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综合国内94例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上官宗校 周先勇 周建英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pulmonarynon-Hodgkin’slymphoma,PPNHL)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确诊为PPNHL的新病例8例,结合1980~2004年国内报道的PPNHL病例共94例,对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pulmonarynon-Hodgkin’slymphoma,PPNHL)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确诊为PPNHL的新病例8例,结合1980~2004年国内报道的PPNHL病例共94例,对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PPNH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依次为咳嗽咳痰(60.6%)、发热(30.9%)、胸痛(29.8%)、咯血(18.1%)、呼吸困难(13.8%)和体质量下降(7.4%)。影像学表现以边缘模糊的单发或多发肿块影、实变影(89.4%)最为常见,部分病灶内(22.3%)含充气支气管影。病理学表现以B细胞淋巴瘤(75.5%)多见。最终确诊主要由手术(63.8%)和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24.5%)而获得病理依据。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化疗或术后合并化疗。结论:PPNH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查手段,可有效地获得病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肺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虞希祥 张鸣华 +5 位作者 慈晓 王春妹 林晓杰 司同国 黄林芬 冯晓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评价介入方法治疗肺栓塞的疗效。方法  18例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经急诊肺动脉造影确诊后 ,立即采取选择性肺动脉插管溶栓、吸栓、碎栓 ,解痉、球囊扩张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为肺动脉楔压、肺动脉开通率、远端肺血管网显示率、... 目的 评价介入方法治疗肺栓塞的疗效。方法  18例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经急诊肺动脉造影确诊后 ,立即采取选择性肺动脉插管溶栓、吸栓、碎栓 ,解痉、球囊扩张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为肺动脉楔压、肺动脉开通率、远端肺血管网显示率、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其中 17例明确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者 ,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再行下肢深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18例肺动脉造影全部为肺动脉主干或 2个以上分支栓塞 ,介入治疗后 3例肺动脉开通率 80 %~ 90 % ,11例为 90 %~ 95 % ,4例完全开通。远端肺血管网显示率全部在 90 %以上 ,13例肺动脉楔压下降至 2 5mmHg以下 ,5例下降至 2 5~ 30mmHg :血氧饱和度立即改善 ,10例恢复至 90 %~ 95 % ,8例为 95 %~10 0 % ,6例PaO2 为 90~ 95mmHg ,12例 >95mmHg。 13例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完全消失 ,5例明显减轻。并发消化道出血 1例。结论 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 ,介入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具有显著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介人治疗 肺血管 放射学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与间断胸穿抽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海 陈显静 +2 位作者 赵仁国 张鸣华 林森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目的比较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与间断胸穿抽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9年3月~2012年6月在笔者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收治104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信封抽签随机入组,其中52例患者应用艾贝尔中心... 目的比较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与间断胸穿抽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9年3月~2012年6月在笔者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收治104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信封抽签随机入组,其中52例患者应用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闭式引流加药物榄香烯乳针灌注治疗(艾贝尔管引流组,A组),另外52例患者应用间断胸腔穿刺抽液加药物榄香烯乳针灌注治疗(胸腔穿刺抽液组,B组),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结果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组(A组)与间断胸腔穿刺抽液组(B组)比较,完全缓解14例(27%)vs 0例(0%),部分缓解21例(40%)vs 6例(12%),轻微缓解10例(19%)vs 20例(38%),临床无效7例(13%)vs 26例(50%),疗效比较P<0.01,两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操作后出现胸痛者分别为21例(40%)vs 8例(15%);肺复张性呼吸困难8例(15%)vs 18例(35%);发生损伤性气胸为2例(4%)vs 8例(1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住院时间为10.0±3.3天vs 17.5±3.6天,P<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加药物灌注治疗与间断胸穿抽液加药物灌注比较,前者具有操作简便易行,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方面胸痛较多,但肺复张性呼吸困难、损伤性气胸较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间断胸穿抽液引流 恶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VEGF和ET-1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鸣华 胡永启 +2 位作者 赵仁国 林海 龚峰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574-57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内皮素(ET-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肺心病组68例,为急性加重期患者;正常对照组41例。测定肺心病患者血浆VEGF、ET-1和肺动脉压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内皮素(ET-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肺心病组68例,为急性加重期患者;正常对照组41例。测定肺心病患者血浆VEGF、ET-1和肺动脉压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肺心病组患者血浆VEGF与ET-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且均与肺动脉压水平呈正相关(r=0.72、0.56,均P<0.001),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r=-0.61、-0.53,均P<0.001)。结论血浆VEGF和ET-1可作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判断病情轻重与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加重期 VEGF ET-1 测定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素
下载PDF
支气管激发试验对青年人胸闷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上官宗校 黄秀琴 +2 位作者 许建华 慈晓 张鸣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对青年人胸闷症状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对62例有不明原因胸闷症状的青年患者(青年组)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并与同期32例中老年不明原因胸闷患者(中老年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青年组62例中47例支... 目的探讨对青年人胸闷症状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对62例有不明原因胸闷症状的青年患者(青年组)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并与同期32例中老年不明原因胸闷患者(中老年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青年组62例中47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阳性率为75.8%,并根据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均诊断为非典型哮喘;中老年组32例中16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阳性率为50.0%,其中非典型哮喘15例(46.9%),两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和非典型哮喘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有不明原因胸闷症状的青年患者应高度重视非典型哮喘的可能,支气管激发试验是确定其诊断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痞 哮喘 支气管激发试验 肺功能
下载PDF
肺栓塞诊断的经验与误诊教训
6
作者 慈晓 林晓杰 张鸣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1期1206-1206,共1页
关键词 肺栓塞诊断 误诊率 肺动脉栓塞 内科急症 诊断技术 常见疾病 保健问题 检查手段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肺脓肿观察
7
作者 张鸣华 《临床荟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1375-1376,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肺脓肿 灌注 局部 甲硝唑
下载PDF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上官宗校 赵仁国 +3 位作者 刘凌云 龚峰 慈晓 张鸣华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菌苗治疗...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菌苗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菌苗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随访1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人均年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结果菌苗治疗组及常规治疗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09和8.09、3.39和2.99、2.03和2.20、3.23和3.48,P〈0.05或P〈0.01);而IL-6、IL-8、TNF-a、IgA则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6.97和5.83、8.17和8.31、9.13和8.85、4.01和2.88,均P〈0.01)。菌苗治疗组经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9、2.07、3.17,P〈0.05或P〈0.01);而IL-6、IL-8、TNF-a、IgA则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4.62、5.15、7.26、3.35,均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中,菌苗治疗组患者人均年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9和5.89,均P〈0.01)。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其急性加重及住院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细菌菌苗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 白G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胃炎大鼠胃壁神经元细胞蛋白基因产物9.5表达变化的研究
9
作者 李蓓蓓 赵艳民 +1 位作者 徐辉 上官宗校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926-929,共4页
目的研究胃炎大鼠胃壁神经元细胞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9.5,PGP9.5)表达变化,探讨胃炎出现胃肠运动紊乱在肠神经方面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5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胃炎A组(10只)、胃炎B组(1... 目的研究胃炎大鼠胃壁神经元细胞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9.5,PGP9.5)表达变化,探讨胃炎出现胃肠运动紊乱在肠神经方面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5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胃炎A组(10只)、胃炎B组(15只)、对照组C组(10只),A组接种幽门螺杆菌菌株、B组接阿司匹林和0.6mol/L盐酸混合液灌胃分别制备胃炎动物模型,C组喂以生理盐水。3组均处死后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与Hpylori细菌学检查,以PGP9.5标记胃壁肠神经元,测量胃壁神经元胞体最长直径(Dmax)(μm)、平均面积(μm^2)及平均光密度(nm),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可见Hp散在分布,快速尿素酶试验均阳性。B、C两组大鼠黏膜染色均未检出Hp,快速尿素酶试验均阴性。A、B两组大鼠黏膜深层均可见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C组大鼠黏膜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和活动性改变。A、B两组胃壁神经元细胞表达PGP9.5平均面积[分别是(77.10±48.46)μm^2、(73.92±39.60)μm^2]、平均光密度值[分别是(53.25±41.40)nm、(45.33±33.20)nm]均明显低于C组[平均面积为(143.51±29.84)μm^2、平均光密度值为(85.00±14.32)n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与B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胃炎时可能逦过改变胃壁神经元的形态与表达产生胃动力障碍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病理学/代谢 壁细胞 胃/代谢 神经组织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神经形代 胃/神经支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