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检查
1
作者 饶显锋 杨舒文 +6 位作者 陈静 康正文 陈剑威 吴泽涛 汪童 王波 张秋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3-847,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LR)的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6名受试者分别采用常规(扫描时间6 min 14 s)及超快速(2 min)扫描方案采集颈椎MR矢状位T1WI、脂肪抑制矢状位图像及轴位T2WI;以DLR方...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LR)的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6名受试者分别采用常规(扫描时间6 min 14 s)及超快速(2 min)扫描方案采集颈椎MR矢状位T1WI、脂肪抑制矢状位图像及轴位T2WI;以DLR方法重建超快速MRI。比较不同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以及观察者间诊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椎间盘突出的一致性。结果与常规图像相比,超快速-DLR图像伪影显著减少(P<0.05)。观察者间主观评估图像质量结果的一致性均为良好(Kappa均≥0.60)。相比常规图像,超快速-DLR矢状位T1WI、T2WI及轴位T2WI中,脊髓、脑脊液(CSF)和椎体信噪比及脊髓/CSF对比度均显著提高(P均<0.001)。2名医师基于超快速-DLR和常规图像诊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Kappa值分别为0.94、1.00,诊断椎间盘突出时分别为0.96、0.98。结论相比常规扫描方案,超快速-DLR用于颈椎MR检查可缩短扫描时间,而所获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与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以不同方式处理肌小梁和乳头肌后基于心脏MRI所测中国健康成人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的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更晓 张振 +7 位作者 周珊珊 谢佳楠 高艺源 刘淑蓉 赵之伟 赵军 孙凯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基于心脏MRI(CMRI)以不同方式处理肌小梁和乳头肌(TPM)后观察中国健康成人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8名中国健康成人,包括男105名、女63名的CMRI资料。分别采用标准(将TPM包含于血池内)和精细(将TPM包含在心肌组织... 目的基于心脏MRI(CMRI)以不同方式处理肌小梁和乳头肌(TPM)后观察中国健康成人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8名中国健康成人,包括男105名、女63名的CMRI资料。分别采用标准(将TPM包含于血池内)和精细(将TPM包含在心肌组织中)方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对比其间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的差异。随机选取50名受试者,由2名观察者以相同方法测量上述参数,分析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及其变异系数(CV)。结果相比标准方法测量结果,以精细方法所测全部、男性及女性受试者的EDV、ESV和SV均较小,而EF较大(P均<0.001);经体表面积校正后,以2种方法所获全部、男性及女性受试者EDV、ESV和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观察者间以标准方法所获左心室EDV、ESV和EF的一致性均极好(ICC=0.90~0.94)、CV为3.10%~5.29%,以精细方法所测上述参数的一致性为好至极好(ICC=0.85~0.95),CV为4.36%~9.74%。结论基于CMRI以不同处理TPM方式所测中国健康成人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磁共振成像 肌小梁和乳头肌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波 夏军 +2 位作者 周义成 朱文珍 王承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131 例鼻咽癌患者的MRI表现, 并与CT检查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 鼻咽癌可广泛地侵犯其周围组织, 包括咽旁间隙、颈动脉鞘、颞下窝、翼腭窝等, 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131 例鼻咽癌患者的MRI表现, 并与CT检查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 鼻咽癌可广泛地侵犯其周围组织, 包括咽旁间隙、颈动脉鞘、颞下窝、翼腭窝等, 并可向口咽, 副鼻窦和向颅内蔓延。结论 MRI在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包括: ①对早期无占位效应鼻咽癌的诊断; ②在目前新的鼻咽癌的分期中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MRI能提供更准确的、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能提供更准确的 T分期; ③放疗后随访的患者中, MRI能更好地显示放疗后脑病及脊髓的损伤, 鉴别放疗后纤维化与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诊断和治疗 放疗后 MRI 磁共振成像 患者 副鼻窦 脊髓 纤维化
下载PDF
乳腺癌的血液供应及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汝明 邱水波 +3 位作者 刘闽华 吴育民 杨慧君 庄少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探索乳腺癌的血液供应来源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60例经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锁骨下动脉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观察乳腺和淋巴结内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及其血供来源。根据肿瘤血管... 目的探索乳腺癌的血液供应来源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60例经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锁骨下动脉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观察乳腺和淋巴结内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及其血供来源。根据肿瘤血管多少及来源分别对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灌注不同剂量的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和5-氟尿嘧啶。结果47例(78.3%)乳腺内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67支动脉单独或参与乳腺内肿瘤供血,其中胸廓内动脉占56.7%(38/67),胸外侧动脉29.9%(20/67),腋动脉直接乳房支11.9%(8/67),肩胛下动脉1.5%(1/67)。不同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血供来源无统计学差异。2例纵隔淋巴结为胸廓内动脉供血,35例腋窝淋巴结染色者胸外侧动脉供血占75.6%,肩胛下动脉占24.4%。灌注后4周完全缓解(CR)3例(5%),部分缓解(PR)48例(80%),疾病稳定(SD)9例(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廓内动脉是乳腺内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胸外侧动脉是腋窝淋巴结的主要供血动脉。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造影术 新辅助化疗 灌注 动脉内
下载PDF
3D-SPACE序列在面神经内耳道段成像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海岩 侯严振 +2 位作者 雷益 陈华生 王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探讨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在面神经内耳道段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16例志愿者行颅底3D-SPACE横断位扫描,并重建面神经长轴位和斜矢状位图像,观察各方向上面神经的图像质量。结果 16例共32... 目的探讨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在面神经内耳道段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16例志愿者行颅底3D-SPACE横断位扫描,并重建面神经长轴位和斜矢状位图像,观察各方向上面神经的图像质量。结果 16例共32侧面神经内耳道段及其周围血管均清晰显示,显示率100%;面神经及周围血管在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脑脊液显示为高信号,脂肪显示为中等信号。图像锐利,对比良好,空间分辨率高。结论 3D-SPACE序列能清晰显示面神经内耳道段,可作为面神经MRI的常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磁共振成像 快速自旋回波 可变翻转角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睾丸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邱喜雄 夏军 +2 位作者 杜立新 胡若凡 雷益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93-498,共6页
目的:探讨睾丸肿块MRI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证实睾丸肿块,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肿块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化程度及周围情况。结果:23例肿块中:精原细胞瘤7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3例,畸胎瘤3例,内胚窦... 目的:探讨睾丸肿块MRI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证实睾丸肿块,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肿块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化程度及周围情况。结果:23例肿块中:精原细胞瘤7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3例,畸胎瘤3例,内胚窦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Leydig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非特异性炎性肿块3例,结核2例。MRI对睾丸肿块定位准确,大多数肿块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根据MRI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多数睾丸肿块可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肿块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的探讨 被引量:35
7
作者 夏军 叶慧 +3 位作者 周义成 张景峰 夏黎明 王承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方法及此模型的有效性。方法利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制作抑郁模型,观察动物的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用敞箱试验及液体消耗实验测定动物行为。结果大鼠抑郁模型在第28天建立成功。抑郁组大... 目的探讨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方法及此模型的有效性。方法利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制作抑郁模型,观察动物的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用敞箱试验及液体消耗实验测定动物行为。结果大鼠抑郁模型在第28天建立成功。抑郁组大鼠体重增加量、摄食量、敞箱试验得分、液体消耗试验中糖水消耗和糖水偏爱百分比均明显下降,纯水消耗显著提高。结论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抑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应激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湛洪基 雷益 +4 位作者 李顶夫 王蕾 宋海岩 冯伟 孟庆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h内接受CT与MR检查。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h内接受CT与MR检查。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结果DAI在CT影像上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单发或多发的脑白质小灶性损伤,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病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46例患者中,MRI共检出184个病灶,CT仅检出30个病灶,两者差异显著(P<0.01)。MRI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P<0.01)。结论CT及MRI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腺导管的影像解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征毅 石瑾 +3 位作者 段刚 梁超 钟光明 徐达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55-1058,1062,共5页
目的探讨哺乳期与非哺乳期乳腺导管的影像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哺乳期妇女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测量乳腺导管各级分支的内径、数量与分布特征;另对84例107个非哺乳期溢液乳孔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分析其形态表现,对导管解剖特... 目的探讨哺乳期与非哺乳期乳腺导管的影像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哺乳期妇女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测量乳腺导管各级分支的内径、数量与分布特征;另对84例107个非哺乳期溢液乳孔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分析其形态表现,对导管解剖特征与腺体分型并与导管疾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声像图清晰显示乳腺导管结构,未见明显窦样改变,受压后易变形,左、右侧乳头根部汇集导管平均数目分别为(8.6±2.3)和(9.1±2.6)支,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左、右侧乳头根部主导管的平均直径为(2.1±0.6)和(2.2±0.7)mm,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导管数量、内径与乳晕大小无明显相关性。非哺乳期乳腺导管显示多支型26支(24.3%)、少支型61支(57.0%)和单支型20支(18.7%)。致密型乳腺8例、斑点型乳腺9例、分叶型乳腺50例和退化型乳腺17例。病理结果显示:导管内乳头状瘤39支(36.4%)、导管扩张症54支(50.5%),其他14支(13.1%)。结论双乳导管的解剖是基本一致的,导管的数目与内径和乳头大小及乳晕范围无明显相关性。少分级型导管主要分布于分叶型腺体中,单支型导管主要分布于退化型腺体中,以乳头状瘤多见。多分级型导管主要分布于致密型腺体中,以导管扩张症多见。了解乳腺导管的影像解剖特征对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乳腺导管造影术 解剖 乳头状瘤 乳管扩张症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照 被引量:19
10
作者 邓水平 李泉水 +3 位作者 梁超 黄雨华 张家庭 姜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23-212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级别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DCIS患者38例,比较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级别DCIS的诊断符合率及微钙化特征。结果高级别DCIS20例,... 目的探讨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级别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DCIS患者38例,比较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级别DCIS的诊断符合率及微钙化特征。结果高级别DCIS20例,低级别和中级别DCIS18例;单纯DCIS28例,DCIS伴微浸润10例。超声对DCIS、高级别DCIS、低级别和中级别DCIS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68%(28/38)、90.00%(18/20)和55.56%(10/18)。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DCIS、高级别DCIS、低级别和中级别DCIS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32%(29/38)、90.00%(18/20)、61.11%(11/18)。两者联合对DCIS、高级别DCIS、低级别和中级别DCIS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95%(30/38)、90.00%(18/20)、66.67%(12/18)。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DCIS的微钙化检出率均为57.89%(22/38)。结论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DCIS的诊断符合率与微钙化发现率相似,直径>20mm的DCIS常伴有微浸润,直径<10mm无钙化的DCIS易于漏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X线摄影术
下载PDF
2D-thick-TSE和2D-thin-HASTE MRCP技术的临床诊断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丽娅 骆平 +2 位作者 郭琪 陈志刚 雷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3期44-45,48,共3页
目的比较单次屏气2D-thick-TS(E厚层)和2D-thin-HAST(薄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31例疑有胆胰疾病的患者分别行厚层和薄层MRCP技术成像,分析、对比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B超结果进... 目的比较单次屏气2D-thick-TS(E厚层)和2D-thin-HAST(薄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31例疑有胆胰疾病的患者分别行厚层和薄层MRCP技术成像,分析、对比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B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厚层和薄层MRCP对单一胰胆管结构的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胰胆管全貌(包括正常和病变时)的显示,厚层MRCP优于薄层MRCP,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对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薄层MRCP较厚层MRCP显示率均高(P分别<0.01和<0.05);对其他胰胆管疾病的显示,二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层和薄层MRCP成像均能很好地显示胰胆管结构与病变,但厚层MRCP对胰胆管的全貌显示有优势,而薄层MRCP对病变的细微结构的显示,特别是细小结石的诊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胰腺管 胆管 2D-thick-TSE 2D-thin-HASTE HRCP 诊断方法
下载PDF
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6
12
作者 邱喜雄 雷益 +3 位作者 许美权 刘品霓 冯宇宁 吕嘉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肿块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囊壁、分隔、壁结...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肿块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囊壁、分隔、壁结节及强化程度等MRI表现以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肝胆管囊腺瘤6例,囊腺癌4例;8例位于肝左叶,2例位于右叶;9例为多房囊性或囊实性,1例为单房,囊内均为液体信号,其中1例伴有出血T1WI/T2WI均为高信号;6例囊腺瘤及2例囊腺癌形态规则,2例囊腺癌形态不规则;6例囊腺瘤囊壁及分隔纤细均匀,呈轻-中度延迟强化;4例囊腺癌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厚薄不均,可见不同程度延迟强化,1例明显不均匀强化。免疫组织化学:10例患者CK(AEl/AE3)及CKl9均表达阳性(+);AFP及CK20均表达阴性(-)。结论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MRI具有特征性表现,根据肿块囊液、囊壁、壁结节及分隔情况有助于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囊腺瘤 囊腺癌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腮腺病变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邱喜雄 夏军 +2 位作者 雷益 胡若凡 杜立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腮腺区病变,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由手术或病理证实,将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30例病变中,良性病变26例,以多形性腺瘤居多(13/26),T1WI为低信号,T2WI为... 目的探讨腮腺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腮腺区病变,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由手术或病理证实,将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30例病变中,良性病变26例,以多形性腺瘤居多(13/26),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其次为腺淋巴瘤(7/26),病变边缘光整,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易囊变或液化,大多数为轻中度强化,恶性病变4例,多数为粘液表皮样癌,表现为边界不清楚,浸润性生长,部分病变可有增大淋巴结。结论根据MRI表现,结合临床,多数腮腺病变可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病变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TCCD、CTA及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邓水平 熊华花 +3 位作者 邱喜雄 江磊昌 李泉水 陈胜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z1期144-14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择119例患者分别进行TCCD、CTA、DSA检查,根据狭窄程度将所有血管分为4组,计算3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根据DS... 目的对比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择119例患者分别进行TCCD、CTA、DSA检查,根据狭窄程度将所有血管分为4组,计算3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根据DSA检查结果,114条血管出现狭窄或闭塞。与DSA对比,TCCD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5%、94.1%、66.4%、97.5%(一致率为89.1%,kappa值为0.567);CT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4%、98.7%、89.6%、98.7%(一致率为93.7%,kappa值为0.715)。结论 TCCD与DSA检查结果有中度一致性,CTA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经颅彩色多普勒 颅内动脉
下载PDF
肾癌多层螺旋CT成像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军 骆平 +4 位作者 王晖 雷益 刘品霓 徐化剑 陈志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肾癌多层螺旋CT扫描征象与肾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及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系。方法对47例肾癌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同时对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及VEG... 目的探讨肾癌多层螺旋CT扫描征象与肾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及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系。方法对47例肾癌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同时对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及VEGF的表达。结果(1)随着肾癌病理分级升高,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计数明显增高(P<0.05);(2)肾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与微血管密度计数显著正相关(P<0.01);(3)肾癌VEGF基因表达,微血管密度计数与肿瘤大小、瘤内坏死、囊变、强化、淋巴结增大、肾静脉或下腔静脉侵犯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1)肾癌的多层螺旋CT能准确反映肾癌的病理学基础。(2)肾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VEGF基因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计数存在内在关系,可以据此术前评估其生物学行为与恶性程度并预测肿瘤的转移及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相关征象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郭吉敏 刘春霖 +3 位作者 曹满瑞 郭学军 赵艳 刘鹏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多种MRI征象对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价值。方法:经关节镜证实的194例患者(包括前ACL正常膝97例、ACL损伤膝97例),对ACL损伤的相关MRI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评价。结果:在评价的4个直接征象(ACL连续性中断、信号缺... 目的:分析膝关节多种MRI征象对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价值。方法:经关节镜证实的194例患者(包括前ACL正常膝97例、ACL损伤膝97例),对ACL损伤的相关MRI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评价。结果:在评价的4个直接征象(ACL连续性中断、信号缺失、形态异常及走行异常)中,除ACL信号缺失外,其余直接征象对诊断ACL损伤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韧带连续性中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83.5%)、特异度(97.9%)及阳性似然比(39.8)。大多数间接征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相对低的敏感性,其中Notch征、骨挫伤、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及胫骨前移等征象具有较高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0、55.70和8.0。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直接征象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由于其间接征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LR,因此可作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辅助诊断依据,尤其是直接征象难以确诊的可疑ACL损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抑郁症疗效观察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夏军 雷益 +3 位作者 徐化剑 冯伟 伍晓六 刘小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05-1907,共3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抑郁症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18例抑郁症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DTI确定选定层面额叶白质的各向异性值(FA),对抑郁症患者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抑制剂氟西汀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抑郁症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18例抑郁症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DTI确定选定层面额叶白质的各向异性值(FA),对抑郁症患者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抑制剂氟西汀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氟西汀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显效率为56%,无效率为33%,治疗无效患者额叶白质纤维束FA值较低,与治疗有效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DTI能显示抑郁症患者额叶白质纤维束细微结构的异常,这种异常提示其治疗疗效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氟西汀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者的海马容积和磁共振质子波谱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军 罗学东 +3 位作者 程建平 陈友之 何纯正 周义成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8-41,53,共5页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海马容积与磁共振质子波谱 (1 HMRS)的改变特征。方法 :对 13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2例健康对照组行磁共振 (MRI)海马容积测量和1 HMRS检查。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显示双侧海马容积比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缩小 ,差异有显著...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海马容积与磁共振质子波谱 (1 HMRS)的改变特征。方法 :对 13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2例健康对照组行磁共振 (MRI)海马容积测量和1 HMRS检查。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显示双侧海马容积比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缩小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双侧海马1 HMRS示NAA Cr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海马参与了海洛因依赖的病理生理过程 ,1 HMRS能显示海马区的神经元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海洛因依赖者 磁共振 对照组 双侧 正常 波谱 显著性 参与 目的
下载PDF
数字减影技术在不孕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汝明 刘闽华 +2 位作者 邱水波 杨慧君 庄少育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9期630-631,共2页
目的 :探索数字减影技术在不孕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X线数字减影设备下用复方泛影葡胺对 164例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 ,并用导丝对其中 3 5例输卵管阻塞的患者进行输卵管再通治疗。结果 :90 .9%( 14 9/164 )患者造... 目的 :探索数字减影技术在不孕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X线数字减影设备下用复方泛影葡胺对 164例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 ,并用导丝对其中 3 5例输卵管阻塞的患者进行输卵管再通治疗。结果 :90 .9%( 14 9/164 )患者造影发现异常 ,包括子宫发育异常 2 4例 ,输卵管阻塞 114例 ,输卵管结核 3例 ,盆腔粘连 2 9例。输卵管再通成功率 82 .9%,再通后受孕率为 3 4.3 %。结论 :数字减影成像技术大大提高了子宫输卵管造影对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水溶性对比剂比碘油更加准确、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技术 不孕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跟骨形态发育X线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钦华 陈琦 +5 位作者 姬东霞 芦爱萍 王建国 郭琪 陈志刚 杨广夫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跟骨的形成及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特点。材料和方法:观察30例出生前胎儿、2006例生后至正常成人右足正、侧位X线照片,其中男1042例,女964例,每岁一个年龄组,每组30~98例。结果:跟骨原发骨化均出现在胚胎期23周... 目的:探讨跟骨的形成及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特点。材料和方法:观察30例出生前胎儿、2006例生后至正常成人右足正、侧位X线照片,其中男1042例,女964例,每岁一个年龄组,每组30~98例。结果:跟骨原发骨化均出现在胚胎期23周,出生后已具有正常跟骨的雏形。7岁时,各骨性关节面,继发骨骺和骨性突起相继出现。男14岁、女12岁以后,跟骨的生长基本停止。暂时性发育性跟骨刺,跟骨多骨化中心,跟结节不规则和继发骨骺碎裂、硬化等发育时期的变异只出现在某个年龄段。而跟骨骨髓窦,跟距骨桥和致密骨岛则持续到成人。结论:认识跟骨的生长发育特征有助于某些疾病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