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分组分层模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沙萍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研究分组分层管理模式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3~10月的护理管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月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7~10月作为观察组,采用分组分层管理模式。就两组护士的工作... 目的研究分组分层管理模式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3~10月的护理管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月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7~10月作为观察组,采用分组分层管理模式。就两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病房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记录质量、药械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几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组分层模式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更好发挥护士的工作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同时也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创建积极的护理工作氛围,实现护理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护理管理 分组分层模式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在重症监护中心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建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8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中心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中心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文书、环境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中心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专科护理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谵妄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沙萍英 何建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7期49-50,共2页
目的:分析谵妄发病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谵妄的认识和行为态度,为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谵妄知识的理解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病人共12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 目的:分析谵妄发病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谵妄的认识和行为态度,为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谵妄知识的理解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病人共12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谵妄专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谵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干预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谵妄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进行谵妄专科护理干预,能减少谵妄发生率和谵妄持续时间,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有益于病人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谵妄 专科护理 效果
下载PDF
时效性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对危重症患者并发症预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沙萍英 何建花 +1 位作者 赵博 郑胜男 《临床护理杂志》 2019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时效性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对危重症患者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指捏感法注气。试验组采用... 目的研究时效性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对危重症患者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指捏感法注气。试验组采用时效性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进行注气。比较两组并发症、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水平以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气管黏膜损伤、气囊破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效性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应用于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精确控制气囊压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监测 危重症
下载PDF
NLR、IL-6联合肾脏阻力指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5
作者 林贞杰 姜波 何建花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0期5-9,共5页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联合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artery resistance index, RR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诊断...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联合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artery resistance index, RR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8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AKI组(n=52)和非AKI组(n=44)。收集、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平均动脉压、C反应蛋白、RRI、IL-6、NLR、ICU住院时间等资料,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NLR、IL-6、RR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AKI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性休克患者AKI的发生率为54.17%(52/96)。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者IL-6水平更高、NLR及RRI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21.917、IL-6≥22.500 pg/mL、RRI≥0.724可诊断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KI,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75、0.725、0.821。NLR、IL-6、RRI三者联合的诊断价值大于单一指标,其ROC的AUC为0.939,敏感度为82.70%,特异性为97.70%。结论 高水平的NLR、IL-6、RRI是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可以用作早期诊断脓毒性休克患者是否会发生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白细胞介素-6 肾脏阻力指数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龚健 贺安勇 +1 位作者 郑晨 黄文达 《安徽医学》 2018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分析其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梗死部位的分布情况及格拉...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分析其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梗死部位的分布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182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外伤性脑梗死24例,发生率为13.19%。15例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占62.50%,9例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占37.50%;GOS评分预后良好148例(81.32%),预后不良34例(18.68%)。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异常、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DIC评分≥5分是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5分、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D-二聚体>2 mg/L、DIC评分≥5分及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是外伤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机制,监测和干预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死 凝血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ICU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沙萍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9期1761-1763,共3页
选取2015年3月~7月我院ICU病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患者85例设为对照组,另选2015年8月~12月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患者85例设为观察组。参与研究护士共13人。对比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士对工作的满意... 选取2015年3月~7月我院ICU病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患者85例设为对照组,另选2015年8月~12月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患者85例设为观察组。参与研究护士共13人。对比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7.65%、100.0%,对照组则分别为88.24%、61.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文书、护理态度、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五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CU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营造良好的护理工作氛围,持续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ICU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 意外事件 满意度
下载PDF
褪黑素对热打击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龚健 古正涛 +4 位作者 李莉 吴启华 方杨 邹志敏 苏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344-1349,共6页
目的:探讨热打击过程中褪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所起到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热打击模型时,首先在43℃的水浴锅中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时长为2 h的热打击,然后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6 h;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37℃组、37℃+... 目的:探讨热打击过程中褪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所起到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热打击模型时,首先在43℃的水浴锅中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时长为2 h的热打击,然后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6 h;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37℃组、37℃+褪黑素组、43℃组、43℃+褪黑素组,10μm褪黑素于热打击前先与细胞孵育。细胞活力通过CCK-8的方法测定;线粒体相关损伤及细胞凋亡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caspase-3/9的活性则通过Caspase活性试剂盒测定。结果:与37℃组比较,43℃组和43℃+褪黑素组细胞存活率、钙黄绿素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与43℃组比较,43℃+褪黑素组细胞存活率、钙黄绿素荧光强度显著增高(P<0.05);与37℃组比较,43℃组和43℃+褪黑素组细胞凋亡率、线粒体JC-1单体占比、caspase3/9活性明显增加(P<0.05)。与43℃组比较,43℃+褪黑素组细胞凋亡率、线粒体JC-1单体占比、caspase3/9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褪黑素对被热打击的内皮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caspase-3/9介导线粒体途径,使内皮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褪黑素 内皮细胞 线粒体 凋亡
下载PDF
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不良相关因素的Logistic分析
9
作者 龚健 贺安勇 +1 位作者 郑晨 黄文达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7-68,共2页
目的 分析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有无继发急性脑梗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25例继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175例患者未继发... 目的 分析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有无继发急性脑梗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25例继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175例患者未继发急性脑梗死,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GCS评分、脑疝、颅内高压、低血压、DIC评分是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GCS评分(3~5分)、低血压、脑疝、感染、DIC评分(≥5分)、继发急性脑梗死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200例患者经治疗后,GOS评分1分、2分、3分、4分、5分患者分别为8例、4例、22例、110例、56例,预后不良共34例。结论 影响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因素较多,包括入院GCS评分、低血压、颅内高压、脑疝、DIC评分。低血压、脑疝、感染、继发急性脑梗死、入院CGS 3~5分、DIC≥5分的患者大多预后不良,致残率较高,临床应高度重视此类患者,制定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减少预后不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颅脑损伤 急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褪黑素在热打击诱导细胞凋亡中可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龚健 古正涛 苏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8-661,共4页
在中暑发病过程中,热是最根本的致伤原因。多项动物和细胞实验证实,高热可直接诱导组织损伤和细胞死亡,根据遭受热打击的程度不同,细胞可激活凋亡信号或直接坏死。一般高热打击大多是激活了细胞凋亡信号,诱导细胞凋亡。因此,对于中暑发... 在中暑发病过程中,热是最根本的致伤原因。多项动物和细胞实验证实,高热可直接诱导组织损伤和细胞死亡,根据遭受热打击的程度不同,细胞可激活凋亡信号或直接坏死。一般高热打击大多是激活了细胞凋亡信号,诱导细胞凋亡。因此,对于中暑发病过程中组织细胞的损伤形式,目前一般认为以凋亡为主。近年来针对热应激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热在广阔的范围内调节着细胞各项生理活动,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褪黑素及其代谢物是广谱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它们在不同病理生理情况下调节多种分子途径,例如炎症、增殖、凋亡和转移。本文总结褪黑素及热打击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相关研究,评估了褪黑素对中暑发病机制的可能保护作用,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打击 中暑 褪黑素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