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杂交法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前因子mRNA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宗明 惠延年 +4 位作者 瞿佳 王雨生 马吉献 韩泉洪 杜红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3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 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RPE)在炎性介质刺激下炎前因子 m RNA的表达 .方法 培养的人 RPE经IL - 1β ( 10μg· L- 1 )和脂多糖 ( 1m g· L- 1 )的刺激后 ,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 ,检测 RPE炎前因子I... 目的 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RPE)在炎性介质刺激下炎前因子 m RNA的表达 .方法 培养的人 RPE经IL - 1β ( 10μg· L- 1 )和脂多糖 ( 1m g· L- 1 )的刺激后 ,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 ,检测 RPE炎前因子IL - 1β,IL - 6,IL - 8和 TNF-α m RNA表达 .杂交结果使用图像分析法进行比较 .结果 原位杂交显示 RPE细胞质中均呈现浓淡不一的淡蓝色着色 ,胞核不着色 .其中 IL - 6m RNA在脂多糖刺激下染色较浅 ,增加脂多糖的剂量不能提高其表达 .图像分析显示在 IL - 1β ( 10μg· L- 1 )和脂多糖 ( 1m g· L- 1 )刺激下 ,RPE表达 IL - 6m RNA的吸光度分别为 10 8± 18和3 5± 14 ,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结论 在 IL - 1β和脂多糖刺激下 ,人 RPE可以表达炎前因子 IL - 1β,IL - 6,IL - 8和 TNF-α的 m RN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细胞 视网膜 原位杂交 炎前因子 mRNA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IL-6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宗明 惠延年 +4 位作者 瞿佳 王雨生 马吉献 韩泉洪 杜红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IL-6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IL-6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的人RPE经IL-1β(10μg/L)刺激及地塞米松作用后,采用ELASA、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培养的人RPEIL-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用IL-1β... 目的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IL-6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IL-6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的人RPE经IL-1β(10μg/L)刺激及地塞米松作用后,采用ELASA、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培养的人RPEIL-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用IL-1β刺激后8h,RPE细胞表达的IL-6约为2000ng/L·106细胞;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IL-6蛋白的产生(200ng/L·106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表达的IL-6在RPE细胞胞浆中呈浓淡不一的棕黄色,地塞米松作用组染色较浅。原位杂交表明,IL-6mRNA在RPE细胞胞浆中的表达呈浓淡不一的紫蓝色,地塞米松作用组染色与对照组相同。图像分析显示,二者的吸光度(A)值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IL-1β刺激下,人RPE细胞可表达IL-6的mRNA及其蛋白,地塞米松能有效地抑制RPE细胞中IL-6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细胞 视网膜 地塞米松 IL-6
下载PDF
道诺霉素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前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宗明 惠延年 +4 位作者 瞿佳 王雨生 马吉献 康军 司艳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2期2034-2037,共4页
目的 观察道诺霉素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细胞(RPE)炎前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培养的人 RPE经 IL- 1β(10μg· L- 1 )刺激以及不同浓度的道诺霉素作用后 ,用EL ISA、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 ,检测培养的人 RPE炎前因子 m RNA和... 目的 观察道诺霉素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细胞(RPE)炎前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培养的人 RPE经 IL- 1β(10μg· L- 1 )刺激以及不同浓度的道诺霉素作用后 ,用EL ISA、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 ,检测培养的人 RPE炎前因子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结果  EL ISA显示对照组培养 RPE在 IL- 1β刺激 8h后 ,上清中 IL- 6与 IL- 8分别为2 0 0 0 pg· m L- 1· 10 - 6 cells和 5 0 0 0 pg· m L- 1· 10 - 6 cells.使用 10 0 μg·L- 1 道诺霉素作用于培养的 RPE后 IL- 6与 IL-8分别为 180 pg· m L- 1 · 10 - 6 cells (P <0 .0 1)和 32 0pg· m L- 1· 10 - 6 cells(P<0 .0 1)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亦显示不同浓度道诺霉素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 RPE内炎前因子蛋白质与 m RNA的表达 .结论 道诺霉素能有效地抑制 IL -1β诱导的培养的 RPE IL - 6和 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细胞学 视网膜 柔红霉素 炎前因子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候特征研究——603例多中心临床研究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段俊国 廖品正 +11 位作者 吴烈 吴艳乔 王育良 李毓敏 刘晓玲 邱波 余杨桂 阴正勤 樊映川 叶河江 路雪婧 张富文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通过收集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患者病证信息,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数据库,研究DR证候特征,明确DR证候及病症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为核心兼顾糖尿病肾损害,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计算... 目的 通过收集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患者病证信息,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数据库,研究DR证候特征,明确DR证候及病症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为核心兼顾糖尿病肾损害,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计算机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手段,开展了DR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中医证候特征及其规律的探索性临床研究,通过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建立SQL远程数据管理系统的方法,建立了DR病证信息数据库,并对收集到的603例患者病证信息数据进行数据诊断,核查数据无误后采用聚类、相关、logistic回归等Data Mining技术进行统计,研究了DR的证候特征、证候演变规律、风险因子及其影响因素.结论 ①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是DR基本证候特点;②气阴两虚始终贯穿于病变发展的全过程,是DR的基本病机,为致病之本;③气阴两虚,气虚渐重,燥热愈盛,内寒更著,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是DR的主要证候演变规律;④阳虚是影响DR病情进展的关键证候因素;⑤因虚致瘀、因虚致郁,血瘀肝郁是DR重要兼证;⑥DR为多因素致病,阳虚证、糖尿病病程、糖尿病控制、高血压、尿蛋白排泄率以及生存质量是DR的重要风险因子;⑦中医症状与DR生存质量明显相关,中医症状越重,生存质量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证候特征 多中心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经球结膜下球后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伟邦 陈建宏 +1 位作者 潘伟华 高春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经球结膜下球后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3只眼均采用了经球结膜下球后麻醉的方法。结果所有303只眼注射麻药1分钟后均达到止痛效果,无须眼球加压按摩,术中未做追加用药,术眼安静,无疼痛感,眼球制动(除个别有轻微眼球转动,... 目的探讨经球结膜下球后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3只眼均采用了经球结膜下球后麻醉的方法。结果所有303只眼注射麻药1分钟后均达到止痛效果,无须眼球加压按摩,术中未做追加用药,术眼安静,无疼痛感,眼球制动(除个别有轻微眼球转动,不影响继续手术操作),眼压维持正常,手术较安全。结论经球结膜下球后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副作用小,麻醉显效快速,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结膜 球后麻醉 内眼手术
下载PDF
近视眼为何“越防越多”——眼科专家聚焦近视眼防治难 被引量:2
6
作者 褚仁远 瞿佳 黄薏 《大众医学》 2007年第6期16-19,共4页
目前,我国共有4亿多近视眼患者。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居世界第二,人数居世界第一,且渐趋低龄化。以我国共13亿人口计,约每4个人中,就有1个是近视眼。面对如此惊人的数据,我们很疑惑:从眼保健操的多年推广,到用眼卫生知识的... 目前,我国共有4亿多近视眼患者。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居世界第二,人数居世界第一,且渐趋低龄化。以我国共13亿人口计,约每4个人中,就有1个是近视眼。面对如此惊人的数据,我们很疑惑:从眼保健操的多年推广,到用眼卫生知识的反复宣传,国家对近视眼的防治可谓不遗余力,为什么我国近视眼的人数还在与日俱增呢?近视是无法避免的吗?如何才能远离近视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眼患者 眼科专家 防治 聚焦 用眼卫生知识 青少年近视 眼保健操 发生率
原文传递
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长效气体填充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娅萍 薛安全 +2 位作者 王毓琴 彦文涛 宋宗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7-503,共7页
目的探讨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长效气体填充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陛临床研究。对49例(52只眼)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非注气组(接受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22... 目的探讨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长效气体填充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陛临床研究。对49例(52只眼)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非注气组(接受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22例(24只眼);注气组(接受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长效气体填充)15例(16只眼);对照组(非手术组,接受定期随访观察治疗)12例(12只眼)。分别比较各组患者首次诊疗及术后第3、6、9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的视网膜劈裂高度变化。3组间不同随访时段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劈裂高度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内手术前后上述3个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四分位数间距)中位数(Q1,Q3):非注气组为0.5(0.3,0.8),较术前的0.7(0.4,1.1)有明显改善(t=2.57,P〈0.05);注气组为0.5(0.3,0.7),较术前的0.8(0.5,1.0)有显著改善(t=3.58,P〈0.05);对照组为0.5(0.3,1.3),与术前的0.4(0.1,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P〉0.05);术后3组间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24,P〉0.05)。术后9个月OCT检测:非注气组和注气组患者平均视网膜劈裂高度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9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率:对照组0.0%(0/12)、非注气组66.7%(16/24)、注气组81.3%(13/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0,P〈0.05),表明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可显著促进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视网膜复位。并发症:对照组中有2只眼分别在随访的6个月和8个月出现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另10只眼随观察时间延长视网膜劈裂高度逐渐增加;非注气组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注气组3只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增高,经药物治疗后2周眼压控制平稳,1只眼术后2个月出现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经再次手术和玻璃体腔注油后视网膜复位。结论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安全有效术式,术中联合玻璃体腔内长效气体填充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 视网膜劈裂症 玻璃体切除术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外伤性无光感眼玻璃体手术预后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叶楠 沈丽君 +5 位作者 王常观 冯学峰 许艺民 窦宏亮 宋宗明 马志中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无光感眼玻璃体手术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统计1999年2月至2004年8月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和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学医院登记的机械性眼外伤接受玻璃体手术的577例(599只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无... 目的探讨外伤性无光感眼玻璃体手术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统计1999年2月至2004年8月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和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学医院登记的机械性眼外伤接受玻璃体手术的577例(599只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无光感38例(38只眼),包括开放性眼损伤32只眼(84.2%),闭合性眼损伤6只眼(15.8%)。一期行眼球摘除术者未进行随访,其他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7.2个月。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被填入预先设计的表格,每项参数的确定严格遵循协议规定的标准,并对外伤眼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外伤性无光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统计分析。结果14只眼(36.8%)获得解剖及功能修复,3只眼(7.9%)获得解剖修复。9只眼(23.7%)行眼球摘除术。其余4只眼低眼压,7只眼为硅油支持眼,1只眼眼球萎缩。术后21只眼视力提高(55.3%),其中视力提高至0.2者3只眼,0.02者2只眼,数指、手动各3只眼,恢复光感10只眼。仍无光感8只眼(2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伤眼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是外伤性无光感、相对性传入瞳孔障碍(RAPD)、脉络膜上腔大出血(MSCH)、闭合漏斗状视网膜脱离、睫状体损害、早期眼球萎缩、虹膜脱出及无虹膜、晶状体逐出、巩膜伤口〉10mm和眼球破裂伤。以上诸因素(除外外伤性无光感、虹膜脱出及无虹膜)亦是外伤后造成无光感的危险因素。通常有2种以上危险因素共同存在于同一只外伤眼中。结论外伤性无光感眼预后较差,但是通过玻璃体手术有将近45%的外伤眼可获得解剖及功能修复或解剖修复。外伤性无光感归因于综合危险因素。MSCH、视网膜组织严重损害及睫状体的广泛损害是外伤眼预后不良的主要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损伤 脉络膜出血 玻璃体切除术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6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 被引量:7
9
作者 宋宗明 惠延年 +4 位作者 瞿佳 王雨生 马吉献 司艳芳 康军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8-231,T004,共5页
目的 观察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e 6 ,IL 6 )和IL 6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oligonucleotide ,ASON)从基因水平阻断RPE细胞表达IL 6的效应 ,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 目的 观察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e 6 ,IL 6 )和IL 6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oligonucleotide ,ASON)从基因水平阻断RPE细胞表达IL 6的效应 ,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寻找新的药物。方法 将培养的人RPE细胞以IL 1β刺激后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等方法 ,观察RPE细胞表达IL 6蛋白质和mRNA的情况。结果 在IL 1β介导下 ,RPE细胞对IL 6蛋白质的表达呈时间和剂量反应关系。用IL 1β刺激 8h ,对照组RPE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 6蛋白质含量为 2 0 0× 10 6g/L ;IL 6ASON (浓度为 2 0 0× 10 5mol/L)组的IL 6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为 5 5 0×10 7g/L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t=4 5 18,P <0 0 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对照组RPE细胞胞浆中IL 6蛋白质的表达呈深浅不一的棕黄色 ,IL 6ASON组染色则较浅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2 32 5 ,P <0 0 5 )。原位杂交结果表明 ,对照组RPE细胞胞浆中IL 6mRNA的表达呈紫蓝色 ,而IL 6ASON组染色较淡 ;图像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灰度值差异有显著意义 (t=3 74 6 ,P <0 0 1)。结论在IL 1β刺激下 ,人RPE细胞可明显表达IL 6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培养 白细胞介素6 反义寡核苷酸类
原文传递
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调节功能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俐娜 吕帆 +3 位作者 王勤美 薛安全 陈世豪 陈海波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1-624,共4页
目的 评价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FPIO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患者调节功能的变化,为IFPIOL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试验组为IFP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例(23只眼),对照组选择年龄... 目的 评价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FPIO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患者调节功能的变化,为IFPIOL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试验组为IFP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例(23只眼),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正视眼11例(22只眼),试验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检查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活度和双眼正和(或)负相对性调节.对照组也做同样检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量资料方差分析对试验组手术前后调节功能的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调节幅度分别为(8.90 ±2.13)D、(9.10 ±1.72)D,明显高于术前(7.35 ±2.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8,P〈0.01),且术后3个月时与对照组(10.10 ±2.09)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09).调节灵活度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为(8.17±2.09)cyc/min、(8.67±1.80)cyc/min,明显高于术前(5.67±1.53)cyc/min(F=64.27,P〈0.01),且术后3个月时低于对照组的(14.51 ±3.81)cyc/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1).正相对性调节术后3个月时为(2.45±0.81)D,明显高于术前(1.61±0.80)D(F=6.10,P=0.01),且术后3个月时显著低于对照组(3.89 ±1.49)D(t=-2.83,P=0.01).结论 IFPIOL植入术后患者保留了正常的调节功能,而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但与正视眼相比仍有差距,较长期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近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