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对Wistar大鼠暴发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晓华 陈永平 +3 位作者 卢洁 郑毅 张磊 谷甸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大鼠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脂多糖(LPS)构建...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大鼠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脂多糖(LPS)构建大鼠肝衰竭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制作成功后治疗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105U/kg,其他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后6、12、24、48 h各组分别随机处死6只大鼠,检测血生化指标AST、ALT等,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测定肝脏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检测血液中TNF-α、IL-1β、IL-6、NO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存活率升高、生化指标明显好转;病理切片显示,肝脏损伤情况减轻;肝脏MPO活性降低;同时,血清TNF-α、IL-1β、IL-6、NO水平明显降低。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有确切治疗作用,表现为TNF-α等促炎因子的分泌减少,NO炎症损伤减少及炎性细胞浸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暴发性肝衰竭 髓过氧化物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晓燕 陈永平 卢明芹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单一血浆置换法 81次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法 5次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法 8次 ,血浆置换 +血液透析法 4次 ,血浆置换 +血液透析 +腹水回收法 1次。结果 :食欲增加 2 5例 (占 6 4% ...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单一血浆置换法 81次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法 5次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法 8次 ,血浆置换 +血液透析法 4次 ,血浆置换 +血液透析 +腹水回收法 1次。结果 :食欲增加 2 5例 (占 6 4% ) ,腹胀减轻 9例 (占 5 0 % ) ,意识转清 6例 (占 75 % )。ALSS前后肝功能血胆红素、ALT、AST明显降低 (P <0 .0 0 1)、PT明显降低 (P <0 .0 1)、血白蛋白、电解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显效与有效 11例 (占 6 8.75 % ) ,死亡 5例 ,慢性重型肝炎 2 3例 ,显效、有效 10例 (占 43.48% ) ,自动出院 9例 ,死亡 4例。结论 :ALSS治疗重症肝炎安全、有效 ,能显著地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重型肝炎 治疗 疗效 ALSS
下载PDF
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冯红军 王邦松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9-150,153,共3页
关键词 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机制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组织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晓东 陈永平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组织中的动态变化及促肝细胞生长素 (hepatocytegrowth promotingfactors ,HGF)对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即 :正常对照组...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组织中的动态变化及促肝细胞生长素 (hepatocytegrowth promotingfactors ,HGF)对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即 :正常对照组、D 氨基半乳糖 (D Galactosamine ,D GalN)组和D GalN +HGF组 ,以D GalN1.2g/kg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 ,2h后D -GalN +HGF组大鼠每 2 4h腹腔注射HGF 2mg/kg,分别于第 1天、第 3天、第 5天、第 7天、第 9天、第 11天、第 13天、第 15天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 :D GalN组大鼠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 (PCNAlabelingindex ,PCNA LI)在模型建立成功后第 5天达峰值 ,以后急剧下降 ,在第 15天时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 (P >0 .0 5 )。D GalN +HGF组大鼠PC NA LI峰值于第 3天出现 ,比D GalN组早 ,持续时间长 ,且各时间点的PCNA LI均明显高于D GalN组 (P <0 .0 1)。结论 :急性肝功能衰竭时 ,残存肝细胞仍有再生能力 ,但其再生过程受到抑制。HGF可以提高PCNA的表达 ,从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肝功能衰竭 急性 肝再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江宇 龚玲 +2 位作者 刘刚 陈永平 田德英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9例各种病因急性肝衰竭患者sFas、sFasL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献血者比较。结果: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sFa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9例各种病因急性肝衰竭患者sFas、sFasL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献血者比较。结果: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sFa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Fas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sFas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肝衰竭轻重程度相关,监测两者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由Fas/FasL系统介导的肝细胞调亡可能在急性肝衰竭疾病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FAS 可溶性FAS配体 急性肝表竭
下载PDF
6-氨基己酸治疗大白兔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林宝秋 胡国新 +4 位作者 陈永平 许烂漫 黄瑜 李海龙 陈冰冰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观察6-氨基己酸(EACA)治疗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实验1:将1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动物静脉滴注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造内毒素发热反应,试验组静注EACA,对照组肌注非那根联合静注地塞米松... 目的:观察6-氨基己酸(EACA)治疗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实验1:将1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动物静脉滴注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造内毒素发热反应,试验组静注EACA,对照组肌注非那根联合静注地塞米松。实验2:将9只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三组动物都经麻醉,颈动脉插管,应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动物的平均动脉压,三组动物都缓慢静注LPS,然后分别应用非那根联合地塞米松、EACA及生理盐水。结果:实验1中,两种方法都能治疗输液发热反应,控制发热反应所需的时间,对照组为(30.04±3.13)min;治疗组只要(2.36±1.12)min(P<0.001)。实验2中,两组药物都有抗LPS而引起动物血压下降作用,EACA起效较快,在治疗后10min及30min可以观察到差异的显著性(P<0.05),地塞米松组起效稍晚,随着时间推移,该组效果明显好转。结论:在治疗LPS引起的急性中毒的时候,EACA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好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输液发热反应 血压 6-氨基己酸
下载PDF
ZEB-1因子在大鼠肝纤维化体内外TGF-β通路中的研究
7
作者 沈宇娟 陈永平 刘真真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ZEB1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肝星状细胞中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健康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按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分为2、4、6、8周4个亚组,每组6只。模型组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 目的探讨ZEB1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肝星状细胞中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健康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按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分为2、4、6、8周4个亚组,每组6只。模型组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测定不同时间点ALT、AST的变化,肝组织经HE、Masson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采用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ZEB-1mRNA的表达。大鼠HSCT-6细胞用不同浓度TGF-β1因子刺激48h后提取RNA,检测不同TGF-β1浓度下ZEB-1mRNA的表达。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结果 DMN腹腔注射成功诱导大鼠肝纤维化,4、6周纤维化明显。模型组血清ALT、AST在2周开始升高,4周达到最高峰,并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ZEB-1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少量表达,模型组表达逐渐升高,4周表达最高,随后又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与TGF-β1呈正相关。HSC-T6细胞中,不同浓度TGF-β1刺激后,ZEB-1mRNA呈浓度梯度变化,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ZEB-1表达量增加。结论 ZEB-1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并与肝纤维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ZEB-1 转化生长因子Β1 SD大鼠 HSC-T6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