、扩大样品的光谱数据库对茶油掺伪检测方法构建的重要性,并提出采用多指标逐步判别分析是实现茶油掺伪实际检测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掺伪 脂肪酸 特征成分 快速检测
下载PDF
牛奶中甲氧苄啶胶体金快速检测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晓娜 李君秀 +6 位作者 付辉 杨星星 李细清 汪凤林 杨中 朱海 严义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63-65,78,共4页
[目的]研究牛奶中甲氧苄啶的胶体金快速检测装置,快速筛查牛奶中甲氧苄啶添加物含量并评价牛奶品质。[方法]制备抗原,免疫得到抗体并摸索胶体金免疫层析装置的样品检测性能。[结果]试验所得装置对牛奶中甲氧苄啶的肉眼可见检测线为2 ng... [目的]研究牛奶中甲氧苄啶的胶体金快速检测装置,快速筛查牛奶中甲氧苄啶添加物含量并评价牛奶品质。[方法]制备抗原,免疫得到抗体并摸索胶体金免疫层析装置的样品检测性能。[结果]试验所得装置对牛奶中甲氧苄啶的肉眼可见检测线为2 ng/L,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0%;与常见3种混合添加物无交叉反应,特异性高;不同批次间结果重复性高度一致;稳定性好,易于保存,在37℃条件可存放35 d,50℃存放6 d对其质量无影响;兼容性好,适合6种不同种类奶基质;检测时间短,仅需6 min。[结论]该研究的装置检测时间短,使用简单,重复性好,产品稳定性高,适用于牛奶中甲氧苄啶的现场快速筛查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甲氧苄啶 胶体金 快速检测
下载PDF
PCR技术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知明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9期190-192,共3页
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分析,对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PCR技术原理,以及基于PCR技术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并对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具体应用展开论述,希望引... 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分析,对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PCR技术原理,以及基于PCR技术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并对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具体应用展开论述,希望引起业内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食品 PCR技术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景成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9期164-166,共3页
本文围绕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展开分析,在对食品微生物检测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关键环节,并对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实践应用进行概述,希望能够发挥各类微生物检测技术优势,为相关人员提供更为高效与准... 本文围绕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展开分析,在对食品微生物检测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关键环节,并对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实践应用进行概述,希望能够发挥各类微生物检测技术优势,为相关人员提供更为高效与准确的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微生物 检测技术
下载PDF
现代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慧勇 李晓娜 +1 位作者 杨宇燕 邱忠英 《食品界》 2023年第7期67-69,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对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在过去的食品检测中,传统的分析方法存在着检测时间长、检测准确度不高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食品检测的需求。而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对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在过去的食品检测中,传统的分析方法存在着检测时间长、检测准确度不高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食品检测的需求。而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食品添加剂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高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分析技术 食品添加剂 食品检测 添加剂检测 食品安全 检测准确度 分析方法 检测时间
下载PDF
现代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宇燕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第6期73-73,共1页
食品是人类长期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外界支持条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食品的安全,它对人们身体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影响,由此可看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如今食品中的添加剂主要是通过食品检测来判断其是否安全,这就需要积极地运用... 食品是人类长期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外界支持条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食品的安全,它对人们身体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影响,由此可看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如今食品中的添加剂主要是通过食品检测来判断其是否安全,这就需要积极地运用现代分析技术来不断地提升食品添加剂检测水平,本文主要是对现代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现代分析技术 检测
下载PDF
食品检测应用的影响与检测风险防范策略
12
作者 张玉娟 《食品界》 2023年第4期77-79,共3页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同时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大对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视力度,从而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减少食品安全问...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同时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大对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视力度,从而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几率。为了提升食品检测效率,需要培养大量专业性的食品检测技术人员,才能满足食品检测发展需求,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寻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保障食品领域的安全可靠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防范策略 食品检测 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 食品领域 出现几率 健康意识 健康中国战略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检测枸杞中的锈去津、辛硫磷残留量
13
作者 杨晓夏 陈明山 +2 位作者 王耀宇 刘福友 黄定坚 《轻工科技》 2021年第3期30-31,共2页
本文建立一种全自动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枸杞中锈去津、辛硫磷,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锈去津和辛硫磷在0.02~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02 mg/kg和0.003 mg/kg,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9.3~105.3%。实验结果... 本文建立一种全自动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枸杞中锈去津、辛硫磷,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锈去津和辛硫磷在0.02~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02 mg/kg和0.003 mg/kg,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9.3~105.3%。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枸杞等植物果实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枸杞 锈去津 辛硫磷
下载PDF
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能力验证经验
14
作者 徐万丽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第15期112-112,共1页
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又称魏氏梭菌,厌氧芽孢杆菌属。广泛存在自然界的水源、土壤及人和动物肠道中。它是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人的食物中毒、气性坏疽和动物猝死症等疾病。产气荚膜梭菌的重点检测项目是活菌数的测定和证实试验。... 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又称魏氏梭菌,厌氧芽孢杆菌属。广泛存在自然界的水源、土壤及人和动物肠道中。它是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人的食物中毒、气性坏疽和动物猝死症等疾病。产气荚膜梭菌的重点检测项目是活菌数的测定和证实试验。GB 8538-2016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的检测标准中说明,产气荚膜梭菌在SPS平板上36℃下厌氧培养24 h,菌落形态为黑色。但在实际检验中SPS平板上的菌落形态难以呈黑色,如果改用TSC平板可以长出较多黑色菌落。TSC培养基中柠檬酸铁铵和亚硫酸钠的含量比SPS要高,实验证明TSC培养基要比SPS培养基更能长出黑色菌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泉水 产气荚膜梭菌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一种可同时检测多效唑、三唑酮、三唑醇的胶体金试纸条研制及应用
15
作者 付辉 张美娟 +3 位作者 王幸幸 覃冬梅 王炳志 杨星星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3期167-170,共4页
农药残留一直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多效唑、三唑酮及三唑醇是三唑类农药,经常用于果蔬中的病害防治,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神经肌肉处,对神经细胞造成严重损害,进而降低人体脏器的免疫力,引发多种慢性疾病。... 农药残留一直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多效唑、三唑酮及三唑醇是三唑类农药,经常用于果蔬中的病害防治,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神经肌肉处,对神经细胞造成严重损害,进而降低人体脏器的免疫力,引发多种慢性疾病。本文自主研发的快检方法具有快速、靶向、灵敏度高等特点,在检测实际样品时均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的检测要求,适用于对大批量果蔬中这3种农药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三唑酮 三唑醇 农药
下载PDF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方法分析
16
作者 邓芳伟 邱宇 池文华 《现代食品》 2018年第3期124-126,共3页
本文将主要论述快速检测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原理与方法,使得检测过程快速、高效、准确,让消费者放心。
关键词 肉制品 亚硝酸盐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发酵豆制品中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与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凯 黄开胤 +3 位作者 张笑 李思豪 邱昌扬 徐振林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6-468,共13页
以蛋白质丰富的豆类或豆粕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的发酵豆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传统发酵豆制品的原料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发酵豆制品中普遍存在胺(氨)类代谢物,尤其是生物胺与氨... 以蛋白质丰富的豆类或豆粕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的发酵豆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传统发酵豆制品的原料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发酵豆制品中普遍存在胺(氨)类代谢物,尤其是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污染且含量较高。目前,通过筛选原料及发酵剂,优化发酵工艺,添加抑制剂及采用生化方法降解,是控制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污染的主要途径。本文综述近年来不同发酵豆制品中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情况,阐明其形成规律与机制,重点分析发酵豆制品中氨基甲酸乙酯与生物胺控制策略及其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由于大部分发酵豆制品采用半敞开式发酵,因此工艺优化与添加抑制剂是减少有害氨(胺)积累的低成本且可操作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制品 氨基甲酸乙酯 生物胺 工艺 抑制剂
下载PDF
不同卤汁循环次数下卤豆干及卤汁品质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18
作者 吴国庆 黄展锐 +7 位作者 郑奕柔 何婉莹 赵良忠 陈浩 张嫣 唐玲微 周衡平 刘斌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8-234,241,共8页
以卤豆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不同卤汁循环次数下卤豆干及卤汁中蛋白质、脂肪、游离氨基酸、总酸、NaCl、色差及质构特性等品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卤汁循环次数增加,卤汁中NaCl含量从5.39%降低到1.82%,卤豆干中NaCl含量从0.... 以卤豆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不同卤汁循环次数下卤豆干及卤汁中蛋白质、脂肪、游离氨基酸、总酸、NaCl、色差及质构特性等品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卤汁循环次数增加,卤汁中NaCl含量从5.39%降低到1.82%,卤豆干中NaCl含量从0.56%增加到0.93%。卤汁中蛋白质、脂肪、游离氨基酸、总酸含量随着卤汁循环次数增加而持续升高,卤豆干中则逐渐降低。卤制过程中,豆干硬度和咀嚼性逐渐增大,黏着性、回复性和弹性变化不明显;豆干的亮度值(L^(*))与黄度值(b^(*))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红度值(a^(*))趋于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豆干中谷氨酸在游离氨基酸中含量最高,卤汁中鲜味氨基酸的含量随着卤汁循环次数不断增加。该研究结果为卤豆干工业化生产、卤汁重复利用、卤制品质量安全及其重复定量卤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豆干 卤汁 循环卤制 品质特性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不同氧化条件对卤汁和卤豆干营养成分的影响
19
作者 周衡平 黄展锐 +5 位作者 赵良忠 陈佳洛 陈浩 文明 周凯 刘斌斌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9期9-13,共5页
采用不同氧化条件(自然氧化、光氧化、酶促氧化和协同氧化)和不同贮存时间(0,7,14,21,28 d)卤汁卤制豆干,分析不同氧化条件对卤汁和卤豆干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氧化条件下卤汁总酸含量均随贮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脂肪含量显... 采用不同氧化条件(自然氧化、光氧化、酶促氧化和协同氧化)和不同贮存时间(0,7,14,21,28 d)卤汁卤制豆干,分析不同氧化条件对卤汁和卤豆干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氧化条件下卤汁总酸含量均随贮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脂肪含量显著下降,而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变化;不同氧化条件下豆干水分和总酸含量均随卤汁贮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在28 d时分别降低至18.30 g/100 g,13.07 g/100 g;与自然氧化组相比,酶促氧化对卤豆干蛋白质、水分、总酸及卤汁脂肪含量影响更显著,协同氧化对卤豆干脂肪及卤汁总酸含量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卤汁贮存和卤豆干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汁 卤豆干 氧化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我国南粤地区霉变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及毒性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小博 王雅玲 +5 位作者 王润东 吕鹏莉 孙力军 刘晓燕 施琦 毕思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958,共8页
为了解广东地区水产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最新污染状况,评价霉变水产饲料的毒性效应,探明其对生物机体的损害效应。在我国南粤地区随机采集鱼、虾饲料共120份,采用ELISA法检测4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 为了解广东地区水产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最新污染状况,评价霉变水产饲料的毒性效应,探明其对生物机体的损害效应。在我国南粤地区随机采集鱼、虾饲料共120份,采用ELISA法检测4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A)的含量,选取不同污染程度(达标、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鱼、虾饲料各4份,采用小鼠毒理学方法评价其生物毒性。结果发现: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率较高(多种毒素并存现象较为普遍),其中AFB1,T-2,DON等3种毒素污染最为普遍,OTA污染较轻,T-2检测浓度最大(11 928.00μg·kg^(-1));小鼠体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器官指数略有下降,脾、肾下降较为明显;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及大血小板比率显著下降(P<0.05);精子畸形率和微核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广东地区霉变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严重,T-2含量最高;霉变饲料对小鼠脾、肾、肝器官损害显著,对小鼠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具有损害作用,并具有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饲料 霉变 真菌毒素 污染调查 毒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