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放射影像资料研究
1
作者 郑勇平 陶阳 张立斯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6期146-148,共3页
目的对比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X线、CT以及MRI放射影像资料。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8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X线、CT以及MRI诊断,分析强直性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影像学特点,... 目的对比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X线、CT以及MRI放射影像资料。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8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X线、CT以及MRI诊断,分析强直性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3种方法诊断敏感性。结果X线诊断检出率为43.10%,较CT诊断的70.69%显著降低(P<0.05);CT诊断检出率较MRI的94.83%显著降低(P<0.05)。在病变0级诊断中,X线检出率为55.17%,显著高于CT诊断的31.03%和MRI诊断的5.17%(P<0.05);在病变Ⅰ级诊断中,MRI检出率为44.85%,显著高于CT诊断的25.86%和X线诊断的5.17%(P<0.05);在病变Ⅱ级诊断中,3种诊断方式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临床诊断中,采用X线诊断容易漏诊,采用CT诊断和MRI诊断可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病变,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 X线 螺旋CT MRI
下载PDF
PET/CT与改良骶髂关节MR扫描技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及关节损伤程度的效果
2
作者 程薇 张立斯 余世裕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2826-2828,共3页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及关节损伤程度诊断中应用发射计算体层摄影(PET/CT)与改良骶髂关节磁共振(MR)扫描技术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门诊或住院诊治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行常规与改良骶髂关节MR检查、PET/CT检查,观...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及关节损伤程度诊断中应用发射计算体层摄影(PET/CT)与改良骶髂关节磁共振(MR)扫描技术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门诊或住院诊治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行常规与改良骶髂关节MR检查、PET/CT检查,观察比较不同检查方式骶髂关节病变检出情况,MRI图像准确性。结果:改良骶髂关节MR检查与PET/CT检查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硬化检出率均高于常规骶髂关节M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检查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高于常规骶髂关节M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骶髂关节MR检查与PET/CT检查对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明显高于常规骶髂关节M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骶髂关节MR检查图像优良率高于常规骶髂关节M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检查与改良骶髂关节MR扫描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且PET/CT检查效果更好,但优势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关节损伤程度 发射计算体层摄影 MR扫描
下载PDF
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及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陶杨 左玉江 +2 位作者 郝天鹏 曲亚罡 陶德仁 《中国数字医学》 2017年第2期34-35,55,共3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与MRI影像表现,并探讨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7例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4例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并将影像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本组7例的病灶都发生于幕上... 目的:研究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与MRI影像表现,并探讨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7例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4例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并将影像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本组7例的病灶都发生于幕上脑实质内,属于单发病例,肿瘤平均直径大于5cm;肿瘤形态大部分呈不规则环形、边界较清晰。3例行CT检查,发现1例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1例为略低密度,1例为低密度。4例行MRI检查,发现2例肿瘤实质部分呈现稍长T1稍长T2信号,2例呈等T1等T2信号。6例肿瘤实质部分见条状血管影,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呈高信号。水肿程度和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和病灶伴钙化多少及病灶大小相关。术前影像学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对照,有3例误诊为神经节胶质瘤。结论: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此疾病病理分级与水肿程度没有相关性,与病灶伴钙化程度及病灶部位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 CT MRI 病理类型
下载PDF
新双源CT冠脉成像的不同心电采集模式的人体X线吸收剂量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陶杨 左玉江 +2 位作者 曲亚罡 郝天鹏 楚二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10-413,415,共5页
目的:研究新双源CT冠脉成像的3种不同心电采集模式的人体X线吸收剂量及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2年6月CT冠脉成像的患者共362例,根据心率分为三组,A组161例为节律规整,心率≤75次/min,B组126例为节律规整,心率>75次/min的患者,C组7... 目的:研究新双源CT冠脉成像的3种不同心电采集模式的人体X线吸收剂量及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2年6月CT冠脉成像的患者共362例,根据心率分为三组,A组161例为节律规整,心率≤75次/min,B组126例为节律规整,心率>75次/min的患者,C组75例为心律不齐,早搏≥5次/min,心率>75次/min的患者,三组患者根据心率分别采取三种扫描模式(Flash Cardio SAFIRE)扫描模式即高螺距低剂量螺旋扫描模式;DS_CoronaryCTA_AdaptSeq扫描模式即前瞻性ECG触发三维序列扫描模式;DS_CoronaryCTA_SAFIRE扫描模式即回顾性ECG门控并通过SAFIRE减少剂量的螺旋扫描模式)进行扫描,所有患者检查前均未使用心率控制药物,观察三组患者X线吸收剂量:结果:41例因呼吸运动图像出现错列,确定为成像失败,其中A组失败7例(7/161),B组失败22例(22/126),C组失败14例(14/75);失败率为11.33%,符合诊断要求的321例(321/362),占88.67%。比较三种不同心电采集模式的人体X线吸收剂量,A组DLP为(53±19)mGry.cm,ED为(0.601±0.361)mSv,B组DLP为(241±81)mGry.cm,ED为(1.252±0.802)mSv;X线吸收剂量大大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ash_Cardio_SAFIRE扫描模式和DS_Coronar-yCTA_AdaptSeq扫描模式的X线吸收剂量大大低于DS_CoronaryCTA_SAFIRE扫描模式,并且可同样获得有价值的冠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双源CT 冠脉成像 Flash_Cardio_SAFIRE模式
下载PDF
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立辉 左玉江 李卫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82-84,8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直肠癌的CT影像表现,统计局部影像特点,邻近组织侵润情况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癌灶为腔内肿块15例,腔内肿块伴有肠壁增... 目的探讨多层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直肠癌的CT影像表现,统计局部影像特点,邻近组织侵润情况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癌灶为腔内肿块15例,腔内肿块伴有肠壁增厚12例,肿瘤突破浆膜层并周围组织侵犯7例;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伴有远处转移4例;与术后病理对照符合率为84.2%(32/38).结论多层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和分期与术后病理的对照一致性较高,因此术前CT增强扫描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CT 增强扫描 分期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立辉 陈健群 +1 位作者 陈宝霞 郝金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脾脏疾病患者20例,将其作为A组,其中,脾脏淋巴瘤患者有7例,作为A1组,白血病脾浸润患者有8例,作为A2组,脾脏转移瘤患者有5例,...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脾脏疾病患者20例,将其作为A组,其中,脾脏淋巴瘤患者有7例,作为A1组,白血病脾浸润患者有8例,作为A2组,脾脏转移瘤患者有5例,作为A3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作为B组.结果 B组经CT扫描均正常,A组患者经CT扫描脾脏实质出现各种病变.A组患者脾脏灌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平扫相比,CT灌注成像检出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患者TIP、MTT与B组相比均明显升高,BF、PEI、BV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创伤较小,对脾脏疾病诊断价值较高,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可以进行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脾脏疾病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输卵管积液MRI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汪立娟 左玉江 郑勇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2239-2242,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输卵管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MRI检查的输卵管积液患者30例共51个病灶的MRI表现,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管壁厚度及增强表现。结果双侧发病21例,单侧发病9例,共有51个病灶,20例合并卵巢或子宫其它疾病,... 目的探讨MRI在输卵管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MRI检查的输卵管积液患者30例共51个病灶的MRI表现,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管壁厚度及增强表现。结果双侧发病21例,单侧发病9例,共有51个病灶,20例合并卵巢或子宫其它疾病,其中合并卵巢囊肿8例,子宫肌瘤9例,其它病变2例,子宫内膜癌1例;输卵管积液病例中单纯性输卵管积液18例,输卵管积脓4例,输卵管积血8例;显示三种MRI形态学类型:1)输卵管积液呈管状型病灶26个;2)呈囊状合并管状结构23个;3)呈囊状无管状结构2个。MRI扫描输卵管积液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显示为囊(管)壁强化,囊(管)内液体无强化。结论输卵管积液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能够反映输卵管积液的内部特征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输卵管积液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积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健群 周秀梅 +1 位作者 孙立辉 许建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7期563-566,共4页
探讨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应用磁共振成像和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诊断价值。2017年5月—2018年3月,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80例,病灶104个,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按照病灶直径大小分为小肝癌组(1~3 cm)和微小肝癌组(<1 cm)。... 探讨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应用磁共振成像和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诊断价值。2017年5月—2018年3月,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80例,病灶104个,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按照病灶直径大小分为小肝癌组(1~3 cm)和微小肝癌组(<1 cm)。其中小肝癌组病灶70个,微小肝癌组病灶34个,均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检出准确性,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小肝癌病灶应用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观察小肝癌/微小肝癌的多排螺旋CT及MRI的表观特征。结果显示,小肝癌病灶70个,CT扫描检出病灶53个(75.7%),MRI检出病灶67个(95.7%),MRI的小肝癌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微小肝癌病灶34个,CT检出病灶22个(64.7%),MRI检出病灶32个(94.1%),MRI的微小肝癌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小肝癌组时,检出率最低为CT平扫(60.0%),检出率最高为CT动脉期(72.9%);MRI检查时,检出率最高者为LAVA动脉期(88.6%);微小肝癌组MRI病灶检出率最低为LAVA平衡期(52.9%),检出率最高为LAVA动脉期(85.3%),CT检查微小肝癌组检出率最低为CT平扫(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主要为低密度病灶,其中小肝癌21个,微小肝癌8个,二者均未见高密度病灶;CT动脉期主要为高密度病灶,其中小肝癌44个,微小肝癌10个;门静脉期主要为低密度病灶,其中小肝癌40个,微小肝癌10个;平衡期主要为低密度病灶,其中小肝癌43个,微小肝癌13个;MRI T2WI序列主要为高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56个,微小肝癌27个,未见低信号病灶;DWI序列主要为高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56个,微小肝癌26个;IN-PHASE序列主要为低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49个,微小肝癌16个;OUT-PHASE序列主要为低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46个,微小肝癌15个;LAVA平扫主要为低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49个,微小肝癌16个;动脉期主要为高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50个,微小肝癌25个;门静脉期主要为低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47个,微小肝癌20个;平衡期主要为低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51个,微小肝癌14个。结果表明,微小肝癌及小肝癌进行MRI检查的检出准确性更高,其中MRI容积快速三维成像动脉期对小肝癌的检查准确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多排螺旋CT 小肝癌
下载PDF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血流频谱各参数差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金波 史静 俞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48-550,554,共4页
目的: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血流频谱各参数的差异性。方法:选择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40例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进行研究,分别纳入病理组和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定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的... 目的: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血流频谱各参数的差异性。方法:选择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40例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进行研究,分别纳入病理组和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定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的血流峰速度(V_(max))、阻力指数(RI),采集血清检测甲状腺激素含量、感染性指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病理组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的血流峰速度V_(max)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病理组的FT3、FT4、TT3、TT4、ESR、CRP、PCT、MD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OD、TAO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甲状腺上动脉、下动脉的Vmax与FT3、FT4、TT3、TT4、ESR、CRP、PCT、MDA呈正相关,与SOD、TAOC呈负相关。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的V_(max)显著加快,V_(max)与甲状腺激素含量、感染性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准确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超声血流频谱 甲状腺激素 氧化应激
下载PDF
CT与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诊断颅内疑难病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澄 左玉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516-517,共2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颅内疑难病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46例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影像学上较难诊断的多发疑难占位患者分别施行CT与MRI导向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结... 目的:探讨CT与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颅内疑难病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46例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影像学上较难诊断的多发疑难占位患者分别施行CT与MRI导向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引导下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总阳性诊断率为81.82%,术后靶区少量出血2例;MRI引导下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总阳性诊断率为95.83%。本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靶区出血、肢体瘫痪等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的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可操作性强,靶点选择精确,定位准确,手术过程微创省时,是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准确性上明显优于CT导向活检手术;对于颅内疑难病例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磁共振成像MRI 立体定位技术 活体组织检查 颅内疑难病症
下载PDF
X线平片联合CT对脊柱骨折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曾司伟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X线平片联合CT在诊断脊柱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试验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联合CT配合诊断,比较分析2组患者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及... 目的探讨X线平片联合CT在诊断脊柱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试验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联合CT配合诊断,比较分析2组患者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及准确性。结果对2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试验组患者诊断符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44.00%),试验组患者诊断出骨折是否稳定的符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3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应先选择X线平片来诊断,然后再用CT进一步确诊,两者配合可准确诊断,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达到尽快治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X线 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TI对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健群 周秀梅 孙立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DTI联合检查对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前列腺MRI扫描的50例泌尿外科患者,共发现59个结节,其中前列腺癌(PCa)结节20个(PCa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结节39个(BPH组),均行T2W...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DTI联合检查对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前列腺MRI扫描的50例泌尿外科患者,共发现59个结节,其中前列腺癌(PCa)结节20个(PCa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结节39个(BPH组),均行T2WI、DCE及DTI扫描,观察检查结果。结果:PCa组的ADC值显著低于BPH组,各向异性分数值均显著高于BPH组(均P<0.05),2组峰值时间值及曲线斜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T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I、DCE及两者联合诊断良恶性结节的特异度均> 80%,DCE扫描的敏感度较低,3种诊断技术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联合诊断最大。结论:DTI与DCE联合检查对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肿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6
13
作者 陶杨 王东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CT和MRI表现特点,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确诊的CNC的CT和MRI资料,研究本病影像学特点。结果:9例肿块均位于侧脑室内,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8例位于...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CT和MRI表现特点,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确诊的CNC的CT和MRI资料,研究本病影像学特点。结果:9例肿块均位于侧脑室内,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8例位于侧脑室前部透明隔区域,另1例位于侧脑室体部。CT平扫9例肿瘤实体部分2例为等密度,7例呈稍高密度,内部密度不均,3例同一病灶内见点、片状钙化及低密度囊变,1例单纯见钙化,不伴有囊变;2例单纯见低密度囊变,不伴有钙化。注射对比剂后,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MRI平扫,病灶多呈囊实性,信号不均,实性部分T1WI信号强度同脑实质,T2WI与脑实质相比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呈"丝瓜瓤样"或"蜂窝状"改变。结论:CNC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综合分析其临床和影像表现,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脑室肿瘤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疾病中的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立斯 《影像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究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疾病诊断中不同放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疾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X线、CT、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三种不同... 目的:探究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疾病诊断中不同放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疾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X线、CT、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三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影像学特征。结果:X线、CT、MRI检出率分别为38.46%(25/65)、60.00%(39/65)、76.92%(50/65),检出率相比,MRI、CT明显高于X线,P<0.05;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发现关节间隙出现不同的异常,如关节面出现侵蚀、骨质囊变现象,关节面下骨质出现硬化与关节软骨出现肿胀,其中MRI、CT检查,阳性率高于X线,P<0.05。而对于软组织肿胀、骨髓水肿、滑膜炎症、关节滑膜增厚等现象,只能通过MRI检查才能诊断。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疾病诊断中,X线、CT、MRI影像学检查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MRI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还能准确反映微小病灶及其软组织病变,对于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炎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疾病 诊断 X线 CT MRI
下载PDF
成人正畸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及其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蹇敦翃 王汝玲 +3 位作者 黎春芳 郭海鹰 王立振 黄仁剑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正畸治疗对颞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影响及其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的关系。方法选择60名20~29岁成人正畸患者,用Helkimo指数将患者分为TMJ无症状组、TMJ有症状组两组,分别... 目的探讨成人正畸治疗对颞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影响及其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的关系。方法选择60名20~29岁成人正畸患者,用Helkimo指数将患者分为TMJ无症状组、TMJ有症状组两组,分别在治疗前(t1)、治疗中期(t2)及治疗结束后(t3),用MRI检查治疗前后关节盘的位置,并用电子测量尺测量TMJ的前、后间隙,观察颞颌关节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与TMD之间的关系。结果 TMJ无症状组、TMJ有症状组在治疗中TMD的发生率分别为18.20%、5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现关节盘移位,治疗后关节前间隙增加,关节后间隙减少。结论成人正畸治疗不会导致TMD,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TMD症状,并有出现TMD重度症状的风险。成人在正畸治疗前对TMJ进行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核磁共振成像 正畸治疗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豫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1309-1310,共2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扫描图像通过软组织算法和骨算法进行薄层重建,之后将薄层重建图... 目的总结和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扫描图像通过软组织算法和骨算法进行薄层重建,之后将薄层重建图像输入Syngo 3D工作站进行MPR、MIP、SSD、VR成像,依据成像结果对脊柱创伤进行诊断,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的显示结果。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楚显示脊柱骨折部位、类型、稳定性、脱位情况及其三维关系。对内固定术后脊柱能清楚的显示内固定物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面、清楚、立体、多方位显示脊柱骨折的全貌及病变,可以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确定手术路径的可靠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脊柱骨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杨 左玉江 +2 位作者 张豫 郝天鹏 吴伟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2月,选取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0例,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对比非重症者和重症者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本组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2月,选取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0例,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对比非重症者和重症者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胸部CT扫描显示:42例病灶主要位于双肺,占比70%,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实变(63.33%)和磨玻璃影(100.0%),其中36例为男性(60.0%)。对比肺部实变率重症者高于非重症(P<0.05),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胸部影像学表现方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一定特征性,采取薄层CT扫描有利于临床诊断和病情动态评估,值得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部CT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治疗性沟通对头颅CTA患者中负性情绪及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宝霞 郑小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14期2075-2078,共4页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头颅CT血管造影(CTA)患者中负性情绪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选取84例头颅CT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检查前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头颅CT血管造影(CTA)患者中负性情绪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选取84例头颅CT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检查前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治疗行沟通,对比分析两组检查依从性、并发症、护患纠纷、图像质量评分、负性情绪、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于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而诊查时间则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及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行沟通能有效改善头颅CTA患者中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诊查依从率及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沟通 头颅CTA 负性情绪 成像质量
下载PDF
DWI技术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健群 周秀梅 王甄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鉴别诊断中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肝脏肿瘤患者,经病理及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含脂质肿瘤,包括21例肝细胞癌(HCC),1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 11例肝腺瘤(HA)。对肿瘤的表观... 目的探讨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鉴别诊断中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肝脏肿瘤患者,经病理及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含脂质肿瘤,包括21例肝细胞癌(HCC),1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 11例肝腺瘤(HA)。对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进行测量,并观察MRI表现。结果 HCC、HA、HAML三种含脂质肿瘤的r ADC值与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动态增强表现假包膜16例,"快进快出"18例,"快进慢出"2例。18例诊断为HCC, 3例误诊,其中2例误诊为HA, 1例误诊为HAML。HA表现为T2WI信号混杂,其中瘤内出血5例,动态增强表现"假包膜"8例,"快进慢出"8例。8例诊断为HA,误诊3例,其中1例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2例诊断为HCC。HAML表现为肿瘤中心增粗血管影5例,动态增强表现为"快进慢出"2例,"快进快出"8例, 3例存在假包膜, 5例正确诊断, 5例误诊,其中2例诊断为HA, 3例诊断为HCC。以HA、HAML为良性, HCC为恶性,常规MRI对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18/21)、76.2%(16/21), ADC值分别为23.8%(5/21)、100.0%(21/21), rADC值分别为81.0%(17/21)、38.1%(8/21)。结论 ADC及rADC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不高,需要结合常规MRI及强化方式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脂质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1.5T磁共振ASL和DSC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俞洋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年第5期87-87,90,共2页
目的分析对比1.5T磁共振ASL和DSC技术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内收治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2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本组20例患者均行1.5T磁共振常规扫描,在此... 目的分析对比1.5T磁共振ASL和DSC技术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内收治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2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本组20例患者均行1.5T磁共振常规扫描,在此基础之上分别行ASL以及DSC灌注成像处理。结果本组20例患者共选择40个感兴趣区,其中38个感兴趣区1.5T磁共振ASL和DSC表现完全一致(其中34个感兴趣区表现为低灌注,4个感兴趣区表现为高灌注)。34个共同表现为低灌注的感兴趣区中,有30个感兴趣区表现ASL灌注图像局部脑血流量参数低于DSC灌注图像局部脑血流量参数,ALS,DSC灌注图像所对应局部脑血流量参数比值分别为0.80±0.12与0.89±0.4,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t=2.710,P〈0.05)。另2个表现不一致感兴趣区中,DSC灌注图像均显示为延迟灌注,ASL显示1个感兴趣区为低灌注,1个感兴趣区为正常灌注。结论 1.5T磁共振ASL以及DSC灌注成像技术的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流灌注状态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ASL灌注成像技术对脑组织低灌注状态的诊断更加敏感,加之无需注射对比剂,因此对老年患者适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磁共振 ASL DS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