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1
作者 陈劲 《科学与管理》 2018年第1期79-79,共1页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最早进行技术创新研究的学术机构之一。中心所依托的学科点于1986年批准为技术经济专业全国第一批博士点,1988年被评为该专业全国唯一重点学科点,2002和2007年蝉联国家...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最早进行技术创新研究的学术机构之一。中心所依托的学科点于1986年批准为技术经济专业全国第一批博士点,1988年被评为该专业全国唯一重点学科点,2002和2007年蝉联国家重点学科。中心于2004年11月获教育部批准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过多年努力,在技术创新管理与政策方面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平台建设、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确立了在国内外技术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技术创新 体制改革
下载PDF
ESG表现如何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井林 阳镇 陈劲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共17页
经济新发展阶段下ESG是可持续导向下企业运营的重要理念。在绿色发展导向下,如何将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等多重责任嵌入到企业创新体系之中,驱动传统创新向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转型,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以2011年—2... 经济新发展阶段下ESG是可持续导向下企业运营的重要理念。在绿色发展导向下,如何将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等多重责任嵌入到企业创新体系之中,驱动传统创新向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转型,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以2011年—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ESG表现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ESG表现驱动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区分ESG表现各类维度,企业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表现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均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2)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表现主要通过强化企业环保投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3)调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外部环境规制(环保补助与排污收费)与内部高管激励(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在ESG表现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即在ESG表现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外部环境规制与内部高管激励制度具有外部的资源补偿效应、合法性倒逼效应以及内部激励效应。(4)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在国有企业、通过国际ISO14001环境认证企业与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明显。而且经济效应检验结果表明,ESG表现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助于企业改善经济绩效。本研究为绿色发展导向下强化企业ESG理念,基于可持续导向与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创新体系驱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共生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公司治理 高管激励 环境规制
下载PDF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中领军企业向追随者赋能能否提升主导力?
3
作者 何建洪 徐耀德 +1 位作者 李林 尹西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0-224,共15页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中领军企业与追随者合作,对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价值。基于520份制造企业调查问卷,实证探究领军企业向追随企业进行技术和资源赋能所产生的反馈效应对领军企业生态主导力的提升效果,以及关系感知...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中领军企业与追随者合作,对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价值。基于520份制造企业调查问卷,实证探究领军企业向追随企业进行技术和资源赋能所产生的反馈效应对领军企业生态主导力的提升效果,以及关系感知、生态开放性的权变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领军企业以技术赋能还是资源赋能追随者,均存在反馈性传导效应,能够显著提升领军企业生态主导力;关系感知和生态开放性则进一步正向调节了这一过程。研究结果深化了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企业间关系结构和赋能理论,也为新发展阶段培育和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激活和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军企业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 赋能 主导力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演化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劲 黄淑芳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9-227,218,共10页
创新体系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Rothwell的技术创新五代模型为依据,本文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四代演化模型:第一代"内部研发为中心的创新体系";第二代"基于协同/整合的创新体系";第三代"高度基于... 创新体系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Rothwell的技术创新五代模型为依据,本文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四代演化模型:第一代"内部研发为中心的创新体系";第二代"基于协同/整合的创新体系";第三代"高度基于战略管理导向的企业创新体系";第四代"创新生态体系"。并探讨了各代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以及在企业创新尤其是央企创新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体系 战略 生态 演化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改革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阳镇 李井林 陈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50,共15页
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不同类型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战略意愿与动力明显不同,因此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深入剖析如何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与动力成为重要研究议题。该研究以2013—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样本,考察... 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不同类型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战略意愿与动力明显不同,因此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深入剖析如何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与动力成为重要研究议题。该研究以2013—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样本,考察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考虑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2)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通过强化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促进企业环保投入的三重机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即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公司治理效应、利益相关方价值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竞争强度更大行业和环保敏感度更高行业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4)进一步分析表明,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经济后果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最终提高企业财务绩效。该研究为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绿色价值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分类推进不同类型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股权主体多样性 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 环保投入
下载PDF
北京和上海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差异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建 石书德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91,107,共8页
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的技术创新差异.通过实证检验,从技术创新的能力、模式和效率三个方面比较了两个城市在高技术总体产业及分产业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其他区域间技术创新差异... 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的技术创新差异.通过实证检验,从技术创新的能力、模式和效率三个方面比较了两个城市在高技术总体产业及分产业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其他区域间技术创新差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 北京 上海
下载PDF
开展迎接创新强国的技术创新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劲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型是中国科技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分析中国迈向创新强国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大众创新和聚合创新两大创新范式的创新研究领域,目的是及早地为中国迈向创新强国提出先进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创新强国 创新研究 大众创新 聚合创新
下载PDF
我国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基于三维模型的成长路径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毅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3-212,共10页
我国经济强国之路需要复杂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本文针对复杂技术的特点来解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构成,并结合后发国家特点从企业层面来探讨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演化的路径。本文对我国通信系统设备、造船和汽车产业三家企业的复杂... 我国经济强国之路需要复杂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本文针对复杂技术的特点来解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构成,并结合后发国家特点从企业层面来探讨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演化的路径。本文对我国通信系统设备、造船和汽车产业三家企业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进行了案例研究。本文的主要学术贡献是:(1)提出系统技术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链创新能力三维模型,解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构成;(2)发现我国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可能路径有三种,一是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到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再到产业链创新能力;二是从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到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链创新能力;三是从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到产业链创新能力;(3)我国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的驱动因素有市场特性、技术特性和企业组织特性,这些因素的组合决定了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起点、速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复杂技术 成长路径
下载PDF
复杂技术创新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毅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7-164,共8页
回顾发达国家复杂技术创新研究的情况,结合我国复杂技术创新的实践,提出我国进行和复杂技术创新研究的三个方向,即复杂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与转移、复杂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复杂技术的创新系统。
关键词 产品开发 设计链管理 协同设计 流程重组
下载PDF
复杂技术创新中的整合能力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毅 《技术经济》 CSSCI 2012年第3期7-11,95,共6页
试图回答如何在复杂技术创新中管理"内源"和"外源"能力的问题。提出:复杂技术创新中的整合能力是指企业配置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针对复杂技术系统的用户需求变化持续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复杂技术创新中存在四类... 试图回答如何在复杂技术创新中管理"内源"和"外源"能力的问题。提出:复杂技术创新中的整合能力是指企业配置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针对复杂技术系统的用户需求变化持续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复杂技术创新中存在四类整合能力,即部件整合能力、系统弱整合能力、系统自整合能力和系统强整合能力;整合能力的微观基础来自于对创新链的控制,创新链是与复杂技术系统相关的技术链和价值链的组合;整合能力拥有者在技术链和价值链的控制权上的差异是其所属类型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整合能力 创新管理 创新链
下载PDF
技术创新视角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再解构 被引量:8
11
作者 阳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6,共12页
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着力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础在于企业技术创新,以企业技术创新形成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产要素、发展动能和发展模式。... 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着力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础在于企业技术创新,以企业技术创新形成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产要素、发展动能和发展模式。技术创新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逻辑包括战略逻辑、竞争逻辑和安全逻辑等多重逻辑。技术创新视角下深度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回归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生产要素、关键创新模式、主导技术生态和综合价值创造,具体内涵包括生产要素层面的技术要素驱动与数据要素赋能、创新模式层面的产业突破式创新与颠覆式创新并重、主导技术生态层面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价值创造层面的综合价值创造与引领。当前,以技术创新深化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结构性失衡、全面自主创新模式尚未全面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严重、科技领军企业与隐形冠军企业发育不足等困境。未来,深化以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在强化创新驱动、形成全面自主创新模式、壮大创新主体和厚实产业政策等方面精准发力,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深度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关键核心技术 产业创新生态
下载PDF
场景驱动型数智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12
作者 尹西明 武沛琦 +1 位作者 钱雅婷 陈劲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1,共14页
数智技术及其在海量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正深刻重塑传统产业并催生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如何超越单点技术线性发展模式,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加快数... 数智技术及其在海量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正深刻重塑传统产业并催生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如何超越单点技术线性发展模式,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加快数智技术创新,成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基础性议题。本文结合数智技术特征与创新范式跃迁,以场景驱动创新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场景驱动型数智技术创新的理论与过程逻辑,提出了企业主导、场景驱动数智技术“模仿复用-内部扩散-产业辐射-能级跃迁-原创引领”的实践进阶模型。进一步,以数智技术创新领军企业的典型实践为例,解析了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微观市场主体,企业如何以场景为牵引推动数智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跃迁过程中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本文拓展了数智技术创新管理的理论范式研究,也为企业和决策部门把握数智技术创新规律,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速数智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场景驱动创新 先导能力
下载PDF
中国技术创新学术研究18年述评(上)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家骕 施晓江 《中国青年科技》 2007年第9期51-58,共8页
自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资助技术创新类课题以来,我国的技术创新学术研究已走过了18个年头。在这18年间,我国的技术创新研究从学者关注到全社会重视,已发展成为涉及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学术领域。在该过程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中... 自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资助技术创新类课题以来,我国的技术创新学术研究已走过了18个年头。在这18年间,我国的技术创新研究从学者关注到全社会重视,已发展成为涉及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学术领域。在该过程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学术资助基金,在资助技术创新学术研究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所资助的技术创新类研究项目代表了中国技术创新研究的最高水平。本系统概括分析了1989年到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1D0个技术创新类研究课题,就这些研究的领域分布,各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所研究问题的时间特征等进行了综述。希望本文对关注中国技术创新学术研究的人群有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学术研究 18年进展
下载PDF
中国技术创新学术研究18年述评(下)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家骕 施晓江 《中国青年科技》 2007年第11期41-47,共7页
自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资助技术创新类课题以来,我国的技术创新学术研究已走过了18个年头。在这18年间,我国的技术创新研究从学者关注到全社会重视,已发展成为涉及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学术领域。在该过程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中... 自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资助技术创新类课题以来,我国的技术创新学术研究已走过了18个年头。在这18年间,我国的技术创新研究从学者关注到全社会重视,已发展成为涉及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学术领域。在该过程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学术资助基金,在资助技术创新学术研究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所资助的技术创新类研究项目代表了中国技术创新研究的最高水平。本文上篇系统概括分析了1989年到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100个技术创新类研究课题,就这些研究的领域分布,各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所研究问题的时间特征等进行了综述;下篇主要讨论了18年间技术创新学术研究的重要争论,以及技术创新学术研究较有价值的成果。希望本文对关注中国技术创新学术研究的人群有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学术研究 18年进展
下载PDF
智能制造政策是否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来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的证据
15
作者 陈彦霖 阳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11期68-83,共16页
新一轮工业革命深入演化进程中,面向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突出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工业大国竞相追逐的焦点,它不仅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也是加快培育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 新一轮工业革命深入演化进程中,面向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突出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工业大国竞相追逐的焦点,它不仅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也是加快培育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以工信部2015—2018年每年实施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为准自然实验,开展智能制造政策赋能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效应评估。实证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尤其是对企业数字发明专利申请的影响更为显著。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智能制造政策作用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包括环境政策工具中的税收优惠、营商环境优化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异质性检验发现,智能制造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影响效应更明显。最后,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智能制造还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价值。该研究不仅能有效评估智能制造政策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还能为智能制造作为一种先进生产方式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政策 数字技术 技术创新 政策效果评估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野 曹倩 +1 位作者 尹西明 陈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44,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提出新要求。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创新联合体这一“新质载体”的作用,成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提出新要求。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创新联合体这一“新质载体”的作用,成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议题。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提出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引领—市场导向—场景驱动”三维理论框架,进一步集合AI产业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实践案例,提炼出加快培育先导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揭示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和路径,为国家和各地区高效协同统筹布局产业创新联合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联合体 新质生产力 企业创新 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 场景驱动
下载PDF
世界一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劲 杨硕 +3 位作者 何小敏 巨龙 王乾 黄天蔚 《创新科技》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应有之义。提升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并助力其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从创新决策能力、创新支持能力、创新生态能力、创新攻关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等5个维度构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应有之义。提升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并助力其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从创新决策能力、创新支持能力、创新生态能力、创新攻关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等5个维度构建了世界一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挥棒”。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世界一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改不断提升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在指标设置方面,应结合各类中央企业特征、所处行业属性以及内外部环境,使不同类型企业的评价指标能够切实反映其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企业 中央企业 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链主”企业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重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知识管理到价值创造 被引量:39
18
作者 陈劲 赵闯 +1 位作者 贾筱 梅亮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30,共9页
基于从知识管理到价值创造的思路,重新审视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总结了已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框架(包括点状模型、线状模型、链状模型和面状模型)的特征和不足,提出了由问题驱动、思考未来、... 基于从知识管理到价值创造的思路,重新审视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总结了已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框架(包括点状模型、线状模型、链状模型和面状模型)的特征和不足,提出了由问题驱动、思考未来、多样化知识、创新文化、利益相关者协同、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构成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新框架,并构建了新框架的二级指标,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解、体系框架的构建和评价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多样化知识 知识管理 价值创造 企业创新系统
下载PDF
责任式创新范式下的新兴技术创新治理解析——以人工智能为例 被引量:44
19
作者 梅亮 陈劲 吴欣桐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43,共8页
从"责任式创新"这一新兴创新范式切入,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治理议题,构建了责任式创新范式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治理分析框架(包括技术维、经济维、伦理维和社会维),并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性,从... 从"责任式创新"这一新兴创新范式切入,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治理议题,构建了责任式创新范式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治理分析框架(包括技术维、经济维、伦理维和社会维),并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性,从而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式创新 新兴技术 创新治理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指标:现状、问题和新概念模型 被引量:124
20
作者 高建 汪剑飞 魏平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22,共9页
技术创新绩效指标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一种重要管理工具。长期以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集中于研究产出指标和方法,但是忽略了过程效率的评价。本文总结了大量学者的相关研究,指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指标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 技术创新绩效指标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一种重要管理工具。长期以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集中于研究产出指标和方法,但是忽略了过程效率的评价。本文总结了大量学者的相关研究,指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指标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模,为建立新的包括产出和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绩效 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