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改性大豆蛋白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溪 陈国 阚成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8,共5页
纯大豆蛋白作为高分子材料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差,需通过物理或化学法对其进行改性,才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性能需求,其中化学改性是制备大豆蛋白基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手段。从交联、接枝、酰化与酯化、去酰胺化、磷酸化和... 纯大豆蛋白作为高分子材料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差,需通过物理或化学法对其进行改性,才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性能需求,其中化学改性是制备大豆蛋白基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手段。从交联、接枝、酰化与酯化、去酰胺化、磷酸化和糖基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化学改性大豆蛋白质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高分子材料 化学改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滑石粉及混炼顺序对PA6/PP/MAPP合金相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力 凌学良 +1 位作者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89-2794,共6页
通过挤出和注射成型制备了滑石粉(Talc)填充的尼龙6/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A6/PP/MAPP)合金,研究了Talc和混炼顺序(一步法和PA6母料法)对合金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结果表明,添加Talc后注射样条中心... 通过挤出和注射成型制备了滑石粉(Talc)填充的尼龙6/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A6/PP/MAPP)合金,研究了Talc和混炼顺序(一步法和PA6母料法)对合金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结果表明,添加Talc后注射样条中心部分的PP相由球状转变为沿流动方向取向的有分支的条状结构,且用PA6母料法制样比用一步法制样的相形态更为精细.溶解PA6相后对PP相进行热重分析(TGA),确定了Talc在PA6相和PP相中的分布比例,Talc选择性分布于PA6相中.PA6母料法中Talc的分散好于一步法.研究了材料的拉伸、弯曲、冲击、热变形温度和动态力学性能,Talc的添加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的刚性,且母料法样品的性能优于一步法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粉 相形态 尼龙6 聚丙烯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多孔聚合物微球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崔燕南 李榕龙 +1 位作者 邓伟 阚成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8,共5页
文中介绍了各种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成孔机理。多孔聚合物微球可分为微米级和亚微米级两大类。微米级多孔球多为开孔结构,常采用悬浮聚合法和聚合物种子溶胀法来制备,聚合物种子溶胀法又可分为一步溶胀法、两步溶胀法和动力学... 文中介绍了各种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成孔机理。多孔聚合物微球可分为微米级和亚微米级两大类。微米级多孔球多为开孔结构,常采用悬浮聚合法和聚合物种子溶胀法来制备,聚合物种子溶胀法又可分为一步溶胀法、两步溶胀法和动力学溶胀法。其中悬浮聚合法工艺简单、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低,但所得微球粒径单分散性不好;近年来对种子溶胀法研究的较多,可以制备粒径单分散开孔聚合物微球。亚微米级多为闭孔结构,可通过碱酸分段处理法、碱冷却处理法和碱后处理法制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合物微球 制备方法 成孔机理
下载PDF
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晓冰 周建业 +2 位作者 王德 戴泽辉 郭宝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3-741,共9页
为从化学角度探索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使用5种含有单宁酸不同特征基团的模式分子,分别对戊二醛固定后的牛颈静脉带瓣血管进行交联处理。体内实验采用20只SD大鼠皮下植入处理后的带瓣血管,21和60 d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抗钙化... 为从化学角度探索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使用5种含有单宁酸不同特征基团的模式分子,分别对戊二醛固定后的牛颈静脉带瓣血管进行交联处理。体内实验采用20只SD大鼠皮下植入处理后的带瓣血管,21和60 d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抗钙化效果,用Masson和EVG染色测定交联程度。体外采用热稳定性和酶解实验检测交联程度,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带瓣血管化学结构的变化,推测单宁酸与带瓣血管交联作用的类型;进一步在确定交联类型的体系中加入系列浓度梯度(0.1、0.3、0.5、1 M)的尿素,对交联类型使用同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含多酚羟基的单宁酸组带瓣血管交联程度最高,21和60 d钙含量分别为2.25、8.26 mg/g,抗钙化能力最优(P<0.0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中,单宁酸组带瓣血管有氢键生成。浓度梯度尿素实验表明,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组织交联程度下降(P<0.05),60 d时单宁酸组钙含量为8.10 mg/g,远低于加入0.1 M尿素组的16.83 mg/g和0.5 M尿素组的50.76 mg/g(P<0.001)。研究表明,单宁酸对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交联作用是由其所含的多酚羟基与组织中蛋白质基团间通过氢键而产生的,为进一步优化单宁酸抗钙化处理流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 单宁酸 交联 氢键 钙化
下载PDF
化学改性淀粉胶黏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吴溪 侯昭升 阚成友 《化学与粘合》 CAS 2009年第5期45-49,共5页
淀粉具有来源广泛、廉价、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因此在胶黏剂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纯淀粉作为胶黏剂有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耐水性和力学性能差,需要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才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性能需求,其中化... 淀粉具有来源广泛、廉价、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因此在胶黏剂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纯淀粉作为胶黏剂有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耐水性和力学性能差,需要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才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性能需求,其中化学改性是制备淀粉类胶黏剂的重要手段。从氧化、酯化、醚化、交联、接枝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化学改性淀粉类胶黏剂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化学改性淀粉胶黏剂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胶黏剂 化学改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沉淀剂对聚乙烯表面涂覆聚偏氟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结构及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戴泽辉 刘宏宇 +2 位作者 高阳 徐军 郭宝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9-1306,共8页
为了降低目前商用聚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在闭孔温度下的热收缩比率、同时提高复合隔膜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浸没沉淀法在聚乙烯(PE)隔膜两侧涂覆聚偏氟乙烯-共-六氟丙烯(PVDF-HFP)微孔涂层.通过改变强沉淀剂和弱沉淀剂的比例,研究混合沉淀... 为了降低目前商用聚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在闭孔温度下的热收缩比率、同时提高复合隔膜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浸没沉淀法在聚乙烯(PE)隔膜两侧涂覆聚偏氟乙烯-共-六氟丙烯(PVDF-HFP)微孔涂层.通过改变强沉淀剂和弱沉淀剂的比例,研究混合沉淀剂与溶剂的溶度参数差异(Δδ)对于微孔涂层结构的影响.随着Δδ逐渐增加,固-液相分离产生的微孔结构逐渐扩展,涂层由致密表面结构向球状颗粒聚集的微孔结构转变.微孔涂层的结构对于复合隔膜的热收缩比率、电化学性能均有明显的影响.在沉淀剂中水含量40%、60%的条件下,成功地制备出了热收缩显著降低,电导率、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等电化学性能均有所提升的三层复合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孔隔膜 聚偏氟乙烯-共-六氟丙烯 热收缩 锂离子电池
原文传递
中空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邓伟 宫理想 +1 位作者 程冠之 阚成友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中空微球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且可以容纳客体分子等特点,在众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聚合物中空微球、无机中空微球、聚合物/无机复合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中空结构的可膨胀微球。
关键词 中空微球 聚合物/无机复合微球 可膨胀微球 制备方法
原文传递
界面诱导相分离和特殊相结构的生成
8
作者 燕立唐 谢续明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54,共13页
界面诱导相分离是由界面润湿效应所诱发的共混体系非平衡相变现象。本文评述了相分离体系薄膜在界面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相形态、相变动力学、润湿层形成机理以及空间维数受限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特殊相结构等。同时着重介绍了针对此现象... 界面诱导相分离是由界面润湿效应所诱发的共混体系非平衡相变现象。本文评述了相分离体系薄膜在界面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相形态、相变动力学、润湿层形成机理以及空间维数受限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特殊相结构等。同时着重介绍了针对此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的基于Cahn-Hilliard-Cook方程的理论模型以及相应的模拟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诱导相分离 润湿效应 数值模拟 特殊相结构
原文传递
一种有机酰腙类配体及其金属凝胶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强璐 朱晶莹 +2 位作者 唐黎明 戴泽辉 陈凯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418,共5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带有长链烷基和配位基团的新型有机配体2-吡啶甲醛-4'-十二烷氧基苯甲酰腙(简称L),并采用核磁(1H-NMR)、红外(FTIR)、电喷雾质谱(ESI-MS)和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配体L可使溶剂凝胶化,并可与多... 设计合成了一种带有长链烷基和配位基团的新型有机配体2-吡啶甲醛-4'-十二烷氧基苯甲酰腙(简称L),并采用核磁(1H-NMR)、红外(FTIR)、电喷雾质谱(ESI-MS)和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配体L可使溶剂凝胶化,并可与多种金属离子(Co(Ⅱ),Ni(Ⅱ),Zn(Ⅱ)和Cu(Ⅱ)作用,形成金属凝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表明,L自身形成的凝胶及金属凝胶的微观形貌均为相互搭接的纤维状结构.采用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在乙醇溶液中L分子形成了聚集体.采用平板流变仪分析表明引入金属离子可提高凝胶的强度.进一步合成了L与Cu(Ⅱ)的配合物,通过对比配合物与金属凝胶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证明金属凝胶中配体L与金属离子间形成了配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凝胶 配体 金属凝胶 配位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