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美育之“感觉的逻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年学者高登科谈美育 被引量:2
1
作者 高登科(文/图) 《工业设计》 2021年第6期10-11,共2页
一、高校美育的内涵和表现之辨美育一词源于18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席勒提出的德文概念“Sthetische Eriziehung”,美育的概念源头是一个复合概念,但是经过20世纪在中国的传播,美育基本成了一个特定概念,20世纪20年代前后杨贤江提出“德智... 一、高校美育的内涵和表现之辨美育一词源于18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席勒提出的德文概念“Sthetische Eriziehung”,美育的概念源头是一个复合概念,但是经过20世纪在中国的传播,美育基本成了一个特定概念,20世纪20年代前后杨贤江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概念1,新中国成立后,五育在教育领域得到大力推广,美育成为五育的一部分,五育意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Sthetische Eriziehung”翻译成中文比较贴切的含义是“审美教育”或“美学教育”,英语比较通用的是概念是“Aesthetic Education”。“审美教育”或“美学教育”简称为“美育”的时候,容易被忽略的有两点:一是美育应该有一个“审美对象”;二是美育应该能够激发人的“感觉”。这里有不少基本问题牵扯到外文概念转译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比如“美术”“艺术”“美学”“美育”“工艺”等概念在中国19至20世纪的文化转型和传播过程中经常出现边界不清晰的状况,以至于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两位先生先后提出了“美术代宗教”和“美育代宗教”两种看上去差别很大的主张,笔者有专论2考察20世纪初概念的流变,其实20世纪初“美育”与“美术”概念有混用的状况,后来学界选择“美育”概念,是因为学者们认为“美术”在当时已经变得过于强调“技术”,忽略了“美感”。美育在中国教育领域中推行了百年左右的时间,也有忽略“美感”的风险,这一点其实也跟“Aesthetic Education”翻译成美学有关系,如果直译为“感觉学”,可能会规避这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高校美育 五育 杨贤江 美学教育 文化转型 美育代宗教 特定概念
下载PDF
浙江大学“全国高校美术学科发展高峰论坛”综述
2
作者 连冕 李亮 叶康宁 《美术大观》 2011年第10期96-99,共4页
浙江大学艺术学院近期举办了"全国高校美术学科发展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围绕"美术学的学科框架与评估体系"等四个议题,探讨了如何在新的学科体系下营造一个良好的美术教育生态环境,加强高校美术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浙江大学艺术学院近期举办了"全国高校美术学科发展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围绕"美术学的学科框架与评估体系"等四个议题,探讨了如何在新的学科体系下营造一个良好的美术教育生态环境,加强高校美术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共同谋划美术学科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美术学 学科框架 美术教育 科学发展
下载PDF
再生产,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未来之路——记“再生产——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学术论坛”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朗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90-93,共4页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我国长期以来也有着工艺美术大国的美誉。但近百年来由于工业化的兴起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有式微之势。很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为此十分焦心,在新的语境下,如何重新定位当代工艺美...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我国长期以来也有着工艺美术大国的美誉。但近百年来由于工业化的兴起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有式微之势。很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为此十分焦心,在新的语境下,如何重新定位当代工艺美术,为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谋求新的出路,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2014年3月22日至24日,在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举办的"再生产—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学术论坛暨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年会"上提出的工艺美术"再生产"的主题,从不同角度,结合专家观点,对中国当代工艺美术传承与振兴的未来发展之路展开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 再生产 文化创意产业
下载PDF
张道一艺术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池瑜 《设计艺术》 2001年第3期8-10,共3页
张道一先生是我国著名艺术学家和民艺学家,早年从事工艺美术的设计与研究,对于工艺美术——设计艺术的实践和理论潜心研究了三十余年,以后开扩了研究领域,为我国艺术学的学科建设和民艺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张先生现在是东南大学艺术... 张道一先生是我国著名艺术学家和民艺学家,早年从事工艺美术的设计与研究,对于工艺美术——设计艺术的实践和理论潜心研究了三十余年,以后开扩了研究领域,为我国艺术学的学科建设和民艺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张先生现在是东南大学艺术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美学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在东南大学领衔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综合研究艺术的艺术学系。今年是张先生70华诞及从艺50年,本刊特刊选了几位国内著名学者研究张先生的文章,以表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工艺美术 民艺学 设计艺术 学思 民间工艺 民间艺术家 早年 评委 角度
下载PDF
产教联动,建构体系:中国近代工艺美术教育的格局与思想(1840-1911)
5
作者 郭秋惠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1期60-67,共8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物质文化、机器生产与工艺技术的传入,中国工艺美术以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为主的传承方式产生变化,逐渐被具有学校性质、产教联动的工艺教育替代。就格局与类型而言,可分为教会工艺学校、洋务学堂工艺教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物质文化、机器生产与工艺技术的传入,中国工艺美术以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为主的传承方式产生变化,逐渐被具有学校性质、产教联动的工艺教育替代。就格局与类型而言,可分为教会工艺学校、洋务学堂工艺教育、民间女工传习所和清末新政之后的师范学堂、工业学堂及立足产区的工艺学堂。本文根据史料文献与新研究成果,论述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近代转型与多元格局,并通过经典案例分析其教育思想与教学特色,总结其历史价值与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立国 工艺教育 中体西用 产教融合 癸卯学制 女性自立
下载PDF
如何科学地研究设计?——评《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6
作者 熊丽娟 《设计》 2011年第2期88-88,共1页
国内研究设计方法的书为数不少,但大多是谈具体设计方法和程序的,在理论、哲学层面介绍设计方法的并不多见,且这一领域的研究容易雷同,较难出成果。而此书是一本大部头的著作,是作者倾注十多年的心血而成,体系较为完整,论证思想... 国内研究设计方法的书为数不少,但大多是谈具体设计方法和程序的,在理论、哲学层面介绍设计方法的并不多见,且这一领域的研究容易雷同,较难出成果。而此书是一本大部头的著作,是作者倾注十多年的心血而成,体系较为完整,论证思想独到,案例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方法 艺术学 科学
下载PDF
断裂的抹平,意义的抽空——元宇宙语境下公共艺术何以转化
7
作者 黄浩立 《美术大观》 2023年第9期142-146,共5页
元宇宙基本呈现出时间的断裂和意义的抽空两个问题面向,从普遍意义而言,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关系是连续的、紧密的,但随着技术的到来,人类自身的精神、肉体全盘算法化,造成了时间的断裂。而实存之物被边缘化之后的虚化或悬置更是致使意义... 元宇宙基本呈现出时间的断裂和意义的抽空两个问题面向,从普遍意义而言,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关系是连续的、紧密的,但随着技术的到来,人类自身的精神、肉体全盘算法化,造成了时间的断裂。而实存之物被边缘化之后的虚化或悬置更是致使意义的抽空。本文旨在针对元宇宙导致的两个关键问题出发,借鉴列维纳斯“断裂”理论和马列维奇新媒体艺术媒介学说,以批判性视角将元宇宙视为一种媒介转换的技术而非未来世界主体,以此投向对公共艺术自身同媒介、语言、公共性以及意义的追问。公共艺术如何从展示性场所转化到公众空间,公共艺术主体叙事如何开展,在元宇宙语境下如何建构一个交织、流态、互动、社会参与式的公共艺术,将是本文的论述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断裂 公共艺术 新媒体
下载PDF
艺术研究新视野:从工艺美术史到物质文化史
8
作者 陈岸瑛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4年第1期167-182,共16页
本文在“反思文明观,重写艺术史”这一大主题下,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对工艺美术史如何从美术史中分化出来,建立新的学科范式,开拓新的学术视野,进行了一番回顾和反思。论文从对美术、工艺美术和设计的概念考察开始,以美术视角下的工... 本文在“反思文明观,重写艺术史”这一大主题下,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对工艺美术史如何从美术史中分化出来,建立新的学科范式,开拓新的学术视野,进行了一番回顾和反思。论文从对美术、工艺美术和设计的概念考察开始,以美术视角下的工艺史、设计视角下的工艺史和物质文化视角下的工艺史为题渐次展开,打破美术与工艺美术、审美与实用、绘画与器物的传统界分,从造物和表意功能出发重新认识艺术,试图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乃至中国艺术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工艺美术史 设计史 物质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池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6,52,共7页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都是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也是对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之审美文化源头的形象说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最初起源、用笔造型,以及在后来的发...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都是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也是对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之审美文化源头的形象说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最初起源、用笔造型,以及在后来的发展中以书入画以及评品标准与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相近的地方。书画同体或书画同源都是我国书画美学中的重要范畴。书画这二种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虽各有其艺术审美特征,但在古代绘画被看成是"图形"、文字书法被看成是"图识",是"图载"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前者是"应物象形"。后者是"依类象形",都是观天察地、观象取形的结果。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视觉图形的审美特征,因此,中国的文字和书法就有了审美艺术形象。它具有空间上的构架形式,其点画结构组成了类似于绘画平面空间中的对比、疏密、长短、曲直、倚正、虚实等形式关系和审美关系,是中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各有其艺术审美特征,但由于历史上两者之间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不少带有共性的审美理想,这两种艺术相互影响、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艺术史中有关艺术审美范畴的两个关键因素,成为中华民族两种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或造型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方法研究 书画同源 书画同体 观象取形 审美特征
下载PDF
重新定义艺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岸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5,68,共8页
本文结合当代艺术哲学对艺术定义的讨论,提出了一种对艺术的新定义。本文认同肯尼克和丹托对于艺术的开放式定义,但认为这一定义忽视了"艺术"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价值维度。本文认为,艺术(绘画、雕塑等)既是生产,也是文化,就此而... 本文结合当代艺术哲学对艺术定义的讨论,提出了一种对艺术的新定义。本文认同肯尼克和丹托对于艺术的开放式定义,但认为这一定义忽视了"艺术"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价值维度。本文认为,艺术(绘画、雕塑等)既是生产,也是文化,就此而言,艺术是通过某种技艺来创造文化价值的生产。传统美学将艺术定义为:艺术=工艺+审美价值;艺术品=产品+审美价值。而我们则将艺术定义为:艺术=工艺+文化价值﹛A,B,C…Z﹜;艺术品=产品+文化价值﹛A,B,C…Z﹜。与传统美学对艺术的定义相比,这个定义超越了特定文化对艺术的理解,使得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品"有了相互比较的可能,也使得世界艺术史或艺术通史的写作得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定义 美学 艺术史 审美价值 文化价值
下载PDF
忧郁与残缺:“70后”艺术中的寓言意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7-133,共7页
本文着重讨论“70后”艺术所呈现出来的“寓言”意识,试图分析“70后”艺术何以成为当代艺术重要现象之一的内外因素,指出其与前代艺术家的不同艺术取向,而其自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也预示了“70后”艺术将被不断改写。
关键词 “70后” 当代艺术 寓言 躯体
下载PDF
孟禄丁的《元速》和抽象艺术的纯粹精神性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岛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1-45,共5页
抽象艺术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是我们的大一统官修艺术史和计划学术的遗留问题。希望通过孟禄丁这个展览,能够推进抽象问题的认知和思考,而不再刻意去制造某个潮流,满足无度的市场需求或充当领军人物。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有必要继续... 抽象艺术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是我们的大一统官修艺术史和计划学术的遗留问题。希望通过孟禄丁这个展览,能够推进抽象问题的认知和思考,而不再刻意去制造某个潮流,满足无度的市场需求或充当领军人物。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有必要继续开发歧义,尊重异端的权利,回到个体的主体性去进行不同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精神 抽象艺术 孟禄 性问题 意象性 机械 决定论 意念
下载PDF
100位艺术新星: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艺术史叙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岸瑛 弗朗西斯卡.加文 《艺术设计研究》 201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英国策展人和撰稿人弗朗西斯卡·加文的新书《100位艺术新星》收录了全球100位35岁以下的青年艺术家。本文由此书的写作方式谈起,探讨了书写全球当代艺术史的困难,以及全球化时代的艺术处境。从此书可看出,现成图像和现成品的应用... 英国策展人和撰稿人弗朗西斯卡·加文的新书《100位艺术新星》收录了全球100位35岁以下的青年艺术家。本文由此书的写作方式谈起,探讨了书写全球当代艺术史的困难,以及全球化时代的艺术处境。从此书可看出,现成图像和现成品的应用是当代艺术的一种主流创作手法。笔者认为,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全球化的趋势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位艺术新星》 全球化 当代艺术
下载PDF
守护与拓展——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工艺美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夫也 《艺术生活》 2014年第4期10-13,共4页
本文从工艺美术的本质出发,以文化生态的视角探讨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现状,并分别从工艺美术存在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传统工艺教育和工艺美术批评与审美等角度阐述了对于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 中国工艺美术 文化生态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前卫,还是庸俗?——消费社会与抽象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青松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4-25,共2页
抽象艺术是西方前消费社会的产物,具有显然的精英特质。这一属性被消费社会到来之后抽象艺术的没落所证实。消费社会的世俗性,在根本上与抽象艺术的精神终极相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的消费语境中,抽象艺术也曾经有过与... 抽象艺术是西方前消费社会的产物,具有显然的精英特质。这一属性被消费社会到来之后抽象艺术的没落所证实。消费社会的世俗性,在根本上与抽象艺术的精神终极相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的消费语境中,抽象艺术也曾经有过与西方类似的末路。然而近时,我们分明又真切地感受到抽象艺术的回潮,那么这究竟是一种庸俗艺术的消费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艺术 消费社会 庸俗 前卫 消费语境 当代中国 九十年代 二十世纪
下载PDF
《艺术家的真实:马克·罗思科的艺术哲学》译后记 被引量:1
16
作者 岛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2-13,共2页
在诸多西方现代艺术史乃至美国现代艺术史的著述中,马克·罗思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诸如波洛克、德·库宁、纽曼,其所占有的地位和评价似乎仅仅是一个陪衬角色,而从他在中国艺术界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影响来看,也只有... 在诸多西方现代艺术史乃至美国现代艺术史的著述中,马克·罗思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诸如波洛克、德·库宁、纽曼,其所占有的地位和评价似乎仅仅是一个陪衬角色,而从他在中国艺术界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影响来看,也只有极少数从事抽象艺术的画家才把他奉为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哲学 马克 艺术家 20世纪90年代 表现主义画家 后记 思科 抽象艺术
下载PDF
枯藤万岁终奇古 云岫千身尽窈娆——论倪为公的书法艺术
17
作者 龙红 熊显林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97-101,共5页
本文对倪为公忠诚为人与精湛为艺有机统一的德艺风格作了理性分析,特别对其书艺演进历程分为入门、初成、积淀、大成和精进五阶段。其书极具审美价值,以韵见长,以气见长,以变求新。其中不乏共性与个性的存在,显示出多方面的深刻启示,尤... 本文对倪为公忠诚为人与精湛为艺有机统一的德艺风格作了理性分析,特别对其书艺演进历程分为入门、初成、积淀、大成和精进五阶段。其书极具审美价值,以韵见长,以气见长,以变求新。其中不乏共性与个性的存在,显示出多方面的深刻启示,尤其于当代书法发展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为公 书法艺术 发展阶段 形成原因 启发意义
下载PDF
毛泽东时期的美术批评特色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成君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5-68,共4页
新中国美术理论批评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六十年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可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期:其一是定位与曲折时期(1949~1976),即"毛泽东时期"的美术批评,其二是开放与多元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即"后毛泽东时期&qu... 新中国美术理论批评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六十年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可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期:其一是定位与曲折时期(1949~1976),即"毛泽东时期"的美术批评,其二是开放与多元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即"后毛泽东时期"的美术批评。"毛泽东时期"的美术批评整体上呈现出"一元化"的美术批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时期美术批评 一元化 政治性 社会学批评方法
下载PDF
当代艺术与人文批评(下)
19
作者 查常平 岛子 +1 位作者 夏可君 杨斌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7-29,共3页
时间:2009年1月15日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水穿石咖啡厅夏可君:在水墨里,我觉得岛子的画,在悟性中结合了灵性——基督教的灵性。那种光感、格子都带有一种西方理性的元素。所以他还是可以走出一条道路的。
关键词 当代艺术 批评 人文 中国人民大学 咖啡厅 基督教 灵性 光感
下载PDF
当代艺术与人文批评(上)
20
作者 查常平 岛子 +1 位作者 夏可君 杨斌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在当代这样一个情境中,艺术批评的人文意识越来越薄弱了。其实,无论从西方传统还是中国传统看,艺术合理性或者合法性的身份必须建立在人文之上。查常平、岛子、夏可君、杨斌等四位在当代艺术批评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就"当代艺术与... 在当代这样一个情境中,艺术批评的人文意识越来越薄弱了。其实,无论从西方传统还是中国传统看,艺术合理性或者合法性的身份必须建立在人文之上。查常平、岛子、夏可君、杨斌等四位在当代艺术批评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就"当代艺术与人文批评"的话题进行了一次深入探讨,以期能奏滴水穿石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人文化 人文学者 批评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