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与哲学的对话以及对话中的性别哲学——“性别与哲学对话平台”首届论坛侧记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建丽 范伟伟 郝志伟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7,共3页
由China Gender网络发起、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的“性别与哲学对话平台”首届论坛于2007年7月1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北京、石家庄、南京等地的专家学者共三十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关键词 对话平台 哲学系 性别 论坛 侧记 GENDER 清华大学 专家学者
下载PDF
从性别平等、性别差异到性别公正——以公民资格为视角的性别课程建设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建丽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0-53,共4页
不论是在公民资格的历史传统中,还是在公民资格的当代理论形态中,女性都是缺席的,这种缺席不仅是一种理论逻辑,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实,那么如何在理论与历史现实的互动中赋予女性以应有的公民身份,强化其应有的公民意识,促进社会现实中... 不论是在公民资格的历史传统中,还是在公民资格的当代理论形态中,女性都是缺席的,这种缺席不仅是一种理论逻辑,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实,那么如何在理论与历史现实的互动中赋予女性以应有的公民身份,强化其应有的公民意识,促进社会现实中的性别公正,也应纳入现阶段性别课程建设的关注重点。这种从性别平等到性别差异,以至性别公正的思考路向不仅一致于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发展脉络,也一致于我国当前促进性别和谐与社会公正的本土化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资格 性别公正 性别课程建设
下载PDF
自由与承认——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制度化承认方案
3
作者 郭东辉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9年第3期124-147,199,共25页
针对自由实现问题,在对现代社会结构进行长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打造出系统的制度化承认方案。从自由理念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法哲学原理》的成功在于把概念标尺和时代所能企及的素材近乎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 针对自由实现问题,在对现代社会结构进行长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打造出系统的制度化承认方案。从自由理念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法哲学原理》的成功在于把概念标尺和时代所能企及的素材近乎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家庭情感、市民权利、公民尊严和政治情绪的承认中介序列演进来确定自由实现的级次,打造出容纳并超越传统个体自由及其变化形式的自由理念,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提供了典范。这一理论范型所内蕴的处理自由和承认关系的方式使之在当代视域下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原理》 普遍承认 制度 中介 自由
下载PDF
正义秩序之追寻——兼论罗尔斯的公民资格观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建丽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28,共4页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直存在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不同的公民资格传统,前者视个体自由为最高政治价值,后者视美德为最高公民典范。罗尔斯一方面对自由主义仅仅强调个体权利的倾向作出修正,增加了公民资格理论对实质平等的关心,用以...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直存在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不同的公民资格传统,前者视个体自由为最高政治价值,后者视美德为最高公民典范。罗尔斯一方面对自由主义仅仅强调个体权利的倾向作出修正,增加了公民资格理论对实质平等的关心,用以解决社会正义问题,一方面提出一种公共理性的公民资格观,用以解决多元和统合的政治正义问题,从而在其正义理论的框架中彰显其独特的民主公民资格观,对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不同的公民资格传统进行了一种调和,目的在于:在个人自由和市场社会基础上重建公共自由和集体认同,以维持和保障正义之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美德 公共理性 公民资格
下载PDF
当代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以公民资格为焦点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建丽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当代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涉及很多方面,但以公民资格为焦点来看,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表现为:自由主义以个体价值立论,重视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障,而社群主义则以群体价值立论,重视社会公共善的达成。这两种公民资格观所标榜的公民精神... 当代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涉及很多方面,但以公民资格为焦点来看,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表现为:自由主义以个体价值立论,重视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障,而社群主义则以群体价值立论,重视社会公共善的达成。这两种公民资格观所标榜的公民精神都在不同方面契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我国当前现状而言,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公民礼仪做起,培养和塑造以宽容尊重、平等交往为主要人格特征的新时代公民,由此,政治民主生活中负责任的好公民才可能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 公民资格 公民礼仪 公民美德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建丽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1,共6页
70年代之前,性别是一切女性主义者在探究妇女千百年来受歧视和压迫根源时最先投向的视点。因此,性别理论是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础。中国学者从引入、介绍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到对女性主义伦理学展开深入研究,使得女性主义伦理学成为... 70年代之前,性别是一切女性主义者在探究妇女千百年来受歧视和压迫根源时最先投向的视点。因此,性别理论是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础。中国学者从引入、介绍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到对女性主义伦理学展开深入研究,使得女性主义伦理学成为当今中国女性主义哲学学科中探讨最为充分、深入的一个领域。本文将从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介绍和引入、深化和发展以及若干实践主题的探讨等三个方面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伦理学 综述
下载PDF
明清之际的天主教女信徒研究
7
作者 周萍萍 刘鼎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3-147,共5页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入中国。因中国传统礼俗的约束,妇女领洗入教时遇到的困难较多,但是一些妇女仍然大胆信教,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立誓守贞、终身侍奉天主的童修贞女。中国妇女信教,多是出于情感与安全的需要,并达到某种精神、心灵上的安慰。
关键词 明清之际 天主教 女信徒
下载PDF
女性主义·正义伦理·社会和谐
8
作者 马晓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58,共5页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的视域中,女性主义以其独特的视角介入了当代正义论辩。透过对西方正义论辩的考察,揭示其对当代中国社会正义研究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所可能具有的借鉴意义,以阐明符合转型期当代中国现实需要的社会正义诉求,应是在...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的视域中,女性主义以其独特的视角介入了当代正义论辩。透过对西方正义论辩的考察,揭示其对当代中国社会正义研究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所可能具有的借鉴意义,以阐明符合转型期当代中国现实需要的社会正义诉求,应是在确保性别平等公正、差异和谐的前提下,追求正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领域的协调发展以及多重正义伦理内涵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伦理 女性主义 社会和谐
下载PDF
宽容
9
作者 吴俊 《师资建设》 2010年第8期102-103,共2页
面对争论和冲突,宽容是和平解决的唯一方式。健康而成熟的公民社会必然以公民对政治权力的有效监督、对他人公共言论自由的理性尊重为前提。没有宽容,争论会升级为谩骂会人身攻击,从而导致暴力。没有宽容,公共谈论将失去确保畅所欲... 面对争论和冲突,宽容是和平解决的唯一方式。健康而成熟的公民社会必然以公民对政治权力的有效监督、对他人公共言论自由的理性尊重为前提。没有宽容,争论会升级为谩骂会人身攻击,从而导致暴力。没有宽容,公共谈论将失去确保畅所欲言的伦理资源,从而失去实际可行的空间,这样的社会不能被称为公民社会。因而,宽容成为社会公共领域中的一种必要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容 公民社会 社会公共领域 和平解决 有效监督 政治权力 言论自由 人身攻击
下载PDF
技术“微观权力”的伦理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卫 王前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76,共6页
福柯提出的"微观权力"思想开辟了一条从权力的视角理解技术本质的新路径。技术是众多"微观权力"的一种。技术的"微观权力"体现在其"居间调节"机制之中,这种机制的伦理意义在于,通过恰当的技术... 福柯提出的"微观权力"思想开辟了一条从权力的视角理解技术本质的新路径。技术是众多"微观权力"的一种。技术的"微观权力"体现在其"居间调节"机制之中,这种机制的伦理意义在于,通过恰当的技术设计,技术产品可以实现对伦理行为的"激励"以及对非伦理行为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微观权力 伦理意义
原文传递
论公民美德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俊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8,共7页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ivic virtues’political and public nature,this essay holds that civic virtues such as sense of justice,civility,tolerance,patriotism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are ess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ivic virtues’political and public nature,this essay holds that civic virtues such as sense of justice,civility,tolerance,patriotism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are essential to a modern democratic society. Sense of justice is the border of citizens’free movement; civility reflects citizens’attitudes,moderation and elegance are used to deal with strangers in public life; tolerance is a way of existence that citizens have in the face of the diversity resulted from multiple beliefs,values and lifestyles; patriotism is an inescapable political obligation of citizenship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acts as the key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gative citizens and active citiz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美德 爱国主义 公共参与 文明礼貌 民主社会 公共性 正义感
原文传递
文化差异群体的身份认同与社会正义——多元文化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挑战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建丽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2-47,共6页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自由主义 社会正义 身份认同 文化差异 群体 政治背景 普遍主义
原文传递
论基础教育的政治责任和使命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建丽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12-14,共3页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我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体系,无论是与发展中国家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都是比较扎实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市场化和教...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我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体系,无论是与发展中国家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都是比较扎实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市场化和教育的产业化,我国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以下弊端:职业化和去公共目的性日益严重,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教育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政治责任 功利主义价值观 新中国成立 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 教育体系 发达国家
原文传递
公民资格理论辨析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建丽 《中国德育》 2007年第12期16-20,86,共6页
市场经济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多元分化,如何在多元分化的现实基础上构建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已经成为我国能否拥有一个美好未来的关键。从公民资格的理论视角出发,制度的正义安排与合法有效运作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制度基础,而日常生活层面... 市场经济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多元分化,如何在多元分化的现实基础上构建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已经成为我国能否拥有一个美好未来的关键。从公民资格的理论视角出发,制度的正义安排与合法有效运作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制度基础,而日常生活层面的公共礼仪的培育和政治生活层面的公民美德的塑造是和谐社会得以建构的两块基石,也是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唯有如此,正义的制度设计才会内化为一种公民性的责任,才能保证政治的正义性及其维续,也才可能真正拥有正义秩序下的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资格 公民教育 理论辨析 社会和谐
原文传递
论公民学习及其公共性
15
作者 吴俊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30,共4页
作为公民成长的一种基本方式,"公民学习"(civic learning)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民教育理论关注的焦点,以促进公民性为主旨的公民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性活动。公共领域是公民学习的最佳场域。公民获得知识、能力和美德... 作为公民成长的一种基本方式,"公民学习"(civic learning)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民教育理论关注的焦点,以促进公民性为主旨的公民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性活动。公共领域是公民学习的最佳场域。公民获得知识、能力和美德的有效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公共生活的参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学习 服务学习 公共性 公共领域
原文传递
弗兰克对哈贝马斯主体间性思想的批判 被引量:2
16
作者 佘诗琴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3-59,共7页
在对待主体哲学悖论和唯我论倾向的意识哲学时,当代哲学界普遍仍将主体间性这种“潜在的中心”、“脆弱的网络系统”作为先验的、先于反思活动的万能避难所。当代最重要的德国哲学家之一曼弗莱德.弗兰克(ManfredFrank)对这种主体间... 在对待主体哲学悖论和唯我论倾向的意识哲学时,当代哲学界普遍仍将主体间性这种“潜在的中心”、“脆弱的网络系统”作为先验的、先于反思活动的万能避难所。当代最重要的德国哲学家之一曼弗莱德.弗兰克(ManfredFrank)对这种主体间性思想及其代表哈贝马斯发起了批判,并深刻揭示了将某种集体理性看作先验原则的主体问性理论的内在逻辑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哈贝马斯 弗兰克 批判 主体哲学 网络系统 逻辑矛盾 集体理性
原文传递
性别文化的历史光影
17
作者 王瑞芹 《中国社会导刊》 2008年第15期58-61,共4页
“他的”价值仍然是一切价值的判断标准,并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他的”就是“她的”,“他的“成了“我们的”……人们似乎因为习惯于这样的性别文化而只能抱以接受的态度。
关键词 性别文化 光影 历史 判断标准 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