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α-算法的流程挖掘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睿 江铭虎 《软件导刊》 2008年第7期66-69,共4页
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中,业务流程的活动分析和流程再设计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复杂流程的建模是一个耗时且需专家参与的工作,作为"业务流程再造"的技术之一,流程挖掘是监控商务活动和提高业务流程建模效率的重要方法,... 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中,业务流程的活动分析和流程再设计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复杂流程的建模是一个耗时且需专家参与的工作,作为"业务流程再造"的技术之一,流程挖掘是监控商务活动和提高业务流程建模效率的重要方法,是目前新兴的建模研究领域。设计与实现了以α-算法为基础的图形化与可交互的流程挖掘系统,它的核心思想是运用企业中的信息系统流程日志构建流程模型,并对挖掘系统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串口 串口通信 串口扩展
下载PDF
理论转换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史料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殷鹏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1,共9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论述体系与近代史学转型中对“历史系统”的强调息息相关,而作为学科基础的史料整理也存在着系统性。同时,随着学科理论意识的不断转换,作为学科基础的“史料系统”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史料系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论述体系与近代史学转型中对“历史系统”的强调息息相关,而作为学科基础的史料整理也存在着系统性。同时,随着学科理论意识的不断转换,作为学科基础的“史料系统”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史料系统”并非“客观实在”,而是与学科发展趋势相伴随。由于学科的“当代性”,“史料系统”之间就会产生视差,因此,“什么是历史证据”本身便充满了理论性。同时,学科的“当代性”呼唤着批判性史料的出现,由此才能超越“纪念碑”式的历史,从而不断更新学科的整体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转换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史料系统 当代性
下载PDF
探讨清华大学本科生解读人文经典之取向--以“《红楼梦》导读”课程为例
3
作者 赖慧融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4,共7页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高校公共课重点任务之一,对以理工学科为主的大学尤其重要。除了在专业课导入人文思维外,更可经由人文经典公共课程引导学生反思探索,培养具备共感能力的文理兼备人才。本文以清华大学2019年春季班“《红楼梦》导读”...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高校公共课重点任务之一,对以理工学科为主的大学尤其重要。除了在专业课导入人文思维外,更可经由人文经典公共课程引导学生反思探索,培养具备共感能力的文理兼备人才。本文以清华大学2019年春季班“《红楼梦》导读”讨论课为考察对象,学生根据“演说荣国府”“宝黛初见”“刘姥姥进贾府”“元妃省亲”“黛玉葬花”“宝黛诉肺腑”“宝玉挨打”七个议题排序分组,初选名单中“宝黛初见”“演说荣国府”“宝玉挨打”三个议题反映出爱情议题炙手可热、世情议题不感兴趣﹑亲情议题讨论热烈等特殊现象,进而从议题的选择倾向与解读视角分析学生面对传统经典的价值取向,同时结合议题难易﹑授课模式,考核组成、学习动机等因素双向剖析,总结学生的选题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选题倾向性 情节解读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文通字顺的西周康王之诰命——大盂鼎铭文新释
4
作者 李守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0,共10页
大盂鼎铭是西周早期唯一接近三百字的完整长篇铭文,内容丰富,堪比《尚书》中的一篇周诰。周诰佶屈聱牙,向来难读。大盂鼎的文字释读问题基本上解决,铭文虽然大致可通,但其中有多处依旧不顺,学者多有争议。本文着眼全篇,从用字、构词、... 大盂鼎铭是西周早期唯一接近三百字的完整长篇铭文,内容丰富,堪比《尚书》中的一篇周诰。周诰佶屈聱牙,向来难读。大盂鼎的文字释读问题基本上解决,铭文虽然大致可通,但其中有多处依旧不顺,学者多有争议。本文着眼全篇,从用字、构词、句法、仪节等不同角度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已有观点进行审视取舍,提出己见,疏通全篇。文中区分了铭文中“在”与“才”古今用字的不同,补证“在”读为“载”与“士”;与小盂鼎仪节互证,确定了“妹辰有大服”的含义;从全篇着眼,读“二三正”为“二三政”,等等。重新释读的大盂鼎铭文文通字顺,略无佶屈聱牙之弊。传世周诰比西周金文难读的主要原因是传抄讹误,随着出土文献材料的增多,彼此相证,有望让西周文献逐渐回归文通字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盂鼎 西周 诰命仪节 虚词用字
下载PDF
永恒的时尚:走向爵士乐
5
作者 赵勇(译) 赵天舒(译) 《艺术广角》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爵士乐中的所有桀骜不驯的东西从一开始就被整合进严格的方案之中,屈服于一种商业要求,从而迅速失去了自己的锋芒。爵士乐的技巧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切分音则是对大众实行音乐宰制的技巧,它与其他技巧结合起来,形成种种标准化同时也是... 爵士乐中的所有桀骜不驯的东西从一开始就被整合进严格的方案之中,屈服于一种商业要求,从而迅速失去了自己的锋芒。爵士乐的技巧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切分音则是对大众实行音乐宰制的技巧,它与其他技巧结合起来,形成种种标准化同时也是伪个性化的组合。爵士乐迷由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组成:其一是专家或自认为自己是专家者,其二是聚集在这帮专家周围的追随者。前者捍卫着文化工业,实际上却贬低和出卖了文化;后者在寻找着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却是只会条件反射的“抖动虫”。爵士乐兴盛的根源及其垄断性在于其背后的经济力量,其目的是机械地再现一个退化的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爵士乐 时尚 大众文化 经济力量 爵士乐迷
下载PDF
清华简《祷辞》“白马”神与“女乘马”仪式考
6
作者 凌彤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1期59-68,157,158,共12页
“白马”在先秦时代,不仅是神人欲求的神异之物,也是鬼神意志的传递者,在两种身份的结合下,“白马”进入祝祷、占卜的话语中,拥有了成神的信仰根基。西周以来逐渐形成祭马以佐政驱灾的传统,“白马”又有沟通不同空间、不同部族的能力,... “白马”在先秦时代,不仅是神人欲求的神异之物,也是鬼神意志的传递者,在两种身份的结合下,“白马”进入祝祷、占卜的话语中,拥有了成神的信仰根基。西周以来逐渐形成祭马以佐政驱灾的传统,“白马”又有沟通不同空间、不同部族的能力,在楚国封君制度各封邑亟需扩充人口的背景下,楚人融合多重祭马、用马观念,塑造了“东方之白马”神,以求其昌盛人口、祛除灾害。在对白马神的祭告活动中,具有沟通婚姻功能的“女乘马”仪式也揭示了白马神的权能。《祷辞》凡享有“女乘马”仪式的神灵,都有婚嫁生育的权能,如“君夫、君妇”就是商周以来男女合祭制度与楚地两两相偶、阴阳相配神话体系相结合后形成的配偶神。通过“女乘马”的仪式,可以让这类在婚嫁生育、疾病灾害方面具有权能的神灵保佑此地人口繁衍昌盛,不受灾害侵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祷辞》 白马 配偶神 战国祷祀制度
下载PDF
“文学没有固定反对的对象”--格非长篇小说《望春风》访谈 被引量:31
7
作者 格非 林培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04,共10页
一、文学的乌托邦:“我不满足于空中楼阁的乌托邦建构” 林培源:格非老师您好!感谢您拨冗接受访谈。《望春风》是您继“江南三部曲”和《隐身衣》之后创作的长篇新作。小说自今年六月出版以来,围绕它而兴起的阅读和批评铺天盖地。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格非 文学 乌托邦 三部曲
下载PDF
重塑“讲故事”的传统--论格非长篇小说《望春风》的叙事 被引量:9
8
作者 林培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30,共8页
如果说《隐身衣》(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是“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如梦》《春尽江南》)之后的一曲余音,那么,小说家格非的新作《望春风》(译林出版社,2016年)则更像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二者所叙之事虽迥异,但... 如果说《隐身衣》(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是“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如梦》《春尽江南》)之后的一曲余音,那么,小说家格非的新作《望春风》(译林出版社,2016年)则更像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二者所叙之事虽迥异,但无论是小说的叙事技巧还是对社会现实的观照,皆有或隐或显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叙事技巧 格非 讲故事 人民文学出版社 传统 《人面桃花》 译林出版社
下载PDF
沙罗巴译师考述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启龙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2-68,共7页
关键词 《佛祖历代通载》 八思巴 《彰所知论》 帝师 秦州 天水市 汉译本 河西走廊 佛教史 汉藏史集
下载PDF
关于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的作年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明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关于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的写作年代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景元四年十月,二是甘露三年,三是景元二年。其中第一种说法影响最大,几为定论。经考证,阮籍此笺作于甘露五年四月。
关键词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景元四年 甘露五年
下载PDF
西夏文译本《炽盛光如来陀罗尼经》考释 被引量:9
11
作者 安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本文时俄藏西夏文《炽盛光如来陀罗尼经》刻本与抄本进行首次解读、对勘,并参照该经的俄藏汉文本对刻本的前后顺序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尝试从西夏文刻本与抄本所用译音字的不同判断二者翻译时间的先后。
关键词 炽盛光陀罗尼经 译音字 初译本 校译本
下载PDF
九叶派诗歌批评理论探源 被引量:4
12
作者 蓝棣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3,共13页
关键词 九叶派 诗歌批评 诗论 出发点 建构 探源
下载PDF
香港故事与女性经验的双重奏——周洁茹短篇小说新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培源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2期64-67,共4页
用"回归"来概括周洁茹和她的小说再恰切不过。1991年,中国的"新生代"女作家集体崭露头角的年代,1976年出生的周洁茹在《钟山》《山花》《人民文学》《收获》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作品。1996至1998年,周洁茹的创作呈"井喷"状态,她发... 用"回归"来概括周洁茹和她的小说再恰切不过。1991年,中国的"新生代"女作家集体崭露头角的年代,1976年出生的周洁茹在《钟山》《山花》《人民文学》《收获》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作品。1996至1998年,周洁茹的创作呈"井喷"状态,她发表的作品总计百余万字。对一个年轻写作者而言,如此成绩意味着,只要继续创作和发表,就能逐步奠定在文坛的"江湖地位"。然而周洁茹并没有循着这道轨迹走下去。1999年,成为专业作家的周洁茹开始写她的第一部长篇《小妖的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洁 小说新论 女性经验 小妖的网 “新生代” 《钟山》 专业作家 文学期刊 《人民文学》 《收获》
下载PDF
重返小说的神秘性——论格非长篇小说《月落荒寺》的叙事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培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新世纪以降,格非以"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1)和《望春风》等长篇小说构成"对整个中国社会的一种持续的思考",(2)《隐身衣》和《月落荒寺》(3)虽也嵌在这一"持续的思考"内部... 新世纪以降,格非以"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1)和《望春风》等长篇小说构成"对整个中国社会的一种持续的思考",(2)《隐身衣》和《月落荒寺》(3)虽也嵌在这一"持续的思考"内部,但就批判性、叙事风格或美学意蕴而言,它们均呈现出有别于前作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风文艺出版社 江南三部曲 上海文艺出版社 《隐身衣》 知识分子精神 格非 《收获》 小说叙事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中的三个“还有”--兼论共时材料中的语法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文山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61,共7页
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三个"还有",分别是短语结构"还有1"、连词"还有2"和副词"还有3"。三个词的基本形式相同,但句法位置和话语功能各异,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历时关系。对三个"... 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三个"还有",分别是短语结构"还有1"、连词"还有2"和副词"还有3"。三个词的基本形式相同,但句法位置和话语功能各异,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历时关系。对三个"还有"的描写有助于确定"还有2"和"还有3"的词汇地位和具体用法,而且从语法化的角度阐释三者的关系则有助于打破语法化研究一定要借助古代汉语材料的束缚,更好地揭示共时和历时现象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有 词汇化 语法化
下载PDF
从“世俗风物”到“死亡意识”——重读老舍《四世同堂》的叙事时空及“现实主义”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培源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7年第11期55-62,共8页
《四世同堂》问世至今,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2014年,《四世同堂》亡佚的英译稿在哈佛大学图书馆被发现,使得老舍的这部巨著再次走进公众视野[1]。既往的《四世同堂》研究多偏重爱国主题、民族国家意识,版本流传、翻译与回译等,对... 《四世同堂》问世至今,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2014年,《四世同堂》亡佚的英译稿在哈佛大学图书馆被发现,使得老舍的这部巨著再次走进公众视野[1]。既往的《四世同堂》研究多偏重爱国主题、民族国家意识,版本流传、翻译与回译等,对《四世同堂》的文本叙事则所涉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现实主义 叙事时空 死亡意识 老舍 哈佛大学图书馆 重读 世俗
下载PDF
圣与王:骆一禾、海子诗歌主体形象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西渡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1-49,共9页
骆一禾、海子心灵构造和诗歌境界的差异集中反映在他们诗中各自的主体形象中。"圣"代表了骆一禾诗歌的主体形象,它是骆一禾的诗歌抱负、人文关怀、人格理想的象征;"王"代表了海子的主体形象——海子的"王"... 骆一禾、海子心灵构造和诗歌境界的差异集中反映在他们诗中各自的主体形象中。"圣"代表了骆一禾诗歌的主体形象,它是骆一禾的诗歌抱负、人文关怀、人格理想的象征;"王"代表了海子的主体形象——海子的"王"与权力无关,他一心渴望成为的乃是"诗歌之王"。"圣"与"王"两个主体形象分别代表了两位诗人的心灵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一禾 海子 主体形象
下载PDF
卞之琳的新诗格律理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西渡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4期62-66,共5页
卞之琳是在格律新诗的创作和理论方面都有重大贡献的诗人。本文试图从卞之琳历年关于新诗格律的论述中总结出其新诗格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把它放在新诗格律理论探索的历史上给予评价。卞之琳的新诗格律理论既继承了闻一多、孙大雨新诗... 卞之琳是在格律新诗的创作和理论方面都有重大贡献的诗人。本文试图从卞之琳历年关于新诗格律的论述中总结出其新诗格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把它放在新诗格律理论探索的历史上给予评价。卞之琳的新诗格律理论既继承了闻一多、孙大雨新诗格律方案中以音尺(闻一多称“音尺”,卞之琳称“顿”,孙大雨称“音组”)为新诗节奏单元的核心意见,同时又扬弃了闻一多格律方案中的机械论因素和孙大雨的本质主义倾向,使这一方案更加符合现代汉语声韵和节奏的内在规律。卞之琳先生对新诗格律理论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区分了汉语诗歌的哼唱型节奏和说话型节奏,并首次阐明了这一区分的语言学依据。卞之琳认为,我国古典诗歌的节奏主要是哼唱型的,新诗则主要是说话型的。这一看法实际上从理论上分别了新诗和古典诗歌两种不同的节奏模式,同时肯定了说话型节奏作为自由诗和格律新诗共同的音乐(节奏)性质,为形成统一的新诗音乐性理论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新诗格律 新诗音乐性 哼唱型节奏 说话型节奏
下载PDF
(弘治)《吴江志》所见《全宋诗》未著录诗人辑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成晴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6-121,共6页
明莫旦所编纂的(弘治)《吴江志》中保存了数量可观的宋人关于江苏吴江胜迹的题咏,其中不见于《全宋诗》著录的两宋诗人共49人,佚诗64首。通过相关史料,可对其中18人的生平进行考证。
关键词 《吴江志》 《全宋诗》 未著录诗人 佚诗
下载PDF
《全元文》补遗12篇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成晴 《殷都学刊》 2014年第3期46-50,共5页
《全元文》的纂成,集中呈现出了元文的全貌。但由于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对传世文献参考不够赅备,致使一部分元文未被著录。通过一定文献的查考,可补《全元文》未收文12篇,其中已著录作者5人,未著录作者7人。同时,每篇文章后对作者生平及诗... 《全元文》的纂成,集中呈现出了元文的全貌。但由于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对传世文献参考不够赅备,致使一部分元文未被著录。通过一定文献的查考,可补《全元文》未收文12篇,其中已著录作者5人,未著录作者7人。同时,每篇文章后对作者生平及诗歌相关内容进行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元文》 佚文 补遗 诗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