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SWOT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淦细红 金文姬 +2 位作者 徐云云 吴娇臻 吴永琴 《护理学报》 2008年第6期48-50,共3页
通过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SWOT分析,探讨了其在骨科应用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认为骨科具有患者的病情变化相对较少,实施临床路径变异检讨简单等优势,笔者所在科室具有医疗、护理工作实力雄厚、条件充足的优势;... 通过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SWOT分析,探讨了其在骨科应用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认为骨科具有患者的病情变化相对较少,实施临床路径变异检讨简单等优势,笔者所在科室具有医疗、护理工作实力雄厚、条件充足的优势;但是,仍存在术前变异较多、医师变异大、在手术时间上有系统差异等劣势。当前,笔者所在科室面临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科室扩大发展规模、新的医疗护理模式下患者需求不断增加等机遇,需应对骨科固定器械更新快、护理发展相对滞后的挑战。认为根据科室当前的条件,为了临床护理路径的顺利开展,选择胫腓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设立临床护理路径较为理想。取得一定经验后,可向其他单病种发展,并向多科协作的临床路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临床护理路径 SWOT分析
下载PDF
浅述组织工程技术应用的医学伦理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彭磊 胡蕴玉 徐华梓 《医学与社会》 2005年第8期42-42,45,共2页
关键词 组织工程技术 医学伦理学 伦理问题 组织工程学 伦理学问题 体外装置 同种异体细胞 临床应用 组织工程研究
下载PDF
人尸体标本用于骨科生物力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向阳 池永龙 沈年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1年第5期54-55,共2页
本文从对人尸体标本用于骨科生物力学研究的现状出发 ,阐明了作者对人尸体标本用于骨科生物力学研究的有关问题的伦理观点及对策。
关键词 人类 标本 生物力学研究 伦理学 骨科
下载PDF
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忠堂 温宏 +2 位作者 张宇 池永龙 徐华梓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0期608-609,共2页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牵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移位骨折的治疗问题很多,包括神经、血管损伤,获得和维持复位困难,以及肘关节僵硬或肘内翻畸形。本文...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牵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移位骨折的治疗问题很多,包括神经、血管损伤,获得和维持复位困难,以及肘关节僵硬或肘内翻畸形。本文就1990年1月至1996年9月93例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方法治疗的结果进行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74例,女19例;年龄从16个月至14岁;左侧60例,右侧33例,大多数发生在6~10个月(58例,62.4%)伤后就诊时间从1小时至20天。按照简单的Gart-land系统[1]进行分类。Ⅱ型38例,Ⅲ型55例。1.2 伴随损伤 ①骨折:同侧前臂损伤4例,尺桡骨骨折2例,桡骨下段骨折1例,Colles骨折1例;对侧桡骨小头骨折1例。1例尺桡骨骨折和1例Colles骨折行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其余3例切开复位内固定。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3例,其中有1例合并肱动脉损伤;桡神经损伤1例,Volk-mann缺血挛缩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几种椎弓根钉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测试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池永龙 林焱 +3 位作者 毛方敏 徐华梓 黄其杉 王向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 ,对四种椎弓根内固定器进行评价。方法 :取 2 4具新鲜猪的胸腰椎脊柱标本 ,制作成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 ,比较四种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在轴向压缩、弯曲和扭转实验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椎弓根螺钉的握持能...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 ,对四种椎弓根内固定器进行评价。方法 :取 2 4具新鲜猪的胸腰椎脊柱标本 ,制作成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 ,比较四种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在轴向压缩、弯曲和扭转实验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椎弓根螺钉的握持能力。依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CT片 ,分别测量 1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后凸角度、椎管内径。结果 :池氏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力及其安放后的标本抗侧屈及抗扭转能力较Dick钉、AF钉、RF钉强 (P <0 0 5 )。池氏钉后凸矫正率为 92 0 %± 2 0 5 % ,前缘矫正率为 81 3%± 10 7% ,后缘矫正率为 6 9 7%± 8 3% ,椎管内径改善率为 89 4%± 15 1%。经统计学处理较Dick钉、AF钉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新型椎弓根钉内固定器 (池氏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治疗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颈椎间盘汽化减压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池永龙 黄其杉 +2 位作者 王向阳 林焱 毛方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27-429,I00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经皮半导体激光颈椎间盘减压后汽化腔、组织学、温度及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7具新鲜人颈椎标本,使用4组不同能量对椎间盘进行汽化,测量汽化后组织学变化、汽化腔的面积及椎间盘周围部位温度变化。采用12具新鲜羊颈...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经皮半导体激光颈椎间盘减压后汽化腔、组织学、温度及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7具新鲜人颈椎标本,使用4组不同能量对椎间盘进行汽化,测量汽化后组织学变化、汽化腔的面积及椎间盘周围部位温度变化。采用12具新鲜羊颈椎标本,激光汽化减压后置于CTM1404试验机上进行压缩、拉伸刚度测定。结果:椎间盘汽化后体积随能量的增加而加大,汽化腔局限于髓核内,周边纤维环及软骨终板未见明显破坏,椎间盘周围结构的温度变化不大(<2°C),压缩、拉伸刚度减少。结论:经皮半导体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颈椎间盘汽化减压术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5
7
作者 杨雷 李家顺 +1 位作者 贾连顺 池永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59,62,共3页
目的 :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植入椎弓根螺钉较常规开放植入椎弓根螺钉临床应用的优点。方法 :选用 10具经防腐固定 ,在解剖显微镜下对胸腰段脊柱后部结构进行逐层解剖 ,重点观测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 目的 :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植入椎弓根螺钉较常规开放植入椎弓根螺钉临床应用的优点。方法 :选用 10具经防腐固定 ,在解剖显微镜下对胸腰段脊柱后部结构进行逐层解剖 ,重点观测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脊柱节段动静脉的后支的来源、走行以及分布规律。结果 :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经骨纤维管下行沿途支配横突棘肌 ,支配下方小关节突、筋膜和韧带。外侧支向外下行走 ,沿途支配背部深层肌肉。节段动脉的后支在椎间孔的上外方绕向后下方 ,走行于脊神经的下方和下位脊椎上关节突的外方 ,分为内外两支穿行于腰部深层肌肉。节段静脉后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并与对侧、相邻节段同名静脉在棘突和横突部位构成静脉丛。结论 :避免损伤脊神经后支和节段动静脉的后支并运用可视化操作系统的经皮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 ,是微创脊柱外科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椎弓根螺钉 微创脊柱外科 脊神经后支
下载PDF
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一飞 卢晓郎 +3 位作者 赖红燕 左海强 叶超 洪建军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8期654-657,共4页
目的:测试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术后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采集18具冰冻下肢标本,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39.3±11.2)岁,随机分为3组:... 目的:测试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术后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采集18具冰冻下肢标本,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39.3±11.2)岁,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Evans术式组(B组)和Chrisman-Snook术式组(C组),每组6只标本。解冻后在B、C组中切断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造成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并采用Evans术式和Chrisman-Snook术式重建外侧副韧带,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侧方应力加载下的位移情况。结果:①胫距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对外侧副韧带损伤修复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距下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术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造成踝关节不稳,在其修复术式中Chrisman-Snook术式比Evans术式在重建踝关节术后初期稳定性上优于Evans术式,Chrisman-Snook术式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MESS评分在治疗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飞亚 郭晓山 +3 位作者 高伟阳 陈星隆 李志杰 蒋良福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MESS评分在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的临床意义及可靠性。方法:用MESS评分表对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8例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患者进行评分,男17例,女11例;年龄23~53岁,平均38岁。其中胫腓骨上段骨折17例,股骨下端骨折7... 目的:回顾性分析MESS评分在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的临床意义及可靠性。方法:用MESS评分表对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8例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患者进行评分,男17例,女11例;年龄23~53岁,平均38岁。其中胫腓骨上段骨折17例,股骨下端骨折7例,膝关节脱位伤4例。18例MESS评分≥7.0分,其中13例Ⅰ期截肢,5例Ⅱ期截肢;10例MESS评分<7.0分,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同时,取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血管8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2例。结果:18例MESS评分≥7.0分的患者均Ⅰ期或Ⅱ期截肢,10例MESS评分<7.0分的患者Ⅰ期行保肢手术,术后肢体均成活,随访0.5~1年,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MESS评分简单、准确,可帮助我们对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的处理制定更客观准确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骨折 修补手术 外科 血管 损伤严重度评分 截肢术
下载PDF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1
10
作者 韦盛旺 赵友明 +4 位作者 杨杰 吴瑞凯 楼毅 陈华 郭晓山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评估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17岁,平均11.1岁。术前经X线片确诊,均为Ne... 目的:评估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17岁,平均11.1岁。术前经X线片确诊,均为Neer-HorwitzⅢ及Ⅳ型。全部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手术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进行手法复位,复位满意后行经皮克氏针固定。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上肢长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并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3~37个月,平均20.4个月。术后出现克氏针穿出关节面1例,针道反应5例,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85~100分,平均(95.0±4.3)分;优38例,满意5例。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骨性愈合,未发现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畸形。术后3个月,所有患儿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肩关节活动恢复至伤前。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儿童 骨折固定术 随访研究
下载PDF
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 被引量:15
11
作者 毛方敏 池永龙 +1 位作者 徐华梓 林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0-211,共2页
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毛方敏1池永龙1徐华梓1林焱1急性颈脊髓损伤常发生在颈椎骨折脱位之后,但不伴有颈椎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在临床上也非少见。我院1991年1月至1997年7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 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毛方敏1池永龙1徐华梓1林焱1急性颈脊髓损伤常发生在颈椎骨折脱位之后,但不伴有颈椎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在临床上也非少见。我院1991年1月至1997年7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19例,占同期颈椎损伤患者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急性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胫骨下端骨折 被引量:13
12
作者 叶聪聪 赵友明 +2 位作者 郭伟军 陈林 杨翔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8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胫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利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胫骨下端骨折56例,术前均行骨折端X线检查,证实均为严重移位骨折.其中男33例,女23... 目的:探讨利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胫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利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胫骨下端骨折56例,术前均行骨折端X线检查,证实均为严重移位骨折.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3~14岁,平均10.1岁.所有骨折为闭合性骨折,不伴血管神经损伤.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对两骨折端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6周.详细记录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包括X线检查结果、踝关节活动范围及胫骨长度,最后以Teeny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56例患儿中45例成功随访,时间3~46个月,平均19.4个月.在末次随访时,予踝关节功能Teeny评分:优35例,良7例,可3例.X线片示所有病例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2周,未出现骨骺早闭,无胫骨短缩、成角畸形,术后出现克氏针针道反应4例.术后3个月,所有患儿可以正常步行,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胫骨下端骨折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式,微创,对软组织损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儿童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洋 徐华梓 +3 位作者 池永龙 吴立军 杨建生 陈一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7-632,共6页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椎管减压后棘突间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按置入节段不同,分为L4/5组和L5/S1组。L4/5组患者25例,年龄33~73岁,平均50.6岁,随访17~39个月,平均25个月;L5/S1组21例,年龄34~65岁,平均48.8岁,随访16~38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手术节段椎体间背侧高度、腹侧高度和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和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及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Pfirmann分级。结果:男性S1棘突的长、宽、高分别为20.48±5.82mm、14.94±3.56mm、18.78±5.08mm,女性分别为18.81±3.45mm、11.58±2.95mm、17.39±3.72mm;与Coflex假体比较,70例S1棘突能支撑假体,30例S1棘突过短但通过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可得到解决。两组患者均成功置入Coflex假体,L5/S1组12例因S1棘突过短而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体间腹侧高度、背侧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手术节段ROM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以上各指标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程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4/5组5例、L5/S1组1例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分级加重1级。结论:在椎管减压后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治疗L5/S1退变性疾病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非融合术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 Coflex装置 L5/S1
下载PDF
跳跃式多节段截骨治疗休门氏病后凸畸形(附8例报告) 被引量:8
14
作者 池永龙 徐华梓 +3 位作者 林焱 黄其杉 毛方敏 王向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评价跳跃式截骨术治疗休门氏病所至驼背畸形的矫形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8例采用跳跃式多节段椎弓椎体联合“V”形截骨的休门氏病患者 ,6例棘齿压缩棒固定 ,2例改良Dick多钉固定。结果 :术后矫正度数最小 30° ,最大 70°... 目的 :评价跳跃式截骨术治疗休门氏病所至驼背畸形的矫形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8例采用跳跃式多节段椎弓椎体联合“V”形截骨的休门氏病患者 ,6例棘齿压缩棒固定 ,2例改良Dick多钉固定。结果 :术后矫正度数最小 30° ,最大 70° ,平均 4 5° ;平均矫正率 85 7% ;无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随访 1~ 4年 ,平均 2 3年 ,全部病例经治疗后脊柱外形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局部无压痛 ,恢复原来工作。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门氏病 截骨术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治疗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雷 贾连顺 +1 位作者 李家顺 池永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91-492,共2页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 计算机辅助外科 骨质疏松 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被引量:22
16
作者 倪文飞 池永龙 徐华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关键词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 治疗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下载PDF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变化及阿魏酸钠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彬 李靖年 温昱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阐明氧自由基与细胞凋亡、Bcl 2和Bax蛋白表达在大鼠肢体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相中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 ,探讨阿魏酸钠对肢体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股动脉夹闭模型 ,设立缺血组、对照组及阿魏酸钠组 ,测定肌肉组... 目的 :阐明氧自由基与细胞凋亡、Bcl 2和Bax蛋白表达在大鼠肢体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相中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 ,探讨阿魏酸钠对肢体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股动脉夹闭模型 ,设立缺血组、对照组及阿魏酸钠组 ,测定肌肉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检测肌肉组织中Bcl 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 ,观察细胞凋亡现象。结果 :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2 4h内 ) ,氧自由基水平、凋亡指数 (AI)及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性升高 ,阿魏酸钠组三者水平低于对照组 ;Bcl 2蛋白在短时间内升高 ,而后逐渐下降 ,阿魏酸钠组Bcl 2蛋白表达水平的峰值低于对照组 ,下降也较对照组平缓 ,至再灌注 2 4h时 ,阿魏酸钠组Bcl 2蛋白表达水平已高于对照组 ;氧自由基、AI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氧自由基、AI与Bcl 2 /Bax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氧自由基及细胞凋亡同时参与肢体缺血 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可能通过调节Bcl 2 /Bax两蛋白的比例关系而发挥其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阿魏酸钠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 ,抑制细胞凋亡 ,减轻肢体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氧自由基 对照组 肢体缺血 细胞凋亡 再灌注损伤 BAX蛋白 下降 设立 比例关系
下载PDF
间歇性压力培养环境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磊 胡蕴玉 +4 位作者 徐华梓 王臻 许松峰 孙峥 王胜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研究间歇性压力培养环境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探讨假体置换术后活动所需的最适宜压力。方法:以新西兰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为实验材料,通过噻唑盐(MTT)比色试验,观察间歇性压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SC... 目的:研究间歇性压力培养环境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探讨假体置换术后活动所需的最适宜压力。方法:以新西兰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为实验材料,通过噻唑盐(MTT)比色试验,观察间歇性压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SC在60、100 kPa间歇性压力培养环境下MTT反应的OD值小于对照组,压力值越大,OD值越小(P<0.05)。而20 kPa间歇性压力情况可显著促进MSC增殖,并随时间增加而增强。在实验第7天时,实验组OD值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地活动产生的较大应力,会明显抑制骨髓腔内MSC的增殖,不利于骨的重建愈合,临床应当避免。然而,较小的间歇性压力对MSC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示关节置换患者可在较小压力范围(<20 kPa)内进行早期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有利于关节术后骨的重建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细胞增殖
下载PDF
Baumann角测量预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华梓 林焱 +2 位作者 陈跃忠 毛方敏 黄其杉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Baumann角的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并应用于临床,降低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分别测量2~12岁正常儿童110人,204肘的Baumann角(B角)和提携角(C角).在肱骨髁上骨折模型上,肱骨远端在内... 目的研究Baumann角的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并应用于临床,降低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分别测量2~12岁正常儿童110人,204肘的Baumann角(B角)和提携角(C角).在肱骨髁上骨折模型上,肱骨远端在内倾、屈曲、旋转三维状态下分别摄X线片测B角改变.并前瞻性研究5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整复后B角增大预测可能会发生肘内翻的病人,重新进行整复直至满意.结果B角平均70.5±5.35°,C角平均9.81±4.29°.B角与C角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308,P<0.01).B角增加0.5~0.7°,C角约减少1°.骨折远端在三维状态下,远端内倾对B角影响最大,屈曲次之,旋转最小.55例中24例整复后B角增大1~14°,平均8.8°.对增大5°以上20例,均重新进行了整复固定.随访发现C角较对侧减小2~4°4例,4~6°3例,15°1例,仅1例出现6°肘内翻畸形(1.81%).结论测量B角能准确预测提携角,对早期诊断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肘内翻 BAUMANN角 测量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要不要继续开展下去?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郑召民 海涌 池永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据统计,在美国2006年完成的PVP手术量比2001年时整整翻了一番,足见这项技术的普及、发展之快。世界著名的临床医学杂志《柳叶刀》2...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据统计,在美国2006年完成的PVP手术量比2001年时整整翻了一番,足见这项技术的普及、发展之快。世界著名的临床医学杂志《柳叶刀》2009年3月就发表了一项球囊扩张PKP治疗椎体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名为“FREE”,即fracture reduction evaluation),结论与以往文献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随机对照研究 骨质疏松性 PVP手术 2009年 《柳叶刀》 骨折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