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艺术价值到文化价值——以几个保护实践为例浅析中国遗产保护价值观转变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宁 《建筑师》 2016年第2期67-72,共6页
本文选取了中国遗产保护历程中的三个重要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回顾,探讨了遗产价值认知在不同时代背景和保护学科发展中产生的变化;继而与西方20世纪的遗产保护价值观做了对比,以期对未来中国遗产保护与保护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 价值观 变化 保护
下载PDF
基于民国高等教育层面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
2
作者 张京晶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局势相对平稳,经济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大学中的建筑系作为中国高等建筑教育的肇始,不仅折射出西方建筑史理论对国内的影响,也是国内对传统建筑研究进展的直接反应,代表了民国时期国内建筑史发展的思想轨迹和指...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局势相对平稳,经济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大学中的建筑系作为中国高等建筑教育的肇始,不仅折射出西方建筑史理论对国内的影响,也是国内对传统建筑研究进展的直接反应,代表了民国时期国内建筑史发展的思想轨迹和指导方向。因此,本文以对建筑史课程演变有着本质影响的学制编排、教师队伍、授课内容为主要资料,尝试揭示民国时期建筑史研究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和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 建筑史教育 综合大学 学院派教学 民国时期
下载PDF
遗产影响评估在世界遗产地保护中的实际作用:科隆大教堂和维也纳城市历史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巴哈拉克·塞耶达什拉菲 徐知兰(译) 《世界建筑》 2019年第11期56-61,138,共7页
城市的面貌常变常新,每一代人都对城市空间进行改造和开发,各种文化传统和活态遗产则在其中作为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事实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作为个人归属感的来源之一,是我们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关键性要素。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城市... 城市的面貌常变常新,每一代人都对城市空间进行改造和开发,各种文化传统和活态遗产则在其中作为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事实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作为个人归属感的来源之一,是我们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关键性要素。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城市开发需求和最近几十年的老城更新活动不仅对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层面造成损害,也导致了遗产价值的损失,并可能因此对社区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政策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尤其是在城市历史街区。为应对这一挑战,遗产影响评估(HIA)应运而生。这项评估工具对影响文化遗产地的人为因素进行认定和分析,旨在缓解它们对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因素。本文回顾和分析了最近的两个世界遗产地案例--科隆大教堂和维也纳城市历史中心,两者都面临许多新的城市开发压力;还回顾和分析了遗产影响评估如何通过对城市开发的威胁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认定,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遗产影响评估(HIA) 新的城市开发
下载PDF
传统建筑与文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居正 崔光海 +4 位作者 丁沃沃 埃伦迪.布拉克斯塔.哈夫纳 刘克成 汤桦 魏春雨 《世界建筑》 2018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忆崔光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总建筑师很荣幸给各位汇报一下最近6年做过的一些工作。关于“忆”这个题目,让我想到很多问题。我们这个团队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对文化遗产地进行保护和阐释,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 忆崔光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总建筑师很荣幸给各位汇报一下最近6年做过的一些工作。关于“忆”这个题目,让我想到很多问题。我们这个团队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对文化遗产地进行保护和阐释,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除了要保护那些承载记忆的文物本体之外,可能还有很多问题可以从建筑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第一个案例是关于“自然的记忆”,保护对象是周口店猿人遗址。我们当时抓住的一个设计要点是它的自然地形,在设计过程中,对它现在残存的地形做了一个推导,推测出几十万年前坍塌之前整个山体的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传统建筑 自然地形 猿人遗址 保护对象 设计过程 副主任
下载PDF
浅析建国前政府机构演变对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推动
5
作者 张京晶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6期113-115,共3页
中国在历史上承担重要建筑修缮的工部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儒家思想和封建体制之下并未衍生出现代文物保护理论和实践。本文围绕清末西学和政治更迭中所衍生的相关机构设置和法律建设,探索国内早期政府层面主导的文物古迹保护事业发展进程。
关键词 文物保护 保护机构 文物古迹 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
下载PDF
北京中轴线:老记忆与新主张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维卿 庞书经 +1 位作者 李磊 马笑笑 《北京规划建设》 2019年第1期51-58,共8页
北京中轴线遗产区内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相关的公众参与,是以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暖城行动"为契机,在《中轴线申遗整治规划实施计划》和《中轴线风貌管控设计导则》的研究编制工作,进入了一个实质性阶段的基础上,围绕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遗产区内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相关的公众参与,是以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暖城行动"为契机,在《中轴线申遗整治规划实施计划》和《中轴线风貌管控设计导则》的研究编制工作,进入了一个实质性阶段的基础上,围绕北京中轴线的"老记忆"与"新主张"为主旨,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关于中轴线历史记忆与口述史影像采集、城市设计方案投票等公众参与活动,旨在多方位找出对中轴线遗产区内关于"空间"认同的载体与城市设计不同方案的意愿,以期为探索北京中轴线遗产区内重要节点城市设计思路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中轴线 遗产区节点 城市设计 公众参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