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化病人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建胜 贾国葆 +3 位作者 马升高 金尹 吴明 黄智铭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9期718-719,共2页
在国内教学资源的匮乏和医患关系的紧张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以消化内科为例如何创设出标准化病人(SP)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医师培训 以人为本
下载PDF
温州地区腹泻患者圆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邢文鸾 吴康为 +4 位作者 林秀英 黄惠聪 刘启真 郑晓云 金永国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20-320,I001,共2页
关键词 温州地区 腹泻 圆孢子虫感染 调查
下载PDF
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白塞病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小微 吴建胜 吴小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173-1174,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白塞病9例,探讨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白塞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1997-2004年收治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白塞病患者9例,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分... 目的:回顾分析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白塞病9例,探讨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白塞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1997-2004年收治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白塞病患者9例,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白塞病的消化道首发症状各异,以血便、腹痛、腹胀、反酸等为主要表现,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较女性严重,7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辅助抗凝药物治疗后,腹痛全部缓解。5例血便者通过内科及时治疗达到满意疗效,未进行手术治疗,病情好转明显,血便消失。结论:白塞病的消化道首发症状各异,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查体,寻找有特征性的体征,依靠内镜等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辅助抗凝药物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首发症状 白塞病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探索医学教学技巧,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被引量:4
4
作者 贾国葆 吴建胜 黄智铭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0年第1期92-94,共3页
结合消化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与实践,探讨了如何运用“对比式”教学、记忆窍门等医学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做法。
关键词 教学技巧 教育质量 “对比式”教学 记忆窍门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细胞对5-氟脲嘧啶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骆定海 金嵘 吴建胜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55-358,共4页
化学治疗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上占了重要的地位,5-氟脲嘧啶(5-FU)是最重要的化学治疗药物之一,但细胞耐药使疗效下降。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OPRT)、肝素结合生长因子(MDK)、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3)、热休... 化学治疗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上占了重要的地位,5-氟脲嘧啶(5-FU)是最重要的化学治疗药物之一,但细胞耐药使疗效下降。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OPRT)、肝素结合生长因子(MDK)、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3)、热休克蛋白27(HSP27)、人类环指同源凋亡抑制蛋白型(hRFI)、胸苷酸合成酶(TS)等是细胞对5-FU产生耐药的关键因素。此文就其结构、功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5-氟尿嘧啶 耐药机制
下载PDF
Notch信号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国羊 潘钰婷 +1 位作者 骆定海 金嵘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00-303,共4页
在消化道的发育过程中,Notch信号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起着关键作用。同样它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也很密切,其对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不仅具有促进功能而且具有抑制功能,这种作用取决于肿瘤细胞的来源。此外,它还参与消化道肿瘤耐药... 在消化道的发育过程中,Notch信号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起着关键作用。同样它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也很密切,其对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不仅具有促进功能而且具有抑制功能,这种作用取决于肿瘤细胞的来源。此外,它还参与消化道肿瘤耐药的发生,影响消化道肿瘤对化学治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 消化道肿瘤 发生和进展 应用
下载PDF
循证医学在医学留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金抒清 洪万东 吴小丽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04-305,共2页
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导入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已逐步在我院开展。温州医学院于2006年4月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开始招收医学专业学历留学生,2010年底有来自五大洲近40个国家,共有留学生480多名。随着外国留学生人数的增长,针对... 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导入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已逐步在我院开展。温州医学院于2006年4月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开始招收医学专业学历留学生,2010年底有来自五大洲近40个国家,共有留学生480多名。随着外国留学生人数的增长,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如何开展循证医学在医学留学生教学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讨。1为何在医学留学生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1.1传统的医学教育和循证医学传统的医学教育往往强调个人的临床经验或来自教科书的意见等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然而临床经验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医学教育 留学生 教学
下载PDF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浆TXB_2、6-酮-PGF_(1α)及vWF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智铭 韩清锡 +1 位作者 林秀英 胡滨 《医学新知》 CAS 2001年第2期74-75,77,共3页
为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意义 ,采用ELISA方法分别定量测定 40例肝硬化患者与 10例对照组患者血浆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酮 PGF1α)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的水平。结果显示 :... 为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意义 ,采用ELISA方法分别定量测定 40例肝硬化患者与 10例对照组患者血浆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酮 PGF1α)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的水平。结果显示 :肝硬化患者无上消化道出血组血浆TXB2 水平、TXB2 / 6 酮 PGF1α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较出血组显著增高 (P <0 .0 5或 0 .0 1) ;而血浆 6 酮 PGF1α与vW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或 0 .0 1) ,较出血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果表明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血浆TXB2 下降、6 酮 PGF1α升高及其比例失衡有密切关系 ,vWF水平升高能反映肝硬化血管内皮损伤及上消化道出血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消化系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胡滨 黄庆科 《胃肠病学》 2002年第B11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血清 肿瘤标志物 检测 消化道肿瘤 诊断
下载PDF
MAL基因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林若阳 黄智铭 《医学综述》 2010年第4期539-541,共3页
MAL基因是一种在T细胞分化中晚期时表达的抑癌基因,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有关。目前研究显示,在食管癌、胃癌、肠癌组织中MAL基因发生表达缺失,其表达异常与多种分子机制有关,而MAL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了高度甲基化是其失活的重要原因。MAL... MAL基因是一种在T细胞分化中晚期时表达的抑癌基因,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有关。目前研究显示,在食管癌、胃癌、肠癌组织中MAL基因发生表达缺失,其表达异常与多种分子机制有关,而MAL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了高度甲基化是其失活的重要原因。MAL有望成为以上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指导预后的指标,但要应用于临床仍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基因 抑癌基因 消化道肿瘤 DNA甲基化
下载PDF
消化科临床实习带教的研究与探索
11
作者 吴小丽 陶利萍 《健康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67-69,共3页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从重视入科教育、加强实习生临床思维培养和组织出科考核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对实习生在消化内科实习提出实践性改进,从而提高实习质量,使其更好地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
关键词 消化科 临床实习 入科教育 临床思维 出科考核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与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佳 黄智铭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2期902-904,共3页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因子,在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中均有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在肿瘤和抗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基因多态性和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基因多态性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Caveolin-1和Wnt信号通路与消化道肿瘤
13
作者 吴军霞 吴建胜 金嵘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7-198,190,共3页
Caveolae是直径为50-100nm的细胞表面特异性内陷结构,caveolin-1是caveolae的主要成分。Caveolin-1具有脚手架结构,在体外和原位能结合和抑制几种信使蛋白,与多种消化道肿瘤相关。Wnt/β-catenin途径涉及到多个部位的肿瘤发生。Cave... Caveolae是直径为50-100nm的细胞表面特异性内陷结构,caveolin-1是caveolae的主要成分。Caveolin-1具有脚手架结构,在体外和原位能结合和抑制几种信使蛋白,与多种消化道肿瘤相关。Wnt/β-catenin途径涉及到多个部位的肿瘤发生。Caveolin-1能通过Wnt信号途径抑制肿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OLIN-1 WNT信号通路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附24例报告) 被引量:32
14
作者 姚时春 姚礼庆 +4 位作者 张轶群 高卫东 周平红 何国杰 徐美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 (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996年 6月~ 2 0 0 2年 8月PEG和PEJ共治疗 2 4例病人 ,其中 1 3例行PEG胃肠营养 ;1 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 :2 1例共行PEG ,PEG...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 (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996年 6月~ 2 0 0 2年 8月PEG和PEJ共治疗 2 4例病人 ,其中 1 3例行PEG胃肠营养 ;1 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 :2 1例共行PEG ,PEG加PEJ 2 8例次 ,其中PEG 1 7例次 (4例行造瘘管置换 )、PEG加PEJ 1 1例次 ,手术成功率 1 0 0 %。 2 / 2 8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 ,停止静脉补液。 2 4例病人随访 1~ 4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胃造瘘 小肠造瘘 PEG PEJ 胃肠营养 小肠内营养 胃肠减压
下载PDF
益气愈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IL-33、IL-10及肠道菌群紊乱的纠正作用 被引量:27
15
作者 姚惠 郑培奋 +2 位作者 李希诗 吴建胜 吴国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6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IL-33、IL-10水平及肠道菌群分布变化探讨益气愈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活动期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64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1)。入组后,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支持处理并口... 目的:通过观察血IL-33、IL-10水平及肠道菌群分布变化探讨益气愈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活动期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64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1)。入组后,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支持处理并口服美沙拉嗪1.0 g/次,每天3次,连续2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益气愈溃汤1剂/d,3周为1疗程,服用2个疗程。两疗程中间间隔1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IL-33、IL-10浓度及肠道菌群分布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0.6%)显著优于对照组(35.5%),(χ2=4.039,P=0.044);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t=2.81,P<0.01)。治疗后,两组IL-33均较前降低,治疗组显著低与对照组(t=2.41,P<0.05);两组IL-10含量均较前增加,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83,P<0.01)。同时,血IL-33水平与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数量均呈负相关(r=-0.605,P<0.05;r=-0.721,P<0.01);IL-10水平与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数量呈正相关(r=0.594,P<0.05;r=0.681,P<0.01);而IL-33与IL-10水平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25,P<0.01)。结论:益气愈溃汤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状态,纠正促炎因子IL-33及抑炎因子IL-10的平衡紊乱,提高UC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痊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益气愈溃汤 IL-33 IL-10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及严重程度床边指数评分对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王露 黄兰 +3 位作者 邵颖颖 吴建胜 洪万东 黄智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693-369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严重程度床边指数评分(BISAP)在预测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器官衰竭发生及治疗方法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APACHEⅡ、BISAP对911例AP患者进行回顾性评分,比较轻症组与...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严重程度床边指数评分(BISAP)在预测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器官衰竭发生及治疗方法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APACHEⅡ、BISAP对911例AP患者进行回顾性评分,比较轻症组与重症组、器官衰竭组与非器官衰竭组、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评分差异,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之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生率、器官衰竭发生率以及手术率的差异。结果重症组与轻症组、器官衰竭组与非器官衰竭组的APACHEⅡ及BIS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APACHE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IS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APACHEⅡ,高分组(≥10分)和低分组(<10分)患者SAP、器官衰竭发生率及手术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BISAP,高分组(≥3分)与低分组(<3分)的SAP及器官衰竭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Ⅱ和BISAP对于判断AP严重程度及器官衰竭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BISAP简便易行,能够早期对AP患者进行死亡风险评估,将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APACHEⅡ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BISAP的应用价值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预测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雅洁 杜勤 +2 位作者 黄智铭 陈民新 吴建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7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计306例次住院患者ERCP临床资料,根据病情需要分为诊断性ERCP组和治疗性ERCP组,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的情况。结果:7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计306例次住院患者ERCP临床资料,根据病情需要分为诊断性ERCP组和治疗性ERCP组,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的情况。结果:7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诊断性ERCP组18例,治疗性ERCP组55例,发生胆管炎37例,急性胰腺炎20例,消化道出血10例,结石和网篮嵌顿2例,肠穿孔2例,支架移位1例,上述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绝大多数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仅5例需要中转外科手术,1例死亡。结论:在诊断性ERCP和治疗性ERCP中,急性胆管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诊断性ERCP并发症发生率比治疗性ERCP低。绝大多数并发症经内科保守治疗都能痊愈,仅少部分需要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手术中并发症 胆管疾病 胰腺疾病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利敏 吴金明 +2 位作者 刘扬 金颖 江宏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803-3805,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VB患者内科药物治疗170例,按72h~6周内有无再次出血分为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回顾性比较临床和相关...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VB患者内科药物治疗170例,按72h~6周内有无再次出血分为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回顾性比较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寻找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止血后收缩压、总胆红素、合并感染及腹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感染、收缩压>120mmHg、年龄>60岁为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398、4.162、3.853,95%CI分别为2.360~76.066、1.027~18.722、0.951~15.614;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OR值为0.825,95%CI为0.153~4.413。结论:合并感染、收缩压>120mmHg、年龄>60岁是EVB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应予积极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危险因素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早期再出血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方红龙 吴金明 +4 位作者 张雪琴 江宏峰 刘扬 吴利敏 金颖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对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6月间住院资料完整的慢性乙肝患者147例,按照是否合并非酒...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对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6月间住院资料完整的慢性乙肝患者147例,按照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为A、B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酶谱、HBsAg水平、HBV DNA滴度、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等。结果 A组患者肝纤维化酶谱、碱性磷酸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较B组升高;A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主要分布在S2、S3期,而B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主要分布在S0-1、S2期,余指标无差异。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炎症 纤维化
下载PDF
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江宏峰 吴金明 +3 位作者 金颖 吴利敏 刘扬 孙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失代偿期患者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epatitis Bcirrhosis,HBC)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点,协助两者间的鉴别及诊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失代偿期患者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epatitis Bcirrhosis,HBC)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点,协助两者间的鉴别及诊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ALC失代偿期患者72例(ALC组)和HBC失代偿期患者359例(HBC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合并症及预后等因素。结果:年龄小于30岁及女性HBC患者明显多于ALC患者(P<0.05)。ALC组乏力、食欲减退、黄疸、右上腹痛、肝掌、蜘蛛痣、肝肿大患者明显多于HBC组(P<0.05),HBC组腹胀患者明显多于ALC组。ALC组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高于HBC组,HBC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明显高于ALC组。ALC组肝性脑病、胆囊炎或胆石症、急性胰腺炎及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明显比HBC组多(P<0.05)。ALC组好转率明显高于HBC组(χ2=5.517,P<0.05)。结论:ALC失代偿期患者主要分布于中年男性,而HBC失代偿期患者分布较平均。ALC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相关的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等)、实验室检查(如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等)及合并症(如肝源性糖尿病等)较HBC失代偿期患者突出。ALC失代偿期患者的整体预后虽较HBC失代偿期患者好,但两组患者后期预后及病死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酒精性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失代偿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