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凉胜境 浙西之巅——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学校
1
作者 代英超 《浙江林业》 2022年第1期30-31,共2页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位于杭州市临安区境内,区内有吴越古道、徽杭古道、浙西天池、天龙峡谷、十门峡等徒步旅游景观,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系天目山脉最高峰,也是浙西第一高峰,有“浙西之巅”“浙西屋脊”之...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位于杭州市临安区境内,区内有吴越古道、徽杭古道、浙西天池、天龙峡谷、十门峡等徒步旅游景观,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系天目山脉最高峰,也是浙西第一高峰,有“浙西之巅”“浙西屋脊”之称。清凉峰前身是龙塘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龙塘山、千顷塘、顺溪坞三大区块组成,是以华南梅花鹿、安吉小鲵、象鼻兰、银缕梅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自然保护区 龙塘山 徽杭古道 主要保护对象 徒步旅游 天目山脉 浙西 清凉峰
下载PDF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及其危害 被引量:3
2
作者 唐鑫生 邵江山 +2 位作者 盛长健 洪鑫 王洁平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3-46,共4页
为摸清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数量及其对保护区内居民的危害,2020年4~10月在保护区境内随机安装Ltl-6210mc型红外相机23台,对野猪种群进行监测;2022年1~5月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安装优威UVL-4CN型红外相机17台,对野猪危害保... 为摸清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数量及其对保护区内居民的危害,2020年4~10月在保护区境内随机安装Ltl-6210mc型红外相机23台,对野猪种群进行监测;2022年1~5月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安装优威UVL-4CN型红外相机17台,对野猪危害保护区内居民状况进行监测,并向保护区内居民、林业部门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猪种群密度为1.41~2.09头/km^(2),野猪总数在110~163只;野猪对保护区内居民农作物危害十分严重,直接影响农户经济收入,甚至有野猪伤人事件发生。为此提出了一些野猪危害的防控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猪种群 野猪危害
下载PDF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和小麂潜在适宜栖息地预测及重叠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娟 谢培根 +4 位作者 梅祎芸 郭瑞 宋虓 李婷婷 徐爱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10-2219,共10页
对保护区内的关键种开展保护工作时,其同域分布相似种的保护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较大地理尺度上看,黑麂的分布区被小麂完全覆盖,如能掌握二者适宜栖息地的重叠状况,揭示其共存机制,将有助于保护策略的制定和整合管理。2017—2020年在... 对保护区内的关键种开展保护工作时,其同域分布相似种的保护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较大地理尺度上看,黑麂的分布区被小麂完全覆盖,如能掌握二者适宜栖息地的重叠状况,揭示其共存机制,将有助于保护策略的制定和整合管理。2017—2020年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分别获得黑麂和小麂的分布位点38个和101个,结合8个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对研究区域内黑麂和小麂的潜在适宜栖息地进行了预测和重叠性分析。结果表明:(1)黑麂和小麂潜在适宜栖息地主要位于龙塘山区域西南部,千顷塘区域中部和顺溪坞区域西北部,以及千顷塘区域与龙塘山区域间的山脉和顺溪坞南部山区,二者的潜在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586.66 km^(2)和661.93 km^(2),分别占研究区域的36.67%和41.37%。(2)黑麂和小麂的生态重叠指数较高,其D值和I值分别为0.82和0.97,它们的总适宜栖息地重叠面积为435.39 km^(2),分别占黑麂和小麂总适宜栖息地面积的72.22%、65.78%。(3)黑麂和小麂对环境因子的选择相似,黑麂主要选择海拔较高、离水源较近、离居民点和公路较远的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小麂则主要偏好选择海拔较高、靠近公路、远离居民点、距水源500 m范围的针阔混交林。建议增加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区域间生态廊道的建立并加强黑麂和小麂分布的进一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最大熵模型 红外相机 麂属动物 潜在适宜栖息地
下载PDF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必成 王军馥 +4 位作者 方国富 何娅 王正寰 丁由中 杨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6期83-84,107,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状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鉴定出鸟兽6目11科15种(兽类9种,鸟类6种),其中白颈长尾雉(Syrma... [目的]了解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状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鉴定出鸟兽6目11科15种(兽类9种,鸟类6种),其中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Lophura ny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兽类依次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华南兔(Lepus sinens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等;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依次为白鹇(L.nythemera)、大山雀(Parus major)、勺鸡(P.macrolopha)等。核心区红外相机所拍摄的物种数显著多于缓冲区。[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长期监测工作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鸟类 兽类 生物多样性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童根平 姜霓雯 +1 位作者 傅伟军 叶正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15,122,共6页
为探究南方典型山区自然林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梯度下采集的20个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肥力指标和粒径特征,揭示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相关指... 为探究南方典型山区自然林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梯度下采集的20个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肥力指标和粒径特征,揭示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相关指标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10 cm)、表下层土壤[10~30 cm)和心土层土壤[30~60 cm]的阳离子交换量均值分别为36.07、20.29、14.86 cmol/kg,整体处于三级以上水平;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表层与表下层、心土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高低与不同土层的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及速效磷的变化较为一致。相关分析显示,表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质、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有机质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阳离子交换量对钾具有重要的保蓄功能。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土壤中砂粒增加,黏粒减少,质地变轻,因此表层和表下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砂粒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黏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黏粒是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主要贡献者。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相同深度土层的阳离子交换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随海拔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表明不同类型土壤的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剖面 肥力指标 土壤质地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栖息地内人为干扰类型及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周 周虎 +4 位作者 郭瑞 章书声 许丽娟 罗远 徐爱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5-363,共9页
定量分析保护地内的人为干扰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非常重要。红外相机技术可为评估人为干扰提供重要数据。我们于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倾塘区域的野生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 kopschi)... 定量分析保护地内的人为干扰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非常重要。红外相机技术可为评估人为干扰提供重要数据。我们于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倾塘区域的野生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 kopschi)栖息地存在的人为干扰进行了监测调查。调查共计布设57个监测位点,记录到人为干扰独立照片152张,识别到7个主要干扰类型,分别是行走干扰、盗采干扰、盗伐干扰、盗猎干扰、牛干扰、羊干扰、家犬干扰。研究结果表明,栖息地内的人为干扰与梅花鹿的活动节律和重要分布区域存在一定的重叠。人类干扰(包括行走、盗采、盗伐、盗猎)是主要干扰。干扰高发季节为春、秋季。行走干扰、采伐干扰、家犬干扰在上半年(1-6月)最高;牛干扰在4月和11月较高,羊干扰在4月和9月最高。保护区内干扰主要出现在07:00-18:00,干扰强度最高的时间段为08:00-10:00。在空间分布上,华南梅花鹿的主要分布小区(道场坪、癞痢尖、螺蛳尖)以及重要水源地(千倾塘)干扰强度较高。人类干扰和家犬干扰集中于千倾塘区域西部,放牧干扰集中于千倾塘区域东部。本次研究为利用红外相机进行保护区内人为干扰研究提供了案例,同时为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有效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红外相机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华南梅花鹿
下载PDF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空间分布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15
7
作者 谢培根 胡娟 +5 位作者 李婷婷 郭瑞 许丽娟 宋虓 李佳琦 徐爱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6,共9页
为了解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的分布及活动节律,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其进行了网格化监测。在千顷塘和龙塘山区域总计布设109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共计调查39 240个相机日。结果表明,在千... 为了解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的分布及活动节律,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其进行了网格化监测。在千顷塘和龙塘山区域总计布设109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共计调查39 240个相机日。结果表明,在千顷塘区域,野猪倾向于在落叶阔叶林(拍摄率5.33±5.64)和针阔混交林(3.75±3.46)活动,而在龙塘山区域,则倾向于针阔混交林(4.32±5.21);千顷塘与龙塘山区域野猪各月间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冬季的α值高于其他季节;昼行性指数β的平均值分别为0.870和0.768,显著高于理论值13/24 (P <0.01),表明清凉峰的野猪种群具有明显的昼行性特征,且在冬季的活动时间分配较之其他季节更不均匀。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不同季节野猪的日活动节律发现,保护区内野猪春季有晨昏两个活动高峰(08:00—10:00、17:00—19:00),冬季活动高峰出现在午后(13:00—17:00),其他季节无明显活动高峰。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野猪华南亚种生态习性的认知,为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猪
下载PDF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顷塘区域鸟兽资源的红外相机调查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瑞 许丽娟 +3 位作者 王旭池 刘伟 范鹏来 徐爱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红外相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中,这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共布设46~51个相机位点(网络),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顷塘区域内的鸟兽资源进行连续监测。共获得鸟兽... 红外相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中,这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共布设46~51个相机位点(网络),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顷塘区域内的鸟兽资源进行连续监测。共获得鸟兽独立有效照片10149张,其中兽类占88%(8932张),鸟类占12%(1212张)。经鉴定,兽类14种,鸟类34种,其中包括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 kopschi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领角鸮Otus lettia)。本次调查发现丘鹬(Scolopax rusticola)、橙头地鸫(Geokichla citrina)、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白腹鸫(Turdus pallidus)、红尾斑鸫(Turdus naumanni)及斑鸫(Turdus eunomus)为该区域新纪录鸟类。兽类中相对丰度指数最高的前3种动物分别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56.85)、华南梅花鹿(16.25)和野猪(Sus scrofa)(13.91),鸟类中相对丰度指数最高的3种动物是白鹇(6.49)、棕噪鹛(Garrulax berthemyi)(2.43)和勺鸡(1.54)。另外,鸟兽物种数在1051~1259 m海拔段显著高于851~1050 m海拔段;阔叶林的物种数显著高于针叶林的物种数,然而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的物种数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红外相机能够有效调查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顷塘区域的鸟兽多样性,该调查法对于监测大中型兽类和部分鸟类具有一定优越性,所采集数据对保护区实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兽类 鸟类 相对丰度指数 清凉峰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陷阱技术的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塘山区域鸟兽物种监测初报 被引量:11
9
作者 程樟峰 郭瑞 +3 位作者 翁东明 王军旺 王旭池 许丽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3-758,共6页
利用红外相机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塘山区域鸟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进行调查。于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12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7-17个月。共获得鸟兽有效照片1 840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69.35%,... 利用红外相机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塘山区域鸟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进行调查。于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12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7-17个月。共获得鸟兽有效照片1 840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69.35%,鸟类占30.65%。经鉴定,兽类有9种,鸟类有14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花面狸Paguma larvata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和植物群落中的拍摄率各不相同,1 018~1 260 m海拔段高于811~995 m;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的拍摄率最高,针阔混交林最低。研究表明,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于调查和监测大中型兽类和部分鸟类具有一定优越性,所采集数据及图片对保护区科研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兽类 鸟类 监测 龙塘山
下载PDF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瑞 姜朝阳 +3 位作者 翁东明 张宏伟 程樟峰 翁华军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3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濒危等级现状、区系成分、利用价值进行了整理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清凉峰43种珍稀濒危植物录属于28科38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被子植物22科32属,其中属于属于国家重点Ⅰ级... 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3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濒危等级现状、区系成分、利用价值进行了整理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清凉峰43种珍稀濒危植物录属于28科38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被子植物22科32属,其中属于属于国家重点Ⅰ级保护的有银杏(Ginkgo biloba)、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和银缕梅(Shaniodendron subaequalum)3种,国家Ⅱ级保护的有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榧树(Torreya grandis)等23种,国家Ⅲ级保护的有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天麻(Gastrodia elata)等17种;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可分为10个分布区,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北美洲间断分布、东亚分布以及北温带分布成分是浙江清凉峰珍稀濒危植物的特征成分,具有明显的亚热带至温带性质,同时热带性分布的属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可作为药用植物、园林观赏植物、建筑及工业原料等。提出了维持适宜生境、加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植物区系 保护措施 浙江清凉峰
下载PDF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种雉类生态位在时间上的分离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培根 胡娟 +6 位作者 陈昕旸 李耀宇 李婷婷 郭瑞 许丽娟 宋虓 徐爱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5-963,共9页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置120台红外相机开展野外监测,采用核密度...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置120台红外相机开展野外监测,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重叠系数对3种雉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日活动节律上,3种雉类均为以晨昏活动为主的昼行性动物,全年日活动节律重叠系数均较高,但活动高峰不完全重叠。(2)3种雉类日活动节律季节性变化明显,春、秋和冬季生态位分离主要体现在清晨的活动高峰上,但黄昏时的活动高峰基本无差别。(3)3种雉类夏季的活动时间较其他季节延长、活动频率增加,白颈长尾雉(05:00—07:00和17:00—19:00)和勺鸡(05:00—07:00和14:00—16:00)仍保持早晚2个活动高峰的双峰型,但白鹇则变化为单峰型(09:00)。综上表明,3种雉类各季节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系数均低于全年总体水平,若将采集的全年数据合并分析可能会掩盖季节间的差异。3种雉类的生态位在时间上的分离,为保护区在不同季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雉类保护策略提供依据,建议在今后的活动节律研究中充分考虑季节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节律 生态位分离 红外相机 白颈长尾雉 白鹇 勺鸡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调查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瑞 雷福民 +4 位作者 王军旺 许丽娟 王旭池 马天午 徐爱春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63-72,共10页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兽多样性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分布,补充和完善保护区野生动物本底资源数据,探究保护区重点保护动物的活动节律,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共布设115个相机位点(网络),利用红外相机技术...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兽多样性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分布,补充和完善保护区野生动物本底资源数据,探究保护区重点保护动物的活动节律,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共布设115个相机位点(网络),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资源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共获得鸟兽独立有效照片18363张,其中兽类占84.89%,鸟类占13.11%,经鉴定,共有兽类18种,分属8目12科,鸟类36种,分属8目17科,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分别为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梅花鹿Cervus nippon、黑麂Muntiaeus crinifrons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分别为猕猴Macacamulatta、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中华鬣羚Capricornismilneedwardsii、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蛇雕Spilornis cheela、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苍鹰A. gentilis、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画眉Garrulax canorus、棕噪鹛Garrulax berthemyi和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4种动物分别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25.17)、野猪Sus scrofa(7.37)、梅花鹿(5.87)和猪獾Arctonyx albogularis(3.91),鸟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4种动物是白鹇(5.71)、勺鸡(0.82)、棕噪鹛(0.54)和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0.37)。对相对多度指数居前四位的鸟兽日活动节律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除猪獾外,其余3种鸟兽均为昼行性动物,小麂和梅花鹿日活动呈现两个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6:00—8:00和17:00—19:00,野猪活动高峰集中在13:00—15:00,猪獾的日活动有三个高峰,分别为4:00—6:00、12:00—14:00和18:00—20:00;保护区内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主要包括人为活动干扰和家畜活动干扰。本研究评估了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鸟兽资源现状,对保护区实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兽类 鸟类 相对多度指数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北红尾鸲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繁殖记述
13
作者 郭瑞 章叔岩 +2 位作者 翁东明 程樟峰 王向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3-896,共4页
2015年和2016年的5_7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巢址,并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北红尾鸲在本地为冬候鸟,但首次发现该种鸟类夏季在此繁殖;北红尾鸲的繁殖期为... 2015年和2016年的5_7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巢址,并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北红尾鸲在本地为冬候鸟,但首次发现该种鸟类夏季在此繁殖;北红尾鸲的繁殖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5月下旬开始营巢,持续10d左右,巢穴外径7.5cmx5.8cm、巢深3.2cm,巢材由苔藓、体羽、禾本科杂草茎等组成;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为4—5枚(2015年产卵4枚、2016年产卵5枚),孵化期11—12d,巢内育雏14d。推测冬候鸟北红尾鸲在此繁殖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红尾鸲 巢址特征 繁殖生态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青年驴友户外活动分析及安全对策思考——以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4
作者 姜飞龙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1-84,70,共5页
户外运动是人类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一种原始觉醒,是人类探索自然、超越自我的精神需求。近几年来,由于青年人生活、工作加大,精神上压力大急需放松调整,为此,户外驴行活动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在逐年加强,满足了他们对于自由、无拘束、挑... 户外运动是人类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一种原始觉醒,是人类探索自然、超越自我的精神需求。近几年来,由于青年人生活、工作加大,精神上压力大急需放松调整,为此,户外驴行活动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在逐年加强,满足了他们对于自由、无拘束、挑战自然的心理要求。但由于青年人的单纯性和不成熟性,具有冲动、冒险的特性,容易感情用事,在户外驴行活动中时有危险事件发生,从而破坏自然环境及危及自我生命的安全。为此,探讨青年驴友的驴行活动安全很有必要,通过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驴行者活动现状的调研,提出了加大宣传、构建网络、专业指导、开展教育的对策建议,为青年人户外活动的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驴友 户外活动安全 对策思考
下载PDF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初步构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爱兴 杨淑贞 《当代生态农业》 2001年第3期43-46,共4页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规划原则,对清凉峰保护区各生态系统开展进一步的合理规划及科学管理。
关键词 浙江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 景观生态规划 管理
下载PDF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台湾水青冈群落优势种群密度制约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文勇 翁东明 +4 位作者 金毅 张宏伟 程樟峰 郭瑞 于明坚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83-592,共10页
以清凉峰自然保护区1hm2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群落样地为对象,利用2006和2011年2次对胸径(DBH)≥1cm每木的调查数据,对死亡和补员(recruit)动态进行了描述.同时,采用邻体(neighborhood)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对台湾水青冈群落优... 以清凉峰自然保护区1hm2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群落样地为对象,利用2006和2011年2次对胸径(DBH)≥1cm每木的调查数据,对死亡和补员(recruit)动态进行了描述.同时,采用邻体(neighborhood)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对台湾水青冈群落优势种群密度制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年间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数由8 439株减少到7 096株,其中,死亡1 430株,新增87株(DBH≥1cm).此样地中,DBH≥1cm的所有个体平均年死亡率和平均年新增率分别为3.71%和0.25%.(2)8个优势树种死亡个体主要集中在小径级,死亡个体的胸径显著小于存活个体的胸径.(3)不管是以种群所有个体是否存活作为因变量,还是以幼树个体是否存活作为因变量,邻体分析的结果都得到只有少数树种的存活与邻体同种基面积或个体数有显著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得出8个优势树种中有6个表现出受密度制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凉峰保护区 台湾水青冈 树木死亡 密度制约
下载PDF
浙江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程丽媛 曹同 +1 位作者 张宏伟 于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8-403,共6页
通过对2013~2014年于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采集的1 500余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和文献研究,统计分析了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及特点,并对该地区与相邻8个地区藓类植物的丰富度系数比较和相似性系数比较,以明确该... 通过对2013~2014年于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采集的1 500余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和文献研究,统计分析了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及特点,并对该地区与相邻8个地区藓类植物的丰富度系数比较和相似性系数比较,以明确该地区苔藓植物不同的生态分布类型,揭示浙江清凉峰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浙江省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62科143属337种(包括3个变种),其中苔类植物20科29属49种,藓类植物42科114属288种。(2)藓类植物的优势科9个、优势属16个。(3)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41.84%),温带成分次之(占总种数28.57%),热带成分再次之(占总种数20.74%)。(4)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与浙江省境内的金华山、大盘山、天目山和凤阳山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5)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复杂多样,以石生类型(占总标本数的47.09%)最多,其次为岩面土生(占总标本数的27.68%)和土生(占总标本数的12.85%)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区系 清凉峰 浙江
下载PDF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台湾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翁东明 张磊 +4 位作者 陈晓栋 沈国春 张宏伟 张方钢 于明坚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根据对浙江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1 hm2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的调查,并对样地所在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落各层次的代表种类明显,木本植物中以台湾水青冈为优势种和建群种,草本植物中以苔草属和鳞毛蕨属为优... 根据对浙江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1 hm2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的调查,并对样地所在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落各层次的代表种类明显,木本植物中以台湾水青冈为优势种和建群种,草本植物中以苔草属和鳞毛蕨属为优势种。木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小,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②样地植物物种丰富,在垂直结构中,以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植株密度均最高,乔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凉峰 台湾水青冈 自然保护区 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土壤肥力指标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姜霓雯 童根平 +3 位作者 叶正钱 程樟峰 吕永强 傅伟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30-2441,共12页
为了探究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华南野生梅花鹿主要栖息地千顷塘的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子,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千顷塘土壤pH、有机质、全磷、全氮、全钾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 为了探究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华南野生梅花鹿主要栖息地千顷塘的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子,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千顷塘土壤pH、有机质、全磷、全氮、全钾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千顷塘保护区内土壤整体呈酸性,区域内有机质、全磷、全氮、全钾含量均值分别为72.44、0.45、1.91、23.16 g/kg,所有指标均呈现中等程度变异。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指数模型为pH、全磷、全氮、全钾的最佳拟合模型,球状模型为有机质最佳拟合模型,pH、全磷、全钾空间自相关强烈,显示其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有机质和全氮空间自相关程度中等,说明随机因素存在一定影响。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结果显示,有机质、全磷和全氮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所有肥力指标的空间分布较为连贯,条带状分布特征显著,总体呈现由边缘向中间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全钾与海拔、容重和植被类型呈显著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在所有环境因子中,容重对各类元素的方差解释最大,是影响千顷塘土壤肥力因子空间异质性的主控因素。研究可为南方丘陵地区人为扰动较小的林地土壤肥力特征及影响因子解译提供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土壤肥力指标 空间变异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浙江亚热带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杜芳芳 童根平 +3 位作者 郭瑞 姜霓雯 叶正钱 傅伟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目的】揭示亚热带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中国亚热带丘陵地区的珍稀植被和天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龙塘山-顺溪坞的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 【目的】揭示亚热带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中国亚热带丘陵地区的珍稀植被和天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龙塘山-顺溪坞的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龙塘山-顺溪坞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究了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龙塘山-顺溪坞保护区内土壤整体呈酸性,有机质、全磷、全氮、全钾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65.04、0.67、1.63、18.45 g·kg−1,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表现为强烈空间自相关性,土壤pH、全磷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说明研究区土壤养分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全局Moran’s I指数显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自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其空间分布较为聚集,而土壤pH分布趋于随机性。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多种养分的空间分布较为碎片化,斑块特征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海拔、容重、坡度呈显著相关(P<0.05),并且有机质和全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4种土壤养分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海拔和容重分别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变异的相关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丘陵地区 自然保护区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影响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