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陈茜 魏新 +5 位作者 王慧萍 颜红凤 邬丹丹 吴微波 梁兰 谢增余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苏中患者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复苏开始5~10min时的数据作为统计资料)、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住院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OSC率及住院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40%与25%、21%),P〈O.05。两组复苏期间主要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克服了徒手心肺复苏中因为医护人员或患者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使心肺复苏更趋标准有效。萨勃心肺复苏机能提高血液灌注压,增加每搏输出量,提高心脑的血氧供应,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8期25-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联合应用是否可以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复发。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RB组)与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联合应用是否可以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复发。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RB组)与氨氯地平组(CCB组)。两组恢复窦律后均选用胺碘酮维持窦律,ARB组以缬沙坦80~160mg/d作为基础用药,CCB组以氨氯地平5~10mg/d作为基础用药,疗程为1年。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的房颤复发率。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Dd)、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RB组房颤复发率较CCB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ARB组IVST、LVPWT、LVEDd、LADd、LVM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CCB组只有IVST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IVST、LVPWT、LVEDd、LADd、LV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期间ARB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CB组(P〈0.01)。结论缬沙坦能够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可以延缓左心房扩大,进而改善心房的电重塑与结构重塑,从而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复发,降低房颤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拮抗剂 原发性高血压 心房颤动 复发
下载PDF
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左心室肥厚逆转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茜 曲环 +3 位作者 彭长农 张小波 邹辉建 邵黄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逆转左心室(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合并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患者21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房颤复发率及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逆转左心室(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合并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患者21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房颤复发率及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璧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前后径(LA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随访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缬沙坦组房颤复发率较氨氯地平组明显降低(P<0.01)。LVH组94例与非LVH组47例房颤发生率分别为66.67%和33.34%(P<0.01)。治疗后缬沙坦组IVST、LVP-WT、LVEDd、LADd、LVM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氨氯地平组只有LVMI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缬沙坦组明显优于氨氯地平组(P<0.01)。治疗期间缬沙坦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0.01)。结论(1)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应用能减少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复发;(2)缬沙坦能够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房颤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病 心房颤动 左心室肥厚
原文传递
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947-948,共2页
目的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的长期应用是否可以减少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心房颤动(Af)组(n=80例)和非房颤(非Af)组(n=80例),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服用抗高... 目的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的长期应用是否可以减少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心房颤动(Af)组(n=80例)和非房颤(非Af)组(n=80例),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种类、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进行回顾性调查。抗高血压药物分为两组,一组以缬沙坦80~160mg/d作为基础用药,另一组以氨氯地平5~10mg/d作为基础用药,两组均按血压控制情况适当加减氢氯噻嗪6.25~25mg/d、美托洛尔6.25~50mg/d.疗程为2年。结果 (1)Af组与非~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Af组与非Af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42.1±5.4)mm、(38.6±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房扩大组88例与非左心房扩大组72例房颤发生率分别为59.0%和3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f组服用缬沙坦45例,非Af组服用缬沙坦6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高血压左心房扩大与房颤发生有关,积极防止和延缓左心房扩大对房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缬沙坦长期应用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受体 血管紧张素 2型 缬沙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