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新审视深层油气成藏模式: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可禹 杨鹏 +3 位作者 杨海军 刘建良 宋雅雅 魏心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20-2841,共22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深层展现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同时也在成烃-成储-成藏等方面浮现出一系列科学问题。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深层油气成藏环境和生、储、盖成藏要素的特殊性,...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深层展现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同时也在成烃-成储-成藏等方面浮现出一系列科学问题。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深层油气成藏环境和生、储、盖成藏要素的特殊性,重点讨论了深层油气藏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需要深入关注的四个基本问题:(1)深层中的油气生成、储集空间形成、油气相态和运移等研究,均需要以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基本定律为前提开展;(2)深层经历了盆地演化全过程,需要从动态演化角度研究油气成藏;(3)需要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加大对深层液态烃稳定性与保存深度下限的研究;(4)注重多学科融合与多技术交叉,解决深层复杂的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层油气藏最为可能的两种成藏模式:(1)中—浅层油成藏、深埋保持型;(2)长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凝析)气成藏型。以塔里木盆地台盆区顺北地区和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储层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系列分析技术、方解石原位U-Pb定年技术和盆地模拟技术,对两个地区油气成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顺北地区奥陶系深层油气藏为“早期中—浅层成藏、后期持续深埋保存”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后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是油气藏能保持至今的关键因素;博孜地区白垩系现今超深层天然气藏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深层至超深层,“长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的构造-埋藏演化背景是该类型深层油气藏形成的关键,进一步佐证了深层油气藏的两种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在深化深层油气成藏理论认识和指导深层油气勘探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气成藏模式 成藏年代学 流体包裹体 盆地模拟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油气分离条件对挥发性原油高压物性及采收率的影响——基于工程案例的探究性实验建设
2
作者 付帅师 朱永春 +5 位作者 韩继凡 李爱芬 肖志朋 刘诗琪 樊冬艳 王增宝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7-244,共8页
基于挥发性油藏注CO_(2)混相驱开发时出现采收率异常的工程问题,探索研究了油气分离条件对挥发性原油高压物性及采收率的影响。通过高压物性和油气分离实验,解释了采收率异常的原因是脱气时较大的压差使挥发油中轻质组分蒸发严重,导致... 基于挥发性油藏注CO_(2)混相驱开发时出现采收率异常的工程问题,探索研究了油气分离条件对挥发性原油高压物性及采收率的影响。通过高压物性和油气分离实验,解释了采收率异常的原因是脱气时较大的压差使挥发油中轻质组分蒸发严重,导致实测地面脱气油量减少。地面油气分离时采用多级脱气可以有效降低油气分离时挥发油中轻质组分的蒸发程度,减少地面脱气油损失。实验得出了挥发油在地面多级分离时的最优分离器压差,在该压差下分离油气时原油中的轻质组分蒸发程度最小。该研究结果对挥发性油藏地面分离条件的确定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原油 高压物性 多级脱气 油气分离条件 探究性实验
下载PDF
井中方位纵波远探测: 理论、实验与现场应用
3
作者 苏远大 饶博 +4 位作者 孔令文 李盛清 谭宝海 庄春喜 唐晓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0-640,共11页
能够测量井外数十米地质构造距离和方位的远探测声波测井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应用技术.1:1地层条件下井外含反射界面的远探测测量和分析为此技术提供了物理验证.本文首先利用虚源和柱面波展开理论推导了充液井孔中单极反射纵波方... 能够测量井外数十米地质构造距离和方位的远探测声波测井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应用技术.1:1地层条件下井外含反射界面的远探测测量和分析为此技术提供了物理验证.本文首先利用虚源和柱面波展开理论推导了充液井孔中单极反射纵波方位接收声场的解析形式,通过模拟证明了单井的声波辐射和接收与双井之间的辐射和接收的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两口模型井来实现方位纵波远探测实验,即在测量井中放置多方位反射纵波接收声系,在另一口副井中放置单极子声源向测量井定向辐射纵波以等效来自井外地质体的反射波,依托实验室的模型井群进行井中方位纵波远探测实验研究.实验测量结果表明井中接收反射纵波的幅度和到时对井外反射体(定向辐射波)具有较好的方位灵敏度,可由此来实现井外地质异常体的精准定位.在理论与实验指导下自主设计研制了方位纵波远探测仪器样机并开展了现场井测试成功获得高信噪比的方位反射信号,充分验证了方位纵波远探测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极纵波远探测 平行双井模型 实验测量 测井仪器 方位接收响应
下载PDF
基于压力衰减法的低渗透储层高温敏感性评价实验
4
作者 赵欣 苏文治 +4 位作者 单锴 孙昊 王超群 邱正松 张宇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1,共8页
低渗透油气藏在钻完井过程中易受到损害且难以解除,而利用传统的稳态驱替法评价低渗透储层损害存在适用性差及实验效率低等技术局限。为此,基于压力脉冲衰减法基本原理,分析了上游压力衰减规律及其与岩心渗透率的关系,以岩心损害前后压... 低渗透油气藏在钻完井过程中易受到损害且难以解除,而利用传统的稳态驱替法评价低渗透储层损害存在适用性差及实验效率低等技术局限。为此,基于压力脉冲衰减法基本原理,分析了上游压力衰减规律及其与岩心渗透率的关系,以岩心损害前后压力脉冲衰减时间为评价指标,建立了适用于低渗透储层损害评价的实验设备与方法,并利用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深部低渗透砂岩岩心,开展了室温和150℃高温条件下的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当实验条件一定时,压力衰减时间仅与岩心的渗透率有关,压力脉冲衰减法可在无需计算渗透率的情况下对低渗透岩心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价;(2)实验设备组成简单且操作便捷,避免了复杂的渗透率计算及其带来的误差,实验所需时间远低于常规的稳态法且可重复性良好,在低渗透气藏、特低渗透及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3)高温环境明显加剧了储层的敏感性损害,深部高温储层损害特征及技术对策研究需要充分考虑高温的影响。结论认为,该认识解决了传统低渗透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适用性差的难题,为高温低渗透储层保护技术对策研究提供了实验方法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压力衰减 稳态驱替 渗透率 储层损害评价 高温敏感性 储层保护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深层高变温背景下储层成岩作用与低渗致密化机制
5
作者 远光辉 彭光荣 +4 位作者 张丽丽 孙辉 陈淑慧 刘浩 赵晓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64,共21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油气勘探逐渐从中-浅层韩江组-珠江组的常规储层转向深层-超深层珠海组-恩平组的低渗致密储层,特殊的高变地温地质背景使得储层成岩作用以及致密化机制与常规储层差别较大。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油气勘探逐渐从中-浅层韩江组-珠江组的常规储层转向深层-超深层珠海组-恩平组的低渗致密储层,特殊的高变地温地质背景使得储层成岩作用以及致密化机制与常规储层差别较大。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试、成岩过程重建和物性恢复等技术,系统分析了白云凹陷西北部低隆起-中部洼陷带古近系珠海组下段-恩平组砂岩储层的成岩过程及差异,结合构造演化背景、地层埋藏史和现今物性数据,研究了影响储层物性关系的主要因素以及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珠海组下段-恩平组储层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2期碳酸盐胶结、3期硅质胶结和3期长石溶解作用。储层成岩作用过程中,地温梯度变化导致压实速率不同,经历不同开放-封闭体系的水-岩反应过程是不同区带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硅质胶结和碳酸盐胶结进一步增强了储层致密程度,溶解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从低隆起到洼陷带,伴随地温梯度升高和埋藏深度增加,低隆起储层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2期,斜坡带为中成岩B期,洼陷带为晚成岩期,成岩强度不断增加;成岩作用的差异使得储层物性演化显著不同。洼陷带储层在晚期烃类充注前已致密化,斜坡带储层在晚期烃类充注阶段逐渐致密,而低隆起区储层目前仍为低渗储层。斜坡带整体埋深小于5 km,且上覆地层具备良好封盖能力,是下部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化 差异成岩作用 深层储层 古近系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基于拓扑分析的断层连通性定量评价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南部H井区为例
6
作者 裴仰文 赵静茹 +3 位作者 郭伟 牟毅城 赵庆奇 苗正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7,共11页
受多期次构造叠加改造作用影响,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储层中发育大量的中小尺度断层,定量评价断层网络结构和平面连通性对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该地区H井区为例,在三维地震精细刻... 受多期次构造叠加改造作用影响,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储层中发育大量的中小尺度断层,定量评价断层网络结构和平面连通性对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该地区H井区为例,在三维地震精细刻画H井区深层页岩储层的中小尺度断层的基础上,基于拓扑学理论开展了该井区页岩储层断层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和断层平面连通性评价,并结合已有页岩气井测试产气量进行关联性分析,定量评价了断层网络拓扑结构和平面连通性对页岩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断层节点和分支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分布特征,且与构造走向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并集中分布于3个狭长背斜带,3个向斜区分布较少。(2)不同构造部位的断层平面连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背斜区平面连通性普遍较好,向斜区平面连通性较差;西部背斜带北段连通性最好,东部背斜带连通性次之,中部背斜带连通性最差;东部背斜带北段连通性较好,南段较差。(3)页岩气测试产量与断层平面连通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断层平面连通性的增强,页岩气测试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反映连通性高值区和低值区均不利于页岩气富集。结论认为,该认识对中小断层连通性评价具有重要价值,也对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深层页岩气 断层 平面连通性 拓扑结构分析 定量评价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白云岩化作用与白云岩孔隙的形成——来自实验模拟交代反应的启示
7
作者 王广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2-642,共11页
【意义】白云岩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岩和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96%的探明地质储量来自于白云岩储层。因此,白云岩化作用和白云岩孔隙成因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有关白云岩化作用对孔隙的... 【意义】白云岩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岩和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96%的探明地质储量来自于白云岩储层。因此,白云岩化作用和白云岩孔隙成因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有关白云岩化作用对孔隙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争议。【方法】通过归纳总结白云岩孔隙成因的主要理论观点,结合多种类型交代反应的实验模拟结果,阐明白云岩化过程中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并对白云岩孔隙成因的研究提出了展望。【进展】已有理论表明,白云岩的孔隙可以继承于原岩,也可形成于等摩尔交代、白云岩化过程中的方解石溶解或者白云岩形成之后的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可以增加、保持或者降低储层孔隙,取决于交代反应的环境、时间和流体性质。【结论与展望】综合实验模拟结果的共性特征发现,交代反应是一个溶解—运移—沉淀的微过程;新孔隙的形成贯穿交代反应的整个过程,并提供了流体、离子交换的通道,以保持交代反应的持续进行;新孔隙的形成并非受矿物摩尔体积控制,而是受控于相对溶解度,即反应物的溶解量大于生成物的沉淀量。交代过程中产生的新孔隙以微孔隙为主,对储层有效孔隙度的贡献仍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化 孔隙演化 实验模拟 交代作用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民丰洼陷陡坡带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佳庚 王艳忠 +3 位作者 操应长 王淑萍 李雪哲 王铸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3-1217,共15页
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是全球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而对深层-超深层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其油气勘探。以渤海湾盆地民丰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四下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铸体薄... 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是全球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而对深层-超深层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其油气勘探。以渤海湾盆地民丰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四下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阴极发光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古压力恢复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热史分析,对储层基本特征、油气充注史、压力演化史和优质储层控制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民丰洼陷陡坡带沙四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以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压实作用中等-强,胶结作用以铁白云石胶结为主,其次为石英自生加大;溶解作用整体较弱,主要为长石溶蚀;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发育少量的长石溶孔。储层中发生过2期石油充注和1期天然气充注:早期石油充注为成熟油充注,发生时间为37.2~25.8 Ma;晚期石油充注为高熟油充注,发生时间为12.0 Ma至今;天然气充注时间为3.6 Ma至今。储层中发育2个增压旋回,第一个增压旋回为45.0~24.6 Ma,第二个增压旋回为24.6 Ma至今,分别对应于2期油气充注期。有利的岩相是民丰洼陷陡坡带沙四下亚段原生孔隙主导型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超压油气充注抑制压实和胶结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深层封闭体系中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溶解作用弱、增孔量少;3 750 m以深的储层孔隙度随埋深加大而减少的速率明显下降,深层原生孔隙主导型优质储层的发育大大拓展了勘探的深度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超压油气充注 储层特征 沙四下亚段 民丰洼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关于富油盆地深层天然气来源与勘探前景的几点思考——以渤海海域渤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奇 郝芳 +2 位作者 邹华耀 薛永安 牛成民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7-54,共8页
渤海湾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是典型的富油裂陷湖盆。以渤海海域(渤海湾盆地海域部分)渤中地区为例,从天然气来源与成因判识剖析油型盆地干酪根的生气特征以及深层天然气勘探前景。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热演化程度的干酪根而... 渤海湾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是典型的富油裂陷湖盆。以渤海海域(渤海湾盆地海域部分)渤中地区为例,从天然气来源与成因判识剖析油型盆地干酪根的生气特征以及深层天然气勘探前景。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热演化程度的干酪根而言,其热解气的量与烃源岩的氢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大部分干酪根热解气在R_(o)=1.5%之前已经生成。生气强度表明,即使对于热演化程度相对偏低的富油盆地,以干酪根热解为主的天然气生气量仍满足大中型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高生产率主导的倾油型母质具有相对重的沉积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因此乙烷碳同位素较重的天然气不一定是来源于偏腐殖型或者煤系烃源岩,也可能来自较高成熟度的倾油型母质。以R_(o)=1.5%为界,早期生成原油深埋裂解整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原油裂解轻质化,该阶段油裂解生成的天然气量相对少,第二个阶段轻质油大量裂解生成天然气,表明生油高峰期(浅层)充注的原油在深埋过程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深层仍可能富集规模轻质油或凝析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热解气 碳同位素 原油稳定性 深层天然气
下载PDF
温-压耦合作用下深层盐岩盖层封闭能力演化特征
10
作者 赵珊 刘华 +4 位作者 杨宪章 朱永峰 王伸 张科 魏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1332,共12页
为了研究温-压耦合作用对盐岩盖层封闭能力演化的影响,选择中国金坛盐洞的盐岩样品,利用高温-高压三轴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实验装置,设计开展恒温变压、恒压变温以及温-压耦合3组实验,模拟温度、压力条件对盐岩盖层封闭能力演化的影响。研... 为了研究温-压耦合作用对盐岩盖层封闭能力演化的影响,选择中国金坛盐洞的盐岩样品,利用高温-高压三轴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实验装置,设计开展恒温变压、恒压变温以及温-压耦合3组实验,模拟温度、压力条件对盐岩盖层封闭能力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温-压耦合作用导致盐岩短期强度大幅减弱,塑性大幅增强,缩短了脆-塑性转化时间,其中,由温度引起的盐岩短期强度降低百分比(T_(i))大于35.06%;压力引起的盐岩短期强度降低百分比(p_(i))最大只有38.25%,表明埋藏过程中,盐岩力学性质主要受控于温度。②单一压力作用下,盐岩裂缝具有逐渐减少、愈合的趋势;而温-压耦合作用下,盐岩会出现“裂缝再次发育”现象,其中,低温阶段(温度<90℃),压力占主导地位,高温阶段(温度≥90℃),温度占主导地位,盐岩出现蠕变损伤。③建立“深层盐岩”“脆性—脆-塑性—塑性—蠕变损伤—损伤愈合”演化模式,其中,蠕变损伤阶段对于盐下油气藏的保存极为不利。因此,准确厘定盐岩封闭能力的演化特征可为深层盐下油气藏的富集规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耦合 三轴应力-应变实验 脆-塑性转化 热损伤 封闭能力演化 深层盐岩盖层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崖城区微观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11
作者 裴仰文 王静 +2 位作者 范彩伟 吴孔友 张泽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6,共12页
在琼东南盆地中深层地层中,圈闭边界形成、储层流体空间分布、岩石强度变化等要素,不仅与沉积单元、岩石组分相关,还与微观构造变形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岩心和镜下观测对琼东南盆地崖城区微观构造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岩石组分与微观... 在琼东南盆地中深层地层中,圈闭边界形成、储层流体空间分布、岩石强度变化等要素,不仅与沉积单元、岩石组分相关,还与微观构造变形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岩心和镜下观测对琼东南盆地崖城区微观构造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岩石组分与微观构造类型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微观构造变形的形成机制,并通过孔隙度、渗透率测试定量评价微观构造的发育对研究区储层物性的改造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微裂缝、碎裂带、微观涂抹带和硅酸盐混合变形带4种微观构造类型;变形带内黏土矿物含量是发育微观变形类型的主要控制因素,黏土矿物体积分数小于20%时主要发育碎裂带,黏土矿物体积分数大于50%时主要发育微观涂抹带,黏土矿物体积分数介于20%~50%之间时主要发育硅酸盐混合变形带;微观构造的发育对研究区储层物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微裂缝的发育能够有效提高原岩孔隙度和渗透率,而微观变形带的发育对储层物性的改造作用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微裂缝 微观变形带 储层物性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下侏罗统页岩油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12
作者 舒逸 郑有恒 +6 位作者 包汉勇 徐尚 刘皓天 陈绵琨 彭伟 张梦吟 肖雄 《世界石油工业》 2023年第5期26-38,共13页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下侏罗统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多口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证实了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页岩油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尚不清晰。以川东侏罗系东岳庙段和凉高山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岩石矿物、沉...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下侏罗统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多口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证实了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页岩油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尚不清晰。以川东侏罗系东岳庙段和凉高山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岩石矿物、沉积地化、储集性及含油气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1)有2套页岩整体形成于半深湖环境,TOC平均值分别为1.41%和1.77%,以Ⅱ_(1)和Ⅱ_(2)型干酪根为主,Ro平均值分别为1.33%和1.56%,处于凝析油-湿气阶段;(2)无机孔隙(黏土矿物粒间孔等)是主要的储集空间,介孔和宏孔占比较高,孔隙连通性较好;(3)页岩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平均值大于50%),总体可压性较差,其中凉二下亚段页岩的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可压性较好;(4)研究区下侏罗统页岩油气富集高产主要受控于优质页岩良好的孔缝结构、中—高热演化程度和较好的保存条件;(5)研究区页岩油气具有富介壳隔层的强超压封闭型和富砂岩夹层的弱超压半封闭型2种成藏模式。研究为中国陆相页岩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气 侏罗系页岩 成藏富集 主控因素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深层超高温水泥浆体配方及其强度衰退机理
13
作者 庞学玉 秦建鲲 +2 位作者 王治国 叶素桃 赵正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0-100,共11页
固井水泥石质量是影响油气井生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而深井、超深井的高温高压环境严重影响着水泥环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导致固井水泥环完整性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设计出一套180℃、120 MPa循环温压条件下,稠化时间440 mi... 固井水泥石质量是影响油气井生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而深井、超深井的高温高压环境严重影响着水泥环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导致固井水泥环完整性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设计出一套180℃、120 MPa循环温压条件下,稠化时间440 min可调,流变、沉降稳定性及失水性能均满足超深井需求的固井水泥浆体系,并使用单轴压缩、X射线衍射、压汞、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分析了200℃与260℃养护温度下水泥石物理力学性能的长期变化规律及其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温200℃养护条件下,富含硅砂的固井水泥中早期会形成较多C-S-H凝胶类无定形水化产物,为水泥石带来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但这种无定形产物在高温高压养护条件下的晶体化转变及其自身内部结构的粗化可导致水泥石宏观强度长期持续衰退;(2)在高温260℃养护条件下,加砂固井水泥水化产物主要为稳定的晶体型,虽然此温度下水泥石初始强度较低,渗透率较高,但2~90 d内强度变化在误差范围之内,长期性能较为稳定。结论认为,超深井工况下,水泥石中大量C-S-H凝胶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其短期强度,但不利于其长期强度稳定,该认识对于新型抗高温固井水泥体系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高温高压 强度衰退 定量分析 压汞分析 油井水泥
下载PDF
准东地区云质岩储层叠前反演及脆性预测
14
作者 张军华 陈永芮 +3 位作者 于正军 周昊 任瑞军 桂志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19,共9页
脆性是一种评价致密储层可压裂性的重要指标,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准东地区勘探程度低、探井少,二叠系中下部云质岩致密储层的精细描述和脆性的准确预测均有着很大的难度。为此,根据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利用叠前地震角度域数... 脆性是一种评价致密储层可压裂性的重要指标,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准东地区勘探程度低、探井少,二叠系中下部云质岩致密储层的精细描述和脆性的准确预测均有着很大的难度。为此,根据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利用叠前地震角度域数据体,开展储层叠前反演及脆性预测。通过AVO反演,获取P(截距)+G(梯度)和P×G属性;通过Y(杨氏模量,E)P(泊松比,σ)D(密度,ρ)和L(拉梅常数,λ)M(μ)R(ρ)反演,获取弹性参数的变化率(反射系数);通过测井约束反演,获取弹性参数的实际值,并用多种表征公式计算脆性,分析其物理含义及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有较好的拟合关系,杨氏模量、泊松比和密度对泥岩、非泥岩区分度明显;②云质岩具有高速特征,研究区储层呈双“甜点”结构;③用三个小角度数据体直接反演弹性参数反射系数,YPD反演方法相较LMR的储层识别效果更好、分辨率更高,密度反射系数数据体可见比较明显的扇体及河道冲积特征;④脆性表征结果与弹性参数特征有一定的区别,脆性表征的云质岩有利区呈条带状分布,而弹性参数预测的云质岩有利区基本呈连续、成片分布;⑤ρE/σ为研究区最佳的脆性表征公式,可为类似油田云质岩储层脆性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地区 云质岩 脆性预测 叠前反演 AVO反演 弹性参数
下载PDF
山东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中放射性元素富集规律及其对大地热流异常的指示意义
15
作者 陈勇 朱雪蕾 +1 位作者 李伟 周瑶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5,共11页
为进一步了解岩浆岩中放射性元素富集与大地热流异常的相关性,以山东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为研究对象,从岩石类型、元素含量、岩石形成年龄、放射性生热元素Th、U丰度、大地热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正长岩Th、U丰度最高,酸性岩和... 为进一步了解岩浆岩中放射性元素富集与大地热流异常的相关性,以山东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为研究对象,从岩石类型、元素含量、岩石形成年龄、放射性生热元素Th、U丰度、大地热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正长岩Th、U丰度最高,酸性岩和碱性岩的Th、U含量相对较高;Th、U元素与Si、K元素含量存在正相关,与Fe、Mg等其他主量元素存在负相关,与Nb、Ta、Pb及稀土元素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放射性元素丰度与大地热流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但还受到地壳厚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进一步揭示放射性元素、岩浆岩及地热之间的关系,对山东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区 中生代 岩浆岩 放射性元素 大地热流
下载PDF
苏北盆地建湖隆起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潜力评价
16
作者 段忠丰 李福来 +2 位作者 杨永红 于翔 王凯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对苏北盆地建湖隆起的干热岩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展示华东地区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的勘探前景。基于野外勘察、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多手段地质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干热岩地热地质条件,以4个区域地震地质剖面为基础,建立二维热传导数值模... 对苏北盆地建湖隆起的干热岩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展示华东地区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的勘探前景。基于野外勘察、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多手段地质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干热岩地热地质条件,以4个区域地震地质剖面为基础,建立二维热传导数值模型,模拟分析深部地温分布,确定评价深度。应用基于体积法的蒙特卡罗模拟给出合理的资源量评价分析。该方法可充分考虑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建湖隆起3~10 km深度内干热岩资源的可采热资源量约为44.6亿t标煤,发电潜力为692 769.9 MWe,约为江苏省2022年全年用电量的4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潜力评价 建湖隆起 热传导模拟 蒙特卡洛模拟
下载PDF
气泡运移特征可视化观测装置研制及应用
17
作者 尹邦堂 丁天宝 +3 位作者 任美鹏 王志远 孙宝江 王立朝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气泡的形态变化时刻影响着流动的发展。为分析气泡在运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该文研制了一套气泡运移特征可视化观测装置,包括管道模块、动力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为了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开展了不同液相黏度、不同液速... 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气泡的形态变化时刻影响着流动的发展。为分析气泡在运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该文研制了一套气泡运移特征可视化观测装置,包括管道模块、动力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为了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开展了不同液相黏度、不同液速及不同管道倾角下的气泡运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操作简单、功能多样,可清晰地展示并记录气泡在不同液相环境下的运移轨迹及状态,并得到气泡的速度变化数据,实验结果直观可靠。结果证明该装置可解决因气泡运移特征复杂、影响因素多而难以获取直观数据的问题,对研究气液两相流动及气泡动力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意义,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气液两相流动 运移特征 逆流 可视化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乌尔禾张扭性走滑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研究
18
作者 孟凡超 白沅可 +1 位作者 祝贺 王胜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12,共13页
乌尔禾沥青矿断裂带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乌尔禾鼻隆之上,是一个小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断裂带形成后未发生强烈改造,断裂带内发育沥青矿脉,露头地质条件好,且有三维地震覆盖,是研究走滑断裂特征和控藏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本文... 乌尔禾沥青矿断裂带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乌尔禾鼻隆之上,是一个小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断裂带形成后未发生强烈改造,断裂带内发育沥青矿脉,露头地质条件好,且有三维地震覆盖,是研究走滑断裂特征和控藏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本文采用无人机三维立体建模技术,结合野外剖面实测,对乌尔禾沥青矿走滑断裂带野外剖面露头进行定量分析和解剖。结果表明,沥青矿断裂带共发育17条断层,主断层西北侧断层呈雁列状分布,东南侧断层呈马尾状,断裂带纵向呈负花状。研究表明,断层形成于燕山期左旋剪切应力场,受拉张应力影响,整体处于张扭环境,形成张扭性走滑断裂带。断层发育空腔和诱导裂缝,尤其主动盘裂缝更为发育,空腔的开度与油气侵染宽度呈正相关。结合塔里木盆地张扭性走滑断裂与油气藏关系分析,本文认为张扭性走滑断裂是良好的垂向油气运移通道,主动盘具有侧向输导作用,被动盘具有封堵作用,走滑断裂主动盘一侧圈闭是良好的油气聚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乌夏断裂带 乌尔禾沥青矿断裂带 左旋张扭性走滑断裂 控藏作用
下载PDF
页岩基质孔隙油微观赋存及可动性定量表征——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为例
19
作者 李俊乾 宋兆京 +2 位作者 王民 张鹏飞 蔡建超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页岩基质孔隙油微观赋存特征及可动性是制约陆相页岩油高效开采的关键要素。本文针对页岩基质孔隙内不同相态油的含量、比例、分布及可动性开展定量化表征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页岩油吸附量、游离量、可动量评价模型以及吸附油占比评价模... 页岩基质孔隙油微观赋存特征及可动性是制约陆相页岩油高效开采的关键要素。本文针对页岩基质孔隙内不同相态油的含量、比例、分布及可动性开展定量化表征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页岩油吸附量、游离量、可动量评价模型以及吸附油占比评价模型(即吸附比例方程),建立了基于饱和—离心—核磁共振联合实验的孔隙油微观赋存及可动性评价方法。上述模型与方法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储层中进行了应用,揭示了实验条件(20℃、常压)下页岩基质孔隙中轻质油(正十二烷)微观赋存与可动性特征。结果显示:(1)富有机质页岩吸附油、游离油含量普遍大于含有机质页岩,吸/游比主体介于1~2,不同类型页岩中吸附油、游离油赋存空间具有差异性。(2)富有机质页岩吸附油平均密度(0.8331 g/cm^(3))略大于含有机质页岩(0.8067 g/cm^(3)),富有机质页岩吸附油平均厚度(1.7475 nm)约为含有机质页岩(0.5734 nm)的3倍,富有机质页岩具有更强的油—岩相互作用。(3)游离油赋存孔隙直径下限(d_(min))数值上等于吸附油平均厚度与孔隙形状因子的乘积,富有机质页岩d_(min)介于3.5~10.5 nm,开始主要富集游离油的孔隙直径约为100 nm;含有机质页岩d_(min)介于1.1~3.4 nm,开始主要富集游离油的孔隙直径约为30 nm。(4)富有机质页岩孔隙油可动性相对更好,其可动性指数(平均6.24 mg·g^(-1)·MPa^(-1))高于含有机质页岩(平均5.20 mg·g^(-1)·MPa^(-1)),孔隙油吸/游比约为1.5时具有较好可动性。(5)以油—岩相互作用为纽带,构建了页岩含油性、储集性及页岩油可动性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数学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寻找优质页岩油储层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孔隙油 微观赋存 可动性 定量表征 东营凹陷
下载PDF
物理、数据先验认识融合的叠前解耦分步反演
20
作者 张繁昌 吴继安 兰南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AVA三参数反演在地层弹性参数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AVA理论公式(即物理先验认识)中的角度不易确定,加之大型稀疏矩阵的病态性,导致常规叠前反演过程不稳定。为此,提出物理、数据先验认识融合的叠前解耦分步反演方法。首先,基于物... AVA三参数反演在地层弹性参数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AVA理论公式(即物理先验认识)中的角度不易确定,加之大型稀疏矩阵的病态性,导致常规叠前反演过程不稳定。为此,提出物理、数据先验认识融合的叠前解耦分步反演方法。首先,基于物理先验认识构建非稀疏正演框架,以增加参数反演的稳定性,为解耦分步反演奠定基础;然后,以井资料为数据先验认识,将物理、数据先验认识融合,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解耦,以得到更准确的叠前地震属性数据;最后,对解耦后的叠前地震属性进行反演得到地层弹性参数。该方法通过井数据先验认识修正反演过程,可以避免因物理先验认识中角度不准带来的误差。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业界三参数AVA反演方法,本方法的反演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其中拉梅参数、剪切模量和密度的精度分别提高14.1%、13.6%和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分步反演 物理先验认识 数据先验认识 叠前地震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