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心理学》教学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长瑾 谢晓丹 舒丹 《医学与社会》 201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中结合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性强,受益面广,实践证明切实可行。
关键词 医学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
下载PDF
导师制在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效用和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施秀剑 蒋索 赵翔 《科技信息》 2012年第19期4-4,8,共2页
目的:考察导师制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档案法调查导师制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成效和机制,采用访谈法分别访谈了3名成功导师和4名成功导生。结果:(1)41.0%的导生表示对导师制满意;(2)导师制对本科... 目的:考察导师制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档案法调查导师制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成效和机制,采用访谈法分别访谈了3名成功导师和4名成功导生。结果:(1)41.0%的导生表示对导师制满意;(2)导师制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课题的申报,课题的实施,专业论文的撰写;(3)导师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主要通过小组会议、个别谈话等方来开展;(4)成功导生对科研的积极性比普通学生高,而且能够有效地利用导师资源;(5)成功导师与普通导师更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指导的针对性更强,经验更丰富。结论:导师制对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的效果明显,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制 医学院校 本科生 科研能力 效用 评价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的研发与应用
3
作者 徐晨怡 陈莉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介绍了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的作用、研发思路与论坛功能结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指出该网络论坛实现了"一人求助,多人帮助,网上网下互动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
关键词 心理互助 网络论坛 大学生 网络教学平台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被引量:21
4
作者 胡存明 李长瑾 《医学与社会》 2010年第11期89-90,93,共3页
目的:探究抑郁和焦虑情绪对网络行为的影响,为管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供参考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温州医学院32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12份,... 目的:探究抑郁和焦虑情绪对网络行为的影响,为管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供参考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温州医学院32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12份,网络成瘾检出率为35.3%,焦虑检出率为16.3%,抑郁检出率为14.1%。抑郁、焦虑和网络行为在不同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网络行为与抑郁、焦虑存在线性关系,并且网络行为的得分与抑郁、焦虑的得分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即抑郁、焦虑的得分高的学生网络行为的得分也高。结论:抑郁和焦虑情绪对网络行为会产生影响,缓解学生过度使用网络可以从调节抑郁焦虑情绪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网络行为 大学生
下载PDF
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以温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晓丹 吕栋晓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06-408,F0003,共4页
创业是一种积极的就业形式,其过程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创造就业机会的过程,也是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过程。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有巨大的创业潜力,最有可能成为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意识 温州地区
下载PDF
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新生社会支持领悟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宣贤 李海哲 李长瑾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40-43,109,共4页
目的:探究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新生社会支持领悟的影响及其效果的持续性。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213名大一新生,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04名,对照组109名,实验组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对照组不进行素质拓展训练,采用领悟社会支... 目的:探究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新生社会支持领悟的影响及其效果的持续性。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213名大一新生,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04名,对照组109名,实验组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对照组不进行素质拓展训练,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前测、后测及追踪调查。结果:1.素质拓展训练能改善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领悟能力。2.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新生社会支持领悟能力的改善无持续效果。结论:高校可以通过大范围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获得的社会支持的信念,进而缓冲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素质拓展训练 领悟社会支持
下载PDF
温州老年人抑郁障碍影响因素及求医方式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叶敏捷 钟善钊 +2 位作者 林春燕 叶素贞 陈策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老年人抑郁障碍的患病率、相关影响因素及求医方式,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老年抑郁量表(GDS)对从温州市分层随机抽取的1 937名≥60周岁城乡老年居民进行抑郁障碍筛查,对筛查阳性的514例和随...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老年人抑郁障碍的患病率、相关影响因素及求医方式,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老年抑郁量表(GDS)对从温州市分层随机抽取的1 937名≥60周岁城乡老年居民进行抑郁障碍筛查,对筛查阳性的514例和随机抽取的447名筛查阴性的老年人进行DSM-IV-TR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SCID-I)评定,并对其中确诊的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求医方式调查。结果 514例筛查阳性老年人中检出81例抑郁障碍患者,447名筛查阴性老年人中检出7例抑郁障碍患者,调整患病率为5.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80岁、有慢性躯体疾病和慢性躯体疼痛是温州市老年人抑郁障碍患病的危险因素,在婚和生命质量总分>21分是温州市老年人抑郁障碍患病的保护因素;居于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求医方式前3位的依次为综合医院普通内科门诊(38.64%)、综合医院住院(26.14%)、社区的药房(18.18%),到精神专科医疗单位的总求医率仅为2.27%。结论温州市老年人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较高,且正确求医率极低;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疾病、慢性躯体疼痛和生命质量是温州市老年人抑郁障碍患病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调整患病率 老年人 影响因素 求医方式
原文传递
川芎茶调散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舒丹 何金彩 陈江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94-2497,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茶调散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小鼠多巴胺(DA)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抗氧化角度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5月龄的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川芎茶调散高、中... 目的:研究川芎茶调散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小鼠多巴胺(DA)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抗氧化角度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5月龄的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川芎茶调散高、中、低(75,50,25g·kg^-1生药量)3个剂量组、模型组。每组8只动物。观察爬杆实验测试行为学改变,HPLC检测小鼠纹状体中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小鼠黑质中TH阳性细胞数,荧光比色检测黑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高、中、低剂量川芎茶调散对帕金森氏病(PD)小鼠的行为损害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0.01);川芎茶调散高剂量组小鼠纹状体中DA含量及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川芎茶调散中、高剂量组相对于模型组,SOD活力显著增高(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可明显改善MPTP所致的小鼠PD模型的运动障碍,同时能对MPTP引起的DA神经元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川芎茶调散对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散 帕金森氏病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多巴胺 酪胺酸羟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团体辅导对托养儿童社会交往的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长瑾 黄玮静 林宣贤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1-682,共2页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托养儿童社会交往的干预效果,为改善托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某中学初一学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团体辅导。采用儿童孤独量表与儿童社交焦虑量表,于团体...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托养儿童社会交往的干预效果,为改善托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某中学初一学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团体辅导。采用儿童孤独量表与儿童社交焦虑量表,于团体辅导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测评。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孤独感得分和社交焦虑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孤独感得分和社交焦虑得分明显下降,且与前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照组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前、后测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团体辅导对托养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养家庭照护 社会适应 团体处理 干预性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