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时效过程中微米级SnAgCu焊点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及演变 被引量:5
1
作者 田野 吴懿平 +1 位作者 安兵 龙旦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104,118,共4页
研究微米级倒装组装焊点在150℃热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ic compound,IMC)的形成及演化.结果表明,在热时效300 h后,受铜焊盘界面扩散过来的Cu原子影响,镍焊盘界面(Ni,Cu)3Sn4全部转化成(Cu,Ni)6Sn5;在铜焊盘界面,热时效... 研究微米级倒装组装焊点在150℃热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ic compound,IMC)的形成及演化.结果表明,在热时效300 h后,受铜焊盘界面扩散过来的Cu原子影响,镍焊盘界面(Ni,Cu)3Sn4全部转化成(Cu,Ni)6Sn5;在铜焊盘界面,热时效至100 h后,形成一层薄的Cu3Sn,在随后的热时效过程中,由于Ni原子对Cu3Sn生长的抑制作用,Cu3Sn几乎没有生长.此外在时效100 h内,两侧界面(Cu,Ni)6Sn5生长速率增加较快,但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逐渐减慢.两侧界面(Cu,Ni)6Sn5顶端形貌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逐渐变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料 金属间化合物 倒装芯片封装 界面反应 热时效
下载PDF
细间距倒装芯片互连过程中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田野 吴懿平 +1 位作者 安兵 龙旦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104,118,共5页
利用凸点间距为100μm,高度约为45μm,焊料成分为Sn-3.0Ag-0.5Cu(质量分数,%)(SAC305)的倒装芯片与树脂基板互连封装,研究芯片单侧凸点及芯片与BT基板焊点互连回流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ic compound,IMC)的形成和演化.结果... 利用凸点间距为100μm,高度约为45μm,焊料成分为Sn-3.0Ag-0.5Cu(质量分数,%)(SAC305)的倒装芯片与树脂基板互连封装,研究芯片单侧凸点及芯片与BT基板焊点互连回流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ic compound,IMC)的形成和演化.结果表明,封装互连前,在芯片单侧镍焊盘界面上形成了长针状(Ni,Cu)3Sn4和薄层状Ni3P,由于反应过程中焊料基体中Cu原子的大量消耗,没有形成典型的(Cu,Ni)6Sn5.封装互连过程中,由于大量Cu原子从铜界面扩散到镍界面,促使镍焊盘界面(Ni,Cu)3Sn4逐渐转化成(Cu,Ni)6Sn5,形貌由针状转变成短棒状,反应后(Cu,Ni)6Sn5成为主要IMC层;在铜焊盘界面上,形成了一层短棒状的(Cu,Ni)6Sn5,由于从镍焊盘界面扩散过来的Ni原子对Cu3Sn生长的限制作用,反应后没有形成典型的Cu3S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料 金属间化合物 倒装芯片 界面反应
下载PDF
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太阳能系统的MPPT算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珂 杨雪 +2 位作者 舒爽 马骋 贾惠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7-600,606,共5页
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工作特点及光伏供电系统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利用光伏电池物理特性中最大功率点随工作环境温度变化的事实,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工作周期内将环境温度测量值引入跟踪算法中,实现... 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工作特点及光伏供电系统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利用光伏电池物理特性中最大功率点随工作环境温度变化的事实,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工作周期内将环境温度测量值引入跟踪算法中,实现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高可靠性、低复杂性、低成本及较高精度的目标。数学模型仿真及小型光伏电池实际测试结果均表明:该算法对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效率达到91%以上,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太阳能系统提供了可行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系统 最大功率点跟踪 无线传感器网络 光伏电池 传感器节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