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模拟器训练在外科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张乐逸 孙泽 张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8期0068-0071,共4页
探究腹腔镜模拟器训练对外科技能操作教学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我院40例规培实习生,将研究选取数据以计算机表法随机分组,研究组腹腔镜模拟器训练,对照组常规训练,分析考核结果、学习效果、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 探究腹腔镜模拟器训练对外科技能操作教学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我院40例规培实习生,将研究选取数据以计算机表法随机分组,研究组腹腔镜模拟器训练,对照组常规训练,分析考核结果、学习效果、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夹豆传递(28.11±1.52)、剪纸(27.62±1.87)、缝合打结(37.15±2.11)高于对照组夹豆传递(24.35±1.35)、剪纸(23.65±1.71)、缝合打结(33.89±1.89),t值=8.2713、7.0065、5.1467,P<0.05。研究组积极性(8.45±1.22)、操作步骤(8.89±1.17)、疾病知识(8.97±0.87)、解剖情况(9.32±0.42)高于对照组积极性(7.52±1.05)、操作步骤(7.36±1.35)、疾病知识(7.51±0.66)、解剖情况(8.54±0.57)t值=2.5838、3.8301、5.9791、4.9267,P<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更高,X2值=4.4444,P<0.05。结论 以腹腔镜模拟器训练对规培实习生外科技能操作教学效果优异,能提高教学满意度,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技能操作 腹腔镜模拟器训练 教学模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洪珈 章想 +1 位作者 邵静涛 贾唯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93-229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PTC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63例和无转移组51例。比较两组的超声及...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PTC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63例和无转移组51例。比较两组的超声及病理表现。结果114例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PTC,超声联合诊断总正确率为93.86%;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在有无液化和钙化、淋巴结纵横比、内部回声质地以及是否显示血流信号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图多显示为边界模糊,皮质厚度除正常型外还显示有增厚型和过厚型,大部分转移性淋巴结血流分布类型为边缘型和门血管型,超声图像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结节大小<1cm。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图像特点针对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正确率较高,能识别淋巴结不同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蕊福平治疗重症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引起的腹泻临床疗效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刚 张良田 +2 位作者 张可 韩楠楠 涂建锋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862-2866,共5页
目的观察蕊福平作为重要的低甲氧基果胶在治疗重症患者使用肠内营养过程中引起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数据库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该院EICU、ICU病房住院期间使用肠内营养出现腹泻的患者,除去感染性腹泻、未使... 目的观察蕊福平作为重要的低甲氧基果胶在治疗重症患者使用肠内营养过程中引起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数据库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该院EICU、ICU病房住院期间使用肠内营养出现腹泻的患者,除去感染性腹泻、未使用蒙脱石散或蕊福平治疗的患者及出现腹泻后由于病情较重未到观察终点自动放弃治疗的患者,共172例。根据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把患者分为两组,APACHEⅡ<20组、APACHEⅡ≥20组。各组内再分为蒙脱石散治疗组、蕊福平治疗组、蒙脱石散+蕊福平治疗组,记录改善比、改善时间、便秘比、肠内营养足量时间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蕊福平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腹泻的治疗效果。结果蕊福平治疗组、蒙脱石散+蕊福平治疗组与蒙脱石散治疗组相比较,腹泻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蕊福平治疗组、蒙脱石散+蕊福平治疗组和蒙脱石散治疗组相比较,改善时间、肠内营养足量时间均明显缩短,便秘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蕊福平治疗组与蒙脱石散+蕊福平治疗组比较,便秘比、肠内营养足量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改善比、改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蒙脱石散治疗无改善,改为蕊福平或蒙脱石散+蕊福平治疗,患者腹泻均改善明显,两组间改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蒙脱石散+蕊福平治疗组和蕊福平治疗组相比较,便秘比、肠内营养足量时间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蕊福平对重症患者使用肠内营养过程中引起的腹泻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可以减少便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蕊福平 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腹泻 便秘
下载PDF
E-cadherin、α-catenin在Ⅱ期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余争垚 郑伯安 +2 位作者 董全进 王建军 牟虹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649-652,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Ⅱ期结直肠癌E-cadherin、α-catenin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Ⅱ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切除组织石蜡标本(其中30例包括距结直肠癌组织5cm以外的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 目的探讨Ⅱ期结直肠癌E-cadherin、α-catenin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Ⅱ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切除组织石蜡标本(其中30例包括距结直肠癌组织5cm以外的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E-cadherin、α-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herin、α-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有无静脉侵犯有关(均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管侵犯、病理组织学类型等均无关(均P>0.05);α-catenin阳性表达率与有无静脉侵犯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管侵犯、病理组织学类型等均无关(均P>0.05)。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E-cadherin、α-catenin阳性表达者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herin、α-catenin表达强度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关,其表达越弱,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E-CADHERIN Α-CATENIN 预后
下载PDF
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外周血动态共表达网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宗富 胡晓平 +2 位作者 张轶雯 李莉 黄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7-593,共7页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不同造模时程外周血的特异表达基因及特征共表达网络模块。方法:利用GEO数据库的基因表达谱芯片GSE119121联合R语言分析MCAO造模后不同时间点(0、1、2、3、6及24 h)外周血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EM工...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不同造模时程外周血的特异表达基因及特征共表达网络模块。方法:利用GEO数据库的基因表达谱芯片GSE119121联合R语言分析MCAO造模后不同时间点(0、1、2、3、6及24 h)外周血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EM工具筛选不同造模时程基因表达模式。利用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在R语言环境下利用CEMiTool包对基因表达谱矩阵进行共表达网络构建及模块分析,并将模块与不同造模时间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与造模0 h相比,造模后1、2、3、6及24 h差异表达基因数分别为163、502、527、550、75。共有38种基因表达模式被富集,其中模式65和模式34分别在2~6 h特异上调或下调,Hp、Nos2、P2ry10及Klf12为两种模式的代表性基因。共表达网络模块分析显示,造模急性期早期(1~6 h)基因状态与模块2正相关,造模1~3 h基因状态与模块3正相关,造模2~6 h基因变化与模块4正相关。基因模块6随着造模时间的迁移,与各时间点从正相关(0~2 h)逐渐转为负相关(3~24 h),模块6主要与病毒应答及固有免疫应答相关,其网络核心节点包括Mx1、Mx2、Rtp4等基因。结论:本研究初步筛选了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病期大鼠外周血的特征基因及动态共表达网络模块,为探究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脑/血液 卒中/血液 基因表达 基因调控网络
下载PDF
非闭塞性急性肠系膜缺血的病例分析
6
作者 张斌 张乐逸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10期1565-1565,1578,共2页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为肠道部分血液供应的突然中断,引起的局部缺血、细胞损伤和肠道病变[1]。AMI分为闭塞性和非闭塞性(acute non-occlusive mesentericischemia,NOMI),其中NOMI约占20%~30%,通常是与内脏血...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为肠道部分血液供应的突然中断,引起的局部缺血、细胞损伤和肠道病变[1]。AMI分为闭塞性和非闭塞性(acute non-occlusive mesentericischemia,NOMI),其中NOMI约占20%~30%,通常是与内脏血流量相关的SMA血管收缩的结果[2]。由于该病具有发病率低、起病急、诊断相对困难、极易发生肠坏死等特点,其死亡率较高。现报道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例非闭塞性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诊疗过程,以期为AMI临床诊治提供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缺血 闭塞性 局部缺血 肠道病变 血管收缩 ISCHEMIA 细胞损伤 肠坏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