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P合并HBV感染患者TNF-α、IL-8、IFN-γ变化的意义
1
作者 黄文烨 张蕴 陈冶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0期4-5,8,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在抗HBV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乙型肝炎病毒、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量的变化,探讨HBV感染在ITP致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 目的通过研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在抗HBV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乙型肝炎病毒、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量的变化,探讨HBV感染在ITP致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80例,其中合并HBV感染的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30例HBV阴性的ITP患者为C组。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为D组。B、C组患者给予常规ITP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ITP治疗的同时给予抗HBV治疗,D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总数、IL-8、TNF-α、IFN-γ的变化。结果与C、D组比较,A组同一时间(30d、60d)TNF-α、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同一时间(30d、60d)TNF-α、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A组同一时间(30d、60d、90d)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是部分慢性ITP发病的病因,抗HBV治疗对于辅助治疗合并感染HBV的ITP效果较好,故抗病毒治疗可能成为非免疫抑制疗法治疗ITP的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乙型肝炎病毒 白介素-8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