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至2018年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邢萌萌 任路忠 刘桂敏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6期823-828,共6页
目的分析2008至2018年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及其变化趋势,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络收集2008至2018年基础资料,分析新生儿死亡率(NMR)、婴儿死亡率(IMR)、U5MR及5岁... 目的分析2008至2018年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及其变化趋势,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络收集2008至2018年基础资料,分析新生儿死亡率(NMR)、婴儿死亡率(IMR)、U5MR及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的死亡专率。结果①2018年龙岗区U5MR、IMR和NMR分别为1.98‰、1.51‰和1.02‰,分别较2008年下降了66.68%、66.25%和67.16%,均呈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165.839、119.248、110.902,均P<0.001);②2008至2018年间U5MR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其他先天异常和出生窒息,其中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和出生窒息死因别死亡率从2008年的10.32/万、4.34/万、3.53/万下降到2018年的2.61/万、0.78/万、2.09/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56.191、10.272、12.774,均P<0.01);而意外窒息和其他先天异常呈现波浪状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原水平;③对死因进行分类,2008至2018年5岁以下儿童前3位死因是新生儿疾病(占32.05%)、意外死亡(占21.28%)和先天性异常(占16.17%);④2008至2018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中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异常病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52.253、55.165,均P<0.001)。结论 2018年龙岗区U5MR已达到国家2020年的目标,做好新生儿疾病防治、意外死亡和出生缺陷防控是控制U5MR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死亡专率 病死率
下载PDF
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
2
作者 邢萌萌 王志隆 卫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9期1862-1867,共6页
目的分析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关联,探讨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生命早期影响因素,并制定干预策略。方法于2021年1—5月按街道、办园性质、等级对深圳市龙岗区幼儿园进行分层,按照每层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 目的分析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关联,探讨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生命早期影响因素,并制定干预策略。方法于2021年1—5月按街道、办园性质、等级对深圳市龙岗区幼儿园进行分层,按照每层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共选出51家幼儿园,共12505名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纳入研究,由专业的保健医生测量身高、体重等体格数据,并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儿童及母亲进行调查,使用WHO标准对体格进行评价,运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关系,以及儿童营养不良的其他影响因素。结果2021年该区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为2.8%(349/12505),低体重发病率为1.0%,生长迟缓发病率为1.8%,消瘦发病率为2.8%,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母亲孕前低BMI的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为母亲孕期正常BMI儿童的1.41倍(OR=1.41,95%CI=1.16-1.71),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孕期增重对营养不良的影响。此外,儿童年龄、贫血、低出生体重儿、食物搭配(全是素菜;肉少菜少,主食多)、母亲BMI、母亲低学历(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是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巨大儿、独生子女、每天户外活动(1-2小时、3-4小时)是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母亲孕前较高BMI是导致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对妊娠期妇女营养状况的管理和指导,并加强托幼机构管理,以降低子代营养不良风险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孕前BMI 孕期增重 营养不良
下载PDF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对围生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邢萌萌 卫国 +1 位作者 王志隆 任路忠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分析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围生结局的影响,为孕期保健、孕前和孕期体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将深圳市龙岗区2014-2017年26家助产医院95849例单胎足月产妇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情况分组,观察各组... 目的分析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围生结局的影响,为孕期保健、孕前和孕期体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将深圳市龙岗区2014-2017年26家助产医院95849例单胎足月产妇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情况分组,观察各组围生结局。结果95849例孕妇平均孕前BMI为(20.49±2.83)kg/m2,平均孕期增重(14.49±5.89)kg。相比孕前正常BMI和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孕前消瘦(BMI<18.5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0(1.61~2.00)、1.83(1.63~2.05);孕前超重(BMI≥24 kg/m2)是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巨大儿、剖宫产、出生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4(1.68~2.02)、2.40(1.90~3.04)、3.07(2.39~3.96)、2.70(2.49~2.92)、1.89(1.81~1.97)及1.33(1.05~1.67);孕期增重过度是巨大儿、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59(2.40~2.79)、1.45(1.40~1.50)、2.83(2.21~3.62)、2.18(1.69~2.81)、1.26(1.13~1.40)及1.26(1.07~1.48)。结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均是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因此将孕前BMI、孕期增重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围生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体重指数 孕期增重 妊娠并发症 低出生体重 巨大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