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学术思想史重思与清初朱子学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2
1
作者 方遥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5-203,共9页
清代学术思想史的一大特色就是学术潮流的多次转变,而在变与不变中,往往表现出特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过去一般被视为清学正统与主流的考据学,虽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学术价值与贡献,但能够专门从事考据并以此名家的学者人数有限,只占士大... 清代学术思想史的一大特色就是学术潮流的多次转变,而在变与不变中,往往表现出特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过去一般被视为清学正统与主流的考据学,虽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学术价值与贡献,但能够专门从事考据并以此名家的学者人数有限,只占士大夫阶层的一小部分,且其作为一代学术思潮的辉煌不过百年,其学术方法和意义也不断受到包括考据学者在内的各派学者的反思和批评,因而并不能等同于整个清学。而在考据风气掩盖下的清代理学特别是朱子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垄断着义理的真理性和解释权,从而在思想界始终保持着相当的重要性。加之朱子学数百年来一直担负着官方意识形态的角色,更使得这种思想上的重要性变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支配力量,以及广大民众所普遍遵循的信仰与原则,从而在民间社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其中,清初朱子学作为清初学术思想界的主流,不仅是整个清代朱子学的根基与代表,而且与王学、考据学等相互关联,能够在反思、总结传统理学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和发挥,以努力回应并解决新时代所提出的问题与要求,应该成为清代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点,加以综合、系统的讨论,发掘其在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和完整面貌,并对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予以重新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术思想史 理学 朱子学 考据学
下载PDF
庄子的“悬解”之“德”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树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德”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观念,早在西周时期,作为周人政权正当性的重要基石,“德”观念已备受统治阶层关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诸子的进一步探讨,此观念在他们的学说中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其间,儒家与道家是两个典型的学... “德”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观念,早在西周时期,作为周人政权正当性的重要基石,“德”观念已备受统治阶层关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诸子的进一步探讨,此观念在他们的学说中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其间,儒家与道家是两个典型的学派。儒家以孔、孟为代表,赋予“德”观念以更宽泛的伦理意义,强调如何增扩“德”的内容以提高人格的境界;与之不同的是,老、庄则更关切如何使原本朴真之“德”不离于己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 庄子 中国传统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 西周时期 伦理意义 儒家 统治
原文传递
搁笔:唐宋文士纪事的文本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成晴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4-160,共7页
孟浩然于秘书省赋"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之句,遂令举座搁笔,这是唐代诗史上的一例经典文本书写。"搁笔"情境的呈现,是唐宋典籍中用以表现文士才华的常见文本模式,其内在理路以古人的"服善"伦理为根基,... 孟浩然于秘书省赋"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之句,遂令举座搁笔,这是唐代诗史上的一例经典文本书写。"搁笔"情境的呈现,是唐宋典籍中用以表现文士才华的常见文本模式,其内在理路以古人的"服善"伦理为根基,以比照与衬托的文本逻辑为生发依据,并可析分为共时性搁笔和历时性搁笔两大类。这两类文本书写源起于《典略》《后汉书》等中古文献,而在唐宋纪事中被广泛应用,并出现了微调和变体。随着"搁笔"文本模式影响的扩大,后世载籍在复述前代文士经历时出现了比附式改写,通过情境代入的方式将其纳入"搁笔"书写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搁笔 阁笔 唐宋文士 文本模式 比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