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的无力与抵抗:从竹内好在1941-43年间的写作重审“回心”论述 被引量:5
1
作者 谢俊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9,共16页
一、回到竹内好的历史语境谈"回心"竹内好写于1943年的《鲁迅》以及他在日后不断发展的"回心"论述,不仅是日本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经典,在国内也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关于什么是"回心",由于竹内好多次在不同语境里提及,用语又比... 一、回到竹内好的历史语境谈"回心"竹内好写于1943年的《鲁迅》以及他在日后不断发展的"回心"论述,不仅是日本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经典,在国内也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关于什么是"回心",由于竹内好多次在不同语境里提及,用语又比较晦涩,所以一直众说纷纭。不过大体而言,竹内好在战后的《何谓现代》一文里做出的日本"转向"型文化和中国"回心"型文化的对比是相对比较清晰的。他从鲁迅及中国的现代进程中看到了"回心"型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竹内好 写作 《鲁迅》 历史语境 现代 文化 日本
原文传递
如何对文本形式做耐心的政治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谢俊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共4页
上一期《文艺理论与批评》刊发的鲁太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缺”什么?》提到马克思主义批评须重视形式批评,我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建设和批评实践的关键问题。我在题目里强调“耐心”,就是指应对文本的形式保持... 上一期《文艺理论与批评》刊发的鲁太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缺”什么?》提到马克思主义批评须重视形式批评,我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建设和批评实践的关键问题。我在题目里强调“耐心”,就是指应对文本的形式保持耐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耐心 《文艺理论与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阐释 政治 形式批评
原文传递
在辩证形象与历史之间--谈徐勇的批评特点
3
作者 谢俊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3,共5页
一口气重读完徐勇近年的小说评论近作,颇有些气喘吁吁、目不暇接之感,纷至沓来的不仅仅是一连串名字,苏童、余华、叶兆言、张炜、韩少功、孙惠芬、格非、贾平凹、阎连科、刘震云、北村、东西、叶弥、田耳、甫跃辉、徐则臣、朱山坡、... 一口气重读完徐勇近年的小说评论近作,颇有些气喘吁吁、目不暇接之感,纷至沓来的不仅仅是一连串名字,苏童、余华、叶兆言、张炜、韩少功、孙惠芬、格非、贾平凹、阎连科、刘震云、北村、东西、叶弥、田耳、甫跃辉、徐则臣、朱山坡、刘慈欣、孙频……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连串星罗棋布的形象:“爆炸现场的不详微笑”,“下牙内测的隐秘小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勇 形象 批评 历史 辩证 小说评论 爆炸现场 叶兆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