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布莱希特与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剧场性”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颜海平
吴冠达
-
机构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6,共18页
-
文摘
中国古典戏剧(戏曲)的审美追求既不同于布莱希特诉诸理性的“间离效果”,也与因循理解中目标为由“移情”而“认同”的西方资产阶级戏剧相异。这一古老而常新的传统之宗旨是“以情动人”,又从不为一种自然化的再现表达费心机。她的艺术前提可称为是一种虚拟审美观:这种虚拟审美通过“虚拟表意”的组织方式和“非凡程式”的具体展现发生。观众在完全意识到其“虚拟性”的心智过程中,决定去相信其真;作为这一过程中的内在结构性部分,他们由参与戏曲展开的“感天动地”而更新其人间绵延的“情感之域”。笔者称此为“剧场性”。
-
关键词
剧场性
虚拟性
布莱希特
窦娥冤
汤显祖
琵琶记
-
Keywords
theatricality
suppositionality
Brecht
The Injustice Done to Tou Ngo
Tang Xianzu
The Lute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贝克特诗学轨迹:从“欧洲”到“西方”的时空之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颜海平
-
机构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
-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121,共21页
-
文摘
现代主义审美,是现当代欧美文学艺术中一个重要文化现象。"贝克特诗学"是这一传统中具有启示性的星座。通过剖析三位诗学开拓者与贝克特艺术世界的激烈对话,本文意在追溯现代欧洲理性人文主义的危机、毁灭和涅槃延伸的轨迹,揭示贝克特诗学在"西方经典"生成嬗变过程中,所承载折射的从战前欧洲到战后西方观念时空的大迁移、迁移中以美国为轴心的环大西洋想象的显形和飙升。这是一条危机丛生的思辨之路,横越19世纪晚期以来现代欧洲民族属性的划分界定和相互关系的剧烈动荡,裹挟着政治地理、经济版图、族裔语言、心智信仰和社会形态的一次全球性变局。贝克特作品经典化的审美认知构建,则与这一变局内在关联。审视贝克特诗学的发展轨迹,不仅是对"二战"后西方经典重组再造的内涵重访,亦是在当下又一次全球格局移位时期,为我们文化更新价值传承的历史实践,提供一份智性参照。
-
关键词
贝克特诗学
经典重构
从“欧洲”到“西方”
环大西洋文化想象
-
Keywords
Beckettian poetics, canon-formation, from "Europe" to "the West," the Trans-Atlanticimaginary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