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度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VEGF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学栋 杜玉清 陈伟建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YH216恩度)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30例临床诊断HCC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研究组15例)采取TACE联合恩度治疗,B组(对照组15例)采取单纯TACE术治疗,所...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YH216恩度)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30例临床诊断HCC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研究组15例)采取TACE联合恩度治疗,B组(对照组15例)采取单纯TACE术治疗,所有病例均于术前7天及术后第3、7、21、35天时分别抽静脉血,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TACE术前两组患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VEGF水平于术后第3天略有升高,术后7天、21天、35天表现为持续降低,且低于术前水平;B组患者的VEGF水平仅在术后21天略降低,术后3天、7天、35天均较术前增高,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A组TACE术后的VEGF水平于第3天略升高,之后持续明显降低,且持续时间长,B组患者术后7天开始降低,术后35天又开始升高;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A组仅于术后第3天升高,其余时间点均低于术前水平,B组仅于术后第21天低于术前水平。结论 TACE联合恩度能降低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VEGF水平,对肿瘤<5 cm的患者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疗法 栓塞 治疗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恩度 治疗应用 复发
下载PDF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盼 陈伟建 杨运俊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6期675-676,共2页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cerebellardiaschisis,CCD)是幕上脑损伤后对侧小脑半球的继发性变化,临床表现为与原发病灶不相符合的定位体征。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损伤相关网络与康复相关网络在解剖结构上有重叠,故一侧脑梗...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cerebellardiaschisis,CCD)是幕上脑损伤后对侧小脑半球的继发性变化,临床表现为与原发病灶不相符合的定位体征。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损伤相关网络与康复相关网络在解剖结构上有重叠,故一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可由卒中后远隔部位脑组织功能所促进,提示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恢复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中起关键作用,急性期脑梗死交叉侧小脑若出现明显的灌注减低,往往提示较差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 发生机制 脑梗死患者 急性期脑梗死 脑损伤后 脑组织功能 小脑半球 定位体征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梁盼 陈伟建 +1 位作者 杨运俊 王小同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0期20-22,共3页
前交通动脉瘤是前循环最常见的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30%~40%,起源于前交通复合体。前交通动脉是平衡和调节两侧大脑半球血流的重要桥梁,是前循环较为重要的解剖区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危害极大,并可反复出血,病死... 前交通动脉瘤是前循环最常见的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30%~40%,起源于前交通复合体。前交通动脉是平衡和调节两侧大脑半球血流的重要桥梁,是前循环较为重要的解剖区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危害极大,并可反复出血,病死率、致残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发生机制 动脉瘤破裂出血 颅内动脉瘤 大脑半球 反复出血 前循环 发生率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价SAH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运俊 赵佳 +1 位作者 陈伟建 程敬亮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0-571,共2页
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s,DIND)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继发脑组织缺血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1-3],常表现为新发的偏瘫、失语、癫痫以及不同程度的昏迷,严重者... 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s,DIND)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继发脑组织缺血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1-3],常表现为新发的偏瘫、失语、癫痫以及不同程度的昏迷,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均是动脉瘤性SAH的严重并发症,随着早期外科开颅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开展,再出血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动脉瘤性SAH CT灌注成像 HEMORRHAGE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破裂 神经功能缺损 再出血率
下载PDF
帕金森病脑白质高信号的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昆明 闻彩云 +5 位作者 陈为安 杨慧民 章圣辉 杨德业 何金彩 胡昕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及其与临床分级的关系。方法:对PD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核磁共振TW1、TW2和FLAIR成像技术观察影像学表现;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病程和分级与影像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P...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及其与临床分级的关系。方法:对PD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核磁共振TW1、TW2和FLAIR成像技术观察影像学表现;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病程和分级与影像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PD患者可出现脑白质的异常高信号,出现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和PD组WMH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WMH阴性患者,WMH阳性PD患者的病程与WMH阴性者比差异无显著性,而WMH阳性患者的分级较WMH阴性患者高;PD患者中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WMH)阳性者和脑室周围高信号(PVH)阳性者的年龄均较阴性者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DWMH阳性者的病程、分级与DWMH阴性者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VH阳性者的病程与PVH阴性者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分级显著高于PVH阴性者。结论:PD患者的WMH与年龄、病程和临床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WMH的病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白质高信号 核磁共振
下载PDF
CT微血管表面通透性参数在检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付凤丽 许琦 +1 位作者 章文叙 陈伟建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获得的脑组织局部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参数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性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3~8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获得的脑组织局部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参数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性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3~8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根据随访CT或MRI影像判断有无发生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分为出血组(PSHT)及未出血组(PSNo-HT)。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PSHT及PSNo-HT两者相应临床及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相对表面通透性(rPS)值预测HT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26例患者进行入院CTP检查的患者中11例发生HT。PSHT组与PSNo-HT组患者的rPS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rCBV及rCB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分析显示:rPS阈值为5.81时,预测H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1%、87.50%。结论动态CTP成像获得的PS参数图能够判断哪些患者易发生HT,在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CT 灌注成像 出血性转换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T平扫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运俊 程敬亮 +2 位作者 陈伟建 李建策 金得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CT平扫特点。方法:对8例经临床、MRI、病理学及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患者的CT平扫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ADASIL患者脑CT平扫特点主要表现为颞极、额叶前部...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CT平扫特点。方法:对8例经临床、MRI、病理学及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患者的CT平扫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ADASIL患者脑CT平扫特点主要表现为颞极、额叶前部白质疏松,可伴有腔隙性梗死灶,随年龄增长上述病灶逐渐加重。结论:CADASIL病例CT平扫存在特征性的脑白质病变,CT对该病的筛选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血管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容积、CT值、肝脾容积比与肝功能的关系
8
作者 潘克华 郑祥武 +2 位作者 董丽卿 曹国全 吴恩福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肝脾容积比指标与肝功能Child分级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组38例和正常成人组40例,对两组个体行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采用选择性VR自动测量法测量肝容积,计算肝容积指数、肝容积变化... 目的 探讨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肝脾容积比指标与肝功能Child分级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组38例和正常成人组40例,对两组个体行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采用选择性VR自动测量法测量肝容积,计算肝容积指数、肝容积变化率及肝脾容积比,并分析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肝脾容积比指标与Child分级间的对应关系.结果 正常组肝脏容积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0、0.815、0.852.肝功能Child B级和C级患者的CT测量肝容积均明显小于正常成人,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的CT测量肝容积均明显小于Child B级患者;Child B级和C级患者的肝容积指数均较A级患者降低,而肝容积变化率则均较A级患者增高;Child C级患者的肝容积指数较B级患者降低,而肝容积变化率则较B级患者增高;肝硬化各组的平均CT测量值和肝脾容积比均低于正常组,而平均CT值标准差则均高于正常组;Child C级患者的平均CT值标准差均较A级和B级患者增高(均P〈0.01);Child B级和C级患者的肝脾容积比均较A级患者降低(均P〈0.05).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等指标与肝功能Child分级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肝脏平均CT值及其标准差、肝脾容积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肝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容积 CHILD分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同危险级别患者脑血管痉挛的MSCTA评价
9
作者 杨运俊 张明升 +4 位作者 陈伟建 梁盼 赵兵 钟鸣 谭显西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不同危险级别患者的脑血管痉挛(CVS)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32例SAH患者进行低、高危险级别分组后,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的CVS程度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不同危险级别患者的脑血管痉挛(CVS)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32例SAH患者进行低、高危险级别分组后,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的CVS程度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低危险级别25例,高危险级别7例,发生CVS患者12例(占37.5%)。25例低危级别患者中,18例(占72%)MSCTA表现正常,7例(占28.0%)出现轻度CVS,多无临床体征;7例高危级别患者中,2例(占28.6%)MSCTA表现正常,5例(占71.4%)出现中重度CVS,临床表现为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低、高危险级别患者与MSCTA检出的CVS程度比较,Z=-2.936,P<0.05。结论:MSCTA可准确无创地评价SAH后CVS程度,指导临床分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开窗及其CTA、MRA及DSA诊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娜娜 杨晨 +1 位作者 杨运俊 陈伟建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9期990-991,共2页
目的:大脑中动脉开窗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颅内血管变异,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等,各种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就大脑中动脉开窗的发生机制及上述各检查方法在开窗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开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粱盼 陈伟建 +4 位作者 杨运俊 林元为 杨博洋 熊兵 张勇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总结改良的、简单实用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建立方法的相关经验。方法16只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8只)。纵行切开左侧颈部旁正中皮肤,采用从左侧颈总动脉(CCA)插... 目的总结改良的、简单实用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建立方法的相关经验。方法16只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8只)。纵行切开左侧颈部旁正中皮肤,采用从左侧颈总动脉(CCA)插入尼龙栓线的制模方法,实验组术中分别使用显微动脉夹暂时夹闭CCA及颈内动脉。对照组仅暴露左侧大脑中动脉而不予其他处理。两组实验动物分别在缺血后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RI常规轴面T_2W_1扫描、病理学检查以及四氮唑(TTC)染色判定模型成功与否。结果对照组MRI常规轴面T_2W_1扫描未发现异常,实验组MCAO后24h MRI T_2WI左侧基底节和顶叶皮层均显示异常高信号;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结构正常,实验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缺血24h时出现典型的缺血性神经细胞改变;两组实验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TC染色结果均显示左侧额颞顶皮层及基底节区缺血。结论根据改良线拴法的相关经验制备大鼠MCAO模型,制模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手术时间短,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动脉 脑缺血 线栓法
下载PDF
颅内动脉多发开窗畸形的CT血管成像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凌云 杨运俊 +3 位作者 郭翔 兰莉 梁盼 陈伟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0-1142,共3页
颅内动脉开窗畸形(fenestrationofintracranialartery.FIA)也称有孔型脑动脉,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以往多于尸检和血管造影中发现。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进步,CTA可清晰、直观、多角度地显示FIA及其合并症,但... 颅内动脉开窗畸形(fenestrationofintracranialartery.FIA)也称有孔型脑动脉,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以往多于尸检和血管造影中发现。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进步,CTA可清晰、直观、多角度地显示FIA及其合并症,但FIA多为单发,有关多发FIA的病例却鲜有报道。笔者回顾性分析CTA诊断的10例多发F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技术 血管发育异常 成像诊断 开窗畸形 颅内动脉 多发 FIA 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心源性脑栓塞磁共振DWI病灶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钊 叶祖森 +4 位作者 陈伟建 杨运俊 李建策 臧秋玲 王苹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1-1094,共4页
心源性脑栓塞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致病病因之一,临床上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需要抗凝治疗,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需要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因此,如何早期识别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对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核磁共振... 心源性脑栓塞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致病病因之一,临床上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需要抗凝治疗,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需要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因此,如何早期识别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对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核磁共振的DWI技术分析心源性脑栓塞的病灶特点,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对比,并且比较了高危因素与中危因素的心源性脑栓塞的病灶特点差异,以帮助临床医生对卒中常见病因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栓塞 DWI技术 病灶特点 核磁共振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区域脑灌注不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宏清 杨运俊 +3 位作者 陈伟建 梁盼 吴楠 林伯法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评价区域脑灌注减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只清洁级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正常组)8只,B组(SAH组)24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构建兔SAH模型.在造模...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评价区域脑灌注减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只清洁级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正常组)8只,B组(SAH组)24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构建兔SAH模型.在造模后第7天行MS-CTP扫描。原始数据通过灌注分析软件获得两侧额顶及基底节的平均脯血流量(CBF)灌注参数图。并于MS-CTP扫描结束后立即处死、取脑,观察SAH情况。结果两组实验动物额部(t=1.740,P=0.092)、顶部(t=1.868.P=0.072)平均CBF值差异元统计学意义,基底节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1,P=0.019)。B组实验动物兔基底池可见血凝块分布,而额、顶部未见血凝块存在。结论MS-CTP能够监测SAH后兔脑微循环灌注的变化.并得出区域脑灌注减低与血凝块的分布有关,从而指导SAH后脑灌注减低的早期诊断,有利于临床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分型与双干型血管分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殊 陈伟建 +6 位作者 李瑞 段玉霞 童秋云 吴楠 林怡 郭翔 张辉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颅内动脉瘤(IA)好发于血管分叉部,提示血管形态学因素与IA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回顾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IA病例,探讨MCA分叉部IA分型与其分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 目的颅内动脉瘤(IA)好发于血管分叉部,提示血管形态学因素与IA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回顾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IA病例,探讨MCA分叉部IA分型与其分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头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诊断为MCA分叉部I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选取双干型MCA分叉部单发IA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者,符合条件的病例共64例66个IA(其中2例为双侧MCA分叉部IA)。根据瘤颈的位置将分叉部IA分为经典型(C型)和偏侧型(D型)。通过MSCTA后处理图像对IA进行分型,测量患侧MCA两分支起始处的管径、两侧分叉角及两分支间夹角,并计算两分支管径比及两侧分叉角比。将两型IA的分支管径比、两侧分叉角比及两分支间夹角的数值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66个IA中30个为C型IA,36个为D型IA。C型组:分支管径比平均值为1.33±0.35,两侧分叉角比平均值为1.28±0.28,分支夹角平均值为141.70°±19.91°,D型上述参数对应值为1.69±0.41、1.59±0.34、144.17°±18.00°。根据统计结果,两型IA的分支管径比、两侧分叉角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3.856,P<0.001;t=-3.953,P<0.001),两分支间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9,P=0.599)。D型组所有IA均发生于分叉角较小侧,且绝大部分发生于较细分支起始端(35/36)。结论 MCA分叉部血管形态影响分叉部IA的生长部位。MCA分叉部IA中D型更为多见,当分叉部两分支管径及两侧分叉角相差较小时,倾向于发生C型IA,反之则多发生D型IA,并且D型IA倾向于发生在较小分支侧及较小分叉角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