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母教养方式和3岁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雨琪 刘俐 +4 位作者 孙灯利 尹晓娜 陈招弟 吴传安 陈维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以学龄前3岁儿童为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品行问题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区新入园儿童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父母教养方式(Egna Minnen Betraffande Uppfostran-Parents,EMBU-P)问卷、Conners父母用症状量表中品行问题... 目的以学龄前3岁儿童为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品行问题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区新入园儿童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父母教养方式(Egna Minnen Betraffande Uppfostran-Parents,EMBU-P)问卷、Conners父母用症状量表中品行问题因子向主要照护人收集儿童一般情况、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品行问题等资料。共发放10972份问卷,回收9289份有效问卷。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教养方式与儿童品行问题的关系。结果 349名(3.8%)儿童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临界值。在控制父母年龄、父母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混杂因素后,儿童品行问题与父母拒绝(OR=1.17,P<0.01)、控制/过度保护(OR=1.03,P<0.01)和情感温暖(OR=0.98,P<0.01)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拒绝(OR_父=1.16,P<0.01;OR母=1.17,P<0.01)、父亲的情感温暖(OR_父=0.96,P<0.01)和母亲的控制/过度保护(OR_母=1.04,P<0.01)与品行问题存在统计学关联,该关联在不同性别、独生与非独生儿童中基本相同。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是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的影响因素,在预防和治疗儿童品行问题时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父母教养方式 品行问题
下载PDF
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和补充叶酸与其子女孤独症行为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蒋辉 刘俐 +4 位作者 孙灯利 尹晓娜 陈招弟 吴传安 陈维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0-944,共5页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和补充叶酸与儿童孤独症行为的交互作用。方法 以2014年深圳市龙华新区新入园的小班(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由家长填写问卷,询问儿童年龄、性别、早产、低出生体重、父母学历、父母生育年龄、家庭收入等,...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和补充叶酸与儿童孤独症行为的交互作用。方法 以2014年深圳市龙华新区新入园的小班(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由家长填写问卷,询问儿童年龄、性别、早产、低出生体重、父母学历、父母生育年龄、家庭收入等,用孤独症行为量表评估儿童孤独症行为,按筛检界值31分和诊断界值62分将儿童分为正常组(〈31分)、亚临床组(31~61分)和疑似临床组(≥62分)。控制混杂因素后,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母亲被动吸烟和补充叶酸对儿童孤独症行为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结果 孕期母亲被动吸烟与儿童孤独症行为呈正相关(亚临床组:OR=1.48,P〈0.05;疑似临床组:OR=2.85,P〈0.05),孕期母亲补充叶酸与儿童孤独症行为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亚临床组:OR=1.04,P〉0.05;疑似临床组:OR=0.75,P〉0.05)。分层分析显示,孕期母亲未被动吸烟的儿童中,孕期母亲补充叶酸与儿童孤独症行为呈负关联(疑似临床组:OR=0.30,P〈0.05);孕期母亲补充叶酸的儿童中,孕期母亲被动吸烟与儿童孤独症行为显著正关联(亚临床组:OR=1.52,P〈0.05;疑似临床组:OR=4.45,P〈0.05)。进一步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期母亲被动吸烟和补充叶酸对儿童孤独症行为疑似临床组的交互作用明显(OR=5.30,P〈0.05)。结论 孕期母亲被动吸烟和补充叶酸与儿童孤独症行为关联,且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叶酸 被动吸烟 孕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