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复发型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岩 王振海 +3 位作者 王晓松 孙基栋 陈国强 左焕琮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98-100,共3页
探讨了三叉神经痛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后复发病例三叉神经根部的变化和手术方式。回顾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从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间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和三叉神经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的15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对其中11例曾行半月神经节... 探讨了三叉神经痛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后复发病例三叉神经根部的变化和手术方式。回顾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从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间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和三叉神经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的15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对其中11例曾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过的患者术中观测三叉神经根部的变化,并对其手术方式及疗效进行分析。11例射频复发病例中,5例行感觉根选择切断术,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感觉根选择切断术,1例行单纯微血管减压术,1例行桥小脑角胆脂瘤全切除+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术。镜下解剖观察发现,三叉神经感觉根有周径变细的变化。再次开颅手术的在院有效率为100%,长期随访治愈率为80%。结果显示,射频治疗的无效和复发,与首次治疗时间、毁损的靶点及程度相关。半月节射频毁损术可改变三叉神经根的解剖结构,在选择切断时应予以注意。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对于射频治疗无效复发的病例也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海生 徐福财 +1 位作者 王东 王世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565-566,共2页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技术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行神经减压手术,常规手术10例,微创手术5例。结果术前12例肌力下降的病人术后肌力恢复优良率为75%;术前肌肉萎缩明显者,术后...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技术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行神经减压手术,常规手术10例,微创手术5例。结果术前12例肌力下降的病人术后肌力恢复优良率为75%;术前肌肉萎缩明显者,术后肌力恢复欠佳。疼痛9例,术后有效率缓解88.9%;术前感觉减退6例,术后感觉恢复率83.3%。结论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早期进行神经减压手术,病人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 神经卡压综合征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168例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汤锋武 修波 +2 位作者 崔之强 萧凯 任换达 《中外医疗》 2008年第26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由本科收治的168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以及疗效。168例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在显微镜下切除...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由本科收治的168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以及疗效。168例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在显微镜下切除脊髓背侧脂肪瘤、松解硬膜内外与脊髓的粘连,病变部位人工脊膜修补形成宽松椎管。结果本组术后在住院期间内(14d)92例(84.7%)患者症状得到改善。159例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1~3年)治愈者占15.3%,有效30.7%,无效15.3%,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84.7%;13例出现脑脊液漏。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可获得满意疗效,对成年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成人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脊髓纵裂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
4
作者 罗天宝 尚爱加 +3 位作者 崔志强 萧凯 薛超强 宋亚玲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的临床特征、显微外科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SCM病例资料,均经显微外科治疗。其中Ⅰ型20例,Ⅱ型17例;儿童16例,成人21例。SCM位于胸腰椎8例,腰椎27例,骶椎2例。32例病人合...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的临床特征、显微外科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SCM病例资料,均经显微外科治疗。其中Ⅰ型20例,Ⅱ型17例;儿童16例,成人21例。SCM位于胸腰椎8例,腰椎27例,骶椎2例。32例病人合并脊髓低位和(或)终丝改变。结果Ⅰ型SCM行骨性分隔切除、拴系带松解和硬脊膜重建术19例,终丝切断术18例。Ⅱ型SCM行纤维分隔切除及拴系带松解10例,17例均行终丝切断术。15例有伴发病变者均行一期外科治疗。术后脑脊液漏1例,骶部疼痛2例,双下肢无力恶化1例,假性脊膜膨出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随访6~24个月,症状稳定13例,好转24例。结论显微外科治疗SC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无论儿童还是成人,Ⅰ型和Ⅱ型SCM均需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裂畸形 拴系综合征 脊髓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外伤性颅面分离的外科治疗
5
作者 刘辉 高永生 +1 位作者 李洪喜 刘海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926-927,共2页
目的探讨颅面分离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1例外伤性颅面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外科治疗方法。结果21例外伤性颅面分离患者,眼眶并发症者37例次,颅内并发症者29例次。复位固定术式为经面部创口进路者9例,经面中部掀翻进路4例,... 目的探讨颅面分离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1例外伤性颅面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外科治疗方法。结果21例外伤性颅面分离患者,眼眶并发症者37例次,颅内并发症者29例次。复位固定术式为经面部创口进路者9例,经面中部掀翻进路4例,颅面联合进路4例,多切口骨膜下隧道贯通进路4例。非外伤性颅面分离者均在切除颅底沟通瘤时一期进行了颅面骨的固定与颅面分离的修复。结论外伤性颅面分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疾病,采用适宜的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骨 骨折 颅底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神经内窥镜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78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董雷 刘海生 戴志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3176-3177,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在神经外科领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疾病患者78例,其中梗阻性脑积水28例,蛛网膜囊肿12例,经蝶垂体瘤切除21例,脑室内出血17例。结果:梗阻性脑积水术后22例显效,6例缓解;蛛网膜囊肿术后全...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在神经外科领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疾病患者78例,其中梗阻性脑积水28例,蛛网膜囊肿12例,经蝶垂体瘤切除21例,脑室内出血17例。结果:梗阻性脑积水术后22例显效,6例缓解;蛛网膜囊肿术后全部有效;经蝶垂体瘤全切除18例,部分切除3例;脑室内出血清除均达90%以上,未发现急性期脑积水。本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神经内窥镜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和传统手术相比,神经内窥镜手术具有创伤小、视野直观、副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而必将成为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脑积水 外科学 蛛网膜囊肿/外科学 垂体肿瘤/外科学 脑出血/外科学 人类
下载PDF
颅面分离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薛雷 刘海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6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 探讨颅面分离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5年10月~2000年10月间诊治的颅面分离患者2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28例病人中21例为外伤性颅面分离,8例为非外伤性颅面分离。外伤有眼眶并发症者37例次,颅内... 目的 探讨颅面分离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5年10月~2000年10月间诊治的颅面分离患者2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28例病人中21例为外伤性颅面分离,8例为非外伤性颅面分离。外伤有眼眶并发症者37例次,颅内并发症者29例次,其中脑脊液鼻漏占42.9%。外伤骨折复位固定术式为经面部创口进路者9例,经面中部掀翻进路4例,颅面联合进路4例,多切口骨膜下隧道贯通进路4例。非外伤性颅面分离者均在切除颅底沟通瘸时一期进行了颅面骨的固定与颅面分离的修复。结论 颅面分离是颅面外科一种特殊类型疾病,采用适宜的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骨 骨折 颅底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可调压式分流管在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郑佳平 陈国强 +4 位作者 韩宏彦 刘海生 梁晖 肖庆 左焕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可调压式分流管在脑积水治疗中的优点。方法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18例不同类型脑积水病人。依据病人年龄、病因、影像学检查及腰穿测脑脊液压力作为病人初始开放压力技术后调压的依据。结果术后调压次数2~6次,平均2.3次。术... 目的探讨可调压式分流管在脑积水治疗中的优点。方法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18例不同类型脑积水病人。依据病人年龄、病因、影像学检查及腰穿测脑脊液压力作为病人初始开放压力技术后调压的依据。结果术后调压次数2~6次,平均2.3次。术前临床症状在术后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可减少分流过度或不足等并发症,特别适合婴幼儿、老年人、正常压力及特殊类型的脑积水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可调压式分流管
下载PDF
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术治疗重症脑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世杰 陈业涛 +3 位作者 刘海生 王东 王云鹏 左焕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58-859,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术治疗重症脑瘫及其并发损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剥离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治疗重症脑瘫204例病例。结果187例获得随访(91.7%)。随访期间症状好转率扭转痉挛及紧张性痉挛为74.4%,手足徐动为42%,... 目的探讨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术治疗重症脑瘫及其并发损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剥离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治疗重症脑瘫204例病例。结果187例获得随访(91.7%)。随访期间症状好转率扭转痉挛及紧张性痉挛为74.4%,手足徐动为42%,智能语言障碍为63.6%,流涎81.6%,斜视27.6%,吞咽进食困难88%;日常生活动作能力提高43.8%;总显效率82.7%。结论显微手术剥离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是治疗重症脑瘫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性瘫痪 并发损害 显微手术 交感神经剥离术 颈动脉
下载PDF
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44
10
作者 穆纳新 燕云 +1 位作者 李丽红 魏淑兰 《护理管理杂志》 2008年第7期20-21,37,共3页
通过分析我国护理风险的成因和分类,根据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原则,对我国护理风险管理提出完善各项报告制度,建立护理风险预控体系和预警系统,注重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和效果评价等建议。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 安全管理
下载PDF
脑积水分流故障后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庆 陈国强 +2 位作者 郑佳平 梁晖 左焕琮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04-705,70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分流故障后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6月~2008年7月,对52例脑积水分流故障患者进行内镜治疗。结果36例患者在内镜下成功取出了分流管并摆脱了分流依赖,占69%,其中1例术后出现脑室内出血,经脑室外引流治愈,...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分流故障后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6月~2008年7月,对52例脑积水分流故障患者进行内镜治疗。结果36例患者在内镜下成功取出了分流管并摆脱了分流依赖,占69%,其中1例术后出现脑室内出血,经脑室外引流治愈,1例术后合并一过性尿崩,经药物对症治疗治愈,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出现;2例摆脱了分流依赖但因分流管脑室端已长入脑组织内且有血管包绕未能成功取出脑室端管,占4%;14例经过内镜下脑室冲洗、分流管取出、脑室外引流改善脑室环境后需再次分流,未能摆脱分流依赖,占27%。结论脑积水分流故障后可通过内镜探查明确原因,部分患者内镜下治疗后可摆脱分流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分流故障 内镜治疗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附12例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菲 栾国明 +2 位作者 鲍民 周健 凌至培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顽固性癫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顽固性癫病人的手术经验。其中脑炎后继发性癫3例,Lenonx-Castaut综合征(LGS)3例,原因不明6例。均行VNS治疗,手术将迷走神经刺激电极缠绕于迷走神...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顽固性癫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顽固性癫病人的手术经验。其中脑炎后继发性癫3例,Lenonx-Castaut综合征(LGS)3例,原因不明6例。均行VNS治疗,手术将迷走神经刺激电极缠绕于迷走神经干上,在左腋前线作一皮肤切口,将刺激器置入皮下并与刺激电极相连接。术后2周开机,刺激电流从0.25mA逐渐调至1.5mA,刺激时间为30s,间歇(180~5)min,脉宽500~1000μs,频率30Hz。结果术后3个月,本组癫发作频率平均减少46%;术后随访1年以上5例,癫发作频率平均减少60%以上,且发作程度减轻,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明显减少,精神状态改善。结论VNS手术创伤小,副作用少,术后能减少发作的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对不适合开颅手术的难治性癫是一种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电刺激 癫
下载PDF
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秦永平 纪柳 +5 位作者 李庆泰 刘沐青 梁波 于志军 覃恒毅 徐闵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721-722,共2页
目的:探讨指背及腹部皮肤组织学特点,总结对比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在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06年以来,40例伴肌腱或骨组织外露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1.5cm×1.0cm~3.0cm×2.0cm。根据病... 目的:探讨指背及腹部皮肤组织学特点,总结对比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在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06年以来,40例伴肌腱或骨组织外露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1.5cm×1.0cm~3.0cm×2.0cm。根据病情应用邻指皮瓣修复患者20例,腹部皮瓣修复患者20例。邻指皮瓣3周断蒂,腹部皮瓣4周断蒂。术后分别对两种皮瓣修复术后的外观、两点辨别试验及功能满意度进行随访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8例皮瓣成活无坏死感染,2例腹部皮瓣修复患者切口处皮瓣边缘局部坏死,给予换药后自愈。术后随访6个月~2年,用腹部皮瓣修复患者皮瓣较为臃肿、皮色较深、两点辨别能力及患者功能满意度差,但可修复面积较大指腹缺损患者;而用邻指皮瓣修复患者外观、功能较好,但修复面积有限。结论:在条件允许下应用邻指皮瓣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较腹部皮瓣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手外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起源于颞后-枕交界区癫痫的电-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冰清 周文静 +4 位作者 王海祥 孙朝晖 林久銮 贺晶 刘一鸥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及症状学在起源于颞后-枕交界区癫痫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经颅内电极证实发作起源于颞后-枕交界区的7例癫痫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发... 目的探讨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及症状学在起源于颞后-枕交界区癫痫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经颅内电极证实发作起源于颞后-枕交界区的7例癫痫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发作,分析其头颅MRI、电生理及发作症状学特点及定侧、定位信息。结果 (1)头颅MRI:3例患者致痫区同侧颞枕交界区、枕叶或颞顶枕交界区病灶,2例患者致痫区同侧海马硬化,2例阴性。(2)间歇期放电脑区:2例为致痫区同侧后头部,3例为累及额、颞及后头部等多脑区,其中致痫区同侧颞区著1例,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著2例;2例为致痫区同侧半球弥漫性,颞区著1例,后头部著1例。(3)发作期脑电图:3例为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起始;4例为弥漫性起始,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著2例,致痫区同侧颞区著1例,同侧半球著1例。(4)发作症状学:6例患者视觉先兆,1例患者有头部先兆;5例患者有自动症发作,6例患者对侧肢体强直/强直-阵挛,其中4例患者既有自动症发作又有强直发作。结论与头颅MRI相比,间歇期VEEG、发作期VEEG及症状学提供了更多的定侧、定位信息,特别是症状学先兆及体征的定侧及定位信息更大。而头颅MRI在一定程度上可造成误导,往往出现致痫灶同侧颞叶内侧结构的信号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后-枕皮层 后头部癫痫 致痫区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情感障碍及药物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伟国 马向科 +3 位作者 刘春萍 杨云娜 邹德非 张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焦虑状态)发生情况以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1例脑出血术后1周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筛选其中存在抑郁和焦...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焦虑状态)发生情况以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1例脑出血术后1周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筛选其中存在抑郁和焦虑状态的153例患者,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80例。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条件下,治疗组患者晨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d,连续4周。治疗后4周再次进行SDS、SAS评定,并以住院天数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组患者口服相应剂量的安慰剂(维生素B6)。结果153例中出现单纯抑郁66例(43.1%),单纯焦虑54例(33.5%),同时存在抑郁和焦虑33例(21.6%)。治疗组服药后的SDS、SAS评分[单纯抑郁为(42±6)分,单纯焦虑为(43±7)分,同时抑郁和焦虑为(43±4)和(43±4)分],分别和用药前[单纯抑郁为(59±4)分,单纯焦虑为(63±4)分,同时抑郁和焦虑为(67±7)和(66±6)分]以及对照组[单纯抑郁为(67±9)分,单纯焦虑为(59±10)分,同时抑郁焦虑为(69±7)和(68±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效47例(64.4%),好转21例(28.8%)及无效5例(6.8%);对照组分别为6(7.5%),23(28.8%)及51例(63.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3±7)d,与对照组(26±7)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高,早期的药物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外科手术 抑郁 焦虑 抗抑郁药
下载PDF
颅脑创伤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性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伟国 刘春萍 +4 位作者 王丽 马向科 邹德非 张欣 左焕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83-484,共2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两种类型的一组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成分在深静脉系统内形成血凝块,一般以下...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两种类型的一组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成分在深静脉系统内形成血凝块,一般以下肢多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影响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而且致残率极高,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导致猝死。颅脑创伤患者手术后可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若治疗不当则影响其生存质量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颅脑创伤患者 手术后 预防性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系统 血液成分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应用神经内窥镜外鞘经额上入路治疗基底核区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伟国 马向科 +2 位作者 杨云娜 陈艳明 左焕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窥镜外鞘经额上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8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于发病24h内选择额上入路,使用内窥镜外鞘作为操作通道,以神经内窥镜及常规吸引器通过内窥镜外鞘进行血肿清除。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窥镜外鞘经额上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8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于发病24h内选择额上入路,使用内窥镜外鞘作为操作通道,以神经内窥镜及常规吸引器通过内窥镜外鞘进行血肿清除。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55min。术中发现大脑中动脉中央支活动性出血13例。术后1d复查头部CT,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全部清除2例,血肿大部清除(〉90%)11例,部分清除(〈90%)5例。随访时间3~11个月,平均7个月。除1例术后死于冠心病外,ADL评分:Ⅰ级7例,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神经内窥镜结合内窥镜外鞘,使术野有一定的操作空间,避免术中内窥镜物镜的模糊,改善内窥镜的视野。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节 神经内窥镜 窥镜外鞘 额上入路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显微手术不同术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解自行 王岩 +1 位作者 陈国强 左焕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04-406,共3页
目的为提高三叉神经痛显微手术疗效,探讨不同术式对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单纯三叉神经减压组(减压组)19例,三叉神经减压合并切断组(切断组)55... 目的为提高三叉神经痛显微手术疗效,探讨不同术式对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单纯三叉神经减压组(减压组)19例,三叉神经减压合并切断组(切断组)55例,三叉神经减压合并定位毁损组(定损组)11例。比较3组近期和中期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随访6~33个月,疼痛消失率减压组为94.4%,定损组和切断组达10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组未遗留面部麻木不适,切断组面部麻木不适占50%,定损组占12.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在三叉神经减压术基础上行定位毁损术,既能保证疗效,又可改善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减压术 外科 神经根切断术 定位毁损术
下载PDF
脑囊虫病的软性神经内镜治疗 被引量:6
19
作者 肖庆 陈国强 +4 位作者 郑佳平 郭宇鹏 梁晖 黄乙洋 左焕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月,应用软性神经内镜(主机为FUJINON EPX-2200电子视频内镜系统;镜体为FUJINON EB-270P超细软性内镜,外径3.8 mm,工作通道直径1.2mm,观察视野120°,工作长度3... 目的探讨应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月,应用软性神经内镜(主机为FUJINON EPX-2200电子视频内镜系统;镜体为FUJINON EB-270P超细软性内镜,外径3.8 mm,工作通道直径1.2mm,观察视野120°,工作长度365 mm)治疗脑囊虫病15例,其中7例为院外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故障。术中经额部钻孔,内镜下先行透明隔及第三脑室底造瘘,导水管闭塞者加行导水管成形,对脑室及基底池全面探查,摘除所见囊虫囊泡,灌洗清洁脑室。结果 15例顺利完成手术,摘除脑室或基底池内所见囊虫囊泡,7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均成功摆脱了分流依赖。镜下手术时间15~40 min,(26±8)min。出血量15~50 ml,(27±6)ml。除2例术后出现高热延迟出院外,其余13例均于术后6 d出院。15例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9.8月,术前症状缓解,无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磁共振检查示脑积水缓解,导水管区、第四脑室正中孔及第三脑室底瘘口脑脊液流动良好。结论电子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额部钻孔侧脑室入路可对整个脑室系统及基底池进行探查,寻找并摘除囊虫囊泡,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软性神经内镜
下载PDF
外伤性小脑幕切迹下疝手术时间、伤型与疗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伟国 崔志强 +5 位作者 王尚武 邹德非 王维志 张永强 张欣 左焕琮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索外伤性小脑幕切迹下疝的术前时间、伤型与手术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8例小脑幕切迹下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GOS评分评价预后,评价时间为伤后一年。结果按GOS评分分组,平均术前时间良好组为(153.68±80.59)m... 目的探索外伤性小脑幕切迹下疝的术前时间、伤型与手术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8例小脑幕切迹下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GOS评分评价预后,评价时间为伤后一年。结果按GOS评分分组,平均术前时间良好组为(153.68±80.59)min;中残组(170.83±82.40)min;重残组(238.50±96.24)min;植物状态组(243.13±104.71)min;死亡组(251.54±138.31)min。各组术前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复合硬膜外(或下)血肿者,良好率、死亡率分别为12.77%和46.81%,单纯硬膜外(或下)血肿者良好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9.02%和14.63%,两组相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在脑疝发生后2h30min内解除脑疝,疗效一般较好。②复合性硬膜外(或下)血肿者死亡率较单纯硬膜外(或下)血肿者明显升高,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小脑幕切迹下疝 手术时效性 伤型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