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额隐窝区域解剖结构3D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鹏
张艳红
+6 位作者
韩晓东
杨贵
蓝建平
赵海亮
邱书奇
甄宏韬
高起学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1-313,317,共4页
目的:通过对获得的额隐窝区域的CT影像学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力求对于该区域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客观、真实的再现。方法:选择接受鼻窦检查的5例患者,对其头部行多排螺旋CT扫描(螺距1mm,扫描层厚2mm,层距-1mm),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三维...
目的:通过对获得的额隐窝区域的CT影像学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力求对于该区域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客观、真实的再现。方法:选择接受鼻窦检查的5例患者,对其头部行多排螺旋CT扫描(螺距1mm,扫描层厚2mm,层距-1mm),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形成3D模型。观察该模型上鼻丘气房、额气房、眶上气房、额泡气房等解剖标志的形态、相对空间排列以及其相应的引流途径,并对额窦和鼻腔气房的几何尺寸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行精确测量。结果:经过上述处理得到非常接近真实状态的鼻腔-鼻窦气房结构模型,在其额隐窝部位可以清晰地辨识出鼻丘气房、额气房等重要结构,并对所有患者额窦、鼻丘气房以及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做了较为精确的测量。结论:借助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得到鼻腔-鼻窦内气房3D结构模型;同时可对其中的重要结构进行空间定位,并对其相互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测量,为手术提供了可靠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解剖学
额隐窝
原文传递
额隐窝区域结构立体影像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鹏
韩晓东
+6 位作者
杨贵
张艳红
蓝建平
赵海亮
邱书奇
甄宏韬
高起学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05-1307,1310,共4页
目的:对测试对象鼻窦区域行螺旋CT扫描后,将额隐窝区域内重要的含气结构行三维重建,对其中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测量相关参数。方法:选择30例因病接受鼻窦CT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头部行多排螺旋CT扫描(螺距1mm,扫描层厚2mm,层...
目的:对测试对象鼻窦区域行螺旋CT扫描后,将额隐窝区域内重要的含气结构行三维重建,对其中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测量相关参数。方法:选择30例因病接受鼻窦CT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头部行多排螺旋CT扫描(螺距1mm,扫描层厚2mm,层距-1mm),通过工作站对数据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形成3D模型。对该模型上各种气房的结构、形态、相对空间排列以及其相应的引流途径进行观察及分析,对额窦和鼻丘气房的几何尺寸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行相对精确地测量,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在重建后的额隐窝立体模型上可清晰地辨识出鼻丘气房、额气房等重要气房结构以其相互间的空间排列关系,并对其自然形态以及额窦引流模式有了直观的印象。鼻丘气房的高度为(9.45±3.60)mm,前后径为(8.08±3.37)mm,额窦的上下径和左右径分别为(26.98±6.82)mm、(26.86±9.45)mm,额窦底与鼻丘气房顶部之间的距离为(7.80±3.36)mm。结论:借助三维CT重建技术获得了额隐窝区域气房3D结构模型;该模型对认识和界定额隐窝区域各种气房结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获得的相关参数可为额窦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额隐窝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题名
额隐窝区域解剖结构3D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鹏
张艳红
韩晓东
杨贵
蓝建平
赵海亮
邱书奇
甄宏韬
高起学
机构
深圳市
龙岗
中心医院
耳
鼻
咽喉
科
医院
耳
鼻
咽喉
头颈外
科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放射科
华中
科
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
医院
耳
鼻
咽喉
-头颈外
科
出处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1-313,317,共4页
文摘
目的:通过对获得的额隐窝区域的CT影像学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力求对于该区域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客观、真实的再现。方法:选择接受鼻窦检查的5例患者,对其头部行多排螺旋CT扫描(螺距1mm,扫描层厚2mm,层距-1mm),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形成3D模型。观察该模型上鼻丘气房、额气房、眶上气房、额泡气房等解剖标志的形态、相对空间排列以及其相应的引流途径,并对额窦和鼻腔气房的几何尺寸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行精确测量。结果:经过上述处理得到非常接近真实状态的鼻腔-鼻窦气房结构模型,在其额隐窝部位可以清晰地辨识出鼻丘气房、额气房等重要结构,并对所有患者额窦、鼻丘气房以及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做了较为精确的测量。结论:借助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得到鼻腔-鼻窦内气房3D结构模型;同时可对其中的重要结构进行空间定位,并对其相互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测量,为手术提供了可靠指导。
关键词
额窦
解剖学
额隐窝
Keywords
frontal sinus
anatomy regional
frontal recess
分类号
R762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原文传递
题名
额隐窝区域结构立体影像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鹏
韩晓东
杨贵
张艳红
蓝建平
赵海亮
邱书奇
甄宏韬
高起学
机构
深圳市
耳
鼻
咽喉
科
研究所
深圳市
龙岗
中心医院
耳
鼻
咽喉
科
医院
耳
鼻
咽喉
头颈外
科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放射科
华中
科
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
医院
耳
鼻
咽喉
-头颈外
科
出处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05-1307,1310,共4页
文摘
目的:对测试对象鼻窦区域行螺旋CT扫描后,将额隐窝区域内重要的含气结构行三维重建,对其中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测量相关参数。方法:选择30例因病接受鼻窦CT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头部行多排螺旋CT扫描(螺距1mm,扫描层厚2mm,层距-1mm),通过工作站对数据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形成3D模型。对该模型上各种气房的结构、形态、相对空间排列以及其相应的引流途径进行观察及分析,对额窦和鼻丘气房的几何尺寸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行相对精确地测量,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在重建后的额隐窝立体模型上可清晰地辨识出鼻丘气房、额气房等重要气房结构以其相互间的空间排列关系,并对其自然形态以及额窦引流模式有了直观的印象。鼻丘气房的高度为(9.45±3.60)mm,前后径为(8.08±3.37)mm,额窦的上下径和左右径分别为(26.98±6.82)mm、(26.86±9.45)mm,额窦底与鼻丘气房顶部之间的距离为(7.80±3.36)mm。结论:借助三维CT重建技术获得了额隐窝区域气房3D结构模型;该模型对认识和界定额隐窝区域各种气房结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获得的相关参数可为额窦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额窦
额隐窝
三维重建
Keywords
frontal sinus
frontal recess
three-dimentsional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765.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额隐窝区域解剖结构3D影像学研究
王鹏
张艳红
韩晓东
杨贵
蓝建平
赵海亮
邱书奇
甄宏韬
高起学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
3
原文传递
2
额隐窝区域结构立体影像研究
王鹏
韩晓东
杨贵
张艳红
蓝建平
赵海亮
邱书奇
甄宏韬
高起学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