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干预疼痛及睡眠对胆道探查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川蓉 任瑞芳 +3 位作者 赵晓文 张小莉 张茜 林秀红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目的:探讨双向干预疼痛及睡眠对胆道探查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诊断胆总管结石择期手术患者40例,根据术后是否同时干预疼痛和睡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3 d采取持续静脉镇痛,实验组术后3 d采取持续静脉镇... 目的:探讨双向干预疼痛及睡眠对胆道探查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诊断胆总管结石择期手术患者40例,根据术后是否同时干预疼痛和睡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3 d采取持续静脉镇痛,实验组术后3 d采取持续静脉镇痛和睡前使用催眠镇静药。调查术后疼痛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监测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 d疼痛评分和术后7 d PSQI明显减低。实验组患者术后3 d血B细胞数增高较对照组更明显,对照组患者术后3 d、7 d血IgG水平较实验组降低更明显;对照组患者术后3 d血T细胞数和术后3 d、7 d血NK细胞数较实验组减少明显,实验组患者术后3 d、7 d血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增高明显。结论:双向干预疼痛和睡眠能有效缓解胆道探查术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术后近期机体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探查术 睡眠 疼痛 护理
下载PDF
遏制轻型急性胰腺炎向重症转化的非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蒲青凡 任瑞芳 +2 位作者 曹高健 蔡宇 金凯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55-857,共3页
目的探讨遏制急性胰腺炎向重症转化的非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将4年间收治的286例轻型急性胰腺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非手术治疗措施;观察组加用改善胰腺微循环,防治细胞钙超载和抑制胰酶的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144轻型... 目的探讨遏制急性胰腺炎向重症转化的非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将4年间收治的286例轻型急性胰腺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非手术治疗措施;观察组加用改善胰腺微循环,防治细胞钙超载和抑制胰酶的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144轻型有20例转化为重症胰腺炎,14例发生全身性并发症;观察组142例轻型有8例转化为重症,2例出现全身性并发症。观察组重症患者血C-反应蛋白和BalthazarCT严重度指数在治疗后各时点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善胰腺微循环,防治细胞钙超载和抑制胰酶的治疗措施可能有助于阻止轻型急性胰腺炎向重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治疗 胰腺/血液供给 微循环
下载PDF
23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战培 蒲青凡 周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多因素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233例行PD手术患者,平均年龄56岁;恶性病变210例,良性病变23例;胰头恶性肿瘤72例,壶腹周围恶性肿瘤138例。有重要器官系统合并症59例。根据病变部位分为胰腺组(81例)和... 目的多因素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233例行PD手术患者,平均年龄56岁;恶性病变210例,良性病变23例;胰头恶性肿瘤72例,壶腹周围恶性肿瘤138例。有重要器官系统合并症59例。根据病变部位分为胰腺组(81例)和壶腹周围组(152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63例(27.0%),早期并发症58例(24.9%),感染并发症28例(12.0%),多器官功能障碍15例(6.4%),出血并发症14例(6.0%),胰瘘12例(5.2%),再手术15例(6.4%),住院死亡16例(6.9%)。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重要脏器合并症、手术方式、主胰管直径及手术者经验。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血Cr水平、重要脏器合并症及手术者经验。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CA19-9水平、手术者经验、病灶直径及淋巴结转移。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Whipple术式、主胰管直径及手术者经验。结论重要脏器合并症及手术者经验是PD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主胰管直径及手术者经验是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PD适应证及术式选择和技术的完善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死亡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镜下交通支结扎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 被引量:16
4
作者 钱建中 张海峰 金凯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43-344,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50例(56条)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行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对术后溃疡愈合情况进行1~3年随访。结果 55条下肢溃疡在10~49d内愈合,1条90d未... 目的 探讨内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50例(56条)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行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对术后溃疡愈合情况进行1~3年随访。结果 55条下肢溃疡在10~49d内愈合,1条90d未愈,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溃疡愈合。随访1-3年,6个月后复发1例,抗炎换药后愈合。18个月后2条复发,再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溃疡愈合。结论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溃疡/外科学 内镜下交通支结扎术
下载PDF
胆总管压力监测确定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夹管时机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任瑞芳 张川蓉 +1 位作者 林秀红 张小莉 《护理学报》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根据胆总管压力确定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夹管时机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40例患者采取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夹闭T型管,即术后患者无发热,胆汁转为澄清,酌情夹闭T型管,先于进... 目的探讨根据胆总管压力确定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夹管时机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40例患者采取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夹闭T型管,即术后患者无发热,胆汁转为澄清,酌情夹闭T型管,先于进食前后夹管2 h,逐渐增至白天夹管夜间开放,如患者无不适转为全日夹管。试验组根据术后胆总管压力监测结果确定夹管,即当胆总管压力小于2.1 kPa(21 cmH2O)时夹闭T型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经T型管监测胆总管压力,胆管流量及流量阻力,比较两组术后72 h胆汁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开始夹管时间及闭管时间。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胆管流量、胆管流量阻力、胆总管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天、第7天胆管流量阻力、胆总管压力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胆管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术后72 h胆汁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夹管和闭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根据胆总管压力确定T型管夹管时机可以促进胆道功能尽快恢复,可使T型管的夹管和闭管时间明显提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术 胆总管压力 T型管引流 夹管时机 护理
下载PDF
异搏定区域动脉灌注在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症化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蒲青凡 张川蓉 +4 位作者 严律南 曹高健 潘继豹 蔡宇 金凯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钙拮抗剂异搏定区域动脉灌注在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症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5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静脉治疗组及动脉灌注组。入院后,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静脉治疗组行合理液体治疗,静脉注... 目的探讨钙拮抗剂异搏定区域动脉灌注在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症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5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静脉治疗组及动脉灌注组。入院后,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静脉治疗组行合理液体治疗,静脉注射异搏定;动脉灌注组液体补充同时采用持续动脉灌注异搏定1~2周。测定治疗后1、4及7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β)、黏附分子-1(ICAM-1)及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结果治疗后4、7d,血清TNF-α和P-selectin水平动脉灌注组较静脉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β水平动脉灌注组和静脉治疗组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ICAM-1水平动脉灌注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持续区域动脉灌注异搏定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黏附分子P-selectin和ICAM-1的上调,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治疗 区域动脉灌注 细胞钙超载
下载PDF
输尿管结石并发尿路感染时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叶溱 林友岳 王玉珠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3年第3期181-181,共1页
我们从2000年 9月~ 2002年3月间采用原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32例并发感染的输尿管结石,收到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并发症 尿路感染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糖尿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辉春 金凯 王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持续负压封闭吸引( vacuum sealing draige, VSD)技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中对创面引流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采用改良的VSD予以创面持续负压充... 目的探讨改良的持续负压封闭吸引( vacuum sealing draige, VSD)技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中对创面引流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采用改良的VSD予以创面持续负压充分引流,7例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VSD组均一次性治愈(治愈率100%),而对照组中2例需要二次手术(治愈率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在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时,VSD的应用不但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因其诸多优势减少了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方法 糖尿病 并发症 筋膜炎 坏死性 并发症 糖尿病 治疗 筋膜炎 坏死性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