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卒中绿色通道培训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也 魏宸铭 +1 位作者 李秀丽 武剑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2-1109,共8页
目的本文以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的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培训医师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提高新进医疗岗位医师的学习效率,改善临床工作的多种质控指标。方法设计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临床案例式协作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翻转课堂、一带一学习... 目的本文以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的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培训医师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提高新进医疗岗位医师的学习效率,改善临床工作的多种质控指标。方法设计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临床案例式协作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翻转课堂、一带一学习、情景模拟及临床疗效反馈等,以一家教学医院区域性高级卒中中心的绿色通道患者和医师为调查对象,收集多环节时间点的质控指标以及教学互评反馈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纳入2021年6月—2023年7月急诊卒中绿色通道诊疗环节中符合条件的患者194例,其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者171例(88.14%),桥接治疗或者直接机械取栓者23例(11.86%),纳入观察学员为低年资住院医师10名,高年资住院医师5名。培训前收治患者88例(45.36%),培训后收治患者106例(54.64%),人口学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缩短了4 min(44 min vs.48 min,P=0.150),DNT≤60 min比例分别为73.86%、65.09%(P=0.188)。培训后,中位知情同意谈话时间缩短了3.5 min(6.5 mi n vs.10 min,P=0.001);溶栓相关出血事件减少(培训前:牙龈出血1例,硬膜下血肿1例,消化道出血1例;培训后:无相关事件);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比例提升(16.98%vs.5.68%,P=0.015)。高年资与低年资住院医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绿色通道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对绿色通道学习方式的兴趣程度、病例质控环节提升满意度、影像库对解决问题适配度、文献指南库对解决问题适配度和自我学习能力提升6个方面的满意度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元化培训方案可以提高绿色通道医师的卒中急救应对能力、谈话沟通技能及诊疗水平,改善工作质量和教学满意度,而且对低年资和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学习均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急救 绿色通道 教学培训 大学附属教学医院 卒中中心建设
下载PDF
临床指标不能可靠地识别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 被引量:4
2
作者 黄镪 张静泽 +4 位作者 宋晓微 刘效风 马青峰 宋海庆 武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索应用简易临床指标早期识别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回顾性纳入2011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连续就诊我院并具有完整的发病6 h内血管影像资料的前循环梗死病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 目的探索应用简易临床指标早期识别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回顾性纳入2011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连续就诊我院并具有完整的发病6 h内血管影像资料的前循环梗死病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判定的有无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结果为参照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象(hyperdense sign of MCA,HDS-MCA)、ASPECTS(the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和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等指标判定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度。结果研究纳入84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病例(其中49例有大动脉闭塞,占58.3%)。平均年龄为58岁,女性占26.2%(22/84),平均发病至血管影像检查时间为210(141~312)min。有大动脉闭塞组的基线NIHSS(12比8,P=0.008),HDS-MCA阳性率(63.3%比37.1%,P=0.018)及房颤比例(22.4%比5.7%,P=0.037)显著高于无大动脉闭塞组。ROC结果显示单一指标中HDS-MCA(+)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0.631),两项指标联合的复合指标中NIHSS≥12及ASPECTS≤7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0.635),而三项指标联合的复合指标中NIHSS≥12,ASPECTS≤7及HDS-MCA(+)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0.602)。结论本研究结果虽然提示NIHSS、HDS-MCA和ASPECTS在判定卒中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但其早期识别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性尚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干预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象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孙姝妍 徐洋洋 +2 位作者 曾月月 郭潇 韩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37-0140,共4页
探析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使用互联网式延续护理对其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我科住院治疗后出院患者96例为随访对象,根据其出院顺序分别归入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院后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予以院后基于互联网... 探析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使用互联网式延续护理对其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我科住院治疗后出院患者96例为随访对象,根据其出院顺序分别归入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院后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予以院后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对比不同延续护理模式下患者自护能力的差异性。结果 护理前比较患者之间自护能力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均差异尚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在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及总分上的评分结果均要明显比对照组高,呼吸困难评分比对照组低、6min步行试验结果比对照组远(P<0.05)。结论 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在提高其自护能力、改善疾病症状方面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延续护理 慢阻肺 自护能力
下载PDF
非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识别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新红 武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5期3643-3645,共3页
非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包括特发性臂丛神经炎、原发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癌、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胸廓出口综合征、医源性损伤等,临床表型复杂,可累及臂丛的任何神经。肌电图检查能帮助确定臂丛神经损伤的程度;核磁共振和超声可发现臂丛... 非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包括特发性臂丛神经炎、原发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癌、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胸廓出口综合征、医源性损伤等,临床表型复杂,可累及臂丛的任何神经。肌电图检查能帮助确定臂丛神经损伤的程度;核磁共振和超声可发现臂丛神经结构的异常,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病 非创伤性诊断 臂丛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非外伤性前骨间神经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冯新红 武剑 +2 位作者 白志勇 刘宏静 陈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8期3024-3026,共3页
非外伤性前骨间神经损伤综合征是临床比较少见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拇指和示指末节主动屈曲受限,伴有前臂和肘窝不同程度的疼痛,无手指麻木。神经电生理可见前骨间神经支配肌肉异常。神经超声发现该病可以单纯前骨间神经炎形式呈现,也... 非外伤性前骨间神经损伤综合征是临床比较少见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拇指和示指末节主动屈曲受限,伴有前臂和肘窝不同程度的疼痛,无手指麻木。神经电生理可见前骨间神经支配肌肉异常。神经超声发现该病可以单纯前骨间神经炎形式呈现,也可以作为特发性臂丛神经炎的一个亚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外伤性前骨间神经损伤综合征
原文传递
心电图非特异性ST-T异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文灯 沈懿 张小峰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10期883-886,共4页
目的心电图非特异性ST-T异常NSSTTAs常见于无症状人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索心电图非特异性ST-T异常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8月急诊入院及2019年8... 目的心电图非特异性ST-T异常NSSTTAs常见于无症状人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索心电图非特异性ST-T异常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8月急诊入院及2019年8月-2020年4月收入病房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入组患者进行电话/门诊随访;以1年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为终点指标;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NSSTTAs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7例患者,平均年龄(66.4±11.4)岁,女性54例(27.4%);根据是否在1年内复发,分为复发组及非复发组;其中,22例(11.2%)患者复发;78例(39.5%)存在NSSTTAs,复发组具有吸烟史的比例大于非复发组(72.7%vs 50.3%,P=0.047);复发组具有NSSTTAs的比例大于非复发组(63.6%vs 36.6%,P=0.014);矫正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后,NSSTTAS(OR=2.847,95%CI:1.110~7.305,P=0.030)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SSTTA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心电图 ST-T段 复发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降压药物的选择
7
作者 沈懿 武剑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期54-59,共6页
《中国卒中报告2020(中文版)(1)》中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住院患者中有57.3%罹患高血压,而高血压的治疗与控制情况却远未达标,服药率与控制率分别仅为34.9%与11.0%[1]。目前临床常用的7类降压药物包括... 《中国卒中报告2020(中文版)(1)》中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住院患者中有57.3%罹患高血压,而高血压的治疗与控制情况却远未达标,服药率与控制率分别仅为34.9%与11.0%[1]。目前临床常用的7类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二级预防 高血压 降压药物
下载PDF
卒中患者血压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吴雅婷 魏宸铭 武剑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期68-75,共8页
卒中后认知障碍为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目前认为血压与卒中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血压可能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产生潜在影响,并且控制血压可能有助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改善或预防。... 卒中后认知障碍为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目前认为血压与卒中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血压可能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产生潜在影响,并且控制血压可能有助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改善或预防。血压与卒中后认知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较为复杂,可能取决于特定的血压参数和卒中的不同阶段。目前卒中后的最佳血压控制水平尚不统一。本文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血压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血压影响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机制,以及控制血压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重要依据,以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从而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压 卒中后认知障碍 降压药物
下载PDF
29例直肠乙状结肠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疗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皎琳 赵心怡 +7 位作者 林国乐 邱辉忠 肖毅 吴斌 陆君阳 牛备战 孙曦羽 仲光熙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直肠乙状结肠印戒细胞癌(S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29例直肠乙状结肠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治效果和预后。结果29例患者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48.7... 目的探讨直肠乙状结肠印戒细胞癌(S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29例直肠乙状结肠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治效果和预后。结果29例患者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48.7±14.3)岁。29例行术前结肠镜检查,其中20例(69.0%)呈肠壁环腔增厚表现,9例(31.0%)病变活检曾呈假阴性。在直肠超声和直肠磁共振检查中,误诊为炎性病变分别占25.0%(4/16)和17.6%(3/17)。29例患者中,13例行新辅助放化疗(NCRT),27例行根治性手术,8例行术后放疗。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0%和43.0%。未行NCRT(non-NCRT)组和NCRT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2%和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n-NCRT组和NCRT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9.2%和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肿瘤纵径>5 cm为患者总生存时间缩短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直肠乙状结肠SRCC是罕见而具特殊临床表现的结直肠癌,其发病年龄轻、恶性度高、预后差。应加深对直肠乙状结肠SRCC的认识,关注分子肿瘤学进展,以期改善其诊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乙状结肠肿瘤 印戒细胞癌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神经性肌肉萎缩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冯新红 武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神经性肌肉萎缩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并伴有明显疼痛的可致上肢肌肉无力萎缩的周围神经病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与感染、应激状态有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可累及臂丛的任何神经,以臂丛上中干、胸长神经和/或肩胛上神经最常见... 神经性肌肉萎缩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并伴有明显疼痛的可致上肢肌肉无力萎缩的周围神经病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与感染、应激状态有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可累及臂丛的任何神经,以臂丛上中干、胸长神经和/或肩胛上神经最常见,臂丛下干少见。肌电图能帮助定位,神经影像可表现为神经增粗或沙漏样形态改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皮质类固醇和/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可能有效,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臂丛神经炎 神经性肌肉萎缩
原文传递
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的临床实践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多朵 李彩宏 +1 位作者 吕茵茵 武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382-385,共4页
目的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临床实践体系,并评价其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诊疗护理... 目的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临床实践体系,并评价其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诊疗护理,试验组在常规诊疗护理基础上采取个案管理模式。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出院后1个月、6个月复诊率的差异以及出院1年后用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差异。结果出院后1个月、6个月试验组复诊率分别为88%、64%,对照组分别为68%、42%,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28,P=0.016;χ^(2)=4.857,P=0.028);出院后1年试验组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的用药依从性分别为94%、94%,对照组分别为72%、72%,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8,P=0.003;χ^(2)=8.58,P=0.003);出院1年后试验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6.2%,对照组为58.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44,P=0.016)。结论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复诊及用药依从性,提升血压控制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个案管理模式 临床实践 效果
原文传递
急性脑血管疾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及相关疫苗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菁 武剑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7-868,F0003,共3页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易发展成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而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身体虚弱,一旦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将会导致治疗棘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较复杂,包括抗生素作用靶点改变、质粒介导、生物膜形成、外排机...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易发展成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而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身体虚弱,一旦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将会导致治疗棘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较复杂,包括抗生素作用靶点改变、质粒介导、生物膜形成、外排机制和膜通透性改变等。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有利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有多种毒力因子,其中的Ⅲ型分泌系统和Ⅵ型分泌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铜绿假单胞菌的疫苗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为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制 分泌系统 疫苗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中国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建设现状及方向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镪 黄丽 +1 位作者 杨骊鹏 武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9-692,共4页
缺血性卒中是中国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和重大疾病负担的最常见病种之一,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是其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改善卒中绿色通道是推广静脉溶栓等有效治疗方法的人群获益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包括缩短院前和院内时间延误。近年... 缺血性卒中是中国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和重大疾病负担的最常见病种之一,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是其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改善卒中绿色通道是推广静脉溶栓等有效治疗方法的人群获益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包括缩短院前和院内时间延误。近年来我国的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专业化卒中医师欠缺,公众、急救系统与医院之间的协作机制尚不成熟等问题。文章就我国静脉溶栓绿色通道的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绿色通道 院前延误 院内延误
原文传递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镪 张静泽 武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876-1881,共6页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估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截止到2017年9月1日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分别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查及研究数据收集,以发病90d的改良Rankin Scale(mRS)记录...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估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截止到2017年9月1日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分别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查及研究数据收集,以发病90d的改良Rankin Scale(mRS)记录的良好临床预后(mRS≤2分)和死亡(mRS=6分)为主要终点指标;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并对其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研究纳入13项随机对照研究,其中12项研究的7596例降压治疗组患者与7503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良好预后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l,95%CI 0.94~1.08,P=0.79);11项研究包括7503例降压治疗组患者与7369例对照组患者的死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95%CI 0.92~1.15,P=0.59)。入组研究疗效及死亡事件比较的漏斗图均提示纳入分析的研究结果无显著发表偏倚。结论尽管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相对安全,不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但其并不能改善临床预后;降压疗效可能与血管再通状态相关,特定亚组的降压临床获益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急性期 血压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晓微 赵红亮 +4 位作者 陈文文 李睿 侯多朵 郑卓肇 武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探索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RI)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血流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卒中中心连续收治的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卒中患者,利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 目的探索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RI)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血流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卒中中心连续收治的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卒中患者,利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及4D flow MRI技术对其梗死区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及狭窄近端血流进行定量分析,探索狭窄程度与前向血流的定量关系;对软脑膜侧支进行评分(总分0~3分),联合磁共振灌注成像比较不同侧支状态下狭窄近端残余前向血流与远端脑组织灌注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33例,平均年龄56岁,男性21例(63.6%)。不同狭窄程度(<30%、30%~49%、50%~69%和≥70%)下大脑中动脉血流率分别为(3.56±1.08)、(2.96±0.94)、(3.72±0.60)、(2.50±1.03)ml/s,各组间大脑中动脉病变近端血流率存在显著差异,狭窄程度≥70%时血流率下降最显著(F=4.34,P=0.008);狭窄近端前向血流与灌注的关系提示大脑中动脉狭窄近端残余前向血流与远端脑组织灌注的关系在不同侧支状态存在差异。当远端侧支较差时(侧支评分0~2分),狭窄近端残余血流绝对值及相对值与远端脑组织灌注参数相对达峰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76、-0.61,均P<0.05)。结论4D flow MRI技术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定量评估,狭窄近端残余前向血流与远端灌注的关系受侧支状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大脑中动脉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非狭窄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卒中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晓微 武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2470-2473,共4页
随着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评估中的广泛应用,对于非狭窄(管腔狭窄程度<50%)高危斑块的识别越来越多。非狭窄高危斑块在影像和病理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与卒中发生的相关性在既往研究中也多次被证实。目前对于非... 随着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评估中的广泛应用,对于非狭窄(管腔狭窄程度<50%)高危斑块的识别越来越多。非狭窄高危斑块在影像和病理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与卒中发生的相关性在既往研究中也多次被证实。目前对于非狭窄高危斑块的评估手段主要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CT和PET。然而,关于非狭窄高危斑块的评估操作规范及如何判定检出斑块是否为本次卒中的责任斑块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关于高危斑块相关卒中的最佳治疗方案也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关于非狭窄高危斑块与临床卒中事件的相关性仍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同时需要进一步借助影像明确高危斑块动态演变规律,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比较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优劣及最佳时机,寻找简易评估标准辅助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高危斑块 非狭窄 卒中 综述
原文传递
Lambert-Eaton综合征的电生理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新红 武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354-1356,共3页
Lambert-Eaton综合征(LEMS)是一种少见的免疫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其电生理改变非常具有特异性,表现为所检测运动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明显降低,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呈现L型的递减模式,高频RNS明显递增或者易化后... Lambert-Eaton综合征(LEMS)是一种少见的免疫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其电生理改变非常具有特异性,表现为所检测运动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明显降低,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呈现L型的递减模式,高频RNS明显递增或者易化后波幅明显增加,单纤维肌电图可见jitter明显增宽和阻滞。但LEMS疾病早期,CMAP波幅正常或者轻度降低,高频刺激递增不明显,仅出现低频递减,很容易漏诊LEMS而误诊为重症肌无力,这种情况下要定期复查各电生理指标,临床上尽早确诊,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BERT-EATON综合征 电生理 诊断
原文传递
合并脑梗死和脑血管狭窄老年患者行开腹肝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思益 张欢 +5 位作者 项灿宏 冯新红 孙绪德 薛张纲 王东信 王天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0-1523,共4页
一、病例介绍1.病历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66岁,身高170 cm,体重60 kg。因"发现肝占位半个月"入院。3个月前腹痛腹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后于2个月前诊断为胆囊结石,为进一步诊治,于门诊检查发现肝占位。(2)既... 一、病例介绍1.病历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66岁,身高170 cm,体重60 kg。因"发现肝占位半个月"入院。3个月前腹痛腹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后于2个月前诊断为胆囊结石,为进一步诊治,于门诊检查发现肝占位。(2)既往史:9个月前患急性脑梗死,遗留右侧肢体无力,需搀扶下行走,伴认知功能下降,易激惹,口服氯吡格雷+他汀类治疗。高血压3年,血压最高190/110 mmHg(1 mmHg=0.133 kPa),不规律降压治疗。胰腺炎发病后体重下降约8 kg。曾因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行骨水泥治疗。否认冠心病和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和酗酒史,无特殊个人史及家族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3)体格检查:HR 86次/min,BP 166/101 mmHg,RR 18次/min,VAS评分0分。回答欠切题,可完成简单指令动作。专科查体: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示齿口角不歪,伸舌居中,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双下肢无明显可凹性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狭窄 急性脑梗死 瞳孔等大 食物过敏史 对光反射 门诊检查 易激惹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基底动脉取栓失败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也 付伟 +1 位作者 李莹莹 武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5期336-343,共8页
急性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第1位的疾病,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增加了极大的经济负担^([1-3])。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中,颅内大血管闭塞导致重型缺血性脑卒中高达33%~50%^([... 急性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第1位的疾病,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增加了极大的经济负担^([1-3])。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中,颅内大血管闭塞导致重型缺血性脑卒中高达33%~50%^([4]),在亚洲人群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仍是其最常见原因^([5-7])。据统计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约占所有AIS的2%~3%^([8]),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脑卒中 补救性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基底动脉闭塞 亚洲人群 ARTERY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复发的影像标志物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宋晓微 候多朵 武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30-134,共5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复发的重要病因之一,针对缺血性卒中人群的影像评估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也有助于对卒中再发风险进行预测。本文通过对影像标志物与卒中发生及复发的关系进行回顾,旨在识别卒中复发高危人群...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复发的重要病因之一,针对缺血性卒中人群的影像评估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也有助于对卒中再发风险进行预测。本文通过对影像标志物与卒中发生及复发的关系进行回顾,旨在识别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为将来基于影像组学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复发 影像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