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中南平原土壤碘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宋泽峰 蔡奎 +3 位作者 冯星 栾文楼 陈凌云 王志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44-2151,共8页
对冀中南平原土壤碘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冀中南平原滨海盐土和沼泽土中碘含量最高,白洋淀湖泊沼泽相和沧州东部的滨海平原深层土壤碘含量较高,而太行山中段滹沱河冲积扇平原、漳河冲积扇平原深层土壤碘含量较低,... 对冀中南平原土壤碘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冀中南平原滨海盐土和沼泽土中碘含量最高,白洋淀湖泊沼泽相和沧州东部的滨海平原深层土壤碘含量较高,而太行山中段滹沱河冲积扇平原、漳河冲积扇平原深层土壤碘含量较低,显示沉积环境是控制土壤碘区域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土壤碘的分布特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自然因素为主,表层土壤碘受到较大的人为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平原 土壤类型 沉积环境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下载PDF
苏20区块下石盒子组盒8段及山西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凌云 孙永亮 陈林川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第18期159-159,共1页
苏20区块主要产气层为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第8段,其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长期倍受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争议。以岩心、岩屑与电测资料综合解释地质剖面为依据,对苏20区块下石盒子组盒8段及山西组划分出了自下而上两种沉积相类型:曲流河系、... 苏20区块主要产气层为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第8段,其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长期倍受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争议。以岩心、岩屑与电测资料综合解释地质剖面为依据,对苏20区块下石盒子组盒8段及山西组划分出了自下而上两种沉积相类型:曲流河系、辫状河系。在的微相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缓坡型辫状河与多河道低弯度曲流河两种沉积模式,认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主要为心滩和边滩叠置砂体,其次为河床滞留砂体。上述沉积相类型划分和沉积模式的建立为田苏20区块储集相带预测、储层评价以及大规模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20区块 西组 8段 流河 辫状河
原文传递
南八仙油气田储层流体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3
作者 孙永亮 陈凌云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第17期154-154,共1页
南八仙油气田油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储层识别率低。根据常规测井资料,利用中子—密度/声波时差重叠法、含氢指数法、测井气油比法、地层视电阻率绝对值法、电阻率侵入剖面法,结合试油试采资料,分析典型油气水层特征及低阻气层特征,能有效... 南八仙油气田油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储层识别率低。根据常规测井资料,利用中子—密度/声波时差重叠法、含氢指数法、测井气油比法、地层视电阻率绝对值法、电阻率侵入剖面法,结合试油试采资料,分析典型油气水层特征及低阻气层特征,能有效识别油气层,提高储层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八仙油气田 油气层 测井 电性特征 低阻气层
原文传递
数值试井在边界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焦煦 张泽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第14期65-66,共2页
数值试井作为一种新兴的试井解释技术,在油气藏复杂边界的形态描述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以国外某盆地的两口探井为例,通过对此油气藏测试资料综合分析评价,用数值试井解释方法,确定边界情况,验证地质构造结论,为该区块的勘探开发... 数值试井作为一种新兴的试井解释技术,在油气藏复杂边界的形态描述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以国外某盆地的两口探井为例,通过对此油气藏测试资料综合分析评价,用数值试井解释方法,确定边界情况,验证地质构造结论,为该区块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解释 数值试井 非对称边界
原文传递
表皮分解在试井解释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泽 焦煦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第1期166-166,共1页
试井解释的近井地带表皮系数,是评价油气井产能和完井效果的重要参数。然而利用产能测试压力曲线确定的表皮系数,是一个总表皮系数,不能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总表皮往往包含打开程度表皮系数、射孔密度表皮系数、泥浆污染表皮系数和高... 试井解释的近井地带表皮系数,是评价油气井产能和完井效果的重要参数。然而利用产能测试压力曲线确定的表皮系数,是一个总表皮系数,不能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总表皮往往包含打开程度表皮系数、射孔密度表皮系数、泥浆污染表皮系数和高速湍流表皮系数,总表皮包含的前三项表皮是人为造成的,定义为机械表皮,最后一个表皮是地层流体流动产生的,与产量相关定义为产量表皮。基于文献,对总表皮进行分解,有助于了解地层真实污染程度,采取合理解堵、增产措施,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井 表皮分解 总表皮系数 泥浆污染表皮 高速湍流表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