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前驱体衍生SiC纳米棒的光学性质 被引量:2
1
作者 褚明辉 金华 +3 位作者 杨为佑 谢志鹏 安立楠 张立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1-646,共6页
采用聚硅氮烷前驱体热裂解方法制备S iC纳米棒,并利用SEM、XRD和EDX表征了S iC纳米棒的结构和组成,表明得到的S iC的组分比C∶S i接近1∶1。用微区Ram an和光致发光方法研究了纳米棒的光学性质。观测到S iC的TO模式对应的Ram an峰和相... 采用聚硅氮烷前驱体热裂解方法制备S iC纳米棒,并利用SEM、XRD和EDX表征了S iC纳米棒的结构和组成,表明得到的S iC的组分比C∶S i接近1∶1。用微区Ram an和光致发光方法研究了纳米棒的光学性质。观测到S iC的TO模式对应的Ram an峰和相邻肩峰。对S iC纳米棒观测到其紫外3.25 eV附近强的光致发光峰,我们认为它归结为α型S iC带间的跃迁。通过XRD、Ram an和光发射谱,我们推测前驱体热裂解得到的S iC纳米棒是一个混晶,纳米棒的表层是立方晶,而内层主要为a-S 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纳米棒 拉曼光谱 光致发光 光吸收
下载PDF
纳米碳管及相关材料的电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音 缪卫国 周和平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12,共4页
碳管是C原子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形成一封闭的结构,构成有别于金刚石和石墨的C的第三种分子形式。1991年日本发现了碳管的一种形式——纳米碳管。这类材料具有特殊的力学、化学、磁学、电学等性能。笔者综述纳米碳管及相关材料的电... 碳管是C原子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形成一封闭的结构,构成有别于金刚石和石墨的C的第三种分子形式。1991年日本发现了碳管的一种形式——纳米碳管。这类材料具有特殊的力学、化学、磁学、电学等性能。笔者综述纳米碳管及相关材料的电学性能及应用前景,指出这类材料近期有望在复合材料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管 纳米碳管 纳米线 碳化物纳米杆
下载PDF
陶瓷粉体对注射成型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志鹏 黄勇 杨金龙 《陶瓷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86-90,共5页
本文综述了陶瓷注射成型中固相体积分数与相对粘度的关系,研究了具有不同颗粒直径的Si3N4粉体对注射成型流变学的影响。根据颗粒级配理论.通过对不同分布的Si3N4粉体进行连续级配.以减小注射成型粘度。
关键词 陶瓷粉料 粘度 注浆成型 流变性 成型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斌 郑启新 +5 位作者 郭晓东 吴永超 李长文 潘海涛 王玉 崔福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性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黏附及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制备重组胶原矿化骨支架材料,将BMP-2活性多肽通过交联剂共价结合到材料上,扫描电镜观...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性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黏附及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制备重组胶原矿化骨支架材料,将BMP-2活性多肽通过交联剂共价结合到材料上,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取第3代BMSCs接种到材料上,以未结合多肽的重组胶原矿化骨作为对照,采用MTT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增殖;沉淀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BMSCs在材料表面的生长形态;通过检测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观察BMSCs在材料表面的分化情况。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呈多孔状;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证实BMP-2活性多肽成功共价结合到材料表面;BMP-2活性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表面BMSCs的黏附和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SCs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2活性多肽可以显著改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经BMP-2活性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生物材料 干细胞
原文传递
纳米羟基磷灰石和重组胶原及聚乳酸复合材料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多肽缓释载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斌 郑启新 +4 位作者 郭晓东 吴永超 赵晶晶 王玉 崔福斋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重组胶原/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recombinant human-like collagen/polylactic acid,nHA/RHLC/PL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活性多肽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制...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重组胶原/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recombinant human-like collagen/polylactic acid,nHA/RHLC/PL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活性多肽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制备nHA/RHLC/PL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表面微观形貌;通过真空吸附法将BMP2活性多肽与支架材料复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不同时间点BMP2活性多肽的释放量,观察BMP2活性多肽的体外释放规律;将复合了BMP2活性多肽的支架材料作为实验组,未复合BMP2活性多肽的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组,分别植入大鼠背部肌肉内,于4周和8周两个时间点将大鼠分批处死,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表面呈多孔状;体外BMP2活性多肽释放规律为:第1d表现为爆发性释放释放量为35.5%,以后缓慢持续释放,至1个月左右释放量达89.6%;CT扫描、三维重建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均表明复合了BMP2活性多肽的多孔支架材料有较多新生骨组织形成,对照组未见成骨现象。结论nHA/RHLC/PL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可以作为BMP2活性多肽的缓释载体,负载BMP2活性多肽的nHA/RHLC/PLA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2活性多肽 支架 载体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多肽/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修复大鼠颅骨缺损
6
作者 吴斌 郑启新 +5 位作者 郭晓东 吴永超 赵晶晶 王玉 冯庆玲 崔福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10-1012,共3页
胶原矿化骨是一种对天然骨进行结构仿生的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骨传导性,但是缺乏良好的骨诱导性。为改善其骨诱导性,笔者以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核心功能区为模板,... 胶原矿化骨是一种对天然骨进行结构仿生的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骨传导性,但是缺乏良好的骨诱导性。为改善其骨诱导性,笔者以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核心功能区为模板,设计合成含24个氨基酸的具有骨诱导活性的多肽,将其与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构建新型仿生骨修复材料,植入大鼠颅骨缺损处,评价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为下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修复材料 颅骨缺损 胶原矿化 复合材料 活性多肽 大鼠 重组
原文传递
重组胶原矿化骨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多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异位成骨研究
7
作者 吴斌 郭晓东 +3 位作者 郑启新 吴永超 王玉 崔福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55-1656,共2页
目的构建重组胶原矿化骨/BMP2活性多肽新型仿生骨修复材料,并评价其异位成骨能力。方法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在A、B、C组的大鼠背部肌肉内分别植入含3、2、1mg BMP2活性多肽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在D组的大鼠背部肌肉内植入单... 目的构建重组胶原矿化骨/BMP2活性多肽新型仿生骨修复材料,并评价其异位成骨能力。方法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在A、B、C组的大鼠背部肌肉内分别植入含3、2、1mg BMP2活性多肽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在D组的大鼠背部肌肉内植入单纯重组胶原矿化骨,于4、8和12周时间点将大鼠处死,经CT三维重建、组织学观察及钙含量测定检测植入材料的成骨情况。结果A、B、C组,在各时间点的CT三维重建、组织学观察及钙含量检测结果均表明其异位成骨能力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B两组的异位成骨能力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P2活性多肽可以显著增强重组胶原矿化骨的骨诱导活性,这种骨诱导性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胶原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人工角膜支架植入兔角膜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胶原纤维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民 杜改萍 +4 位作者 王丽强 王小平 崔福斋 陆玉杰 黄一飞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4-920,共7页
目的 探讨经羟基磷灰石(HA)表面改性的三襻式人工角膜钛支架植入兔角膜板层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胶原纤维的表达,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实验研究.24只新西兰白兔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分为3个组,HA-Ti支架组(9只)及Ti... 目的 探讨经羟基磷灰石(HA)表面改性的三襻式人工角膜钛支架植入兔角膜板层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胶原纤维的表达,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实验研究.24只新西兰白兔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分为3个组,HA-Ti支架组(9只)及Ti支架组(9只)分别于右眼角膜板层植入HA表面改性后的三襻式人工角膜钛支架(HA-Ti)及人工角膜钛支架(Ti),6只仅制备囊袋不植入支架作为对照组.观察人工角膜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并分别于术后2周、4周、16周取材,角膜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角膜基质中MMP-2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用苦味酸天狼猩红苏木素染色的方法观察支架植入后对胶原的影响.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应用SNK-q检验.结果 观察期间Ti-HA支架组及Ti支架组均未见角膜感染、溶解、支架排出.早期实验组角膜有水肿及新生血管长入,HA-Ti支架组新生血管明显多于Ti支架组.组织学观察术后2周,植入HA-Ti支架组角膜基质内2周可见少量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噬酸细胞为主),此后逐渐减少.支架周围2周时可看到较多成纤维细胞,16周时成纤维细胞减少,粉染的胶原纤维增多.术后2周,HA-Ti支架组、Ti支架组及对照组MMP-2阳性细胞IOD值分别为103.729±15.112、84.439±13.699、69.310±13.0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083,P<0.05),但Ti支架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09,P>0.05);4周时3个组MMP-2阳性细胞IOD值逐渐降低,分别为88.963±9.017、53.005±4.605、49.326±4.4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074,P<0.01);16周时3个组MMP-2阳性细胞IOD值分别为72.176±12.815、50.014±8.813、46.734±11.6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79,P<0.05).偏光镜下观察见角膜组织内4周有大量绿色的Ⅲ型胶原纤维及黄红色Ⅰ型胶原纤维,16周时角膜内主要为鲜红色的Ⅰ型胶原纤维,仍有少量的Ⅲ型胶原纤维.结论 兔角膜植入HA-Ti支架引起MMP-2活化,持续高表达并未造成对角膜的溶解;其影响周围角膜细胞外基质中Ⅲ型胶原纤维向Ⅰ型胶原纤维的转化,利于支架稳定,HA-Ti支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和植入物 羟基磷灰石类 表面特性 角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胶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