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68例基层医院急性肾衰竭患者病因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云生 王文龙 +10 位作者 程勇军 柯颖杰 戴再友 吴光华 张宝国 杨志海 张小乐 张近波 李传光 董志兵 张凌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寻找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降低ARF发病率,提高临床疗效,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2007年6月~2009年6月就诊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等4个基层医院的ARF患者为研究对象,归纳引起ARF的病因;将...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寻找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降低ARF发病率,提高临床疗效,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2007年6月~2009年6月就诊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等4个基层医院的ARF患者为研究对象,归纳引起ARF的病因;将其分为治愈组、好转组、无效组和死亡组,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初步筛查出危险因素,然后将初筛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做多因素分析,判别各因素对死亡危险度的影响。结果:(1)301224例住院患者中,ARF患者568例(占0.19%);其中男366例(占64.45%),女202例(占35.56%),男女之比1.8∶1。(2)568例ARF患者中,按照肾性、肾前性和肾后性分类方法,以肾性ARF最常见,共282例(占49.65%),肾前性ARF140例(占24.65%),肾后性ARF146例(占25.70%)。按照引起ARF的原因分类,肾实质损害和梗阻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2.89%和21.65%,其次是感染和药物因素,分别占11.97%和9.15%。(3)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高血钾及贫血是导致ARF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ARF发病率为0.19%,男性多于女性,除肾原性原因外,肾后梗阻、感染和药物性肾损害是最常见原因。MODS、贫血、高血钾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衰竭 病因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一种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沉渣足细胞分子nephrin及Podocalyxin检测方法
2
作者 朱斌 朱晓玲 +6 位作者 林宜 汤绚丽 朱彩凤 钟森 程晓霞 陈洪宇 王永钧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7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ELISA方法以尿AQP(Aquaporin)-2校正检测肾病综合征尿nephrin podocalyxin排泌,以帮助评估成人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病情。方法:入组71例经肾穿刺明确病理诊断的成人肾病综合征(NS)患者,包括20例增殖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49... 目的:探讨采用ELISA方法以尿AQP(Aquaporin)-2校正检测肾病综合征尿nephrin podocalyxin排泌,以帮助评估成人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病情。方法:入组71例经肾穿刺明确病理诊断的成人肾病综合征(NS)患者,包括20例增殖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49例非增殖的患者和2例淀粉样变性患者。22例FSGS患者(其中13例确定FSGS亚型诊断)。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尿nephrin,podocalyxin和AQP-2。以尿AQP2作为内参照校正尿nephrin(neph/AQP)和podocalyxin(PCX/AQP)。结果:尿neph/AQP和PCX/AQP正相关(R=0.616,P<0.001),正常人尿neph/AQP和PCX/AQP显著低于NS患者(P<0.05),增殖和非增殖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neph/AQP和PCX/AQ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GS患者尿neph/AQP和PCX/AQP中显著高于其他NS患者(P<0.05),在IgMN患者尿neph/AQP和PCX/AQP增加,肾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尿neph/AQP和PCX/AQP较少。对13例明确FSGS病理亚型诊断的患者尿neph/AQP和PCX/AQP进行评估,发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细胞型FSGS尿neph/AQP排泌最高,NOS型其次,顶端型再次,以脐部型最低。尿PCX/AQP则以细胞型FSGS排泌最高,NOS型其次,脐部型再次,顶端型最低。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FSGS的诊断,ROC曲线分析表明,当尿neph/AQP取临界值为0.165时其灵敏度为0.864,而特异性为0.603,尿PCX/AQP取临界值3.056时其灵敏度为0.773,特异性为0.672。结论:采用ELISA方法的以AQP-2作为内参检测成人肾病综合征尿足nephrin,podocalyxin较为简便。IgMN患者尿neph/AQP和PCX/AQP增高,肾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尿neph/AQP和PCX/AQP较低。FSGS患者尿neph/AQP和PCX/AQP高于其他肾病综合征患者,在FSGS亚型中以细胞型及NOS型稍高于其他亚型FSGS患者,该方法还有助于在临床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帮助诊断FS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NEPHRIN PODOCALYXIN AQUAPORIN-2 ELISA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胸痛、咳嗽、肾功能衰竭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再友 李云生 +1 位作者 吴光华 钱莹 《疑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咳嗽 2005年 持续性胀痛 淋巴结转移 软组织肿胀 呼吸困难 骨质破坏 胸部CT 胸膜增厚 高血压病 肺肿瘤 左胸痛 纵隔型 病史 呼吸科 患者 房颤
下载PDF
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在重症胰腺炎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莹 缪时星 +1 位作者 陈贞素 宋于康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147-2149,共3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动态监测在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SAP患者86例,均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或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模式给予CRRT,以入院顺位分为两组,单数43例患...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动态监测在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SAP患者86例,均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或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模式给予CRRT,以入院顺位分为两组,单数43例患者(观察组)动态监测PCT,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用药,双数43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均于4周后评价预后(治愈、明显好转、恶化或死亡)。同时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构成、抗生素累计消耗量(cDDDs)、住院费用、住ICU时间。结果观察组应用一种、二种、三种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分别为11.63%、72.09%和16.28%;对照组分别为4.65%、51.16%和44.19%(x^2=7.163,P<0.05)。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DDs少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CRRT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4周后,观察组28 d存活率为76.74%;对照组28 d存活率为79.07%(x^2=0.916,P>0.05)。结论 SAP患者CRRT中进行PCT监测,并根据PCT水平指导治疗可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减少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重症胰腺炎 CRRT 指导价值
下载PDF
补肾固精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郝世军 谢卓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747-749,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固精法联合低分子肝肾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强的松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固精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 目的:探讨补肾固精法联合低分子肝肾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强的松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固精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50%,对照组有效率6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Ridit=19.356,P=0.000);治疗后,观察组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及总胆固醇(TC)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下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固精法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可以改善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机体代谢水平,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对肾脏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固精法 低分子肝素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尿毒症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纠正后无需rHuEPO维持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戴再友 王文龙 +1 位作者 钟森 李云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57-158,共2页
肾性贫血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贫血不仅促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而且是影响住院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贫血治疗达标是提高透析患者预后的关键,相反,血红蛋白持续低于目标值以及在目标值以下小... 肾性贫血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贫血不仅促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而且是影响住院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贫血治疗达标是提高透析患者预后的关键,相反,血红蛋白持续低于目标值以及在目标值以下小波动与血透患者住院率、死亡率增高显著相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RHUEPO 尿毒症透析 目标值 住院率 贫血治疗 血透患者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维持性透析
下载PDF
急性肾衰竭肾活检11例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戴再友 李云生 +1 位作者 林曦 吴光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肾衰竭肾 活检 诊断 并发症 适应证
下载PDF
38例肾活检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光华 李云生 +2 位作者 程勇军 杨建平 林曦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103-103,共1页
关键词 肾活检 病理分析 肾疾病 预后 诊断
下载PDF
海洛因致横纹肌溶解症及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9
作者 戴再友 李云生 程勇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5期451-453,共3页
关键词 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 海洛因中毒 急性肾衰竭 文献复习 临床特点 静脉注射海洛因 诊治 2009年
下载PDF
膜性肾病患者HP感染情况及中医证候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文龙 李云生 +6 位作者 程勇军 柯颖杰 郝世军 戴再友 吴光华 王卫军 吴忠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9期790-792,共3页
目的:调查膜性肾病(MN)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发生率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选取我院M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方法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比较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中医证候的差异。结果:(1)82... 目的:调查膜性肾病(MN)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发生率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选取我院M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方法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比较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中医证候的差异。结果:(1)82例MN患者中61例存在HP感染,感染率为74.39%。(2)两组本虚证中的脾肾阳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P感染组湿热证比例(52.46%)显著高于非HP感染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瘀血证比例(18.03%)显著低于非HP感染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患者具有较高的HP感染率,无论是否伴有HP感染,MN的中医证候仍以本虚证为主,但伴有HP感染者的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不伴HP感染者标实证以瘀血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幽门螺杆菌 感染 中医证候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肾脏损害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再友 李云生 吴光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1004-1005,共2页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肾脏损害 病理分析 临床 肾活检
下载PDF
个案管理在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再友 赵李晋 +2 位作者 钟森 蔡莎莎 李云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904-905,共2页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治疗。对于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的治疗,不仅是减轻症状,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延长寿命及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对于治疗信息、心理支持及照...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治疗。对于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的治疗,不仅是减轻症状,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延长寿命及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对于治疗信息、心理支持及照护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而相关信息的获取直接影响患者对诊疗决策和治疗的依从性[1],并最终影响其病情的进展。个案管理模式能满足慢性肾脏病患者对于信息获取、心理支持的长期需求,为患者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照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个案管理模式 个案管理 非透析
下载PDF
肾活检在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云生 戴再友 +1 位作者 林曦 吴光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年第3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肾衰竭 肾活检 文献分析 临床综合征 病因诊断 早期诊断 ARF 病理资料
下载PDF
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与日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尿毒症危重患者疗效及成本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戴再友 钟森 +1 位作者 蔡莎莎 李云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7期639-641,共3页
尿毒症危重患者,指除肾功能衰竭外合并一个以上脏器功能损伤或衰竭,如合并心衰、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消化道出血等,这类患者病情复杂,心血管系统情况不稳定,常规血液透析容易出现严重的低血压而终止透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 尿毒症危重患者,指除肾功能衰竭外合并一个以上脏器功能损伤或衰竭,如合并心衰、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消化道出血等,这类患者病情复杂,心血管系统情况不稳定,常规血液透析容易出现严重的低血压而终止透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抢救此类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降低病死率,但因其费用昂贵、设备人力投入高等,限制了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 日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下载PDF
78例IgA肾病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云生 戴再友 +1 位作者 林曦 吴光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78例经肾活检诊断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病程、血压、肾功能、血脂等)及病理改变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78例IgA肾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血管病变者占46.2%,其中轻度占32.1%,中度占10.3%...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78例经肾活检诊断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病程、血压、肾功能、血脂等)及病理改变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78例IgA肾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血管病变者占46.2%,其中轻度占32.1%,中度占10.3%,重度占3.8%。重度血管病变组较无、轻度血管病变组临床病情加重,表现为血压更高、血肌酐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多、病理分级加重等。结论:在IgA肾病中血管病变与血压、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等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相平行,能反应病变的程度,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病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管病变 病理 临床资料分析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降钙素原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莹 缪时星 +1 位作者 陈贞素 宋于康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rv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随着对SAP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方案逐渐发展为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患者的死亡率逐渐降低,但目前国内报道仍维持在20~30%左右。全身性炎症反应综... 重症急性胰腺炎(serv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随着对SAP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方案逐渐发展为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患者的死亡率逐渐降低,但目前国内报道仍维持在20~30%左右。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继而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50%SAP患者的死亡发生在起病2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降钙素原 预后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柯颖杰 林曦 +3 位作者 吴光华 李云生 程勇军 戴再友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观察CTGF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以10例肾小球微小病变型(MCD)作为对照,选择原发性IgAN42例,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中CTGF、转化生长因... 目的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观察CTGF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以10例肾小球微小病变型(MCD)作为对照,选择原发性IgAN42例,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中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将CTGF、TGF-β1、α-SMA的表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患者血肌酐(Sc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CTGF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一些肾间质细胞胞浆,CTGF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成正比。CTGF与TGF-β1、α-SMA的表达量成正相关,与患者Scr升高水平成正比。结论随着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CTGF蛋白质分子、TGF-β1、α-SM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CTGF作为TGF-β1的下游因子,可能通过促进间质肌成纤维细胞(MyoF)的形成而参与间质纤维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肾间质纤维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IGA肾病 肾小管间质 Α-SMA CTGF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饮食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桂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1期1339-1340,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饮食 护理
下载PDF
73例IgA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再友 李云生 +1 位作者 林曦 吴光华 《中原医刊》 2006年第8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IGA肾病 病理分析 临床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肾小球系膜区 免疫球蛋白 肾小球硬化 终末期肾衰 免疫荧光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莹 郑丹 柯颖杰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2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肾病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肾病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ys-C)、尿蛋白(UP)/尿肌酐(UCr)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DBP、SBP、SCr、Cys-C、UP/UC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血压,改善肾功能指标,且用药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缬沙坦 高血压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