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BOD与COD的监测方法与相互关系探讨及其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金兴良 刘丽 +4 位作者 赵英 周凯 荆淼 庄峙厦 王小如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本文简要综述了DO,BOD和COD的监测方法,指出集三者功能于一体的光纤传感器方法作为其新的发展方向。着重论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实例证明这种相互关系依然存在于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有望通过集三者功能于一体的现场监测仪器来研究... 本文简要综述了DO,BOD和COD的监测方法,指出集三者功能于一体的光纤传感器方法作为其新的发展方向。着重论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实例证明这种相互关系依然存在于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有望通过集三者功能于一体的现场监测仪器来研究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建立起有机污染预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 BOD 海洋监测 有机污染 监测方法 海洋环境 预防机制 相互关系 综述 仪器
下载PDF
深圳大鹏湾南澳养殖区主要环境因子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毅 陶平 +1 位作者 陈仕明 方堃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根据 2003 年 3~11 月在深圳大鹏湾南澳养殖区的监测结果,分析了该养殖区主要环境因子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鹏湾养殖区各监测站位的海水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均小于 1,属于贫营养型海区.经过统计学分析,网箱养殖区中的氨氮、无机磷、... 根据 2003 年 3~11 月在深圳大鹏湾南澳养殖区的监测结果,分析了该养殖区主要环境因子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鹏湾养殖区各监测站位的海水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均小于 1,属于贫营养型海区.经过统计学分析,网箱养殖区中的氨氮、无机磷、COD含量和弧菌总数要明显高于贝类养殖区,两者差异显著.网箱养殖区中的氨氮和无机磷含量、弧菌总数要明显高于其外部水域,亦具有显著性差异.整个调查海区N/P值较高,6~8月该比值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区 养殖区 环境因子 无机磷 弧菌 网箱养殖 大鹏湾 总数 统计学分析 升高
下载PDF
深圳近海表层浮游细菌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建洋 赵月 +4 位作者 谢宁栋 王雅琼 冷科明 陈子熙 汪光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567-8577,共11页
于2015年3月、5月、8月和10月在深圳市近岸海域(珠江口、深圳湾和大亚湾)采集表层水样,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总浮游细菌、高DNA含量亚群细菌(HNA)、低DNA含量亚群细菌(LNA)的丰度,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特点,阐释环境因子对浮游细菌时空分布... 于2015年3月、5月、8月和10月在深圳市近岸海域(珠江口、深圳湾和大亚湾)采集表层水样,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总浮游细菌、高DNA含量亚群细菌(HNA)、低DNA含量亚群细菌(LNA)的丰度,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特点,阐释环境因子对浮游细菌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口、深圳湾和大亚湾海域表层浮游细菌的平均丰度依次降低,分别为3.82×10~6个/mL、7.67×10~6个/mL和3.38×10~6个/mL。珠江口海域浮游细菌丰度由远岸到近岸递增,深圳湾海域湾内各站位浮游细菌丰度差异较小,大亚湾海域浮游细菌丰度空间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细菌丰度时间差异主要受温度影响,空间差异主要受营养盐和叶绿素a影响。HNA亚群丰度时空差异性比LNA亚群的大,HNA亚群受温度影响显著(P<0.01),而LNA亚群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环境对HNA和LNA亚群丰度的影响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对某些环境因子有着不同的响应,说明它们在近海表层生态系统中可能扮演着部分重叠但略有不同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近岸海域 流式细胞技术 浮游细菌 HNA亚群 LNA亚群
下载PDF
强化深圳海岸和海域管理 科学利用海洋资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凯 王壮雄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第3期35-37,共3页
文章针对深圳海岸开发与海洋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海岸绿色屏障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强化海岸和海域管理、加强海岸资源调查与研究、恢复海岸及海湾红树林湿地、建立海岸生态保护带、合理规划海岸及海域开发利用等一系列... 文章针对深圳海岸开发与海洋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海岸绿色屏障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强化海岸和海域管理、加强海岸资源调查与研究、恢复海岸及海湾红树林湿地、建立海岸生态保护带、合理规划海岸及海域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海岸及海洋生态保护措施,旨在提升深圳海洋城市的品位,确保深圳海洋资源的合理有序地开发及海洋环境的适度有效地保护,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将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海岸及海域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深圳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才学 周凯 +3 位作者 孙省利 陈春亮 张际标 张瑜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86-2692,共7页
2008年2月、5月、8月和11月分别对深圳湾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的季节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动物38种和浮游幼体13类,其中原生动物2种,腔肠动物4种,介形类1种,桡足类22种,软甲类3种,毛颚类3种,被囊类1种,多毛类2种,浮游幼体(包括仔鱼)13类。... 2008年2月、5月、8月和11月分别对深圳湾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的季节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动物38种和浮游幼体13类,其中原生动物2种,腔肠动物4种,介形类1种,桡足类22种,软甲类3种,毛颚类3种,被囊类1种,多毛类2种,浮游幼体(包括仔鱼)13类。年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06.7 ind.m-3和764.0 mg.m-3,高峰均位于夏季,低谷分别位于冬、春季。种类数(包括浮游幼虫)秋季最多为43种,夏季次之为30种,冬季最少仅23种。主要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卡玛拉水母Malagazzia carolinae、蔓足类幼体和桡足幼体等。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年均值分别为2.568和0.526。回归分析表明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与各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有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深圳湾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静 张瑜斌 +2 位作者 周凯 张际标 孙省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3-261,共9页
根据深圳湾海域2008年2、5、8、11月4个航次的海水中营养盐监测数据,分析了深圳湾海域海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Si:N:P比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整个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氮磷营养盐污染严重... 根据深圳湾海域2008年2、5、8、11月4个航次的海水中营养盐监测数据,分析了深圳湾海域海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Si:N:P比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整个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氮磷营养盐污染严重,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且受珠江口水系夏季带来的高氮低磷低硅的海水的影响,整个深圳湾海水中氮磷硅营养盐的时空分布不尽相同:夏季DIN的分布由湾口向湾内逐渐降低;冬、春、秋3季DIN的分布和4个季节PO43--P、SiO32--Si的分布都是由湾内向湾口逐渐降低;受陆源输入的影响,秋季DIN和PO43--P表现出由西岸向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受海底沉积物交换的影响,夏季SiO32--Si表现出由西岸向东岸逐渐升高的分布趋势。冬季整个海域都处于氮限制状态,基本无赤潮发生风险;春季整个海域基本处于富营养状态,是赤潮的高发期;夏季整个海域从湾内到湾口由氮限制逐渐过渡到磷限制状态,处于赤潮发生的危险期;秋季整个海域处于轻微的磷限制状态,也是深圳湾赤潮的高发期,但危险性较春季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营养盐 时空变化 Si∶N∶P比 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
下载PDF
深圳湾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才学 周凯 +4 位作者 孙省利 肖燕冰 陈春亮 张际标 张瑜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45-2451,共7页
2008年2月至11月对深圳湾的浮游植物和理化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季度月的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15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春季66种、夏季72种、秋季54种、冬季50种,其中硅藻门36属108种,甲藻门14属36种,绿藻门3属3种,蓝藻门2属3种。优... 2008年2月至11月对深圳湾的浮游植物和理化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季度月的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15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春季66种、夏季72种、秋季54种、冬季50种,其中硅藻门36属108种,甲藻门14属36种,绿藻门3属3种,蓝藻门2属3种。优势种共有湖沼圆筛藻Coscinodiscus lacustri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 3种:春季1种、夏季1种、秋季1种、冬季2种,优势种群由春夏季的湖沼圆筛藻演替至秋季的中肋骨条藻、冬季的中肋骨条藻和夜光藻,没有全年广布优势种;4季均出现的种类共有9种,其中硅藻8种,甲藻1种,各季节间共有种类数在13~31种,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在0.12~0.35,季节更替明显。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6~1.724和0.001~0.306,群落结构较脆弱。细胞密度在1.25×107~217.90×107 cells.m-3,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属季节单峰型变化,与一般亚热带春、秋季出现密度高峰不一致,这与深圳湾陆源营养物质的扰动有关,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均劣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四类水,因此,该海域水质营养类型属于亚热带富营养型。细胞密度与硅酸盐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6(p〈0.01,n=36,双尾),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71(p〈0.05,n=36,双尾),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从优势种的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深圳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已趋于单一化,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极为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季节变化
下载PDF
赤潮多发区深圳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瑜斌 章洁香 +2 位作者 张才学 周凯 孙省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38-1643,共6页
于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分四个季度调查了赤潮多发区深圳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叶绿素a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范围为3.07~309.94mg·m-3,年平均值为42.29mg·m-3。四季叶绿素a平... 于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分四个季度调查了赤潮多发区深圳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叶绿素a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范围为3.07~309.94mg·m-3,年平均值为42.29mg·m-3。四季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春季(108.33mg·m-3)>夏季(35.2mg·m-3)>秋季(16.68mg·m-3)>冬季(8.96mg·m-3)。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在冬季和春季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分布特征,而夏季和秋季呈现由西岸向东岸递减的分布特征,整体则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显示深圳湾叶绿素a与水温、COD、TOC、PO43--P和浮游植物密度因子显著正相关,与DIN因子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绿素a与水温、DIN、PO43--P、COD、TOC和浮游植物密度之间有着比其它因子更为密切的关系。以叶绿素a作为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发现深圳湾海域富营养化严重,存在随时爆发赤潮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深圳湾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群落演替 被引量:23
9
作者 卢群 曾小康 +4 位作者 石俊慧 陈里娥 周凯 雷安平 昝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662-4671,共10页
对深圳湾福田凤塘河红树林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及演替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演替各阶段群落均由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 对深圳湾福田凤塘河红树林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及演替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演替各阶段群落均由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及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5个种类组成。(2)演替早期(4 a)群落高度增长较快,之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至17 a时趋于稳定,之后增长速度缓慢。(3)4 a和17 a的群落立木级均分布在Ⅱ级—Ⅳ级,56 a和73 a的群落立木均达到最高级Ⅴ级,该两群落立木在Ⅱ级—Ⅴ级均有分布。(4)随着演替的进展,除了73 a群落盖度较56 a群落稍有下降外,其它演替群落盖度逐渐增加;群落胸高断面积表现出与盖度一致的变化趋势;群落个体密度则逐渐下降;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不断提高,群落优势度则逐渐下降;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变化表明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5)群落变化及演替为:秋茄+桐花树群落→秋茄群落→白骨壤+秋茄群落→白骨壤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群落 演替 群落动态
下载PDF
深圳坝光红树林沉积物和植物多环芳烃的分布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小康 李凤兰 +4 位作者 周凯 杨骏达 郝文龙 昝启杰 雷安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68-373,共6页
调查了深圳市坝光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红树植物地下根及叶片中16种美国环保局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和含量,分析了沉积物及植物体中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总含量均值为996.0 ng/g干重(范围312.8~2 829.7 ng/g),通... 调查了深圳市坝光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红树植物地下根及叶片中16种美国环保局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和含量,分析了沉积物及植物体中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总含量均值为996.0 ng/g干重(范围312.8~2 829.7 ng/g),通过反映PAHs来源的参数(菲/蒽、荧蒽/芘)的分析,推断坝光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为矿物燃料的热解。红树植物地下根PAHs的总含量均值为679.6 ng/g干重(范围439.6~957.5 ng/g),而红树植物叶片PAHs总含量均值为2 112.0 ng/g干重(范围1567.5~2847.4 ng/g)。PAHs总含量在不同样品材料中含量梯度是:叶】沉积物】根,说明红树植物叶片更容易积累PAHs。各材料样品中离村庄最近的B点其PAHs总含量均高于离村庄较远的A、C两点,说明村庄的生活垃圾排放或相关的矿物燃料的热解是该地PAHs污染的主要来源。沉积物及植物体中PAHs的组成及优势PAHs类似,但沉积物中高环PAHs的比例较植物体高(沉积物、地下根及叶片中高环PAHs的比例分别为49.2%,29.2%和37.1%),说明低环PAHs较易被植物吸收,而更多高环PAHs残留和积累在沉积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红树林 深圳坝光
下载PDF
常压湿式消解/常压微波消解-原子光谱法测定近海海洋生物体中Cu、Pb、Cd与Hg、As 被引量:7
11
作者 金兴良 李华斌 +2 位作者 荆淼 庄峙厦 王小如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0-43,共4页
采用常压湿式消解、常压微波消解两种方法处理近海海洋生物体,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Cu、Pb、Cd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Hg、As。实验表明,以常压湿式消解法处理生物体,其Cu、Pb、Cd回收率分别为92%、103%、105%,而Hg、As的回... 采用常压湿式消解、常压微波消解两种方法处理近海海洋生物体,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Cu、Pb、Cd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Hg、As。实验表明,以常压湿式消解法处理生物体,其Cu、Pb、Cd回收率分别为92%、103%、105%,而Hg、As的回收率分别是52%、58%。以常压微波消解法处理生物体,其Cu、Cd、Hg、As回收率分别为86%、94%、112%、94%,但用于Pb的测定,其回收率严重偏低。常压湿式消解、常压微波消解分别被用于海洋生物体样品中Cu、Pb、Cd和Hg、As的测定,有较好的测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湿式消解 常压微波消解 海洋生物体 Cu、Pb、Cd、Hg、As
下载PDF
大鹏湾中叶绿素-a的多年调查结果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毅频 李绪录 +1 位作者 夏华永 周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86-1891,共6页
依据1998—2009年14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分析大鹏湾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并对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灰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鹏湾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夏、秋季较高,而冬、春季较低,且表层高于底层,平均... 依据1998—2009年14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分析大鹏湾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并对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灰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鹏湾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夏、秋季较高,而冬、春季较低,且表层高于底层,平均为4.6μg.L-1;由于受到香港和深圳陆源排放的影响,终年吐露港和沙头附近海域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11a(1999—2009)调查期间,香港海区叶绿素-a含量各航次均值的年际变化略呈下降趋势,表明大鹏湾海水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影响大小的排序为:亚硝酸盐≥硝酸盐≥5 d生化需氧量≥磷酸盐≥酸碱度≥氨≥可溶性总氮≥盐度≥可溶性总磷≥溶解氧≥可溶性硅≥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鹏湾 海水 叶绿素-A 灰关联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砍伐后萌生更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群 石俊慧 +3 位作者 曾小康 周凯 雷安平 昝启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采用固定样地定位调查的方法,研究深圳湾福田3种红树植物桐花树A 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伐后萌枝更新对伐迹地早期群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伐后4年时,3种红树植物平均萌生枝数由多到少... 采用固定样地定位调查的方法,研究深圳湾福田3种红树植物桐花树A 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伐后萌枝更新对伐迹地早期群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伐后4年时,3种红树植物平均萌生枝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桐花树(12.4)>白骨壤(5.4)>秋茄(4.4);桐花树的萌生率最大(72.73%),其次为秋茄(67.42%),白骨壤最小(20.77%)。滩涂潮位可能影响红树植物的萌生率,不同潮位滩涂上的红树植物萌生率为:内滩>中滩>外滩。红树植物萌生植株较人工种植植株的存活率高,且生长速度较快,表明萌枝更新对砍伐后早期红树林群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此外,红树植物种类自身的生理生态差异可能是影响萌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砍伐 萌枝 更新 深圳湾福田
下载PDF
深圳海域养殖牡蛎卫生质量状况 (Ⅰ)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轶肖 江天久 冷科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7,共4页
根据2002年1月~2004年2月深圳海域12个站位养殖的3种牡蛎体内重金属Cu、Zn、Pb、Cd、Hg、As、Cr的检测资料,分析了近期深圳海域养殖牡蛎的重金属含量与卫生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含量Cu为ND~548,Zn为ND~14496,Pb为ND~... 根据2002年1月~2004年2月深圳海域12个站位养殖的3种牡蛎体内重金属Cu、Zn、Pb、Cd、Hg、As、Cr的检测资料,分析了近期深圳海域养殖牡蛎的重金属含量与卫生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含量Cu为ND~548,Zn为ND~14496,Pb为ND~2.40,Cd为ND~4.20,Hg为ND~0.16,As为ND~3.20和Cr为(ND~1.79)×10 6湿重,其中珠江口、深圳湾的近江牡蛎重金属含量普遍要高于大亚湾、大鹏湾的长牡蛎和褶牡蛎。参照NY5073 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对深圳海域养殖牡蛎重金属残留的卫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海域养殖牡蛎体内超标的重金属主要有Cu、Zn、Pb、Cd、As,养殖牡蛎卫生质量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牡蛎 评价 深圳
下载PDF
深圳市场水产品中重金属与农药的含量及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江天久 徐轶肖 冷科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7-421,共5页
 2002年6月对深圳市场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深圳市场水产品(本研究中水产品均以湿重计算)中各污染物质量分数分别为Hg0 005~0 221mg/kg,As未检出~1 210mg/kg,Pb0 4~1 6mg/kg,Cd未检出~0 33mg/kg,Cu0 1~...  2002年6月对深圳市场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深圳市场水产品(本研究中水产品均以湿重计算)中各污染物质量分数分别为Hg0 005~0 221mg/kg,As未检出~1 210mg/kg,Pb0 4~1 6mg/kg,Cd未检出~0 33mg/kg,Cu0 1~6 4mg/kg,Cr0 02~0 49mg/kg,六六六未检出~0 041mg/kg和DDT为0 002~0 022mg/kg.参照《无公害食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发现,深圳市场水产品中超标项主要有Pb和As,所有的样品中只有红衫、罗非鱼和鱿鱼完全符合评价标准,可放心食用.另外,该市场水产品中的重金属残留量除Hg和As外,均呈软体动物、甲壳类>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农药 深圳市
下载PDF
深圳海域养殖牡蛎卫生质量状况(II)——农药、微生物及麻痹性贝毒的含量与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轶肖 江天久 冷科明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215-218,共4页
为了了解深圳海域养殖牡蛎体内的卫生质量状况,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2月对该海域养殖牡蛎体内的污染物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六六六(BHC)为ND(未检出)~0.100mg?Kg-1湿重,DDT为0.004~0.255mg·Kg-1湿重,细菌总数为ND~9.3104I... 为了了解深圳海域养殖牡蛎体内的卫生质量状况,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2月对该海域养殖牡蛎体内的污染物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六六六(BHC)为ND(未检出)~0.100mg?Kg-1湿重,DDT为0.004~0.255mg·Kg-1湿重,细菌总数为ND~9.3104Ind·g-1,大肠菌群为ND~5.6104Ind·(100g)-1,PSP为ND~34礸·(100g)-1,副溶血性弧菌沙井和后海的近江牡蛎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站位未检出。参照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深圳海域养殖牡蛎的六六六、DDT、细菌总数和PSP完全符合要求,沙井和后海的近江牡蛎副溶血性弧菌超标,所有站位的大肠菌群均存在超标。综合重金属的检测结果发现,所有站位的牡蛎均有多个污染物超标,卫生质量欠佳,珠江口和深圳湾的近江牡蛎较大亚湾和大鹏湾的长牡蛎和褶牡蛎卫生质量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微生物 麻痹性贝毒(PSP) 牡蛎 评价
下载PDF
深圳海域近20年赤潮发生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17
作者 冷科明 江天久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66-170,174,共6页
本文根据深圳海域1981~2002年发生的93起赤潮记录,综合分析了赤潮发生的特征,可归纳为5点:①深圳海域的赤潮多发区位于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湾,其中大鹏湾的盐田水域、大亚湾西部的东山和坝光水域、深圳湾的后海与东角头水域为赤潮多... 本文根据深圳海域1981~2002年发生的93起赤潮记录,综合分析了赤潮发生的特征,可归纳为5点:①深圳海域的赤潮多发区位于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湾,其中大鹏湾的盐田水域、大亚湾西部的东山和坝光水域、深圳湾的后海与东角头水域为赤潮多发地段;②赤潮发生的频率增高,赤潮持续时间延长;③全年中有两个赤潮多发季节,主要集中在3~5月,其次为9~11月;④赤潮引发种类丰富,约有39种,其中甲藻最多,其次为硅藻,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⑤赤潮引发种类具有明显的演替规律,不断有新的种类引发赤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海域 赤潮 区域特征 季节特征 演替规律
下载PDF
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湾综合开发的环境政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凯 张俞强 《创新》 2008年第3期42-44,共3页
从环境与发展实际出发,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开发必须从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安全、自然与历史文化遗迹的利用与保护、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市场化以及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制定地方性的环境资... 从环境与发展实际出发,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开发必须从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安全、自然与历史文化遗迹的利用与保护、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市场化以及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制定地方性的环境资源政策,以保证海湾环境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综合开发 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
下载PDF
深圳海域引发赤潮生物种类的演变及其原因浅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冷科明 陈波 +2 位作者 廖敏 陈成良 杨伟思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5-57,共3页
从1981年至2001年,深圳海域共记录发生赤潮85起,引发这些赤潮的生物种类约有36种。在这20余a间,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的演变趋势是:(1)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断增高;(2)在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中常见种类逐渐减少,罕见种类逐渐增多;... 从1981年至2001年,深圳海域共记录发生赤潮85起,引发这些赤潮的生物种类约有36种。在这20余a间,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的演变趋势是:(1)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断增高;(2)在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中常见种类逐渐减少,罕见种类逐渐增多;(3)在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中硅藻种类正逐渐减少,甲藻类及针胞类种类明显逐渐增多。据初步分析认为,这种演变趋势与深圳海域近20a来因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入海污染物构成变化趋势有关,并且与全球不断演变的总趋势是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引发种类 演变特点 深圳海域
下载PDF
深入探讨水质监测数据误差来源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仕明 《科技资讯》 2009年第16期43-43,共1页
本文笔者基于多年从事深圳水质监测的工作经验,以水质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为研究对象,深度探讨了水质监测数据误差的来源和控制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可以直接指导实践,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 本文笔者基于多年从事深圳水质监测的工作经验,以水质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为研究对象,深度探讨了水质监测数据误差的来源和控制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可以直接指导实践,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质量控制 样品处理 保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