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3例儿童肺不张病因构成分析及支气管镜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丁玲 吴蓉洲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不张的病因构成和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3例儿童肺不张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气管镜检查等资料,分析病因构成和支气管镜的诊断和治疗价值。结果:①支气管镜检查93例(占65.0%),确诊为... 目的:探讨小儿肺不张的病因构成和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3例儿童肺不张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气管镜检查等资料,分析病因构成和支气管镜的诊断和治疗价值。结果:①支气管镜检查93例(占65.0%),确诊为支气管异物29例,管外压迫9例,气道先天畸形8例(支气管狭窄4例、软化2例,气管性支气管2例),支气管结核3例,支气管肿瘤1例,其余43例均表现支气管炎症性改变。②病因构成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炎症性肺不张(占52.4%)、支气管异物(占20.3%)和肺结核(占7.7%)。肺不张最常见的部位分别为右中叶(占25.9%)、左上叶(占19.9%)和右上叶(占16.3%)。③75例炎症性肺不张中,43例经支气管镜下行局部肺段冲洗,入院2周复查X线胸片完全恢复33例(占76.7%)、好转10例(占23.3%),未行支气管镜的32例患儿中,入院2周复查X线胸片完全恢复16例(占50.0%)、好转11例(占34.4%)、无效5例(占15.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不张患儿占前三位的病因分别是炎症性肺不张、支气管异物和肺结核,年龄及部位对判断病因有一定帮助。支气管镜对小儿肺不张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不张 病因构成 治疗 支气管镜 儿童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丰 张园海 +2 位作者 仇慧仙 任跃 陈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286,共4页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未经治疗,约20%~25%的KD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尽管目前标准化疗法已广泛应用,但仍有10%~15%的患儿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未经治疗,约20%~25%的KD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尽管目前标准化疗法已广泛应用,但仍有10%~15%的患儿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且这部分患儿发生CAL的风险升高。因此,早期识别及有效治疗KD十分重要,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
下载PDF
川崎病并发休克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丰 张园海 +1 位作者 邵兰 陈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9-941,共3页
目的加深对川崎病并发休克的认识,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川崎病并发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儿均符合川崎病临床诊断标准,在病程中均出现收缩压低于相应年龄段正常平均血压低值20%或以上,... 目的加深对川崎病并发休克的认识,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川崎病并发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儿均符合川崎病临床诊断标准,在病程中均出现收缩压低于相应年龄段正常平均血压低值20%或以上,且必须依赖血管活性药物维持。6例患儿的中位年龄6.5岁,均有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出现C反应蛋白(CRP)、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并伴有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一过性其他脏器功能损害、心电图(EEG)及超声心动图异常等。6例患儿经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扩容和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川崎病可能并发低血压休克,尤其是具备上述危险因素的患儿更应该引起警惕。川崎病并发休克经正确及时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休克 儿童
下载PDF
应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婷婷 任跃 +2 位作者 荣星 张松跃 吴蓉洲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在治疗膜部瘤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31例膜部瘤VSD患儿(男15例,女16例),年龄2~16(4.52±3.09)岁。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采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封... 目的:探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在治疗膜部瘤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31例膜部瘤VSD患儿(男15例,女16例),年龄2~16(4.52±3.09)岁。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采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封堵膜部瘤VSD,术后即刻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疗效。术后24 h和1、3、6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结果:所有患儿均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置入封堵器直径4~12(6.83±1.95)mm;封堵后15 min左室造影示即刻完全封堵28例,余2例于术后24 h、1例于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时分流消失,完全封堵率总计达100%;术后出现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24 h内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溶血、瓣膜返流、封堵器移位等严重术后并发症;介入封堵术前后经胸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变化:封堵术后24 h,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均较术前减少(P<0.01),随访期间上述指标均进一步减少(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封堵术后24 h较术前减少(P<0.01),随访1个月复查时进一步减少(P<0.01),随访3、6个月时变化不明显(P>0.05);二尖瓣口流速E/A比值封堵术前后无显著变化,随访中变化亦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膜部瘤VSD安全有效,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 小腰大边型封堵器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危重的预测指标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丰 张园海 +1 位作者 邵兰 陈其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危重的早期预测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411例1~36个月的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与病情相关的23项指标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411例患儿分为危重组和普通组。...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危重的早期预测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411例1~36个月的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与病情相关的23项指标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411例患儿分为危重组和普通组。危重组包括死亡及病程中需要抢救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儿,共139例;普通组为除危重组外的病例,共272例。结果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8个有统计学意义的病情危重预测指标,其优势比(OR)由高到低依次为低血Ca2+(11.488),窦性心动过速(7.506),先天性心脏病(5.977),脑功能障碍症状(5.182),早产(4.978),血K+异常(2.910),代谢性酸中毒(2.489),营养不良(2.048)。结论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危重的早期预测指标有低血Ca2+、窦性心动过速、先天性心脏病等8项,具备这些危险因素的重症肺炎患儿应加强监护,尽量转至儿科重症监护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预测指标 婴幼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