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手臂固定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1
作者 古亚莉 陈杨 +2 位作者 黄平 王茜影 李小梅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3年第5期62-66,共5页
目的设计儿童心内膜起搏器植入术后手臂固定装置,并评价其对起搏电极预留长度的保护效果。方法制作儿童手臂固定装置,材料包括超宽弹力带和可调节扣,由身体侧和手臂侧2部分组成。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接受心内膜... 目的设计儿童心内膜起搏器植入术后手臂固定装置,并评价其对起搏电极预留长度的保护效果。方法制作儿童手臂固定装置,材料包括超宽弹力带和可调节扣,由身体侧和手臂侧2部分组成。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接受心内膜永久起搏器植入的婴幼儿患者46例为研究组;采用历史对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植入心内膜永久起搏器,未应用手臂固定装置的婴幼儿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电极预留长度的变化;并根据术后满意度量表评估家庭护理倦怠程度、护理难度及对患儿患侧肢体活动关注程度。根据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量表,评价并比较研究组患儿术后6个月时上肢功能,同时测量其双上肢臂围。对于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的电极预留长度,研究组为(41.28±7.73)mm、对照组为(29.41±14.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1)。术后5 d及6个月家庭护理倦怠程度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家长关注患儿患侧肢体活动的比例为6.5%(3/46)、对照组为87.5%(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6个月双侧上肢臂围分别为(13.6±4.3)、(14.2±3.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P>0.05);研究组去除手臂固定装置后,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为(94.0±3.4)分,功能正常。结论手臂固定装置对起搏电极预留长度具有保护作用,并且降低家长看护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上肢 儿童护理 固定装置
下载PDF
根据第六对主动脉弓发育评价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形态学变化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国良 靳永强 张晓雅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8期861-865,867,共6页
目的:根据第六对主动脉发育理论分析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患者的病理分型。方法:回顾7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根据胚胎学第六对主动脉发育理论,分析其不同程度的发育异常导致的形态学变化并探讨新的肺动脉... 目的:根据第六对主动脉发育理论分析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患者的病理分型。方法:回顾7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根据胚胎学第六对主动脉发育理论,分析其不同程度的发育异常导致的形态学变化并探讨新的肺动脉闭锁分类方法。结果:根据是否合并动脉导管将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患者分为两类,其中以动脉导管作为最主要供血途径的34例,肺血流灌注有三种形式:①动脉导管连接左右肺动脉融合部,供应全部肺血29例;②双侧动脉导管存在,分别连接同侧肺门部肺动脉,供应全部肺血,无肺动脉融合部患者2例;③一侧动脉导管连接同侧肺门部肺动脉,供应同侧肺血,另一侧肺组织由体肺侧枝供血患者2例。当动脉导管未发育体肺侧枝成为最主要供血途径,肺血灌注有两种形式:①体肺侧枝可连接固有肺动脉供应部分肺组织19例;②体肺侧枝供应全部肺组织22例。结论:根据第六对主动脉弓发育情况对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进行分类,较经典的肺动脉闭锁分类方法涵盖更多的解剖学变异,并对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动脉导管未闭 第六对主动脉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