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港区道路出入口交通组织形式和分离距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奋 崔扬 +1 位作者 黄志荣 唐克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54-1860,共7页
针对大型车为主的道路交通状况,对港区货车和集装箱卡车等大型车的交通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港区常见的出入口交通组织形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评价.研究表明,当主路单车道流量大于400veh·h-1或支路左转车流大于250v... 针对大型车为主的道路交通状况,对港区货车和集装箱卡车等大型车的交通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港区常见的出入口交通组织形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评价.研究表明,当主路单车道流量大于400veh·h-1或支路左转车流大于250veh·h-1时,冲突车流间干扰大大增加,此时建议采用C型信号控制形式的出入口.提出了出入口分离距离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对分离距离的安全和效率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区道路 大型车 出入口管理 分离距离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排队消散特性实证对比
2
作者 唐克双 董可然 +1 位作者 黄志荣 王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89-1695,共7页
对中国上海和天津2个城市的11条直行车道的数据分析表明,信号交叉口的排队消散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稳定阶段和上升阶段.与日本名古屋市17条直行车道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两国案例城市排队消散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我国案... 对中国上海和天津2个城市的11条直行车道的数据分析表明,信号交叉口的排队消散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稳定阶段和上升阶段.与日本名古屋市17条直行车道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两国案例城市排队消散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我国案例城市的饱和车头时距较大(0.05s),饱和流率较小(80pcu·h-1),启动损失较大(0.83s),大车的折算系数是日本的1.07倍;但3个城市排队消散过程都出现了末尾车头时距的下降且相关参数分别服从相同分布.最后,以上海市一个典型交叉口为例比较了两国案例城市的排队消散特性对信号配时与通行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排队消散特性 对比研究 饱和流率
下载PDF
基于中小企业融资视角的供应链金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永慧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第12期77-78,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一直被"融资难""融资贵"所困扰,使得企业的资金供应链出现断裂的现象。文章将对中小企业融资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一直被"融资难""融资贵"所困扰,使得企业的资金供应链出现断裂的现象。文章将对中小企业融资视角的供应链金融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视角 供应链金融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地铁连拱隧道变形及地面沉降控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向明 《铁路技术创新》 2016年第6期12-16,共5页
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工程实践,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连拱隧道关键点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进行研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双侧壁法各施工步序进行逐步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对于隧道变形,施工中先期开挖上拱为最不利工况... 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工程实践,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连拱隧道关键点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进行研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双侧壁法各施工步序进行逐步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对于隧道变形,施工中先期开挖上拱为最不利工况;对于地面沉降,主要沉降区域为离左右线中心线对应地表点左右60 m的区域。为对隧道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动态反馈预测,布设了施工监测点,主要监测项目有隧道收敛和拱顶下沉、地表沉降、钢架及衬砌应力。为保障隧道安全,可采取超前大管棚支护和设置横向支撑等主动措施及袖阀管补偿注浆等被动措施。实践证明,中隔墙加设临时侧向支撑有利于控制初支变形,大管棚更有利于控制地表沉降,地面跟踪注浆可在沉降超限的情况下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地铁 连拱隧道 变形控制 地面沉降 数值模拟 现场实测 加固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