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联合心耳切除术治疗儿童心耳部位房性心动过速疗效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小梅 刘海菊 +3 位作者 吴清玉 潘广玉 李延辉 张宴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及心耳切除术对小儿起源于心耳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疗效以及起源于心耳房速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因房速接受Carto电解剖标测射频消融患儿17例中证实为起源于心耳部位的房速5例,年龄3.2... 目的探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及心耳切除术对小儿起源于心耳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疗效以及起源于心耳房速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因房速接受Carto电解剖标测射频消融患儿17例中证实为起源于心耳部位的房速5例,年龄3.2~12.8(8.1±4.6)岁,分析本5例患儿临床资料、心电图特点。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对相应心耳行冷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病例行外科心耳切除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接受三维电解剖标测射频消融房速患儿17例中,5例(29%)起源于心耳部位,其中3例起源于右心耳,2例起源于左心耳。Carto激动图提示电生理机制均为局灶性自律性增高。5例患儿即消融成功率100%,随访2~15个月,3例(60%)复发,分别于消融术后1周、1、2.5个月接受心耳切除术,夹闭心耳即刻转复为窦性心律,术后随访5~14个月,房速无复发。3例右心耳房速患儿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P波特点:①Ⅰ、aVL导联为正向P波;②Ⅱ、Ⅲ、aVF导联P波直立;③V.导联P波为负向且为双峰。2例左心耳房速患儿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P波特点:①I、aVL导联为负向P波;②II、Ⅲ、aVF导联P波直立;③V1导联P波直立(1例),或以直立为主的正负双向(1例)。结论①在儿童局灶性房速中,起源于心耳部位者有独特的心电图特点;(2)Carto电解剖标测指导冷盐水消融成功率高,但术后易复发;③心耳切除术对起源于心耳房速的疗效可靠,术前需经Carto电解剖准确标测明确房速起源于心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心耳 儿童 三维电解剖标测 射频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三磷酸腺苷对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复律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梅婷 李小梅 +3 位作者 戈海延 江河 刘海菊 张仪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终止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疗效与年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儿科住院治疗的1488例PSVT患儿中接受ATP急诊复律的12...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终止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疗效与年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儿科住院治疗的1488例PSVT患儿中接受ATP急诊复律的1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静脉推注ATP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3.50±3.66)岁(25 d~15岁)。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20例PSVT患儿中<1岁者42例(35.0%),24例(20.0%)并先天性心脏病。8.3%(10/120例)患儿继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有效复律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32.70±11.69)%升至(40.50±11.63)%(t=-3.647,P=0.005)。静脉推注ATP总体显著有效率为44.2%(53/120例)。对比静脉推注ATP不同剂量组(0.3 mg/kg、0.2 mg/kg及0.1 mg/kg),显著有效率分别为56.5%(13/23例)、36.4%(32/88例)及0,不同剂量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8,P=0.007)。<1岁患儿组31.0%(13/42例)低于≥1岁患儿组[51.3%(40/7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5,P=0.032)。对于ATP难复性PSVT,在持续泵入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未复律基础上再予静脉推注ATP,显著有效率达55.6%(10/18例)。ATP不良反应率为2.5%(3/120例),表现为一过性窦性停搏,发生于>1岁患儿及剂量为0.2~0.3 mg/kg时。结论儿童PSVT应用ATP复律相对安全有效,其复律成功率与剂量及年龄相关。对于ATP难复性PSVT,可在静脉持续泵入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基础上静推ATP,可提高显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三磷酸腺苷 儿童 剂量
原文传递
先天性长QT综合征并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海菊 李小梅 +3 位作者 戈海延 张仪 江河 李梅婷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431-1432,共2页
在临床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并QT问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或心室颤动(室颤)的患儿少见。QT间期延长的原因可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并CAVB,亦可为CAVB过缓的心率导致获得性QT间期延长,这2种原因均可... 在临床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并QT问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或心室颤动(室颤)的患儿少见。QT间期延长的原因可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并CAVB,亦可为CAVB过缓的心率导致获得性QT间期延长,这2种原因均可经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缩短QT间期,从而减少TdP或室颤发生。现报道2014年10月诊治的1例先天性LQTS并先天性CAVB及TdP和室颤,且接受心脏起搏治疗后未再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儿,讨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为临床类似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QT间期延长 心室颤动 CAV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