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肾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向远湘 李勇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5期122-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肾损害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综合性治疗措施以及预后。结果...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肾损害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综合性治疗措施以及预后。结果共收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56例,其致肾损害105例,发病率23%,临床表现以蛋白尿(100%)、镜下血尿(93%)为突出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39%),中毒程度较重的患者可出现1个或多个重要脏器并发症。105例患者治愈97例,治愈率达92.4%,死亡8例,病死率7.6%,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肾损害的预后不仅仅是由肾功能损害程度决定的,它合并其他重要脏器衰竭或严重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所以,治疗上除尽早、足量使用抗胆碱能药和胆碱脂酶复能剂外,积极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肾损害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肾功能不全 中毒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向远湘 李勇飞 米艳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23期2870-287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尿毒症并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5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组。血液透析组25例,接受常规透析治疗,每周2~3次。血...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尿毒症并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5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组。血液透析组25例,接受常规透析治疗,每周2~3次。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组30例,在血液透析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每2周1次。两组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皮肤瘙痒改善情况,检测血液中甲状旁腺激素、B,微球蛋白、磷离子、钙离子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组患者血中的甲状旁腺激素[(314.5±182.4)ng/L vs.(479.2±207.1)ng/L]、β2微球蛋白[(16.1±7.3)mg/L vs.(24.2±11.2)mg/L]、磷离子[(2.03±0.91)mmol/L vs.(2.81±1.42)mmol/L)1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皮肤瘙痒明显改善(24/30),且无不良反应。血液透析组皮肤瘙痒无1例改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磷离子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血中钙离子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皮肤瘙痒
下载PDF
农药中毒患者第二次血液灌流抗凝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向远湘 郑子亭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08Z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农药中毒患者第二次血液灌流时的抗凝方法,在保证抗凝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出血发生率。方法将44例连续两次血液灌流的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两次和观察组第一次血液灌流时均常规肝素化抗凝,观察组第二次采用低分... 目的探讨农药中毒患者第二次血液灌流时的抗凝方法,在保证抗凝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出血发生率。方法将44例连续两次血液灌流的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两次和观察组第一次血液灌流时均常规肝素化抗凝,观察组第二次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结合小剂量盐水持续稀释法无肝素灌流。比较两组治疗后凝血、出血情况和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无Ⅱ级以上凝血,观察组治疗后出血1例,对照组治疗后出血7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TP、APTT、T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LT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门、APTT、TT、PL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结合小剂量盐水持续稀释法无肝素灌流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抗凝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无肝素灌流 抗凝 出血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在血液灌流中的抗凝效果观察
4
作者 向远湘 林少容 李勇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1期1580-1582,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在血液灌流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6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共血液灌流148例次,随机分为三组,A组50例次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持续泵前滴注抗凝;B组50例次采用单纯低分子肝素抗凝;C组4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在血液灌流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6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共血液灌流148例次,随机分为三组,A组50例次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持续泵前滴注抗凝;B组50例次采用单纯低分子肝素抗凝;C组48例次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中观察患者出血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A、B、C三组治疗后PT[(15.10±0.83vs12.91±0.82)、(15.13±0.82vs12.51±0.81)、(20.11±1.78VS12.41±0.80)1、Aerr[(48.15±4.40VS37.59±2.86)、(46.53±4.12VS36.96±2.34)、(78.35±8.10VS34.58±2.26)]、TT[(28.30±1.90vs13.08±0.58)、(26.78±1.76VS13.20±0.60)、(55.69±3.94VS13.06±0.54)]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PLT也减少[(138.12±30.50VS168.38±36.68)、(136.78±30.12VS167.55±31.6)、(86.60±23.20VS164.55±32.10)]P〈0.05);但C组比A、B组变化更大(P〈0.05)。C组出血发生率25%(12/48),明显高于A、B组(P〈0.05)。B组I、Ⅱ级凝血发生率32%(16/5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在血液灌流时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抗凝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盐水 血液灌流 凝血 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