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电磁导航定位穿刺引导设备在穿刺活检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研究
1
作者 卜云芸 蔡瑞雪 金羽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电磁导航定位穿刺引导设备引导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利用生物胶体及仿生硅胶皮制作仿生组织透明体模,内含30个球形靶点(直径10 mm,深度60~80 mm),由1名有介入超声经验的医师(医师A)和1名无介入超声经验的医师(... 目的:探讨超声电磁导航定位穿刺引导设备引导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利用生物胶体及仿生硅胶皮制作仿生组织透明体模,内含30个球形靶点(直径10 mm,深度60~80 mm),由1名有介入超声经验的医师(医师A)和1名无介入超声经验的医师(医师B)进行操作,两名医师对30个球形靶点分别采用超声电磁导航定位技术、超声徒手穿刺及超声引导架3种方法各活检一次,对比3种引导方法的穿刺时间、活检成功率及获取目标的有效长度。结果:医师A使用超声电磁导航定位技术获取目标的有效长度和操作时间均优于超声引导架及超声徒手穿刺,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_(有效长度)=-4.20,Z=-4.40;Z_(操作时间)=-6.61,Z=-4.90;P<0.05)。医师B使用超声电磁导航定位技术的活检成功率高于超声徒手穿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P<0.05);使用超声电磁导航定位技术获取目标的有效长度和操作时间均优于超声引导架及超声徒手穿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_(有效长度)=-6.19,Z=-4.20;Z_(操作时间)=-4.40、Z=-6.12;P<0.05)。两名医师使用超声徒手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P<0.05);使用超声徒手穿刺活检获取目标的有效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3;P<0.05);在使用超声引导架穿刺活检的操作时间、获取目标的有效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1,Z=-2.36;P<0.05)。医师A与医师B在使用超声电磁导航定位技术的活检操作时间、成功率及获取目标的有效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电磁导航定位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无介入操作经验的医生也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操作者的信心及操作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电磁导航 定位 穿刺活检
下载PDF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被引量:26
2
作者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 +21 位作者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 陈琳 张志强 卜云芸 戴宜武 何超 何乐 李聪 刘长信 苗素华 乔立艳 屈传强 万继峰 郗海涛 杨利 袁宏伟 张家成 张黎 张文川 赵忙所 赵燕星 朱宏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麻痹(Bell palsy),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1],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麻痹(Bell palsy),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1],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恶性循环,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以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神经修复 治疗 临床指南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淋巴结内注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楚东 郝钧 +3 位作者 肖蒙 罗丽华 赵连阳 张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1457-1463,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皮下注射屋尘螨变应原和B超引导下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屋尘螨变应原治疗变应性鼻炎两组数据,探讨淋巴结内注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就诊我科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部分伴...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皮下注射屋尘螨变应原和B超引导下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屋尘螨变应原治疗变应性鼻炎两组数据,探讨淋巴结内注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就诊我科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部分伴哮喘,且均为单一屋尘满过敏),其中完成2年常规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48例(下称SCIT组);完成4个月,5次颈部淋巴结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ILIT),且完成2年回访患者36例(下称ILIT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第8周后、16周后、1年后、2年后,鼻部症状评分,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哮喘症状总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药物评分(TMS),有效率及Th1/Th2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定。结果(1)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鼻部症状评分、TNSS、哮喘症状总评分、VAS、TM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和观察1年后、2年后,两组患者以上各评分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LIT组8周后、16周后疗效分别为75.00%和88.89%,优于SCIT组1年后、2年后疗效64.58%和77.08%。SCIT组治疗疗程越长,疗效越好;ILIT组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稍有所下滑趋势。(4)治疗8周后、16周后,ILIT组患者Th1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h2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IT组Th1和Th2百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观察1年后、2年后,两组患者的Th1和Th2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内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和常规皮下免疫治疗一样,都能显著改善屋尘满致敏AR患者的各种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还大大缩短了免疫治疗的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常年性 免疫治疗 变应原 淋巴结 屋尘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