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海域弧菌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明霞 李和阳 +3 位作者 李刚 郑天凌 焦昆 韩永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7-126,共10页
研究了深圳海域2008年4月、9月的水体弧菌数量、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探讨了弧菌总数及各优势类群的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弧菌总数分布具有季节性,东部海域春季(4月)的弧菌数量高于秋季(9月)的,其均值分别为1.50×... 研究了深圳海域2008年4月、9月的水体弧菌数量、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探讨了弧菌总数及各优势类群的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弧菌总数分布具有季节性,东部海域春季(4月)的弧菌数量高于秋季(9月)的,其均值分别为1.50×104,8.89×102CFU/cm3;在西部海域秋季的略高于春季的,其均值分别为5.09×102,2.66×102CFU/cm3;弧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大亚湾(4.40×104CFU/cm3)。弧菌的优势类群具有季节性分布特征:春季特有的优势类群有Vibrio gigantis类似种和V.splendidus类似种,秋季特有的优势类群有V.natriegens类似种;V.alginolyticus类似种是两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类群,其数量春季高于秋季的。弧菌种类、数量与海水温度、盐度及细菌总数、Chl-a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盐度为弧菌种类及数量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海域 弧菌种类与数量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深圳海域细菌总数及可培养细菌总数的分布及其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和阳 陈明霞 +3 位作者 李刚 郑天凌 郑森林 陈彬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7-491,共5页
采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及2216E平板计数法对深圳海域水体细菌数量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细菌总数普遍高于可培养细菌总数1~2个数量级,可培养细菌所占的比例为0.13%-88.65%。清洁水域YMK001站位及污染严重的深圳湾GDN053... 采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及2216E平板计数法对深圳海域水体细菌数量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细菌总数普遍高于可培养细菌总数1~2个数量级,可培养细菌所占的比例为0.13%-88.65%。清洁水域YMK001站位及污染严重的深圳湾GDN053站位始终是细菌总数的高值区。可培养细菌总数与细菌总数、CODMn及BOD5相关关系不显著,不能准确反应细菌总数的变化趋势及环境水体有机物的存在状态;而细菌总数与CODMn及BOD5相关关系显著且相对稳定,与环境水体有机物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可见细菌总数相对于可培养细菌总数更适合于大范围海域的水质监测及不同海域的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总数 可培养细菌总数 环境评价 深圳海域
原文传递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近海污水中的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锐 孙建华 +3 位作者 杨小毛 赵振业 杨照华 黄正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6期33-37,共5页
采用直接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原位修复深圳湾污染水体,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15天检测分析微生物处理对水体溶解氧(DO)、氨态氮(NH4+-N)、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技术修复深圳湾... 采用直接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原位修复深圳湾污染水体,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15天检测分析微生物处理对水体溶解氧(DO)、氨态氮(NH4+-N)、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技术修复深圳湾近海污染水环境具有显著效果,试验期间水体中DO明显提高,最佳复配硝化菌(B2)与枯草芽孢杆菌(B6)对NH4+-N降低了53.9%,悬浮物(SS)降低了56.9%,总氮(TN)降低52.1%,总磷(TP)降低57.6%。有害弧菌单一菌落数降低了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近海污水 修复作用
下载PDF
壳聚糖-粘土复合絮凝剂去除海洋赤潮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骆灵喜 刘欢 +1 位作者 林秋月 王波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4期49-50,74,共3页
为了获得天然、无毒和高效的海洋赤潮藻类絮凝剂,本研究通过将壳聚糖与不同天然粘土矿物进行复配,研究不同絮凝剂组合对血红哈卡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壳聚糖的除藻效率较低,使用粘土可以较好提高壳聚糖的除藻效果,其中海泡石... 为了获得天然、无毒和高效的海洋赤潮藻类絮凝剂,本研究通过将壳聚糖与不同天然粘土矿物进行复配,研究不同絮凝剂组合对血红哈卡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壳聚糖的除藻效率较低,使用粘土可以较好提高壳聚糖的除藻效果,其中海泡石的强化效果最佳;壳聚糖-海泡石复合絮凝剂的最佳配比为:0.6 mg/L壳聚糖和10 mg/L的海泡石,最佳沉淀时间为1 h,此条件下,血红哈卡藻的去除率为94.5%,浊度去除率为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赤潮 壳聚糖 粘土 复合絮凝剂 血红哈卡藻
下载PDF
缺氧/好氧生物塘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的中试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旭宁 梅峰 +3 位作者 刘欢 骆灵喜 王波 杨小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85-88,共4页
通过设置缺氧区、分区种植水生植物构建微生物与多种水生生物共同作用的缺氧/好氧生物塘,对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中试规模的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缺氧/好氧生物塘对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出水DO浓度明显升... 通过设置缺氧区、分区种植水生植物构建微生物与多种水生生物共同作用的缺氧/好氧生物塘,对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中试规模的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缺氧/好氧生物塘对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出水DO浓度明显升高,平均值为3.67mg/L;对COD和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8.25%和37.74%,出水浓度可达到地表Ⅲ类水质标准;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35.66%,出水浓度可达到地表Ⅴ类水质标准。缺氧/好氧生物塘对污染物的去除是微生物降解与生物链摄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好氧生物塘 污水处理厂尾水 溶解氧 硝酸盐氮 总磷
原文传递
船舶压载水中浮游植物入侵风险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小洪 刘文正 +3 位作者 赵爽 杨燕秋 邓鲲鹏 黄正华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对盐田港港区海域浮游植物及其相关生态环境做本底调查,并与船舶压载水中浮游植物种类与数量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浮游植物入侵风险,为船舶压载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实验室技术对港区海水及船舶压载水进行采样分析,根据现场调查数... 目的对盐田港港区海域浮游植物及其相关生态环境做本底调查,并与船舶压载水中浮游植物种类与数量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浮游植物入侵风险,为船舶压载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实验室技术对港区海水及船舶压载水进行采样分析,根据现场调查数据综合分析浮游植物外来种入侵风险。结果盐田港港区海水共检出浮游植物90种,其中硅藻占63.33%,甲藻占30.00%、金藻占5.56%、蓝藻占1.11%。监测的35份船舶压载水中均有盐田港港区海域未检测到的浮游植物种。结论船舶压载水中浮游植物与港区海水中浮游植物种群存在差异,存在外来种入侵风险,不同航线间的种群差异也较大,需加强对压载水的分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田港 压载水 浮游植物 入侵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