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鳢与乌鳢杂交及回交子代生长和免疫指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超 吕子君 +1 位作者 曾运丁 邹记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7-471,共5页
为选育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的鳢,以乌鳢Channa argus(A)、斑鳢Channa maculate(M)和杂交鳢(乌鳢♂×斑鳢♀,MA)各自进行自交、反交和回交繁殖出的9种鳢为试验对象,养殖90 d后,比较了9种鳢的生长、免... 为选育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的鳢,以乌鳢Channa argus(A)、斑鳢Channa maculate(M)和杂交鳢(乌鳢♂×斑鳢♀,MA)各自进行自交、反交和回交繁殖出的9种鳢为试验对象,养殖90 d后,比较了9种鳢的生长、免疫和消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生长方面,斑鳢的自交组合(MM)存活率为82.33%,显著优于其他组合(P<0.05);杂交组合MA(斑鳢♀×乌鳢♂)和MM的总增重分别为8908、8732 g,明显高于其他组合;MA的特定生长率为0.84%/d,明显高于其他组合;乌鳢的自交组合(AA)、MM和杂交组合AM(乌鳢♀×斑鳢♂)的饵料系数分别为1.22、1.22、1.31,显著低于其他组合(P<0.05)。(2)在免疫方面,MA和AM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别为1.637 2、1.613 8 U/m L,高于其他组合;AA、AM和MA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为163.10、159.09、155.03 U/m L,高于其他组合;AA和MA的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为7.47、7.48 nmol/m L,低于其他组合;MA和MM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为443.99、410.45 U/L,高于其他组合;而溶菌酶(LZM)和羟自由基(hydroxy radicl)含量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考虑9种组合鳢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发现乌鳢与斑鳢杂交组优于其自交组,自交组优于杂交鳢的回交组和自交组,其中,最符合选育目标的是MA,适宜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斑鳢 杂交 生长 免疫
下载PDF
基于Cyt b标记研究尖鳍鲤在鲤形目鱼类中的系统发育地位 被引量:1
2
作者 姚东林 王超 +2 位作者 周爱国 谢少林 邹记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基于线粒体Cytb标记分析尖鳍鲤及其他28种鲤形目鱼类之间的遗传距离,并且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这29种鱼类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003~0.304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27.尖鳍鲤和三角鲤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3,几乎... 基于线粒体Cytb标记分析尖鳍鲤及其他28种鲤形目鱼类之间的遗传距离,并且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这29种鱼类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003~0.304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27.尖鳍鲤和三角鲤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3,几乎接近种内遗传距离的差异水平,显示两者在遗传上高度接近。从进化上看。尖鳍鲤位于鲤科的分支之中,与三角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两者以很高的支持率聚成姐妹分支(bp=95).然后再与锦鲤聚在一起(bp=100)。研究初步确定了尖鳍鲤在鲤形目中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B 分子系统学 尖鳍鲤 鲤科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染色体显带技术及其描绘研究(英文)
3
作者 周爱国 陈金涛 +3 位作者 谢少林 陈言峰 王超 邹记兴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属于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中国东南沿海暖水性礁栖的名贵海产经济鱼类。采用PHA活体注射结合秋水仙素培养,取点带石斑鱼全肾,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利用Alu I限制...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属于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中国东南沿海暖水性礁栖的名贵海产经济鱼类。采用PHA活体注射结合秋水仙素培养,取点带石斑鱼全肾,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利用Alu I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原位切口平移显带技术,在点带石斑鱼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诱导出带纹清晰、分散良好的多重带。结果显示,多数染色体显现出8—10条带纹,最少的一对染色体也有4条带纹,同源染色体带纹基本一致,在每对染色体上的数目及其分布具明显特征性且相对稳定,同时发现不同分裂相的同一号染色体上,特征带纹鲜明一致,带纹数目基本吻合,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然后用人X和Y染色体文库特异DNA为探针,对点带石斑鱼的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进行了描绘研究。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染色体组中测出了人X染色体特异DNA同源片段的3个保守同线群,分别在点带石斑鱼的第7、第13和第22号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杂交信号最近边距着丝粒的百分比距离分别大约为62.3%、43.4%及44.4%;人X染色质同源片段的大小约占点带石斑鱼基因组的4.63%。但用人Y染色体DNA描绘点带石斑鱼染色体时,没有检测出可见的同源片段。研究结果可以为从低等脊椎动物到人类性染色体的进化过程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限制性内切酶带 染色体描绘 人类性染色体特异DNA探针
下载PDF
白甲乌鳢和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桢璐 谢少林 +4 位作者 王超 姜文钊 范兰芬 邹记兴 周爱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8-210,共3页
为了比较白甲乌鳢和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试验测定了白甲乌鳢和乌鳢的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甲乌鳢肌肉中水分含量略高于乌鳢(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乌鳢(P... 为了比较白甲乌鳢和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试验测定了白甲乌鳢和乌鳢的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甲乌鳢肌肉中水分含量略高于乌鳢(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乌鳢(P〈0.05);白甲乌鳢血液中红细胞数、血栓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乌鳢(P〈0.05),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乌鳢(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乌鳢(P〈0.05);白甲乌鳢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血磷、血镁和血总钙含量显著高于乌鳢(P〈0.05),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和血糖含量显著低于乌鳢(P〈0.05)。说明白甲乌鳢与乌鳢相比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代谢水平、免疫机能等,但耐低氧能力、凝血能力、活动性低于乌鳢。因此,若要实行白甲乌鳢的大规模养殖,需要在养殖水环境和饲料方面做一定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甲乌鳢 乌鳢 肌肉营养成分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丝尾鳠与大宗淡水鱼网箱养殖模式比较研究
5
作者 冼昶华 蓝宗坚 +2 位作者 石忍耐 姚东林 邹记兴 《河北渔业》 2015年第4期24-27,共4页
比较研究了单养大宗淡水鱼、单养丝尾鳠及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四种高产无公害网箱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在规格相同的4个网箱(5m×4m×2.... 比较研究了单养大宗淡水鱼、单养丝尾鳠及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四种高产无公害网箱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在规格相同的4个网箱(5m×4m×2.5m)中分别投放相同重量的115kg鱼种,经过6个月养殖,产量上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模式最高,为1 683.9kg,其次是单养大宗淡水鱼1 640.7kg、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模式1 543.1kg,产量最低的是单养丝尾鳠模式997.9kg;经济效益上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效益最好,净利润为23 561.6元,其次是单养丝尾鳠16 753元、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模式10 259.48元,效益最差的是单养大宗淡水鱼模式8 529.04元。经过比较,效益最好的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471.23元/m3比单养大宗淡水鱼170.58元/m3的利润高出300.65元/m3。因此,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尾鳠 大宗淡水鱼 养殖模式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姚东林 邹青 +4 位作者 刘文斌 谢少林 周爱国 陈金涛 邹记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在水温为24~33℃的条件下,选取初始体质量为(71.1±1.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300尾,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由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配制的合生素,每次... 在水温为24~33℃的条件下,选取初始体质量为(71.1±1.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300尾,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由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配制的合生素,每次投饵量为鱼体质量的3.5%,养殖试验共进行92 d。结果表明:试验组草鱼平均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0.9%(P【0.05),饵料系数比对照组降低了8.9%(P【0.05);试验组草鱼的肠道微生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比对照组减少了9.4%(P【0.05),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则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1.6%和7.7%(P【0.05);试验组草鱼的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8.8%、36.8%和19.8%(P【0.05),肝胰脏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4.6%和21.3%(P【0.05),而淀粉酶活性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合生素 地衣芽孢杆菌 低聚木糖 增重率 肠道微生物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投喂赤子爱胜蚓对杂交鳢血液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姚东林 王超 +2 位作者 茅沈丽 陈金涛 邹记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6-250,共5页
以体质量为(72.51±1.46)g的杂交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hanna argus♂)为试验对象,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5.0%、7.5%、10.0%)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新鲜浆液配制的试验饲料进行投喂,养殖试验共进行1... 以体质量为(72.51±1.46)g的杂交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hanna argus♂)为试验对象,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5.0%、7.5%、10.0%)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新鲜浆液配制的试验饲料进行投喂,养殖试验共进行100 d,研究赤子爱胜蚓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杂交鳢血液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蚯蚓组杂交鳢的红细胞数(RBC)最多,且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红细胞数最少;杂交鳢的白细胞数量(WBC)随着蚯蚓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蚯蚓的各组杂交鳢血清总蛋白含量(TP)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血清溶菌酶(LZM)和酚氧化酶(PO)活性随着蚯蚓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0.0%蚯蚓组最高,且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随着蚯蚓添加量的增加出现波动,7.5%蚯蚓组3种酶活性均最高,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7.5%和10.0%赤子爱胜蚓的新鲜浆液,能提高杂交鳢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提高血清中的LZM、ACP、AKP、SOD和PO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杂交鳢 免疫指标 血细胞
下载PDF
珠江水系不同地理居群长臀鮠肉质品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谢少林 陈金涛 +4 位作者 王超 姚东林 周爱国 吕子君 邹记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4,共5页
通过对广西西江和广东佛山九江两水域中长臀鮠(cranoglanis bouderius)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以及肉质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西江长臀鮠和九江长臀鮠总氨基酸(TAA)分别为64.79%和72.17%,鲜味氨基酸(DAA)分别25.36... 通过对广西西江和广东佛山九江两水域中长臀鮠(cranoglanis bouderius)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以及肉质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西江长臀鮠和九江长臀鮠总氨基酸(TAA)分别为64.79%和72.17%,鲜味氨基酸(DAA)分别25.36%和28.27%,九江长臀鮠的TAA和DAA含量明显高于西江长臀,但对比二者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同总氨基酸的比值并无显著差异;从脂肪酸组成来看,西江长臀鮠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32.39%,大于九江长臀鮠的30.39%,而不饱和脂肪含量67.61%,小于九江长臀鮠的69.61%;西江长臀鮠的肌纤维直径和pH大于九江长臀,肌肉硬度、弹性、咀嚼力和回复性都小于九江长臀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臀鮠(Cranoglanis bouderius) 氨基酸 脂肪酸 肉质品质
下载PDF
九种交配组合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曾运丁 王超 +1 位作者 周爱国 邹记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2,共5页
对来源于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e)及杂交鳢作为亲鱼彼此之间的交配繁殖得到的九种组合鳢的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做了比较分析。其中G1—G9分别代表斑鳢(♀)×斑鳢(♂)、斑鳢(♀)×乌鳢(♂)、斑鳢(♀)×杂交鳢(... 对来源于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e)及杂交鳢作为亲鱼彼此之间的交配繁殖得到的九种组合鳢的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做了比较分析。其中G1—G9分别代表斑鳢(♀)×斑鳢(♂)、斑鳢(♀)×乌鳢(♂)、斑鳢(♀)×杂交鳢(♂)、乌鳢(♀)×斑鳢(♂)、乌鳢(♀)×乌鳢(♂)、乌鳢(♀)×杂交鳢(♂)、杂交鳢(♀)×斑鳢(♂)、杂交鳢(♀)×乌鳢(♂)、杂交鳢(♀)×杂交鳢(♂)。结果显示:从血液生理指标来看,红细胞计数(RBC)结果为G2>G4>G1>G5>G8>G9>G7>G6>G3,白细胞计数(WBC)结果为G2>G4>G5>G6>G1>G9>G3>G7>G8,血栓细胞计数(PLT)结果为G2>G1>G4>G5>G8>G9>G7>G6>G3,血细胞压积(HCT)的结果为G2>G1>G4>G5>G8>G9>G7>G3>G6,血红蛋白(HGB)的结果为G2>G1>G4>G5>G8>G9>G6>G7>G3,平均红细胞蛋白含量(MCH)的结果为G4>G5>G2>G1>G6>G8>G9>G7>G3,平均红细胞蛋白浓度(MCHC)的结果为G4>G5>G2>G1>G6>G8>G3>G9>G7,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无显著差异。从血液生化指标来看,总蛋白(TP)的大小为G5>G4>G2>G1>G6>G3>G7>G8>G9,谷草转氨酶(AST)的大小为G2>G4>G1>G5>G3>G6>G7>G8>G9,甘油三酯(TG)的大小为G5>G1>G2>G4>G3>G6>G7>G8>G9,胆固醇(CHOL)和谷丙转氨酶(ALT)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九种交配组合鳢的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可以看出,G2(斑鳢(♀)×乌鳢(♂))和G4(乌鳢(♀)×斑鳢(♂))相对于其他的组合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鳢(Channa) 血液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下载PDF
螺旋藻对海南长臀鮠抗氧化和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子君 陈平原 +3 位作者 李正光 向文洲 谢少林 邹记兴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4-27,共4页
试验旨在分析螺旋藻对长臀鮠血清和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选用450尾平均体重为(6.32±0.62)g的长臀鮠为试验对象,设置5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60 d... 试验旨在分析螺旋藻对长臀鮠血清和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选用450尾平均体重为(6.32±0.62)g的长臀鮠为试验对象,设置5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60 d。结果显示:添加螺旋藻对血清MDA的影响不显著;1%添加组的肝脏CAT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41.23%;2%添加组的肝脏SOD、血清CAT活力最高,分别提高了4.69%和36.94%;3%添加组的血清SOD和肝脏MDA水平最优,前者提高了78.15%,后者降低了71.38%;试验组血清TC和TG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其中2%组TC下降最多(29.23%);TG则以3%组下降最多(18.75%),2%组次之。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螺旋藻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抗氧化水平和调节脂代谢,以2%添加量作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海南长臀鮠 抗氧化 脂代谢
下载PDF
长臀性腺发育及其组织结构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金涛 谢少林 +4 位作者 王超 吕子君 姚东林 邹青 邹记兴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2,共5页
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和长期数据统计观察分析,对长臀精卵巢发育和周年变化特点以及其繁殖习性进行了探讨。依据精卵巢外形以及组织学特征,将长臀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其中Ⅰ期性腺只出现在一龄以内的个体,Ⅱ期性腺将持续一年左右时... 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和长期数据统计观察分析,对长臀精卵巢发育和周年变化特点以及其繁殖习性进行了探讨。依据精卵巢外形以及组织学特征,将长臀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其中Ⅰ期性腺只出现在一龄以内的个体,Ⅱ期性腺将持续一年左右时间,经过Ⅲ期、Ⅳ期约一年的发育,长臀进入Ⅴ期发育至成熟并首次产卵排精。性成熟个体精卵巢发育只有后五期。长臀约3龄达性成熟,繁殖期是4—6月,5月为繁殖高峰期。长臀个体性腺发育不同步,但为一次产卵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臀鮠 性腺发育 卵巢 精巢
下载PDF
养殖斑鳠的性腺发育及其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少林 房伟平 +2 位作者 陈金涛 王超 邹记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人工养殖斑鳠Mystus guttatus的性腺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养殖斑鳠2龄左右时达到性成熟,繁殖期为6—8月;卵巢发育为不同步型,同一期卵巢内存在多个时相的卵母细胞,繁殖期的卵巢性腺成熟系数(GSI)为...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人工养殖斑鳠Mystus guttatus的性腺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养殖斑鳠2龄左右时达到性成熟,繁殖期为6—8月;卵巢发育为不同步型,同一期卵巢内存在多个时相的卵母细胞,繁殖期的卵巢性腺成熟系数(GSI)为(1.28±0.12)%;精巢外形细长,内部发育良好,精子发育过程中的各阶段细胞形态清晰可见,繁殖期的精巢GSI为(0.11±0.04)%。研究表明,斑鳠个体性腺发育不同步,属于一次产卵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鳠 性腺发育 性腺成熟系数
下载PDF
不同水平的蚯蚓和蚓粪对改良鲫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永贺 邹青 +2 位作者 茅沈丽 程静 邹记兴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8-20,共3页
试验研究赤子爱胜蚓及其蚓粪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改良鲫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2.5%、5%7、.5%的鲜蚯蚓和添加2%、4%、6%的蚓粪,在网箱中饲养改良鲫100 d。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5%的鲜蚯蚓能显著提高改良鲫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 试验研究赤子爱胜蚓及其蚓粪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改良鲫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2.5%、5%7、.5%的鲜蚯蚓和添加2%、4%、6%的蚓粪,在网箱中饲养改良鲫100 d。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5%的鲜蚯蚓能显著提高改良鲫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总蛋白的含量(P<0.05);而添加4%的蚓粪能显著提高血清中总蛋白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5%的鲜蚯蚓或4%的蚓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改良鲫免疫能力。在提高免疫能力方面,添加5%的鲜蚯蚓优于添加4%的蚓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蚓粪 改良鲫 血液免疫指标
下载PDF
基于RAG2基因序列分析仿石鲈科鱼类及其相关种类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日深 周爱国 +2 位作者 陈金涛 邹青 邹记兴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1-660,共10页
为探讨仿石鲈科鱼类目前存在的分类争议问题,测定了仿石鲈科(Haemulidae),金线鱼科(Nemipteridae),眶棘鲈属(Scolopsis)等相关科属共33种鱼类RAG2基因部分序列,利用最大简约法(MP法)和贝叶斯分析法(BI法),并以黄鹦嘴鱼作为外类群构建分... 为探讨仿石鲈科鱼类目前存在的分类争议问题,测定了仿石鲈科(Haemulidae),金线鱼科(Nemipteridae),眶棘鲈属(Scolopsis)等相关科属共33种鱼类RAG2基因部分序列,利用最大简约法(MP法)和贝叶斯分析法(BI法),并以黄鹦嘴鱼作为外类群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3种鱼类共形成三大类群,其中仿石鲈科8个属聚成一类群,金线鱼属和眶棘鲈属的种类聚成另一类群,眶棘鲈属未能与仿石鲈科形成单系。同时,基于属间遗传距离比较,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的遗传距离比其与仿石鲈科各属的遗传距离要小得多,表明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支持眶棘鲈属隶属于金线鱼科的观点。此外,传统分类资料中归类于仿石鲈科的髭鲷属(Hapalogenys)也没有与仿石鲈科聚成单系,而是独自形成一支,位于进化树基部,显示出髭鲷属与仿石鲈科关系较远,与近年来认为髭鲷属应该从仿石鲈科中划分出去的结果一致。在仿石鲈科内部,少棘胡椒鲷属(Diagramma)中的少棘胡椒鲷与胡椒鲷属(Plectorhinchus)的种类关系很近。在进化树上,少棘胡椒鲷位于胡椒鲷属的内部,花尾胡椒鲷最先分化出来,位于该分支基部,支持少棘胡椒鲷归为胡椒鲷属,名称沿用原来的学名胡椒鲷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石鲈科 眶棘鲈属 髭鲷属 少棘胡椒鲷属 系统发育 重组激活基因
下载PDF
东山湾青石斑鱼线粒体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子君 陈金涛 +2 位作者 王超 谢少林 邹记兴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70-1276,共7页
为研究青石斑鱼种群遗传结构以实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验采用PCR技术对东山湾水域53尾青石斑鱼种群的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全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序列长度为956~1 230 bp,变异很大,这可能是由于5'端含有数目不等的重复序... 为研究青石斑鱼种群遗传结构以实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验采用PCR技术对东山湾水域53尾青石斑鱼种群的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全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序列长度为956~1 230 bp,变异很大,这可能是由于5'端含有数目不等的重复序列单元(repeat sequence unit,RSU)或者由于碱基的插入和缺失造成的。按照RSU数目的不同,把53个青石斑鱼样本分为3大类:2RSU类(占11.3%)、3RSU类(占77.4%)、4RSU类(占11.3%)。采用MEGA(version 3.0)和DnaSP(version 4.0)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3条序列的T、C、A和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33.4%、17.3%、35.4%和13.9%,共发现53种单倍型,包括179个多态位点,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9 7,单倍型多态性(Hd)为1.000,核苷酸多态性(π)值为0.017 2。研究表明,东山湾青石斑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石斑鱼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东山湾
下载PDF
投喂赤子爱胜蚓对杂交鳢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超 茅沈丽 +3 位作者 谢少林 周爱国 梁日深 邹记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31-135,F0002,共6页
以杂交鳢(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hanna maculata♀)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0、5%、7.5%、10%)的鲜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浆,研究赤子爱胜蚓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杂交鳢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周期为100 d。结... 以杂交鳢(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hanna maculata♀)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0、5%、7.5%、10%)的鲜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浆,研究赤子爱胜蚓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杂交鳢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周期为10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赤子爱胜蚓浆可提高杂交鳢幽门盲囊、前、中、后肠的肌层厚度,其中除杂交鳢幽门盲囊外,10%、7.5%蚯蚓添加组肠道肌层厚度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褶皱高度和宽度方面,10%蚯蚓添加组杂交鳢幽门盲囊和后肠明显高于对照组,7.5%蚯蚓添加组前、中肠明显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杂交鳢 肠道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尖鳍鲤的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东林 王超 +2 位作者 吕子君 陈金涛 邹记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31-134,共4页
使用常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尖鳍鲤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其水分含量为79.29(±1.54)%,粗蛋白含量为16.77(±0.31)%,粗脂肪含量为2.48(±0.11)%,粗灰分含量为1.54(±0.11)%。使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对尖... 使用常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尖鳍鲤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其水分含量为79.29(±1.54)%,粗蛋白含量为16.77(±0.31)%,粗脂肪含量为2.48(±0.11)%,粗灰分含量为1.54(±0.11)%。使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对尖鳍鲤的肌肉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各组分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重。结果表明,尖鳍鲤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F)8种,分别是2-己基-环丙烷辛酸、月桂酸、12-甲基十三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珠光脂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占总脂肪酸的40.4%,分别是9-十六烯酸、9-十八烯酸、11-十八烯酸和11-二十碳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别为9,12-十八碳二烯酸、11,14-二十碳二烯酸、α-亚麻酸、11,14,17-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DHA,占总脂肪酸比重的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鳍鲤 肌肉 营养成分 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S7核糖体蛋白基因部分序列的7种金线鱼属鱼类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日深 王超 +2 位作者 邹青 周爱国 邹记兴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6-513,共8页
测定了7种金线鱼属(Nemipterus)及2种锥齿鲷属(Pentapus)鱼类S7核糖体蛋白基因(S7基因)内含子1部分序列,以二线眶棘鲈(Scolopsis bilineatus)做为外类群初步探讨了其分子进化关系。测序所得S7部分序列为734-746 bp,序列比对后得到同源序... 测定了7种金线鱼属(Nemipterus)及2种锥齿鲷属(Pentapus)鱼类S7核糖体蛋白基因(S7基因)内含子1部分序列,以二线眶棘鲈(Scolopsis bilineatus)做为外类群初步探讨了其分子进化关系。测序所得S7部分序列为734-746 bp,序列比对后得到同源序列743 bp。其中保守位点386个,变异位点351个,简约性信息位点289个。A+T含量(54.1%)高于G+C含量(45.9%)。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出7种金线鱼的遗传距离为0.042-0.294。S7序列存在大量碱基插入与缺失,其中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与苏门答腊金线鱼(N.mesoprion)在第167、182、474、608、662 bp位置,金线鱼(N.virgatus)与印度洋金线鱼(N.bipunctatus)第227、332、401、604 bp的位置具有相同的碱基插入缺失特征,且具有种类特异性。最后利用最大似然法(ML)与贝叶斯分析(BI)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7种金线鱼聚在一起,其中日本金线鱼与苏门答腊金线鱼聚为一支,金线鱼、深水金线鱼和印度洋金线鱼聚成一支。结论认为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形态与分子证据,才能进一步明确金线鱼属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属 系统发育 S7核糖体蛋白基因
下载PDF
投喂赤子爱胜蚓对杂交鳢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超 茅沈丽 +3 位作者 周爱国 姚东林 陈金涛 邹记兴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4-218,共5页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5%、7.5%、10%)的鲜赤子爱胜蚓浆,研究赤子爱胜蚓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杂交鳢(乌鳢♂×斑鳢♀)多个组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添加蚯蚓组杂交鳢胃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5%、7.5%、10%)的鲜赤子爱胜蚓浆,研究赤子爱胜蚓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杂交鳢(乌鳢♂×斑鳢♀)多个组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添加蚯蚓组杂交鳢胃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7.5%蚯蚓组的杂交鳢淀粉酶活性最高。添加蚯蚓组的杂交鳢肝胰脏、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在杂交鳢肝胰脏和前、中肠中,胰蛋白酶活性随蚯蚓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0%蚯蚓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幽门盲囊中,7.5%蚯蚓组杂交鳢的胰蛋白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赤子爱胜对杂交鳢消化组织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影响不大。杂交鳢肝胰脏和中肠的脂肪酶活性随蚯蚓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肝胰脏脂肪酶活性7.5%、10%蚯蚓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肠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杂交鳢胃脂肪酶活性随蚯蚓的增加先升后降,5%、7.5%蚯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杂交鳢幽门盲囊的脂肪酶活性,7.5%蚯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赤子爱胜蚓 消化酶
下载PDF
5种石斑鱼核糖体DNA ITS1序列及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爱国 谢少林 +2 位作者 陈金涛 陈言峰 邹记兴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5,共9页
为了明确分布于中国海域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青石斑鱼(E.awoara)、巨石斑鱼(E.tauvina)、六带石斑鱼(E.sexfasciatus)和宝石石斑鱼(E.areolatus))等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作者采用PC... 为了明确分布于中国海域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青石斑鱼(E.awoara)、巨石斑鱼(E.tauvina)、六带石斑鱼(E.sexfasciatus)和宝石石斑鱼(E.areolatus))等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作者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测定了5种石斑鱼属鱼类的核糖体DNA ITS1序列,获得其ITS片段长度分别为537、536、535、528、532 bp。研究结果表明:5种石斑鱼r DNA ITS1序列的碱基组成趋势相似,A+T含量皆低于C+G含量,A+T含量最低为宝石石斑鱼(37.6%),最高为六带石斑鱼(41.5%);基于Kimura-2双参数模型计算得到上述石斑鱼种间遗传距离在0.0000-0.3002。基于MP法、ML法和NJ法构建的3种分子系统树表明,r DNA ITS1序列与形态呈同步进化关系,宝石石斑鱼与其他4种石斑鱼的亲缘关系较远,表明在所研究的物种中最早分化而出,而点带石斑鱼与青石斑鱼的亲缘关系最近,分化的时间最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Epinephelus) 核糖体DNA ITS1 分子系统进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