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磷汀对血液恶性肿瘤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化疗期间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君宾 刘泰然 +1 位作者 叶海虹 杨云芳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20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氨磷汀对血液恶性肿瘤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化疗期间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行化疗治疗的血液恶性肿瘤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化疗前是否使用氨磷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给... 目的探讨氨磷汀对血液恶性肿瘤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化疗期间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行化疗治疗的血液恶性肿瘤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化疗前是否使用氨磷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于化疗前半小时静脉滴注氨磷汀,分别于化疗前,化疗3、30天后检测两组TBi 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两组自身化疗30天后的骨髓抑制程度,并观察其他部位的不良反应。结果化疗3天后两组肝功能指标与化疗前相比均升高,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化疗30天后两组TBi L、ALT、AS T水平与化疗3天后相比均降低,且两组各指标接近;化疗30天后观察组骨髓抑制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心脏、神经系统、消化道、肾脏等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结论化疗前使用氨磷汀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肝脏起保护作用,降低骨髓抑制程度,提高化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血液恶性肿瘤 病毒性肝炎 化疗细胞保护剂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1个家系32例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2
作者 陈国富 李嘉根 +2 位作者 屈海鸥 王常标 叶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 :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 1 1个家系 3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治疗、随访结果 ,分别记录肿瘤发病部位、病理结果等一般情况。结果 :1 1个家系中共有恶性肿瘤 43例 61个肿瘤 ,其中... 目的 :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 1 1个家系 3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治疗、随访结果 ,分别记录肿瘤发病部位、病理结果等一般情况。结果 :1 1个家系中共有恶性肿瘤 43例 61个肿瘤 ,其中大肠癌 32例 39个肿瘤。 32例中至今共发生异时多原发恶性肿瘤 1 2例 ,占 37 5 % ,其中异时多原发大肠癌 5例 ,占 1 5 6 %。通过先证者对其本人及一级亲属进行随诊检查共发现各类恶性肿瘤 2 8个 ,其中 2 0个 (67 7% )为无明显临床症状者。结论 :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本病具有发病年龄早 ,好发于近侧结肠 ,易患异时或同时多原发癌及大肠外恶性肿瘤。在诊治中要作详细病史调查 ,除对先证者进行治疗和随访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非息肉病性 大肠癌 家系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赛君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5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内容包括人院宣教配合心理指导,术前常规宣教,手术日个别指导宣教,手术后1周内教育...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5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内容包括人院宣教配合心理指导,术前常规宣教,手术日个别指导宣教,手术后1周内教育,造口患者的心理重建,特殊问题的重点宣教和出院宣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前后卫生知识宣教。人院第1天和手术后6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体力状态评价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体力状态卡氏评分(KPS)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东部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对照组干预前后KPSQ、ECOG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组在干预后生存质量总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对照组干预前后总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结直肠癌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效果比较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常标 陈国富 王群飞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1198-1199,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种术式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78%与82%)、远处转移率(5%与2%)、复发率(5%与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种术式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78%与82%)、远处转移率(5%与2%)、复发率(5%与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23、0.12,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和体力状况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根治术远期疗效较好,但保乳术在外观上有优势,值得临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保乳根治术 乳腺肿瘤
原文传递
麦默通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敏江 王常标 陈赛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23期3269-3270,共2页
目的 探讨麦默通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60例采用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SCM23型,11G旋切刀微创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常规手术治疗.观察切口长度、术中... 目的 探讨麦默通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60例采用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SCM23型,11G旋切刀微创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常规手术治疗.观察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 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肿块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再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默通微创手术 乳腺良性肿块
原文传递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咽喉癌放疗后颈部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瞿美君 王卫青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18期1691-1692,共2页
目的:观察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咽喉癌放疗后颈部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咽喉癌放疗后颈部皮肤损害Ⅱ级以上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先用5%聚维酮碘对创面进行常规外科消毒,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内渗液,无菌剪刀剪... 目的:观察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咽喉癌放疗后颈部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咽喉癌放疗后颈部皮肤损害Ⅱ级以上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先用5%聚维酮碘对创面进行常规外科消毒,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内渗液,无菌剪刀剪去破溃水疱的表皮,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再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创面,5%聚维酮碘进行常规外科消毒。试验组将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粉末均匀撒布于皮肤创面;对照组将莫匹罗星软膏均匀涂抹于皮肤创面。最后用单层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再覆盖消毒纱布,以胶带或绷带固定,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化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33)。试验组化疗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33.72±4.12)d、(40.49±5.13)d、(2.63±0.27)万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8±4.56)d、(43.35±5.40)d、(2.86±0.32)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咽喉癌放疗后颈部皮肤损伤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继续接受放疗、减少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 咽喉癌 放疗 皮肤损伤 护理
原文传递
腰麻术后卧位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卡娜 卢伟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1-41,共1页
目的探讨腰麻术后最佳的卧位。方法 2008年8月至2008月12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将200例腰麻术后病人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只需垫枕卧位4h,病人有尿意即协助床边排尿,对照组按教科书规定严格去枕平... 目的探讨腰麻术后最佳的卧位。方法 2008年8月至2008月12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将200例腰麻术后病人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只需垫枕卧位4h,病人有尿意即协助床边排尿,对照组按教科书规定严格去枕平卧位4~6h,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人的舒适程度。结果两组病人的头痛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尿潴留发生率,病人的不舒适感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腰麻无反复穿刺情况下,术后无须绝对去枕平卧位4~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卧位 护理
原文传递
两种PICC送管方法对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8
作者 卢伟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9-59,共1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sup>[1]</sup>。该项技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sup>[2]</sup>。因成本高目前临床上仅用于各种需长期输液的病人和使用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sup>[1]</sup>。该项技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sup>[2]</sup>。因成本高目前临床上仅用于各种需长期输液的病人和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毒性药物的病人,它为病人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通道,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收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成功率 输液通道 外周静脉穿刺 刺激性强 护理工作效率 技术安全 毒性药物 上腔静脉 肘正中静脉 穿刺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