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明颗粒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郝晓丽 程玉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DR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及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532眼底激光治疗仪治疗,观察组联合服用芪明颗粒。抽取...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DR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及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532眼底激光治疗仪治疗,观察组联合服用芪明颗粒。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于治疗前、治疗1、3个月后检查最佳矫正视力,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Ang-2、VEGF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hs-CRP、Ang-2、VEGF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3个月后BCVA、CMT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BCVA、CMT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芪明颗粒联合激光光凝术能够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Ang-2、VEGF水平,减少新生血管,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 芪明颗粒 激光光凝术 炎性因子 新生血管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垠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60-460,共1页
50岁以上人群闭角型青光眼与白内障经常并存发生。临床上治疗此类患者的,常规方法是虹膜根切术解除瞳孔阻滞,或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笔者发现。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现将该方法与常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下载PDF
巩膜隧道刀制作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郝晓丽 张艳铭 李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25-626,共2页
目前抗青光眼手术主要是小梁切除滤过性手术,滤过术目的在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但如何形成远期的功能性滤过泡,提高远期手术成功率,仍然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在术中采用巩膜隧道刀制作巩膜瓣联合无缝线巩膜瓣治疗各类原发性青... 目前抗青光眼手术主要是小梁切除滤过性手术,滤过术目的在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但如何形成远期的功能性滤过泡,提高远期手术成功率,仍然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在术中采用巩膜隧道刀制作巩膜瓣联合无缝线巩膜瓣治疗各类原发性青光眼,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下载PDF
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在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永华 田垠 谢艳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深州市医院眼科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49例(52只眼)视力在0.3以下,眼压控制不理想或需要多种降眼压药物的青光眼合并自... 目的探讨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深州市医院眼科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49例(52只眼)视力在0.3以下,眼压控制不理想或需要多种降眼压药物的青光眼合并自内障患者,采用Phaeo隧道刀做4mm×4mm巩膜隧道瓣,深度为1/2-2/3巩膜全层,超声乳化仪乳化吸除白内障,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巩膜隧道瓣下行2mm×1.5mm小梁切除,巩膜瓣平铺不缝合,严密缝合结膜瓣。结果随访观察12个月,视力〉0.5者42只眼,占80.8%,眼压为11.32mmHg-17.63mmHg(1mmHg=0.133kPa),平均(13.59±4.26)AmHg,与术前的平均眼压(24.53±5.71)mmHg相比,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73,P〈0.01),Ⅰ-Ⅱ型滤过泡43只眼,占82.6%,中央前房深度术前平均为(1.79±0.31)mm,术后平均深度为(3.28±0.42)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86,P〈0.01),角膜散光52只眼角膜平均散光度术前为(1.13±0.74)D,术后为(1.01±0.62)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673,P〉0.05),全部病例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是对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改良和发展,也是对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术”的更新,既降低了眼压,又提高了视力,还减少了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合理、快速、有效地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巩膜隧道瓣 小梁切除
原文传递
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永华 李长寒 田垠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92-693,共2页
目的 观察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将89例(96眼)原发性青光眼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46例(49眼)和B组43例(47眼).A组术中巩膜瓣大小为4 mm ×4 mm,深度为1/2 ~ 2/3巩膜厚,不缝合;B组采用... 目的 观察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将89例(96眼)原发性青光眼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46例(49眼)和B组43例(47眼).A组术中巩膜瓣大小为4 mm ×4 mm,深度为1/2 ~ 2/3巩膜厚,不缝合;B组采用规范统一的小梁切除术.随访12个月.结果 A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89.80%)高于B组(5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81,P<0.05);A组眼压控制有效率(91.84%)高于B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97,P<0.05);A组浅前房发生率(28.57%)高于B组(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3,P<0.05).结论 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有效地提高了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降低了眼压,减少了并发症,是对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改良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 小梁切除术 方法 青光眼 外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